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館:美軍核潛艇,海狼好還是維吉尼亞好?我們095還差多遠?

2020-12-05 騰訊網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問:堂元帥,海狼級與維吉尼亞級算不算是同一代的?有人說它們如同F-22與F-35的關係,一個高配一個低配,這是否準確?也有說海狼許多高精尖的黑科技都沒有用在維吉尼亞上,這是否屬實?海狼沒有安裝垂直發射系統,那怎麼發射戰斧巡航飛彈,660毫米的魚雷發射管嗎?還有人說美國人在研發海狼2,這是真是假?下一代核潛艇會有哪些變化,從美國的戰略考慮噸位多大為妙?

從設計目的或者說任務看,二者的區別非常大。

海狼是專為在蘇聯海軍的堡壘海域獵殺其彈道飛彈核潛艇而設計的,因此它必須能頂著敵人強大的反潛系統,潛伏在蘇海軍基地門口,然後持續跟蹤對方核潛艇,開戰後立即將其摧毀。能在這種高對抗、高風險環境中獨立完成任務,海狼級的強大毋庸置疑。

圖:美蘇核潛艇水下碰撞基本都發生在巴倫支海和白令海,就是因為這裡是蘇聯彈道飛彈核潛艇的部署基地。核潛艇出海後很難發現,因此美軍攻擊型核潛艇必須從港口開始跟蹤。為了保持跟蹤,必須接近到很近距離,於是就容易碰撞。

也正是因為以獵殺敵人的潛艇為主,所以海狼不需要多大的巡航飛彈發射能力,這種活洛杉磯級核潛艇的533毫米魚雷管就能完成。美國之前的攻擊型核潛艇都是4個魚雷發射管,海狼級增加到8個,就是為了同時攻擊多個目標,並使用未來可能服役的重型魚雷。

圖:海狼級結構透視圖,8個魚雷管分2組裝在艇首兩側。它攜帶有50枚魚雷與反艦飛彈,是其他潛艇的2倍,這是為了連續作戰攻擊多個目標。畢竟為了確保摧毀,魚雷齊射一次就是4-8枚,消耗很快。

圖:更早服役的洛杉磯級後期型就在艇首裝了12個巡航飛彈發射管,海浪不是不能裝,是任務決定了不必裝,真要發射巡航飛彈反而影響主要任務。

佛吉尼亞級是冷戰後環境的產物,此時沒有了高對抗環境,美軍要求它在對方近海執行偵察、布雷、反艦、反潛、特種作戰等任務,任務壓力小得多,而資金壓力大得多,所以佛吉尼亞級更看重控制造價,最高航速、最大潛深、靜音性等硬指標都不如海狼。它就是個特大號的德國212型潛艇,針對的是同樣的任務,深海對抗遠不如海狼級。

佛吉尼亞的優勢是研製時間晚了十年,服役時間晚了7年,所以在信息技術方面有後發優勢,因此自動化水平提高。同時還能採用海狼級開發的技術,比如雙重減震浮筏等等。

圖:佛吉尼亞級主打偵察、對地攻擊和支援特戰,為此裝了飛彈垂直發射管,還配有舷外武器艙供特戰部隊使用。

武器劃代其實都沒有明確標準,因為劃代的目的本來是促進銷售和索要經費,而不是技術對比。海狼和佛吉尼亞從技術上算一代,將後者單獨劃為一代的磚家都是從任務出發,可這又不是該用的劃代方法。

美國目前沒有新的攻擊型核潛艇研製計劃,就是不斷的改進佛吉尼亞級,加強對地攻擊能力。真要說下一代核潛艇,目前能確定的就是磁懸浮減震浮筏技術,靠這個可以基本消除潛艇機械噪聲。

圖:2018年10月18日,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發布了對美國海軍2019財年造艦計劃的分析評估,表示美海軍將在2034財年開始編列接替維吉尼亞級的新攻擊核潛艇項目。強調將重新回到大洋藍水環境,以類似美蘇冷戰時代的姿態,執行反潛獵殺任務,技術性能上強調更快速、更安靜,要求魚雷艙所攜帶的武器數量、預計的水下排水量與海狼級一致。

至於對於我國海軍,究竟海狼級好,還是維吉尼亞級好?可以肯定的是,我國沒有圍堵美軍戰略核潛艇的需求,實際上也不可能做到,海狼這種以魚雷攻擊為主,肯定不適合我們。維吉尼亞綜合能力好,但也太萬金油了,各方面都性能平平。

我國海軍其實需要的是一種以巡航飛彈為主的核潛艇,能夠前出至關島、甚至夏威夷一線,長時間待機巡邏,有需要時就發起突然的巡航飛彈攻擊。

問:美軍的科技和裝備水平冠絕全球,超過世界其他國家一大截,是什麼力量推動美國不斷提升軍力?個人瞎琢磨的:1、美國是全球國家,為了維護在全球的利益,就需要有強大的軍力;2、美國軍工利益體為了自身利益,不斷的鼓吹國外威脅,推動軍隊不斷改革進步。請堂大指點。

圖:就直接原因來說,你說的兩點都對。美國要軍事上控制全球,才能為各國提供安全保護(威脅),然後迫使其按照美國的意願行事,石油美元和美元霸權就是這麼形成的。但是在過去的拉姆斯菲爾德轉型時代和柯林頓軍縮時代,美國軍隊其實很大範圍內都出現過萎縮情況,說明在沒有軍事威脅的情況下,美國人也不是一定要憋著迎擊三體艦隊的。

圖:美國軍費在韓戰後持續下降,軍工利益集團的份額也就持續降低。

圖:原因很簡單,美國不止一個軍工利益集團,還有其他利益集團。在能維護美國霸權和特殊利益的前提下,這些集團都希望減少軍費,以增加自己的利潤。

美國軍事工業強大,還是他的基礎工業水平就高,比如說二戰前,你說美國人真有多少準備嗎?其實都沒有,只是他的動力工業水平比其他國家高一個層次,到時候民用的產品直接拖出來,搞坦克搞飛機就足夠了。

圖:二戰時美國著名的R-1340黃蜂系列發動機,也裝備仙童71(Fairchild 71)飛機在沙特沙漠中進行石油勘探。

美國整體工業水平的巨大優勢,才是他軍事力量強大的根源。只是隨著現代技術發展,民用直接轉做軍用需要的適配成本增加,尤其是現在你看戰鬥機發動機和客機發動機已經完全不通用了,為了保住自己的這些工業需要大量投資,所以和平時期也必須維持海量軍費才行。

像造船業,美國的造船業已經衰敗得不行,所以現在造一艘伯克要30億美元,而中國這邊造一艘052D才30億人民幣,055也不過5、60億人民幣,基本就是美元與人民幣的匯率差距。

但美國還強勢的航空業,像F-35現在造一架8000多萬美元,比蘇35的價格還便宜。戰斧飛彈也只要100多萬美元一枚,非常便宜。這就是軍力的根本。

問:堂主能不能說一下,日本人當初投機取巧造的航母預備艦與正規艦隊航母的區別

航母預備艦比如說祥鳳,其實本身是潛艇補給艦劍崎號,設計的時候船體預留了改造成航母的空間,開戰後就改造成航母用了。

圖:劍崎號1934年12月在橫須賀海軍工廠按高速給油艦開工,1938年9月開始改造為潛艇母艦,1941年11月開始改造為航母祥鳳號。為在無條約時代及戰爭爆發後縮短建造航母的時間,日本在「海軍假日」期間額外建造一批潛艇母艦和供油艦作為航母預備艦,艦體和主機按航母樣式設計。1934年02艦艇補充計劃著眼於1937年後的無條約時期,決定新建2艘航母蒼龍、飛龍及1艘鳳翔號代艦(翔鶴號),另外再建3艘輕型航母預備艦,即高速供油艦劍崎、高崎和潛艇母艦大鯨。

圖:祥鳳號改造的重點是拆除假煙囪,再鋪上木製飛行甲板並一直延長至艦橋前方。劍崎號原本的動力是柴油發動機,改造航空母艦時改為4座蒸汽鍋爐,珊瑚海海戰中戰沉。

這種航母預備艦本身就是作為航母設計的,所以跟正規航母沒啥區別,問題就是太小了,只有一萬多噸,作為艦隊航母比起來尺寸不足,所以更類似於美國的獨立級這樣巡洋艦艦體的輕型急造航母。和護航航母不同,這倆都是正經的艦隊航母,防護、隔艙之類都是齊全的,也是按照軍艦標準建造。

圖:1943年美國將9艘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改建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標排1.15萬噸,滿排1.52萬噸,因為改裝而導致重心過高、航行穩定性差,而裝甲防護也很爛,普林斯頓號被一枚250公斤炸彈擊沉。

只是祥鳳等於受了二茬罪,因為名義上是輔助艦艇,所以在軍控框架下不能搞得太明目張胆,不可能裝正規航母的大功率動力,只能先裝了柴油機,等撕毀條約以後還得再進廠拆掉動力系統才能改做航母,不像美國人的輕型航母和護航航母改造那麼簡單,性價比和大型艦隊航母比起來也是不夠瞧的。

還有飛鷹這樣郵輪改造的,那性能就更弱雞了,結構薄弱航速也慢。

圖:日本獲得1940年奧運會的主辦權,立即下單訂單兩艘2-3萬噸級的大型高速豪華遊輪。海軍承諾只要承接「航母預備艦」任務,官方可以承擔6成建造費用。1940年,兩艘客輪還沒有完工就被下令直接改造為航母。1941年底改造完成,命名為飛鷹號和隼鷹號。雖然滿排達到3萬噸,但裝甲防護還是過於薄弱,飛鷹號在1944年6月馬裡亞納海戰中被魚雷擊沉。

問:堂主您好。看您的踢館提到了奧託76炮,於是想問問野戰防空炮的問題。世界上這麼大口徑的自行防空炮,似乎只有義大利的奧託馬蒂克一家,很好奇他們是怎麼把艦炮系統移到坦克上的?另外不是經常說小口徑的自行高炮射程堪憂,但各國都在研製,反而奧託高炮就成了奇葩?另外大口徑和小口逕自行高炮又有什麼優劣?望堂主解惑,謝謝。

小口徑高射炮技術基本停止發展其實也不少年了,我國是35毫米高射炮太拖期,才拖到最近幾年而已,所以這個類型現在跟坦克差不多,小打小鬧升級、拼湊為主,國內新的傢伙其實大部分都是近防系統上岸,以高速加特林炮攔截制飛彈藥。至於76毫米的奧拓馬克,實際上也是30年前就到處推銷,推銷了這麼多年還出了不少改型,現在還提出了反迫擊炮之類的用途,結果還是……賣不掉。

圖:義大利奧託·馬迪科76高炮,這並不是很難,只要用重一點的底盤就可以。

圖:義大利OTO-DRACO 76高炮。

傳統打飛機為目標的高射炮,現在都已經是走入末路了,因為對地打擊除了確實太窮的,不然都是轉向制導武器為主,傳統高射炮進一步打不了遠距離的發射平臺,退一步攔截精確制飛彈藥也是術業不專攻。

大口徑的射程遠,可以儘可能在目標射程外攔截。但是現在制導武器射程大了,76炮射程也不夠。小口徑可以提高密度攔截小型高機動目標,然而35炮這樣的射速還是不夠。

圖:小口逕自行高炮發展高峰是60-70年代,那時候攻擊機的主要武器還是普通炸彈,小口徑高炮可以有效攔截。

圖:現在無人機尤其是蜂群無人機迅速發展,反而給高炮提供了生存機會。蜂群無人機單價很低,用飛彈打很不值得,高炮炮彈便宜才算對口。雷射炮不服役,高炮就還有機會,於是我國新搞了多款小口徑高炮。

問:航母的彈射器可否用象炮彈一樣用發射藥?當然是是定量藥包緩燃那種,少了儲氣罐和一大堆的管道。請堂主解感!

實際上30年代的軍艦彈射器,直接使用火藥彈射的不少,尤其是巡洋艦戰列艦上的水上飛機彈射器,基本都是用火藥來驅動。戰後美國人也曾經考慮航母上使用火藥彈射器,來彈射需要高速度,重量還更大的噴氣式飛機。

圖:一式2號11型火藥彈射器裝備伊勢級航空戰列艦,用來彈射彗星式艦載俯衝轟炸機。

但是火藥彈射器有兩個致命缺陷,第一是燃燒速度過快,所以在工作啟動的初期就燒乾淨了,產生推力很大,而到後期推力下降,這樣總體的加速度不高,但初期加速度過高,對於飛機的結構和人員身體影響太大。

圖:蒸汽彈射的過載變化,為了降低峰值研製了蒸汽節流閥,但仍嫌太大。

第二是火藥本身防火就是大問題,軍艦尤其是航空母艦防火是重中之重的大問題,中途島日本航母全滅就很嚇人了,戰後美國航母幾次大規模火災還差點把總統參選人麥凱恩炸死,之後乾脆除了因為昂貴所以有很好安全設施的飛彈外,剩下的帶發射藥的火箭發動機彈藥全部被退役了。

圖:難易爆炸的炸彈也要裝在彈藥庫中,通過專用線路、換乘2部電梯轉運到飛行甲板,不過需要時各種通道都可以堆放炸彈。飛彈不行,火箭發動機太危險,必須裝在彈藥庫裡。

而需要頻繁使用也就必須反覆運輸的發射藥包,對於全艦防火簡直就是噩夢,不可能跟炸彈一樣隨意存儲,而防火彈藥倉根本裝不下這麼多發射藥包,也沒法運輸到彈射器。

圖:真正的燃氣彈射器採用的燃油在燃燒室(綠色)中燃燒產生燃氣,然後推動活塞運動,帶動飛機前進,與液體發射藥火炮結構更相似。

問:堂主,介紹下英國SC-5貝爾法斯特運輸機,與A400M運輸機的對比。

60年代,大家都發現戰術運輸能力和需求脫節的問題,C-130作為最早的戰術運輸機,開拓了空運戰術的範疇,但畢竟是作為開創性的存在,他只是一種帶動力的大型滑翔機,運載能力、航程都非常有限,尤其是貨倉高度過小,在執行較為複雜任務的時候很難攜帶足夠大型的載荷。

圖:C-130的貨艙尺寸非常有限,進而限制了美軍很多裝備的尺寸和重量,像斯瑞克車族。

貝爾法斯特就是這個需求的產物,在C-130的基礎上換用了更粗更長的機身,放大了機翼,同時選擇了功率更大的苔因發動機來適應更大的噸位。

圖:貨艙長(包括跳板)25.7米,最大高度4.09米,寬4.9米。

只是苔因的功率還是不夠大,只有5730馬力,而C-130也有4240馬力了,這樣的導致總重量只能達到102噸,而空重卻達到了56.7噸,有效載荷只有45噸,比起有效載荷36噸的C-130H只大9噸而已,考慮到飛機更大的油耗,能提供的載荷航程優勢基本等於沒有。

圖:軍用型號最大載重54噸,能夠裝載22.68噸貨物飛行4825千米。SC-5/13型換裝大直徑螺旋槳,最大起飛重量增至113噸。

而A-400M在貝爾法斯特失敗的基礎上,大力出奇蹟,搞出來上萬馬力的TP400,實現140噸級最大起飛重量,才有足夠的載荷航程來解決問題。

圖:A400M貨艙長度為23.2米(含貨橋),高3.85米,地板寬4米,比貝爾法斯特還要小一些,但已經足夠用了,小一點還能降低結構重量。

迷你踢館

問:堂主你好,看了上期22飛彈艇控制艙的照片,為什麼我國的軍艦控制艙都得戴防毒面具,不怕降低人員的反應速度嗎?

核生化條件下或者如果船隻著火的話,這麼做是必須的,不然人就被燻死了,這是戰備水平高的表現……

問:堂主,在以前我看到過垂髮直接把發射筒綁在直升機機庫外面,而現在卻沒有這種方法,請問專門設置和分散布置的優缺點

你說的荷蘭的M級護衛艦?那個可不是簡單綁在機庫外壁上的,那個是專門為海麻雀飛彈研究的MK48垂髮。缺點就是不通用,而且整個系統目標太大,還是在雷達反射截面相當大的機庫那裡,容易被打爆。

圖:荷蘭卡爾·杜爾曼級護衛艦,機庫從艦體中線向右移動1.4米,在機庫左側安裝了八組二連裝MK-48 Mod1輕型垂直發射裝置,共裝填16枚海麻雀近程防空飛彈,在機庫左側安裝了一門守門員機炮。它的最大優勢是不佔用艦體長度,方便總體布置。MK41那種相反。

問:看中途島海戰那會的飛機後面都有機槍,而且還是都衝後打的,難道不怕打到自己嗎?尤其是垂尾!

有的後射機槍是自帶停火功能的,就跟飛機機翼機槍的同步器一樣,到了規定位置就卡住沒法擊發。比如B-17和B-29,會自動停掉即將打中尾翼的槍管,有的就只能靠射手自己掌握了。

問:樓主,能分析分析A-10氣動布局的缺點嗎?為什麼很少有飛機,尤其是運輸機採用這種氣動布局呢。

平直翼是為了低速巡航,這個該不算是缺點吧,只能說捨棄了高速飛行能力。C-130、運8等等螺旋槳運輸機,不追求速度,絕大部分也都是平直翼啊。而C-17、運20這些噴氣式運輸機,對速度有高要求,就使用了後掠翼。

至於發動機,支線客機或者公務機不是很多這樣尾吊設計麼,比如說ARJ。

圖:C-130和A-10都是平直翼。

圖:從前下方或後下方看,A-10的發動機都被機翼、平尾遮擋,不容易挨炮彈,有利於提高生存能力。客機尾吊發動機布局有利於簡化機翼設計、降低飛行阻力和頭等艙噪聲。

問:踢一下糖煮,英國是傳統的航空強國,更是擁有羅伊斯·羅爾斯這樣的航空發動機大牛,以及整個北約優越的技術環境,為何戰後慢慢的自廢武功了呢?為什麼沒有跟法國一樣堅持發展自己的戰鬥機項目,難道只是因為資金預算緊張嗎?

羅羅當初差點破產就是英國政府接的盤,英國政府不接羅羅早就廢了,現在英國經濟慘成那樣,能讓羅羅活著保持一定的研發能力已經謝天謝地謝女王了。

問:看今天提到了高阻炸彈,就突然想問問,為什麼不是所有炸彈都是一個投擲下落速率,有的高阻有的低阻,有的掛降落傘慢慢落,快點砸臉上還不好嗎?設計目的有什麼不一樣?

高阻航彈不是為了高阻而高阻,而是因為要在彈倉空間內儘量多裝,才搞成圓柱形這樣阻力才大的。減速炸彈是為了低空的時候不至於飛太快,變成打水漂。

圖:轟-6的彈艙。另外高阻炸彈精度更好一點。

問:堂主,我今天應該算是踢中了,你犯了一個錯誤:槍騎兵一直到最後都是重騎兵,因為輕重騎兵是職能劃分,不是披甲率劃分,而且胸甲也算重甲了。

然而並不是,拿破崙時代的槍騎兵一直都是輕型騎兵序列,這跟披甲也沒關係,因為他們的作戰方式就是跟驃騎兵、獵騎兵更接近。而且法軍最重型的近衛擲彈騎兵反而裸奔,而且很瞧不起胸甲騎兵……

問:堂主大人,我看兔子的飛機進氣道前都有一個紅三角或白三角,這是幹啥用的?

為了提醒機務人員離遠點,不要被吸進去。

圖:不然就是這樣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相關焦點

  • 中國海軍將高速量產095和096核潛艇 一次可開建6艘
    而攻擊型核潛艇仍是世界上最強大艦隊的「皇冠上的明珠」,然而北京是否能完全掌握其技術,現在還不清楚。據稱,中國海軍打算擴增核潛艇艦隊,包括發展更先進的095與096核潛艇,並認為這是北京的「高度優先要務」。
  • 削減航母卻讓核潛艇下餃子?美軍半個月內兩艘核潛艇下水服役
    這麼大的裁軍舉動無疑令外界有美軍「自斷雙臂」的感覺。但這份報告似乎沒有提及潛艇在未來的規劃。而就在最近,美海軍悄然入役了兩艘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如此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美海軍究竟在打什麼如意算盤。據美國海軍研究者學會網站的報導,美國海軍首艘Block IV型維吉尼亞級核潛艇「佛蒙特」號於上周正式服役。由於疫情影響,美軍沒有進行任何盛大的服役和慶祝儀式。
  • 解讀美海軍海狼級攻擊核潛艇
    「海狼」號攻擊核潛艇近日,美海軍罕見公布「海狼」號攻擊核潛艇在挪威峽灣中的上浮照片,並稱這艘核潛艇於8月21日訪問挪威後作短暫停留。一般來說,美海軍對核潛艇的具體行動很少公布,對主要從事情報活動和特種作戰任務的3艘海狼級核潛艇動向更是守口如瓶。
  • 中國最先進095型潛水艇,出類拔萃,性能世界一流
    中國的核潛艇是出類拔萃,是對於哪些國家來說的?英?法?印?如果只比印度的好,那麼就自吹欺人之嫌! 當今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核武器的發展,而作為核武器之一的核潛艇自然也在蓬勃發展。當前美國的亥俄級核潛艇是全球最強悍的核潛艇,而我國最好的核潛艇則是095攻擊核潛艇。
  • 世界最強攻擊核潛艇,如今有了對手
    整體排水量則增加到9000噸,是美國海軍噸位最大的一款攻擊核潛艇,如今其替代型"維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排水量僅有7900噸。(即將下水的海狼級攻擊核潛艇,其艇尾十字舵旁邊是拖曳聲吶投放口,尾部的泵噴推進系統則被包裹起來,進行防護)海狼級攻擊核潛艇專門針對洛杉磯核潛艇的設計,強化了其指揮塔和艇首舵的設計,並且加強了極地作戰環境的適應能力,其指揮塔可以撞開更厚的冰層以便在北冰洋地區作戰。
  • 我國海軍核潛艇現狀如何?真的不能突破第一島鏈嗎?096型或將改變...
    因此,當核潛艇從榆林基地出海的時候海水還不是太深,如果正好有遙感衛星過頂,那麼則完全有可能發現我國核潛艇的蹤影。況且,更為重要的是,隨著「重返亞太」戰略的提出,美國更是加緊了對中國的壓制。僅僅是今年上半年,美軍偵察機就曾對我國沿海進行抵近偵察多達3000多次。另外美軍航母、軍艦一直打著「航行自由」的旗號,在我國沿海周邊進行挑釁行動。
  • 八千噸核潛艇遠航一次就報廢?裂縫滿身消聲瓦脫落 總師:敗家仔
    美國不僅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還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具備所有現役潛艇都是核潛艇國家,包括戰略飛彈核潛艇和攻擊型核潛艇等,美國為此也總以核潛艇領域老大身份自居,並時常嘲笑別的國家研製的核潛艇質量或安全性不可靠
  • 核潛艇水下噪音對比,美95分貝俄100分貝,我國是多少?
    潛艇技術要求比較高,能夠自行設計並生產潛艇的國家並不多,因此,潛艇還是談判時的重要籌碼。與戰鬥機相同,潛艇也可以擁有隱身性能。戰鬥機通過在機身塗上好幾層隱身材料,就可以躲避雷達等探測儀器,從而達到隱身目的。而潛艇則需要將噪音降至90分貝,就可以藏身在海洋裡。所以,武器裝備的隱身,並不是客觀大片中的隱身術。
  • 美海軍迎來新核潛艇 科羅拉多號正式服役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全世界第一艘能夠用Xbox手柄操控光電桅杆(潛望鏡)的核潛艇。科羅拉多號是美軍第15艘維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由潛艇製造商通用動力電船公司打造。首艇自2004年完工到現在,美國海軍一共完工服役了15艘,第16艘印第安納號(SSN-789)和第17艘南達科他號(SSN-790)均已下水,整體而言保持了1年服役1艘的節奏。
  • 俄下一代核潛艇命名哈士奇!美下一代核潛艇該叫啥?
    但是,嚴肅的講,經過廣大網友的實際研究發現,哈士奇作為一條耐寒的狗,來到中國以後腦子疑似被燒壞了,因此表現異常,但當處在寒冷環境中時,其還是一隻非常靠譜的狗。例如,哈士奇在俄羅斯就備受推崇。近日,俄羅斯聖彼得堡「孔雀石」機械製造海事局局長弗拉基米爾·多羅費耶夫宣布,俄羅斯將建造第五代多用途核潛艇,初步設計工作已經完成,該級別的核潛艇就被命名為「哈士奇」級。對,就是叫做「哈士奇」級多用途核潛艇。
  • 核潛艇連射4枚洲際飛彈,駐德美軍基地緊急拉響警報
    好在過了幾分鐘後,該基地通過廣播告知:剛才的確接收到了歐洲戰區某區域發射真實飛彈的通知,現在得知該發射是一次演習,也並非是針對美軍的。虛驚一場的人們這時候才從各個房間中跑出來,有士兵表示自己心臟一直在狂跳。
  • 中國核潛艇最深能潛多少米?曾下潛230米就發生巨響漏水變形
    很多人對這個數據感到失望,認為中國核潛艇的下潛深度與國外核潛艇有很大差距,從而推斷中國核潛艇的技術性能比較差。真的是這麼回事嗎?不可否認,下潛深度是核潛艇的重要技術指標之一,因為下潛深度大意味著核潛艇有更高的戰術靈活性,可以選擇更大的水深隱蔽自己或躲避反潛武器的攻擊。
  • 中國首艘核潛艇誕生!美國玩具立下大功,廠商被美軍送入監獄
    各類海軍裝備中,航母是水面艦艇中的王者,而水下,核潛艇獨佔鰲頭,事實上,核潛艇的製造難度比航母還要高,目前全世界擁有航母的國家有十個之多,而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滿打滿算也只有六個而已,即中美俄英法,外加一個印度。
  • 中國第一艘核潛艇,是靠美國人的玩具造出來的?看看總師怎麼說!
    我們都知道中國近年來在核潛艇領域發展一直非常迅速,先後服役了094型戰略核潛艇以及095型攻擊型核潛艇,而根據網上爆料出的消息,現如今我國最新一代的戰略核潛艇096型核潛艇,也已經開始了相應的建造工作,預計在不久之後可能會交付海軍部隊。
  • 2600米深海發生驚險一幕,四千噸核潛艇被壓碎,129人無一生還
    我們都知道,隨著潛艇潛航的深度的不斷加深,其面臨的海水壓力也會越來越大,美海軍「長尾鯊」號攻擊型核潛艇就曾經在水下吃了大虧。據悉,這艘核潛艇的排水量已經達到了四千餘噸,最大潛深足有396米,在當時的核潛艇領域算得上位於世界頂尖行列。但就是這樣一艘性能優秀的核潛艇,卻在一次正常航行中突發意外,按照美軍後來的搜查結果顯示,該核潛艇信號最後消失的位置顯示其可能是遇到了躍變層引發的內波,也就是說直接墜入深海斷崖。
  • 中國核潛艇去關島玩得太high 惹惱了日本人
    中國核潛艇大概就是在這惹著日本人的據報導,該潛艇尚在該海域之南的菲律賓海活動時,海上自衛隊就已經通過美軍相關情報源了解到此情況,發現該艇後,海上自衛隊即以被動方式監視該艇行動,該艇自菲律賓海進入石垣島以南公海時
  • 世界各國核潛艇下潛深度對比:美國700米,俄980米,中國是多少
    我們知道,海軍的強大與否主要看兩樣武器,一個是航母,另一個就是核潛艇。航母和核潛艇恰好能夠形成優勢互補,一個是水面強大作戰武器,一個是水下強大作戰武器。對航母的了解相信很多人都已經非常透徹了,但對於核潛艇,好像了解它的人並不多。因為核潛艇給人的感覺總是很神秘,也有人給它們取了個別名,叫「深海幽靈」。
  • 美海軍司令部:有一種潛艇比核潛艇還厲害
    最大的優勢是可搭載核彈進行遠距離巡航,必須時候可潛航至敵國領土附近實施戰略威懾,常規核潛艇則不具備這個能力。冷戰結束後,美國確立了世界霸主地位,無論是彈道飛彈核潛艇還是攻擊型核潛艇都要承擔戰略威懾任務,放棄常規潛艇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