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叫什麼名字?來自哪裡?」在宜春市動物園裡,有一隻普通小動物沒有名字,被人稱作「四不像」:它有著豬的鼻子、狗的爪子、狐狸的尾巴、兔子的眼睛……這個「四不像」自從14年前安家動物園後,就成了孩子們公認的「明星」。
「它究竟是誰?」一次次聽到家長及孩子們好奇地發問,飼養員曾長發心裡都很糾結,每次都不知怎樣回答。更讓他鬧不明白的是,就這麼一隻再普通不過的「小怪物」竟先後引來了國家林業局多名頂級動物專家前來鑑定,但最後竟沒有一個人能論證出它是誰。
直到日前,一條從大洋彼岸美國發給本報記者的帖子徹底打破了曾長發的平靜。這名美國網友在看到本報6年前有關這個小傢伙的報導後,在帖子裡堅稱它就是一隻患有基因遺傳病且被白化了的浣熊。
這隻「四不像」成了動物園裡的「明星」
美國網友發給本報記者的帖子截圖
老農在深山發現神秘小動物
——常年在當地生活的老獵戶、野保站工作人員見過的野生動物有很多,但沒有一個人認識這個小傢伙
1月11日,星期日,宜春市動物園遊人如織。
這是一個很小的動物園,位於春臺公園的正門右側。園裡的動物都在自己的籠中活動著,接受遊客們的觀賞。然而,有一隻動物卻很特別,大白天的一直在睡覺,頭尾蜷成一團,對於遊客們的吆喝聲不聞不顧,這就是那隻傳說中的「四不像」。偶爾有遊客敲打籠舍的玻璃窗驚動它時,它還時不時地會發出一點嘶嘶叫的聲音。
飼養員曾長發像往常一樣來給這個小傢伙餵食和幫它打掃「房間」。這個小傢伙非常愛乾淨,雖然14年來從來沒洗過澡,但是皮毛依然光澤漂亮。籠舍裡一個角落是大小便,另一個角落則比較乾淨,它就睡在這個乾淨的角落裡。聽到有人開鎖進籠,小傢伙一下子驚醒過來,一副很警惕的樣子,卻並沒有叫。曾師傅說,「白天它不好動幾乎都在睡覺,主要是晚上尤其傍晚時分,它活動得比較多。」
曾師傅在動物園已工作了15個年頭,自從這個小傢伙在動物園安家後,照管它的生活起居就一直由他負責。14年來,小傢伙在曾師傅的精心照料下,從最初不足1斤重的「小毛孩」變成如今十幾斤重的「大姑娘」。提起這個小傢伙,還得從2000年的一天說起。那天,家住銅鼓縣的農民老吳正在深山裡砍竹子,突然,不遠處的一個草叢裡有個小傢伙吸引了他的注意。老吳一看這隻稀奇的小動物並不是山裡常見的動物,於是將其抱回了家,並把此事報告給了野保站。
銅鼓縣野保站接到報告後非常重視,站長曾招發親自帶隊趕到老吳家,發現這個小傢伙是他從來也沒有見過的,小傢伙睡在一個紙箱子裡,大概七八寸長,一動也不動,挺安靜的。村裡的一些老獵戶聞訊後也紛紛到老吳家看個究竟。但無論是這些老獵戶還是在場的野保站的工作人員,雖見過很多的野生動物,但沒有一個人認識這個小傢伙。隨後,這個小傢伙被送到了宜春市動物園。然而,這對於動物園的工作人員來說卻是個大難題。剛開始,無論曾師傅怎麼餵食,這個小傢伙都很抗拒。時間長了,它才開始「接受」曾師傅,並開始進食。慢慢地,曾師傅也發現了它的食性比較雜,最愛吃瘦肉,有時也吃些魚和蘋果。經過半年多的相處,小傢伙和曾師傅成了「朋友」,每次曾師傅去清理衛生,小傢伙都很配合,顯得很溫順。從此,這個小傢伙和曾師傅便結下了不解之緣。
小動物身份之謎 引各方專家猜疑
——有人說是狐狸,也有人認為是果子狸,十餘年來爭論不斷,省林業廳和國家林業局有關專家也無法鑑定其種類
在動物園,記者看到這個小傢伙披著一身淡黃色的毛,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看上去很像狐狸,但有一副尖尖的耳朵,又類似老鼠。記者發現它的小爪子有五趾,看上去很像狗的爪子。它的鼻子像豬的鼻子,其最特別的地方就是那雙眼睛,像透明的玻璃球,生氣時還會變成紅色,像兔子眼睛。曾師傅說,小傢伙視力不好,但是眼珠子經常會變色,時而乳白色,時而粉紅色。令人稱奇的是,有時候兩隻眼睛還不是同時變色。
這個小傢伙起身後,立即引來遊客們的圍觀。小傢伙在籠舍裡踱來踱去,它的身世之謎再度引來遊客的關注,在玻璃窗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猜測著小傢伙到底是什麼?
一時間眾說紛紜,意見難以統一。但大多數人都提到了一種動物,那就是狐狸。
那麼小傢伙真的會是狐狸嗎?對於眾多猜測其為狐狸一說,宜春市野保站工程師方學軍直接給予了否定。他認為,小傢伙唯一跟狐狸比較接近的地方就是尾巴,尾巴確實比較像狐狸,但從嘴巴、爪子,還有那個頭來看,都不像狐狸。
另外,大多數野生動物身上都有一股羶味,狐狸的氣味是比較濃的,而這個小傢伙身上卻並沒有什麼難聞的氣味,反而它很愛乾淨,時常像貓一樣舔舐清潔自己的毛。同時,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蔣志剛博士也否認了狐狸說法,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它和狐狸不一樣,狐狸的尾巴也大,狐狸的鼻子上面的鼻梁比較直,下面相對來說比較平,而且狐狸的嘴是很尖的。」
看來,這個小傢伙也不可能是狐狸。那麼,它又會是什麼呢?慢慢地,有人根據它的體形、外貌、體重等,讓大家聯想到了一種動物,那就是它有點像果子狸。最早提出果子狸說法的是蔣志剛博士,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隻動物是一隻果子狸,果子狸的外部特徵就是它比較容易辯論的,一個是它的鼻子,有點像那個蒜頭鼻,整個外身比較薄,近似於卵圓形的,它的眼睛比較圓,還有它的體形,基本上就是脖子下面比較小,到後面相對就比較大,尾巴比較長,一眼就看出來了,包括它的行動,它走路的形態及它白天睡覺的習性,都是果子狸的特徵。」
記者了解到,果子狸屬靈貓科動物,在宜春有著廣泛的分布。花臉是大多數人能記住它明顯的面部特徵,可是毛色粉純、皮膚粉紅的小傢伙怎麼可能是果子狸。有關它是果子狸一說,國家林業局有關動物專家當即提出了反駁意見,他們一致認為,果子狸的毛色都是黃灰褐色,額頭至鼻梁有一條明顯的白帶。然而,這個小傢伙全身從頭到腳卻是淺黃顏色的毛。同時,果子狸最愛的食物是水果,而小傢伙卻更愛吃肉,這都與果子狸有很大的區別。
一晃14年過去了,小傢伙在曾師傅精心照料下早已長大,但它身份之謎依然沒有解開。為了弄清它的身份,動物園也沒少想辦法。十幾年來,動物園多次找到宜春市林業局,請求宜春市的有關專家幫他們鑑定一下這個小動物。宜春市野保站的工作人員查閱了動物圖譜,拿小傢伙與當地相類似的野生動物進行了比對,卻發現竟然沒有一個可與之對得上的。在這十多年裡,宜春市林業局還曾多次將小傢伙的照片和資料傳到省林業廳及國家林業局,試圖為小傢伙鑑定種類。然而一直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的答案並說出它是什麼動物。
美國網友提供重要依據
——他在發給本報記者的帖子中稱,這個小動物其實並不是什麼「四不像」,它就是一隻患基因遺傳病且被白化了的浣熊
從此,小傢伙有了一個名字叫「四不像」。宜春動物園來了個「四不像」小動物的消息6年前經本報率先報導後,當即引來了眾多省內外及中央媒體的關注,網民的猜測聲也接踵而至。2015年元旦,網上突然冒出了一個有關這個小傢伙是「患有白化病」的浣熊的轉帖引起了網友的關注。
記者發現這個熱帖是用繁體字書寫的,帖子稱「這隻其實並不是什麼『四不像』,它其實是叫Albino Raccoon(Raccoon就是浣熊,俗稱狸貓,Albino是白化病,只要到英文的網站如Yahoo Google等搜尋albino raccoon就可以找到不少資料或圖片)。它只是一隻患了由隱性基因(偶爾也有顯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這種病會使人類或動物天生毛髮皮膚缺少色素因變白而眼睛淡紅,視覺常有缺陷。其實只是一隻患基因遺傳病的浣熊罷了。」
記者經百度搜索發現,這篇網帖最早出現在浙江都市網的都市論壇版塊上,網帖的標題為「謎底解開了!通知記者吧!」,該帖經浙江都市網首次發酵後,引來了眾多知名網站論壇的紛紛轉帖。
在這個網帖中,發帖人「梅小惠」共貼出了三張截圖,有兩張是患有白化病的浣熊看著鏡頭拍下來的照片,其中有一張是一隻白化病浣熊豎立著的特寫鏡頭。而另外還有一張照片,是一隻普通浣熊與患有基因病浣熊的對比照片。記者拿著這個美國網友提供的照片與這個小傢伙實地對比了一下,發現這隻動物的相貌及外觀都跟照片中患有白化病浣熊極為相似:全身都長著白毛,眼睛、鼻子、耳朵、腦袋簡是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乍看上去就像一對分別已久的孿生兄弟,唯一不同的是這隻神秘小動物的體形要比照片中浣熊稍為略胖一點,難怪這位美國網友會在帖子中肯定地說:「動物園的那隻一天兩餐吃掉半公斤肉,難怪比野生的肥了。」
發帖網友在帖子結尾中還自稱「由於本人身處美國,沒法通知記者,請中國的網友通知記者吧!謝謝」。同時,該帖還附有採寫這篇報導的本報記者張凌的姓名及聯繫電話。雖然記者一時還沒有聯繫上美國的這名發帖者,但最新的一期《江南都市報美國版》也將刊發這篇報導,這為解開這一難題提供便利。昨天,本報已致電特約駐美記者關注此事,尋找知情人和答案。
文/圖 江南都市報記者袁曉華 張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