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10月27日被訂為「國際黑貓日」。
這是專門為黑色貓咪而設定的紀念日,是獨屬於黑貓的節日。
雖然世界各地都有著各式各樣的「貓節」,像楓葉國的「國際愛貓日」,日本的「貓之日」,俄羅斯的「冬宮貓節」,比利時的「拋貓節」,但這些節日是獻給所有貓咪的,包括黑貓。
而「國際黑貓日」卻是專屬黑貓的獨一份兒。
為什麼會有專門為黑貓設定的紀念日呢?難道它們有什麼特殊之處,以至於值得我們人類對它「開小灶」?
這是因為,我們曾經對不起過黑貓。
14世紀歐洲,黑死病開始蔓延。
當時的人們認為,黑死病與魔鬼化身的黑貓有關,堅信「魔鬼的使徒變成了黑貓來到人間,把疫病和災難帶來塵世,要替代人類統治地球」。
當時的義大利教皇格列高利九世,發動了一場反抗邪惡的運動。
這場運動涉及到德國的一個崇拜魔鬼的邪教。
該邪教會用黑貓作為圖騰和信仰,許多儀式中也都有活黑貓身影的存在。
教皇摸清了邪教的活動和地點,便派人前往剷除。
參與清繳的士兵描述道「邪教組織人員吃完飯之後,齊齊站立在一尊黑貓雕像面前,此時的雕像變回復活成真正的黑貓,大家很有秩序的親吻著黑貓的屁股,一場邪惡又神秘的狂歡大幕就此拉開」。
士兵們會衝進去將黑貓抓住,裝進容器裡直接殺死或燒死。
每一次的清繳都會殺死上百隻黑貓。
不光是義大利教皇痛恨黑貓,羅馬天主教皇也沒閒著。
他們也堅信女巫變成黑貓從事邪惡活動的說法,經當時羅馬天主教皇教皇英諾森八世的允許,徹底清理女巫以及她們養的黑貓。
後來,人們的弒貓情緒激增,逐漸達成了只要是黑貓就要殺死的共識。
而諾森八世也頒布了一項法令,稱黑貓是邪惡生物,人人見而誅之。這也成為黑貓數量急劇下降的催化劑。
直到19世紀,鼠疫席捲歐洲。
人們這才意識到,那些曾經被視為魔鬼的黑貓——當時雖主要消滅黑貓,但其他顏色的貓也被連帶,很少倖免——實際上是可以阻擋鼠疫的好貓。
回看歐洲歷史,永遠無法迴避對黑貓下毒手的過失。然而,在歐洲活不了的黑貓,到了我們中國卻變成了香餑餑。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黑貓是吉祥的象徵。它常常與鎮宅闢邪,招財進寶等詞相關聯。就算是在埃及,黑貓也被譽為神的化身。
雖然「國際黑貓日」是為消除人們對黑貓的偏見而設定的紀念日,可回顧歷史,腦補那段屠貓的慘象,我們內心還是會揪起來。
那麼可愛的黑貓,怎麼就能下得去手呢?
如今,人們在英國看到黑貓會很開心喻示一整天都會有好運;漁民也會飼養黑貓,它能保佑出海平安,收穫滿滿;黑貓的形象也出現在許多作品中,像宮崎駿的《魔女宅急便》,深受人們喜愛。
隨著文明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們逐漸消除了對黑貓的偏見,黑貓飼養的數量也越來越多。
要說養黑貓比養其他顏色的貓有什麼苦惱的地方,看看下面這些照片,大概就知道了……
難怪有人抱怨「每天找貓把家都翻個底兒掉,低頭一看它就在身邊」,快去養一隻黑貓感受這幸福的苦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