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天然獨」世代走上舞臺 但臺灣從未擺脫「中國」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2020年3月30日,臺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病逝,一些臺灣年輕網民在臉書上留下不甚好聽的評語。在臺灣小青年看來,郝柏村「太國民黨」。外省、高級軍官、不夠具備「進步價值」之素養。一些小青年以當今的「抗中」情緒將國民黨、外省與大陸直接綁在一起,忽視了前人所經歷的時代變局,以自己的歷史觀度這些老人家──最後,下了一個「又一個跟不上時代的老人家之評價。

在對岸,當大陸年輕人看見國民黨老一輩時,也會打趣說「南望王師又一年,王師已經沒有錢」。

很難設身處地想,老國民黨人在當今情況下究竟有什麼慨嘆,是時勢如此呢、還是有些時不我予?但我想,彼岸的中國夢與老兵們心底的中國夢或許不一樣,至少能慰藉他們「家鄉不再戰爭貧窮,中國人強起來了」之鄉愁。

就在郝柏村過世前不久,其子郝龍斌在黨主席之爭上,慘輸給江啟臣。而後一支支麥克風追著江啟臣問,「認不認九二共識?你到底認不認九二共識?」而後江啟臣終於表示了,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

正值壯年的江啟臣,是國民黨青壯勢力代表,身負「如何拉近年輕世代與國民黨距離」之責,甚至有媒體直接以「江啟臣能否擺脫國民黨『親中』路線」為題。回首過往,中國國民黨,從主導抗戰、到撤退臺灣,從經濟奇蹟、再到連自身定位都左支右絀,活生生演繹了「才過二十年,卻仿佛一世紀」。

老國民黨人逝去、新國民黨人掌權,郝柏村一生經歷戰爭無數,但從未忘記自己是誰、根在何處;新一代國民黨人從小優渥,認為兩岸和平是必然,卻被政治裹挾得不斷自我質疑。

如郝柏村一般的「中國臺灣人」,正逐漸消失在舞臺上,在很快的未來,被外界視為「天然獨」的世代將決定如何在中國崛起的國際局勢下生存。2019年5月20日,蔡英文「執政」三周年,大陸媒體《每日人物》發表了一篇熱門文章,「康熙停播三年,那些北上的臺灣藝人還好嗎」,內文提及了許多北漂的臺灣藝人。

在三環邊上租了房子、帶著幾件衣服就到北京打拼的《康熙》製作人B2,嘗試在大陸綜藝節目上找哏融入的諧星陳漢典,以及已經熟練使用大陸用語的藝人趙正平。他們是這個時代千萬個臺灣青年的縮影。

如同國民黨的沒落,這是時代,亦非特定政黨可以一力操作。

20歲的郝柏村因戰爭離開家鄉、連父母的最後一面也沒有見到;而今22歲的臺灣青年拎著行李箱來到北上廣,與父母用微信語音通電話。他們對臺灣的未來多少有些迷茫,現實不允許「獨」,主觀意識上不願統,他們只能說「不」、卻很難把自己的「要」化為現實。

但是,他們又是能清楚意識現實的。他們明白,老一代「戎馬為國」的時代已過,而自己已經開始面對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或許會笑老一代的「中國情結」是過去式,「我們都是臺灣人」才是現在式。

但是他們明白,臺灣從未擺脫「中國」。無論是經濟上的中國、政治上的中國,還是意識形態上叫人煩躁的中國。

(郭雪筠/臺北女孩 本文發表於臺灣《中時電子報》)

相關焦點

  • 「天然獨」真不在乎「悶經濟」嗎?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編輯:凝冰臺灣2020年的選舉,蔡英文連任,出人意料地獲得了高票,主要是得到年輕人的支持。蔡英文選舉的時候主打「抗中保臺」牌,製造「芒果乾」的恐慌,「天然獨」紛紛投票力挺,她才取得了這場選舉勝利。在宣讀勝利宣言的時候,蔡英文表現出來十分強硬的態度繼續「反中抗中」,這讓很多學者對臺灣未來4年,兩岸關係的前景擔憂,接下來肯定會持續僵化。「天然獨」根本不在乎「悶經濟」?,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天然獨」根本不在乎「悶經濟」?
  • 「臺灣人認同」率創歷史新高,「天然獨」時代到來,蔡英文贏了?
    民調結果似乎反映,臺灣民眾歷經2019年民進黨啟動「抗中保臺」選戰的衝擊、蔡英文2020大選創下817萬高票紀錄,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動輒6、7成的施政滿意度,許多人認定民進黨將長期「執政」、「天然獨」時代已經來臨,臺灣將走向「獨立」的道路。
  • 臺媒:「中國」只是鬥爭政敵的工具 臺灣人因自卑不想當中國人
    臺灣《旺報》5月7日刊登題為《臺灣人為什麼不想當中國人?》的文章,文章以臺灣人的身份回答大陸年輕人「臺灣人為什麼不想當中國人」這個問題,指出因為「中國」成為鬥爭政敵的工具,使得年輕人無法對「中國」擁有任何感情與堅持,文章最後指出,根源還在於臺灣人怕「中華民國」走向歷史終結。
  • 臺灣學者:「天然獨」會挑起「必然統」
    長期研究大數據的臺灣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助理教授杜聖聰接受訪問表示,現在民進黨不跟中國大陸互動、制定「反滲透法」,再加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兩岸在未來1、2年看不到樂觀的部分。疫情當頭,民進黨「政府」應強調防範疫情,不要過度衍伸,並呼籲網民自製,當臺灣有「天然獨」的民意時,別忘了對岸有「必然統」,用歧視、憤怒的框架對著大陸,並不是聰明的作法。杜聖聰,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現為銘傳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曾任中天電視兩岸中心召集人等,多次往來兩岸採訪兩岸新聞。
  • 藍營「議員」:膽小國民黨弱化九二共識走向「天然獨」
    中國國民黨日前提出新版兩岸論述,遭到馬英九、吳敦義、連戰等黨內大老反對,對此國民黨前臺南市議員林易煌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新版兩岸論述明顯弱化「九二共識」,要爭取年輕族群選票,但會導致國民黨自己也跟著慢慢走向天然獨,讓臺灣陷入非常危險的狀態。
  • 臺媒:低薪"悶了"多年 臺灣年輕人越來越反感民進黨
    參考消息網7月6日報導 臺媒稱,每四年一次的世足賽(世界盃),剛好都和縣市長大選「撞期」,四年前大家對於剛崛起的柯文哲感到新奇,四年後的今天,選民大概也都把柯文哲看成老練的政治人物之一,那也就代表大家又回到寧願看世界盃也不願意看政論節目的常態。
  • 韓國居留證臺灣人國籍寫中國 臺媒稱韓「矮化打壓」臺灣
    臺灣這幾年掀起超級韓風,到韓國追星、購物,旅遊人數激增,但臺媒抱怨韓國政府對臺灣人被質疑有「矮化打壓」之嫌。島內電視臺稱,韓國這麼做「擺明矮化」臺灣,有人建議把在臺韓國人的居留證國籍改成「南朝鮮」,作為反制。報導還稱,日本發給外籍人士居留證明的「在留卡」,原本臺灣人的國籍欄也被註明為「中國」,但經臺「外交部」抗議後,去年7月日本已改為「臺灣」,曾讓臺灣人感到「無比振奮」。
  • 最新民調:臺灣年輕世代政黨支持度,民眾黨擠下國民黨
    國民黨智庫「國政基金會」26日公布最新民調,報告顯示年紀在39歲以下到20歲的「青年世代」,政黨支持度在兩階層分別由民進黨和臺灣民眾黨獨佔鰲頭,堪稱是青年世代的「兩大黨」。在「政黨支持度」調查方面,「20到29歲選民」支持民進黨最多,為19.0%,國民黨居次為14.3%,臺灣民眾黨和「時代力量」緊追在後,兩者都是12.3%。但在「30到39歲選民」方面,臺灣民眾黨的支持度躍居第一,佔20.6%,民進黨居次佔18.9%,「時代力量」第三佔13.4%,國民黨殿後11.7%。
  • 藍營南部基層人士:弱化「九二共識」,國民黨恐走向「天然獨」
    中國國民黨日前提出新版兩岸論述,遭到馬英九、吳敦義、連戰等黨內「大佬」反對。對此,國民黨前臺南市議員林易煌接受訪問表示,新版兩岸論述明顯弱化「九二共識」,要爭取年輕族群選票,但會導致國民黨自己也跟著慢慢走向「天然獨」,讓臺灣陷入非常危險的狀態。
  • 臺灣只屬於中國
    此前,臺灣地區就已經多次表示希望能夠參加WHA會議,但是屢屢被拒。由於今年有美國等地為臺灣地區發聲,並向世衛組織遞交了聯名信,所以這次復會臺灣地區能否收到通知也是令人尤其關心,只不過如今事實已經擺在眼前,臺灣地區並未收到世衛組織邀請。
  • 大陸黑客揚言「血染臺灣」?臺媒:人已抓到來自高雄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2020年年底,臺灣網絡論壇上出現了以「2020最後1天末日上演,血染臺灣各處」為標題的網貼,恐嚇要「血染臺灣各處」跨年舞臺並安放炸彈。1月3日晚,發帖的洪姓男子被臺灣高雄檢警拘捕,4日早上已按照恐嚇公眾等罪名移送臺北地檢署復訊。
  • 國、民、共三黨到底誰更愛臺灣?臺民眾已經在用「腳」揭曉答案
    針對越來越多臺生選擇到大陸就讀,報導稱,這類在大陸讀書的臺生一開始可能只是遊走兩岸之間的「脫臺者」,但時間一久,誰也說不準他們是否會回到臺灣,最後可能成為真正的「脫臺者」。報導認為,在兩岸勢力此消彼長下,未來「脫臺者」會越來越多。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此事引發了臺媒關注,在今日的國臺辦新聞發布會中,臺灣《聯合報》記者就詢問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
  • 「港獨」+「臺獨」=死路一條
    與民進黨會面,據「風傳媒」等臺媒報導,黃之鋒3日與香港立法會反對派議員朱凱迪及「學聯前副秘書長」岑敖暉一起抵達臺灣,將先「拜會」民進黨中央黨部,與民進黨主席卓榮泰、秘書長羅文嘉、副秘書長林飛帆等人進行閉門會議,還要與「時代力量」人士見面,晚上將在臺中出席會談活動。
  • 臺媒曝許多奧運選手身材變形 遊泳選手有"飛鼠袖"
    臺媒曝許多奧運選手身材變形 遊泳選手有"飛鼠袖" 2012年07月31日 14:48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媒這樣報導《流浪地球》,臺灣網友不幹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自春節上映後票房和話題度持續走高,也吸引了臺媒的關注。對此,有臺灣網友在評論區表示,大陸拍的電影不以大陸為主角,難道以日本美國為主角?還是說臺灣拍一個警匪片,主角警察出現在美國FBI?太好笑了吧,這也叫「意識形態」?是不是自己被「意識形態」控制太久了,看誰都是「意識形態」?
  • 教育部出招遏制「臺獨」,從源頭上切斷「天然獨」
    編輯:鰻魚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大陸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不少學校都已經開學了,學子們也都回歸正常的校園生活。在如此短的時間裡能夠做到這一點,主要是靠政府的優秀領導能力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但是我們依舊不能放鬆警惕,因為病毒還沒有完全消除。
  • 臺媒又炒作臺灣黑熊布偶成「美臺友好」象徵,島內網友諷刺:「悲哀」
    照片中兩人手中共同握著一隻臺灣黑熊布偶。蕭美琴稱,黑熊布偶是由一個紐約臺僑社團製作,她帶一隻送給普萊爾。有島內網友對此表示,「都要換黨執政了,下臺前搞這種秀。」「真是悲哀,臺灣被美國佬視作玩物,真的挺臺灣,請與我們『建交』。」報導還宣稱,臺灣黑熊布偶近日在「美臺互動」中曝光度越來越高。
  • 臺媒:「臺灣快成無魚島」 北海岸魚種30年銳減75%
    臺媒:「臺灣快成無魚島」 北海岸魚種30年銳減75% 2016-01-03 10:06: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文蕾
  • 花博會打造水舞臺_新聞圖片_中國臺灣網
    臺北花博迎賓表演《百合戀》3日曝光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11月4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北花博會定幕劇《百合戀》昨天(3日)曝光,耗資2700萬(新臺幣,下同)打造全臺首座升降水舞臺,明晚開幕晚會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