現在,太空城的火箭能否重飛?
假如一個團隊有勇氣,或者是被賭徒們的勝負欲望衝昏頭腦,試圖扮演小球時代的推進者,比如打造「完全無中鋒化」這樣的極致瘋狂陣容,在「死亡五小」模式中一步一步走向黑暗,勢必還要承擔先行者開出的失敗雙倍的損失。
身為連年抗勇先鋒的火箭隊再次倒下,在冠軍腳下折戟次輪,風暴立刻到來。管理、教練組和核心陣容大換血,更衣室矛盾和明星醜聞真假摻半,《哈登去哪裡》搬到螢屏上,進退兩難的火箭何去何從?
火箭隊再也不嗜三分了?
最初把極致魔球理論帶到火箭發揚光大,然後把它推向頂峰的人都已經離開了,那麼這支球隊的風格會不會發生突變?
-從最直觀的球隊整體三分出手看,35投11中,39投16中,36投13中,場均出手36.7次遠遠少於上賽季領跑全聯盟的45.3次。
—新援配置上球隊招攬沃爾、伍德、努瓦巴等具有籃下衝擊能力的球員,合理衝擊區出手次數34.0次暫居聯盟第四,命中率高居第三。
該隊在擋拆資源和自主攻框資源配置上均有顯著提升,塞拉斯治下的火箭隊已不再是過去單純依靠角色球員工具人埋伏底角、站定點拉開空間等待雙核弧頂邊框單挑破局、策動擋拆後伺機突分投籃投籃投籃投籃投籃投籃投籃投籃。
人才濟濟,再加上小樣本的數據也不能完全反映出球隊的戰術部署,但這卻透漏出一個信號:即使進攻選擇仍然高度傾向於魔球,但純粹的瘋狂三分時代,很可能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無球化」是哈登試圖的降權嗎?
任憑流言蜚語滿天飛,哈登酒肉穿腸,砍分領頭羊的保底能力依然恐怖——場均37.0分11.0助攻+以45.5%準星保5.0記三分輸出傲視聯盟,更令人難堪的是,哈登進攻端的再轉變似乎也悄然展開。
在連續搭檔保羅、威少之後,哈登又迎來了一個全明星級的持球後場,球權的分配問題被重新提上了日程,老生常談的「利用你最好的持球資源去開發無球端的把戲適合球隊」,是可行的嗎?
如果素來以傳球組織為主,攻框勝過投射而著稱的控衛沃爾競技恢復了良好的狀態,這意味著兩個後場分開主攻的模式仍然可以複製,那麼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哈登將起到怎樣的作用呢?
與沃爾相比,哈登無疑是更好的無球端開發人員。
即使沒有身體形態上的壓制,依靠對籃筐的破壞力進行空切,哈登還是有投籃保證,能夠處理更多的接球投籃任務,減少三分投籃次數儘量避免包夾,分球後增加更多的跑位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值得慶幸的是,哈登對塞拉斯的執教方式同樣讚賞有加。
在個人數據方面,可能會有一些讓步,但是,在最後一場比賽中,更多充沛的體力將會取代比賽,以及在哈登絕倫的牽制下的多點進攻,更多的傳遞球氛圍所帶來的積極影響是無法估量的。
與威風八面的得分榜相比,哈登降權,提效,絕對要多加3,4分,更有利於球隊的運作。無邊無際的末端傾斜,鬆弛有度的收放自如的持球核心才是哈登最終的形態。
到目前為止,哈登的投籃佔據了8.1%的個人命中率,過去兩個賽季分別為5.6%和3.9%。
談到伍德,第三巨頭已經加入了。
Wood內外兼修,內線高效吃餅終結,外邊持球兼顧射程保障,有護框有好的換防,論及自身的機動性可圈可點。多虧有他的加盟,休斯頓「死亡五小至極致」的最大短板才能得到徹底彌補,而這也可能是除了哈登以外,球隊陣容中最強的一環,這也是造成威脅的原因。
Wood在加入火箭之初就被無限地看好,在哈登身邊多才多藝的內線也被「餵得吐血」,這不是空話,兩人技術兼容匹配度本就堪稱完美。
三分球之下,伍德以57.1%的高命中率砍下25分,三分球,擋拆順位和籃下保障都很好,即使防守端的局限性無法迴避,但作為內線球員進攻端的全能能力卻是哈登以往搭檔所沒有的。
因為伍德的射程優勢和對籃筐的威脅都很好,接分球多打少,禁區內被包夾處理球的能力也有不斷挖掘的可塑性,同時又有一手好的自攻力,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消化球權和豐富的戰術體系,由此一改球隊以往內線主帥吃餅俠的單一風格,基本上也可以鎖定哈登職業生涯到目前為止最合拍的內線搭檔。
只是遺憾的是苦夫妻不會長久,滿目瘡痍之下航天城似乎等來了春天。
這次,他們還能走出重建危機,迎接火箭繼續獲勝,伍德沃德又拿起了高光,挽留了哈登重回賽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