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京東距離破產只有三個月時間,轉而尋求在BBS上發帖賣貨。2014年大年夜,京東在美上市,募資17.8億美元,那個夜晚是屬於網際網路人最深刻的回憶。
2020年6月18日,在新冠疫情之下,京東迎來了17歲生日,截至6月18日24點,京東實現累計下單金額269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同樣就在這一天,京東在香港上市,發行價226港元,高開5.75%,首日報收239港元,總市值超過900億美元。
17年裡,京東走出了兩個大的循環,非典期間從0起步,新冠疫情期間創造2692億的歷史新高;從美股上市募資17.8億美元到港股上市市值900億美元。如今,正如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兩條時間線匯到了一起。京東的故事開始了新的篇章。
6年,京東的「三個秘密」
新的篇章是怎樣的?京東兩次上市時的細微變化,透露了一些秘密。
先從招股書說起,在業務規模的變化之外,募資金額是最直觀的變化。在2014年,京東擬募集資金為17.8億美元,獲得了約15倍的超額認購。而在今年,京東募集資金高達297.71億港元(約合38億美元),是當初的兩倍多,而即便如此,京東還是獲得了高達179倍的超額認購。成熟的資本市場下,特別在美股已經有市值作為參考。此時京東依然收到追捧,印證了投資者對京東的看好。
為何會被如此追捧?這需要聚焦到其它變化上。在募資金額之外,上市資金用途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在2014年美股上市照顧中,京東的資金用途為「投資於物流基礎設施」,而到了2020年的港股招股書,京東表示:
「將募集資金淨額用於投資以供應鏈為基礎的關鍵技術創新以進一步提升客戶體驗及提高營運效率。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可應用於關鍵業務運營,包括零售、物流及客戶參與度。將繼續投資一系列關鍵運營系統;致力通過建立各種內部系統實現物流能力數位化;繼續吸引及培養世界級軟體工程師、數據科學家、人工智慧專家及其他研發人才並擴展我們的智能物產組合。」
這段話中透露著三個信息,首先,京東的重點在發生變化,2014年,主打的是物流,而如今更加強調技術創新。其次,京東並非只是籠統地提到技術,而是明確規劃了在供應鏈、內部系統等方面的用途。第三,強調人的作用,未來京東可能會聚集更多技術專家。
與資金用途變化相伴隨的是京東定位的變化。2014年,京東對自己的定位是中國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而港股上市時,京東的定位則是,「領先的技術驅動的電商公司並正轉型為領先的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 」而這個定位,除了突出京東的傳統優勢「電商」,繼續強調「技術」驅動,還提到了「服務」這一關鍵詞,並且 「服務」一詞前面的限定詞是「供應鏈」。這意味著京東將繼續在品質與服務這條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而服務這個概念不只局限在用戶端,而是有更廣義的概念。
宏觀來看,面向未來的京東,更加強調技術驅動,繼續優化服務。微觀來看,技術驅動有著明確的思路,服務延伸至整個供應鏈條。
17年,京東的「三個邏輯」
那麼,京東確立這個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向背後有著怎樣的邏輯?從618的表現可以梳理出京東幾條線索。
今年618店慶,京東有著諸多的「變」與「不變」。不變的是京東繼續刷新歷史新高,截至6月18日24點,京東實現累計下單金額2692億元。
而變化則同樣巨大。今年618,京東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迎來首個618。京東健康聯動3萬醫生24小時在線堅守,滿足民眾隨時隨地的問診需求。京東推出了0元試用、京東超市「買貴就賠」和「定期購」、生鮮「只賠不退」、「千縣萬鎮24小時達」等特色服務。京東金融推出的白條24期免息和20億金貼活動。京東C2M反向定製全面鋪開,京東直播帶貨也C位出道...
這些變化暗藏了京東發展的邏輯以及未來的布局思路。
生態:細緻到每個毛孔
最明確的是京東涵蓋的層面越來越廣,幾乎涉及每一個細節。大的板塊從商超到健康,從金融到物流,從C2M到直播帶貨;細節方面,「只賠不退」服務生鮮市場,「買貴就賠」保證價格公道,24小時達保障偏遠地區服務質量,24期免息減輕消費者壓力,安心享受低價。
這個背後,根本上在於京東體量的變化。相比於2014年淨營收為人民幣347億元,到2019年,京東的淨營收已經達到5769億元,增長了15.6倍。如今618店慶一個周期的下單金額是2014年一年交易額的3倍多。京東早就不只是3C,而是500萬個SKU,近4億高淨值用戶,涵蓋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
千億規模之下,京東所面對的幾乎是所有用戶的細微需求,需要服務好每一個縫隙市場。
因此,京東如今更強調服務閉環,以生態形成合力,服務好龐大的市場。京東的生態可以比作一個冰山模型,在水面以上,618期間,商超業務首日實現核心業務增長超過100%。截至6月18日上午10點,京東健康在線問診量同比增長325%,截至中午12點,醫美服務成交額同比增長510倍,藥急送成交額達到去年618全天的162倍。京東快手品質購物專場單日帶貨達14.2億。
而在水面以下,則是京東強大的基礎建設。是物流能力所實現的「千縣萬鎮24小時達」,是服務能力將「售後服務」延展到「售前、售中服務」,是在618龐大的交易規模下,能夠實現0元試用、京東超市「買貴就賠」和「定期購」、生鮮「只賠不退」、手機以舊換新、即時配送等等。
以基礎服務為支撐,為C端構建極致的服務,積累口碑、刺激消費,進而實現整個生態體系的良性運轉,不斷延伸觸角。構建生態體系的思維,這是京東發展的基本邏輯。
驅動:技術創新是根基
在這個邏輯之下,水面以下的技術成為競爭的關鍵,這也是京東的第二條主線。龐大的產業鏈條和規模,超過500萬個SKU分布在全國的700多個倉庫裡,需要滿足近4億用戶隨時隨地的需求,而且還是實現當日達或次日達。面對海量交易,以及瞬時湧進來的流量,京東需要有強大的運營系統來管理,需要有供應鏈管理技術來協調,需要以數位化實現更高的效率。處理和應對這些問題,離不開強大的技術實力。
今年618,京東核心業務全面上雲,京東智聯雲的AI技術為客戶創造多元購物體驗,NeuHub平臺京東內部+外部累計調用量,同比去年618累計調用量增長200倍,智能情感客服、內容審核、智能寫作、物流大件外呼等智能化應用大規模、系統性、全流程部署在京東購物流程中。
在生產環節,京東的技術讓消費不再是一場生產、消費兩端的「雙盲測試」。京東藉助數位技術實現產業鏈上下遊的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創新共融,幫助消費者提供產品決策,解決新品全生命周期運營問題。同時也讓消費者更容易地發現更多有趣的新款產品,獲得更好的消費體驗。
在銷售環節,京東依託技術實現了線上與線下的有效聯動。京東生活服務618期間為消費者量身打造的「商品+服務」全流程一站式體驗場景。購買輪胎的消費者,可以直接獲得門店安裝的關聯服務,讓消費者無距離、無時差地實現「美好生活」。在這個服務場景最多、消費鏈路最長、服務需求最多元的業務體系中,技術的賦能很好地支撐了龐大的線上流量,協調好了線下的服務配套,對618起到了強大的支撐作用。
可以看到,隨著巨頭們攻城略地,電商模式之爭正在逐步邁入技術之爭。技術是前端服務與經營的支撐,也是策略的指導。技術影響著產品功能的落地,關係著服務的分發與支撐。京東顯然深諳這其中的邏輯,因此,京東已經在技術層面進行了持續的布局,而融資金額主要用於技術也預示著,京東必定將堅定走下去。
格局:成人才能達己
技術實力不斷積累之外,更為關鍵的是技術的落地場景,這是京東發展的第三條邏輯線。京東不只是自營,而是在搭建技術服務平臺,在這個平臺中,京東是賦能者的角色。所謂「成人達己」,如果說幾年前的京東側重於「達己」,那麼如今的京東更強調「成人」,這是京東的格局轉變。
在整個2019年,京東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的佔比已經從2017年的16.8%上漲到35.5%,這個數字變化背後,京東的生態正在吸引更多第三方品牌商。而京東正在以自營提供好物變為以服務驅動更多優質商品聚集,以技術和管理建立「良幣驅逐劣幣」的生態,讓更多優質品牌商突圍,進而實現平臺的發展。
疫情肆虐的一季度,京東將應付帳款周轉天數縮短至51.7天,較去年同期的57.4天縮短了5.7天。縮短應付帳款,對於供應商、中小商家而言意味著快速回籠資金補充現金流。在艱難的周期,京東此舉幫助品牌商、中小商家渡過難關。不僅如此,京東還推出了強有力的補貼措施,包括費用減免、金融和物流支持。
此次618,京東思維的變化更加明顯。京東與快手達成戰略合作,京東不再追求平臺上的流量,而是為快手平臺上的用戶建立便利的服務,讓用戶在快手小店可以直接購買京東商品。6月16日,張雨綺、華少、辛巴、娃娃等明星達人在快手帶貨京東優質商品,單日直播帶貨達14.2億元。
同樣,京東的技術也在為品牌商帶來更多便利。京東是最早發起C2M反向定製的平臺,在6月1日-17日期間,京東臺式機電腦品類反向定製產品銷量同比增長近400%,而18日零點過後30分鐘內,京東C2M(反向定製)推出的惠普戰99系列臺式機成交額同比增長180%。家電賣出的近25%都是反向定製的京品家電。
從這些做法可以看出,京東正在全面為品牌商提供便利,幫助中小品牌方渡過難關;為大品牌提供有價值的數據,研發更貼合市場的產品;突破平臺之間的隔閡,為用戶提供便利。
京東的出發點變為讓品牌商強大。這種思維的轉變,在短期內看不到直觀的變化,只是消費者消費結構上的細微不同。但從長期來看,京東對品牌方的持續助力,將形成良性的生態,幫助越來越多的品牌商獲得發展。而良性生態所帶來的好處則會進一步反哺京東,讓京東獲得更好的發展。實際上,這套邏輯已經在發揮作用。今年一季度,歸屬京東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11億元,扣非淨利潤為12.056億元,同比增長178.42%,這已經是京東連續5個季度實現盈利。這個明顯的變化背後,正是賦能邏輯下得到的回報。
如今的京東,是站在賦能者的角色之上思考商業邏輯,千億體量之下,京東需要以生態構建競爭差異化。在這個生態中,京東是賦能者,對自身技術能力解構並重新組合,為每一個板塊提供支持和決策輔助,為每一個優質品牌方帶來更好的發展機會,為每一位用戶提供極致的服務。最終共同獲利,共同成就。
站在成立17年,上市6周年的重點,京東又一次佔到了下一個發展周期的起點。「凡是過往,皆為序章」,二次上市後的京東,沒有停留在功勞簿之上,而是立足賦能者角色,繼續發力技術,完善生態,在大踏步走向下一個周期。
責任編輯: WY-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