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四不像」是只白化浣熊?[圖]

2020-12-05 中國江西網

  「它叫什麼名字?來自哪裡?」在宜春市動物園裡,有一隻普通小動物沒有名字,被人稱作「四不像」:它有著豬的鼻子、狗的爪子、狐狸的尾巴、兔子的眼睛……這個「四不像」自從14年前安家動物園後,就成了孩子們公認的「明星」。

  「它究竟是誰?」一次次聽到家長及孩子們好奇地發問,飼養員曾長發心裡都很糾結,每次都不知怎樣回答。更讓他鬧不明白的是,就這麼一隻再普通不過的「小怪物」竟先後引來了國家林業局多名頂級動物專家前來鑑定,但最後竟沒有一個人能論證出它是誰。

  直到日前,一條從大洋彼岸美國發給本報記者的帖子徹底打破了曾長發的平靜。這名美國網友在看到本報6年前有關這個小傢伙的報導後,在帖子裡堅稱它就是一隻患有基因遺傳病且被白化了的浣熊。

這隻「四不像」成了動物園裡的「明星」

美國網友發給本報記者的帖子截圖

  老農在深山發現神秘小動物

  ——常年在當地生活的老獵戶、野保站工作人員見過的野生動物有很多,但沒有一個人認識這個小傢伙

  1月11日,星期日,宜春市動物園遊人如織。

  這是一個很小的動物園,位於春臺公園的正門右側。園裡的動物都在自己的籠中活動著,接受遊客們的觀賞。然而,有一隻動物卻很特別,大白天的一直在睡覺,頭尾蜷成一團,對於遊客們的吆喝聲不聞不顧,這就是那隻傳說中的「四不像」。偶爾有遊客敲打籠舍的玻璃窗驚動它時,它還時不時地會發出一點嘶嘶叫的聲音。

  飼養員曾長發像往常一樣來給這個小傢伙餵食和幫它打掃「房間」。這個小傢伙非常愛乾淨,雖然14年來從來沒洗過澡,但是皮毛依然光澤漂亮。籠舍裡一個角落是大小便,另一個角落則比較乾淨,它就睡在這個乾淨的角落裡。聽到有人開鎖進籠,小傢伙一下子驚醒過來,一副很警惕的樣子,卻並沒有叫。曾師傅說,「白天它不好動幾乎都在睡覺,主要是晚上尤其傍晚時分,它活動得比較多。」

  曾師傅在動物園已工作了15個年頭,自從這個小傢伙在動物園安家後,照管它的生活起居就一直由他負責。14年來,小傢伙在曾師傅的精心照料下,從最初不足1斤重的「小毛孩」變成如今十幾斤重的「大姑娘」。提起這個小傢伙,還得從2000年的一天說起。那天,家住銅鼓縣的農民老吳正在深山裡砍竹子,突然,不遠處的一個草叢裡有個小傢伙吸引了他的注意。老吳一看這隻稀奇的小動物並不是山裡常見的動物,於是將其抱回了家,並把此事報告給了野保站。

  銅鼓縣野保站接到報告後非常重視,站長曾招發親自帶隊趕到老吳家,發現這個小傢伙是他從來也沒有見過的,小傢伙睡在一個紙箱子裡,大概七八寸長,一動也不動,挺安靜的。村裡的一些老獵戶聞訊後也紛紛到老吳家看個究竟。但無論是這些老獵戶還是在場的野保站的工作人員,雖見過很多的野生動物,但沒有一個人認識這個小傢伙。隨後,這個小傢伙被送到了宜春市動物園。然而,這對於動物園的工作人員來說卻是個大難題。剛開始,無論曾師傅怎麼餵食,這個小傢伙都很抗拒。時間長了,它才開始「接受」曾師傅,並開始進食。慢慢地,曾師傅也發現了它的食性比較雜,最愛吃瘦肉,有時也吃些魚和蘋果。經過半年多的相處,小傢伙和曾師傅成了「朋友」,每次曾師傅去清理衛生,小傢伙都很配合,顯得很溫順。從此,這個小傢伙和曾師傅便結下了不解之緣。

  小動物身份之謎 引各方專家猜疑

  ——有人說是狐狸,也有人認為是果子狸,十餘年來爭論不斷,省林業廳和國家林業局有關專家也無法鑑定其種類

  在動物園,記者看到這個小傢伙披著一身淡黃色的毛,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看上去很像狐狸,但有一副尖尖的耳朵,又類似老鼠。記者發現它的小爪子有五趾,看上去很像狗的爪子。它的鼻子像豬的鼻子,其最特別的地方就是那雙眼睛,像透明的玻璃球,生氣時還會變成紅色,像兔子眼睛。曾師傅說,小傢伙視力不好,但是眼珠子經常會變色,時而乳白色,時而粉紅色。令人稱奇的是,有時候兩隻眼睛還不是同時變色。

  這個小傢伙起身後,立即引來遊客們的圍觀。小傢伙在籠舍裡踱來踱去,它的身世之謎再度引來遊客的關注,在玻璃窗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猜測著小傢伙到底是什麼?

  一時間眾說紛紜,意見難以統一。但大多數人都提到了一種動物,那就是狐狸。

  那麼小傢伙真的會是狐狸嗎?對於眾多猜測其為狐狸一說,宜春市野保站工程師方學軍直接給予了否定。他認為,小傢伙唯一跟狐狸比較接近的地方就是尾巴,尾巴確實比較像狐狸,但從嘴巴、爪子,還有那個頭來看,都不像狐狸。

  另外,大多數野生動物身上都有一股羶味,狐狸的氣味是比較濃的,而這個小傢伙身上卻並沒有什麼難聞的氣味,反而它很愛乾淨,時常像貓一樣舔舐清潔自己的毛。同時,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蔣志剛博士也否認了狐狸說法,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它和狐狸不一樣,狐狸的尾巴也大,狐狸的鼻子上面的鼻梁比較直,下面相對來說比較平,而且狐狸的嘴是很尖的。」

  看來,這個小傢伙也不可能是狐狸。那麼,它又會是什麼呢?慢慢地,有人根據它的體形、外貌、體重等,讓大家聯想到了一種動物,那就是它有點像果子狸。最早提出果子狸說法的是蔣志剛博士,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隻動物是一隻果子狸,果子狸的外部特徵就是它比較容易辯論的,一個是它的鼻子,有點像那個蒜頭鼻,整個外身比較薄,近似於卵圓形的,它的眼睛比較圓,還有它的體形,基本上就是脖子下面比較小,到後面相對就比較大,尾巴比較長,一眼就看出來了,包括它的行動,它走路的形態及它白天睡覺的習性,都是果子狸的特徵。」

  記者了解到,果子狸屬靈貓科動物,在宜春有著廣泛的分布。花臉是大多數人能記住它明顯的面部特徵,可是毛色粉純、皮膚粉紅的小傢伙怎麼可能是果子狸。有關它是果子狸一說,國家林業局有關動物專家當即提出了反駁意見,他們一致認為,果子狸的毛色都是黃灰褐色,額頭至鼻梁有一條明顯的白帶。然而,這個小傢伙全身從頭到腳卻是淺黃顏色的毛。同時,果子狸最愛的食物是水果,而小傢伙卻更愛吃肉,這都與果子狸有很大的區別。

  一晃14年過去了,小傢伙在曾師傅精心照料下早已長大,但它身份之謎依然沒有解開。為了弄清它的身份,動物園也沒少想辦法。十幾年來,動物園多次找到宜春市林業局,請求宜春市的有關專家幫他們鑑定一下這個小動物。宜春市野保站的工作人員查閱了動物圖譜,拿小傢伙與當地相類似的野生動物進行了比對,卻發現竟然沒有一個可與之對得上的。在這十多年裡,宜春市林業局還曾多次將小傢伙的照片和資料傳到省林業廳及國家林業局,試圖為小傢伙鑑定種類。然而一直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的答案並說出它是什麼動物。

  美國網友提供重要依據

  ——他在發給本報記者的帖子中稱,這個小動物其實並不是什麼「四不像」,它就是一隻患基因遺傳病且被白化了的浣熊

  從此,小傢伙有了一個名字叫「四不像」。宜春動物園來了個「四不像」小動物的消息6年前經本報率先報導後,當即引來了眾多省內外及中央媒體的關注,網民的猜測聲也接踵而至。2015年元旦,網上突然冒出了一個有關這個小傢伙是「患有白化病」的浣熊的轉帖引起了網友的關注。

   記者發現這個熱帖是用繁體字書寫的,帖子稱「這隻其實並不是什麼『四不像』,它其實是叫Albino Raccoon(Raccoon就是浣熊,俗稱狸貓,Albino是白化病,只要到英文的網站如Yahoo Google等搜尋albino raccoon就可以找到不少資料或圖片)。它只是一隻患了由隱性基因(偶爾也有顯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這種病會使人類或動物天生毛髮皮膚缺少色素因變白而眼睛淡紅,視覺常有缺陷。其實只是一隻患基因遺傳病的浣熊罷了。」

  記者經百度搜索發現,這篇網帖最早出現在浙江都市網的都市論壇版塊上,網帖的標題為「謎底解開了!通知記者吧!」,該帖經浙江都市網首次發酵後,引來了眾多知名網站論壇的紛紛轉帖。

  在這個網帖中,發帖人「梅小惠」共貼出了三張截圖,有兩張是患有白化病的浣熊看著鏡頭拍下來的照片,其中有一張是一隻白化病浣熊豎立著的特寫鏡頭。而另外還有一張照片,是一隻普通浣熊與患有基因病浣熊的對比照片。記者拿著這個美國網友提供的照片與這個小傢伙實地對比了一下,發現這隻動物的相貌及外觀都跟照片中患有白化病浣熊極為相似:全身都長著白毛,眼睛、鼻子、耳朵、腦袋簡是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乍看上去就像一對分別已久的孿生兄弟,唯一不同的是這隻神秘小動物的體形要比照片中浣熊稍為略胖一點,難怪這位美國網友會在帖子中肯定地說:「動物園的那隻一天兩餐吃掉半公斤肉,難怪比野生的肥了。」

  發帖網友在帖子結尾中還自稱「由於本人身處美國,沒法通知記者,請中國的網友通知記者吧!謝謝」。同時,該帖還附有採寫這篇報導的本報記者張凌的姓名及聯繫電話。雖然記者一時還沒有聯繫上美國的這名發帖者,但最新的一期《江南都市報美國版》也將刊發這篇報導,這為解開這一難題提供便利。昨天,本報已致電特約駐美記者關注此事,尋找知情人和答案。

  文/圖 江南都市報記者袁曉華 張凌

相關焦點

  • 鄭州有隻相似白化浣熊 宜春野保站2008年曾發現過同類物種[圖]
    本報昨日的獨家報導《宜春「四不像」是只白化浣熊?》,引起強烈反響。許多宜春市民看到本報報導後紛紛走出家門,來到動物園看「稀奇」,他們都認為這個「四不像」就是白化浣熊的「化身」。2008年,又一隻疑似白化浣熊在靖安縣被發現。2000年在銅鼓發現的「四不像」與8年後在靖安發現的(上圖)極為相似。  這個小傢伙確實與白化浣熊極其相似  這隻神秘的小傢伙是否真的是一隻患有白化病的浣熊呢?
  • 江西宜春發現美洲浣熊新物種!這意味著浣熊產地將要改寫
    直到今天一條從太洋彼岸美國發給華哥的轉帖,徹底打破了宜春動物園飼養員曾長發的平靜。也重新點燃了曾長發的希望之火。這位美國網友在看到華哥發布的這個神秘小傢伙照片後,他在這個帖子裡堅稱它是一隻患有基因遺傳病且被白化了的美洲浣熊。
  • 【白化世界】七種奇異白化病動物:白化刺蝟似雪球(圖)
    圖中這隻白化考拉名叫「歐雅-比利」(Onya-Birri)。「歐雅-比利」在澳大利亞土著語言中意思是「幽靈男孩」。1997年9月1日,「歐雅」出生於美國聖地牙哥動物園,它也是唯一一隻人工圈養的白化考拉。當「歐雅」剛剛出生時,動物園的所有工作人員都非常驚訝於它奇特的外觀,甚至它自己的母親「班傑莉」(Banjeeri)都感到有些吃驚。不過,在「歐雅」出生後,「班傑莉」仍然把它當成正常的孩子一樣餵養。
  • 漫威中被「惡搞設計」的角色:託尼背著火箭浣熊?圖4不像滅霸!
    唐尼小羅伯特飾演的鋼鐵俠,因為這一角色被廣大影迷熟知,而這張久遠之前的圖片也被翻了出來,著惡搞設計的圖,難道火箭浣熊和託尼早有合作,背著的就是浣熊嗎?黑寡婦,這是寡姐的原設計圖,終於是一張正經的了,而寡姐也勝任了這個角色,將這個角色注入了新的靈魂!
  • 美國一公園集齊三隻白化短吻鱷 佔全世界總量的四分之一 (1/3)
    美國一公園集齊三隻白化短吻鱷 佔全世界總量的四分之一 (1/3) "← →"翻頁 2019年11
  • 除了白化大熊貓,這8種罕見的白化貓科動物也能讓你大開眼界
    8種罕見的白化貓科動物,你最喜歡哪一隻?5月25日,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公布了全球首張白色大熊貓的照片,讓全世界的人都大開眼界。這隻大熊貓是一個白化個體,2歲左右,是因發生基因突變產生的。
  • 網友發現的「小浣熊」 其實是只「貉」
    被出售的國家三級保護動物狸,不停地用舌頭舔地上的水。被出售的國家三級保護動物狸,不停地用舌頭舔地上的水。 網友發現的「小浣熊」 其實是只「貉」 5月28日上午,網友「迷糊猴兒」發布微博稱,在洪山橋下發現有人在售賣小浣熊,微博發布後,許多網友紛紛留言稱,小浣熊是國家保護動物,需要報警。
  • 叫貓不是貓,像狐不是狐狸,四不像的浣熊,因可愛晉升官方吉祥物
    環尾貓的全名叫做北美環尾貓,雖然叫貓,其實是浣熊屬的哺乳動物。 然而環尾貓確實一種害羞的小動物,它並不會像浣熊一般不怕人類,所以環尾貓比它們的近親浣熊更少出現在人們的面前。當然環尾貓身上卻是存在著很多貓類似的特徵,例如環尾貓會像貓咪一樣用前爪來擦拭和清潔身體。
  • 小熊貓和浣熊的區別 小熊貓和浣熊有什麼區別
    提起小浣熊,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小浣熊方便麵,在動物界,其實還有一種動物與小浣熊外觀相似,很多人都會把這兩種動物認錯。這個經常與小浣熊弄混的動物,就是小熊貓啦,小熊貓可不是你腦海裡那個憨態可掬的國寶大熊貓,小熊貓和大熊貓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動物。
  • 加拿大一老爺爺投餵二十多隻浣熊,網友:二十多隻乾脆麵君
    加拿大一位住在森林旁的老爺爺,家門口經常有浣熊光顧。這次更是一口氣來了20幾隻,集體堵在門口討食。老爺子準備了好幾斤熱狗、葡萄和餅乾投餵它們,後來還換上了一頂「浣熊帽子」~ 哈哈哈哈這畫面也太可愛了!另外,小浣熊和小熊貓不屬於同種動物,兩者有很大差別。)浣熊屬包括7種動物,模式種浣熊產在北美和中美,食蟹浣熊產在哥斯大黎加至南美洲北部地區,其餘5種產在各個島嶼上。浣熊體長在42-60釐米之間,它們的腳覺發達,經常用前爪捕食和吃食,使用前爪幾乎同猴子一樣靈活。浣熊常常把捕到的食物放在水中洗去泥沙,因而得名「浣熊」。浣熊是雜食性動物,吃魚、蛙和小型陸生動物,也吃野果、堅果、種子、橡樹籽等。
  • 北京市民撿到白化麻雀:通體白色 眼睛鮮紅(圖)
    家住豐臺區洋橋西裡的石先生撿到一隻「怪鳥」,它外形像麻雀,卻通體白色,尤其眼睛更是特殊專家鑑定,這是一隻白化了的麻雀,比較罕見。  石先生說,這隻白色小鳥是他在小區樓下撿到的。前天下午,他正在樓下乘涼,發現了這個小東西。「當時有隻麻雀帶著它飛,小鳥撞到樓下的儲物間門上,就掉到地上了。」石先生救起了小鳥,發現它和普通的麻雀長得很不一樣。這隻小鳥雖然個頭兒像麻雀,全身卻是白色,只有頭頂有一點淡淡的褐斑。另外,小鳥的眼睛是紅色的,和普通麻雀也有明顯區別。
  • 法國動物園誕生稀有白化鱷魚 全球僅存20隻(圖)
    法國動物園誕生白化鱷魚  科學網訊 白化病並非人的專利,許多動物也可能患上這種病,白化病是由於不同基因的突變,導致黑色素或黑色素體生物合成缺陷,從而表現為皮膚、眼睛等部位色素缺乏的一種遺傳病症。
  • 與自然和諧共處 宜春機場救獲三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劉南山 報導:1月13日晚,宜春機場工作人員在巡視飛行區期間,發現飛行區攔鳥網上有三個異常身影,三個身影非比尋常,時不時發出"咯咯咯"的叫聲,工作人員走進後就認出,這是國家保護動物貓頭鷹,工作人員小心翼翼的從攔鳥網上將三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解救下來。
  • 白袋鼠、豚鼠、南浣熊……
    合肥野生動物園本次共引進5隻白袋鼠,為三雌兩雄。此次動物園引進了6隻,為四雌兩雄。 南浣熊是一種喜歡用鼻子去搜尋食物的生物,所以它們的鼻子進化得非常特別,就像是野豬的鼻子一樣。合肥野生動物園此次引進了6隻,都處於幼年。
  • 圖:南美浣熊落戶重慶
    圖:南美浣熊落戶重慶 2008年11月15日 19: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11月15日,3隻食蟹浣熊在重慶鱷魚中心景區內玩耍。據景區管理人員介紹,這些浣熊是11月初從南美引進的,這些小傢伙機靈溫和,喜歡在夜間活動。
  • 白化野生小熊貓現身了
    近日,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整理椅子埡口廊道紅外相機數據時,意外發現一隻「褪色」的小熊貓(白化小熊貓)。此次在野外監測到白化野生小熊貓,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尚屬首次。拍攝到這隻白化小熊貓(圖1)的相機位於椅子埡口廊道編號為MGX-49號網格安放的相機內,該相機共拍攝到白化小熊貓相片兩張,視頻兩段,同時,紅外相機還拍攝到了一隻正常毛色的小熊貓(圖2),兩隻小熊貓毛色對比十分鮮明。
  • 白化野生小熊貓現身了
    此次在野外監測到白化野生小熊貓,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尚屬首次。拍攝到這隻白化小熊貓(圖1)的相機位於椅子埡口廊道編號為MGX-49號網格安放的相機內,該相機共拍攝到白化小熊貓相片兩張,視頻兩段,同時,紅外相機還拍攝到了一隻正常毛色的小熊貓(圖2),兩隻小熊貓毛色對比十分鮮明。
  • 江西宜春:母雞產袖珍雞蛋小如硬幣(圖)
    4月9日,記者在江西省宜春市民袁曉華家就見到了這樣的雞蛋。  袁先生說,今年農曆年前親戚從鄉下給自己送來了一隻公雞和三隻母雞,每隻大概2斤多重,袁先生將四隻雞飼養在家裡的院子裡。從3月底開始,三隻母雞陸續開始產蛋,其中兩隻雞產的蛋並無異樣,但有一隻產的蛋卻小得離奇,最小的蛋直徑只有2.5釐米,和一元硬幣差不多大小。
  • 「掉色」小浣熊獨得主人恩寵,一言不合就給它做造型,還真挺別致
    還別說,真挺像的!同時,也有網友擔心這樣給小浣熊剃毛,是不是會對它的皮膚有損傷。對於這個質疑,小姐姐解釋道,因為小浣熊需要接種疫苗,醫生一般是要把它的毛全剃光的,但是後來她和醫生商量過後,決定給小浣熊做個獨特的設計,背部可以留下個可愛的圖案,這樣既不妨礙接種疫苗,保持小浣熊的涼爽和清潔健康,也能讓小浣熊萌萌噠。在這之前,其實小浣熊還做個心形的造型,一樣超級萌!
  • 白化基因突變 江蘇一年連續成功繁殖白狒狒(圖)
    《現代快報》供圖中國動物園協會理事、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教授田秀華表示,白狒狒屬於白化基因突變,是狒狒近親繁殖的一個變種。出現連產白狒狒現象可能是物種基因純合造成的。狒狒體內可能存在白色隱性基因,只是以前沒有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