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2月15日訊(李詩敏 記者 劉佩佩)37歲的楊鴻(化名)身高1.75米,體重卻有200斤,屬於典型的肥胖界人士。近年來,除了肥胖帶來的外形憂傷,還有另一個尷尬——秒睡和鼾聲如雷。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獲悉,近年來,鼾症患者的收治逐年遞增,該院耳鼻喉科年收診增幅約為50%。耳鼻喉科醫生提醒,打鼾帶來的不僅僅是尷尬,更可能隱藏著致命的威脅。
睡覺鼻子不通 以為是鼻炎作祟
10年前,隨著體重增加,楊鴻就出現了睡覺打鼾問題,最近三年問題更是嚴重,睡眠時常常鼾聲大作,嚴重影響家人休息。「看他睡覺我真是提心弔膽的,太嚇人了。」楊鴻的妻子說,丈夫睡覺時會反覆出現呼吸暫停,且經常被憋醒,夜間無法正常入睡,隨時害怕他一口氣上不來被憋死。白天又昏昏欲睡,嚴重影響工作:無論何時何地,給他一張凳子都能睡到「天昏地老」。
對於這些問題,楊鴻卻一直認為自己只是患上了「鼻炎」,才會睡覺不通氣。不過吃了各種「鼻炎」藥,卻沒有得到有效緩解。
醫生為楊鴻(化名)進行手術
除「路障」擴「車道」 手術解決患者10年困擾
最近,擔驚受怕的妻子陪楊鴻來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就醫,經主任醫師王晉診斷發現,他根本不單是所謂的「鼻炎」,而是多因素導致的鼾症。
入院後,耳鼻喉科主任張建輝博士經過進一步的檢查發現:患者肥胖體型、雙側扁桃體近III°大、軟顎肥厚、舌根肥厚、咽腔明顯狹小、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腔狹窄。「多種因素導致了患者上氣道多平面狹窄,引起患者呼吸不暢、睡眠打鼾憋氣。」張建輝表示,這些病理變化造成患者睡眠時上氣道進一步塌陷,嚴重影響正常呼吸。如果通過減肥及持續正壓輔助通氣治療不能緩解,就需手術進行治療,否則長時間睡眠呼吸暫停導致缺氧、睡眠質量下降,會導致各種併發症,甚至有誘發猝死可能。
完善相關檢查和準備後,張建輝主任為楊鴻制定了分期手術方案。第一期為其行「行雙側扁桃體切除術+懸雍垂顎咽成形術」,首先解除主要的口咽平面氣道阻塞。第二期再為其行「鼻中隔矯正+鼻腔擴容+舌骨懸吊術」,進一步解除鼻腔平面和舌根平面的阻塞。張建輝解釋說,通過分期手術,可提高患者的手術耐受力,利於患者術後氣道管理,最大限度保障患者術後安全。手術摘除堵在呼吸通路上肥大的扁桃體,相當於為呼吸道路清除了攔路石;同時,通過懸雍垂顎咽成型術及鼻中隔矯正+鼻腔擴容+舌骨懸吊術,進一步解除患者上氣道多平面的阻塞,類似於「擴路」作用,把原來的雙車道擴展成四車道,徹底解除患者上呼吸氣道阻塞問題。
經過手術,楊鴻10年來的困擾得以徹底解決。術後隨訪複查顯示,再沒有鼾聲如雷,也沒有了呼吸暫停、缺氧等睡眠障礙問題。睡眠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即使夜間睡6小時,白天也未出現昏昏欲睡的情況。
鼾症患者收診增加50% MDT診療團隊立體治療
「鼾症只是一種表現,它和很多問題息息相關,不應該被輕視。」張建輝介紹說,鼾症患者的收治逐年遞增,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年收診增幅約為50%,而這類患者常常合併有肥胖、高血壓、內分泌及代謝等相關疾病。目前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已率先成立鼾症治療MDT團隊,包含耳鼻喉科、呼吸內科睡眠中心、心血管科、內分泌科、減重和肥胖代謝疾病中心、麻醉科和重症醫學科多學科團隊。
患者在耳鼻喉科首診,將得到初步評估結果,明確引起患者打鼾的原因和上呼吸道阻塞部位。再到呼吸內科睡眠中心完成睡眠呼吸監測,進一步確診睡眠呼吸暫停類型,以確定治療方案。「如果存在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問題的患者,心內、內分泌、肥胖與代謝疾病等不同專業的團隊會視情況介入治療。」張建輝表示,這樣一來,患者將可以得到立體治療保障。對於確診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患者,在符合手術指徵的情況下,將由耳鼻喉及麻醉聯手配合完成相應手術,術後還將由重症醫學科參與呼吸道管理,保障術後恢復,「形成一個治療'治療閉環',對患者形成全周期保護。」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