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白海豚帶傷誤闖廣東南海羅村河湧 獲救脫險

2021-01-13 中國網

南方日報訊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白海豚驚現南海羅村。昨日7時許,有市民在羅村蘆塘往下柏立交方向的王芝截洪溝發現疑似中華白海豚,迅速報警。經專家驗證,誤闖河湧的確為中華白海豚,在多部門合力營救後海豚終脫險,現已送往珠海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救治。

「不速之客」 吸引千餘市民圍觀

記者趕到現場時發現,包括消防、聯防隊和漁業部門的工作人員已在現場,等待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專家前來營救。現場漁業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條白海豚身長約2米,體重約300多斤,身上有傷。

而在中華白海豚所處位置周邊的橋上和兩邊堤岸上,密密麻麻圍滿了好奇的群眾。下柏村村民黃先生告訴記者,早上接到朋友電話說這裡發現中華白海豚,就立刻飛奔過來,「國家一家保護動物哦,都還沒見過,很好奇它怎麼會跑來這裡?」

由於珠海的專家還沒趕到,消防、漁業部門等也不敢貿然展開營救,只能用漁網把中華白海豚上下遊200米的河湧圍閉起來,以防它遊到更遠地方去。記者看到,白海豚有時隔一分鐘,有時隔三五分鐘就會躍起呼吸一次,引得圍觀群眾連連驚呼。

現場漁業部門人員介紹說,中華白海豚是哺乳類動物,和人類一樣能夠用肺部呼吸、懷胎產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兒,但其呼吸和潛水間隔時間沒有規律,呼吸時頭部與背部露出水面,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

初步判斷回聲定位系統損壞誤入淡水河湧

中午時分,多名來自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專家到達現場,並開始做營救前的準備工作。專家陳加林表示,據初步判斷,白海豚的背鰭和尾鰭都受了傷,而且是舊傷,傷口從上到下,初步估計是被螺旋槳打傷,但由於它身上有汙泥,暫時無法判斷有沒有新傷,而且,它從珠江口進來這裡估計花了幾天時間,如果沒有正常進食的話估計也比較虛弱。

陳加林表示,白海豚的生存依靠其特殊的回聲定位系統進行信息傳遞和覓食,估計是其回聲定位系統損壞了,所以才誤入淡水河湧,也有可能是受到最近的天氣影響。

據悉,珠江口是國內最繁忙的海域之一,各類船隻來往穿梭,使整個珠江口熱鬧非常,也使白海豚不得安寧,嘈雜的船舶機械噪聲對海豚的音波傳遞造成幹擾,以致它們無法準確判斷環境的威脅。

具體傷情待回珠海確診

現場負責營救的一位專家告訴記者,中華白海豚剛出水面的時候,因為脫水會對身體的內臟形成壓力,如果周邊有尖叫聲或者其他幹擾就有可能導致休克,所以下水後要先安撫它,與它建立好關係,讓它不要太掙扎,才能開始營救。

為了不讓中華白海豚受到驚嚇,現場的交警拉起了警戒線,並不斷告誡周邊群眾不要歡呼也不要大聲尖叫。

在準備好擔架等物品後,14時30分左右現場專家隊開始了第一次營救。記者看到,專家們下水後用漁網圍捕,在一番安撫後慢慢收網把它引到岸邊。眼看白海豚快要靠岸時,可能受到驚嚇,突然從網裡跳回河湧,第一次營救宣告失敗。

隨後在15時10分左右,再度展開第二次營救。此次主要採用雙向打撈,用網前後夾擊。10分鐘後終於成功把白海豚營救到準備好的車上,並迅速運往珠海進行救治。陳加林表示,白海豚目前具體傷情尚待回到珠海作進一步檢查後才能確定。(記者 李慧君)

相關焦點

  • 受傷白海豚誤闖羅村
    12日上午6時半,一條傷痕累累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出現在南海區羅村蘆塘內河湧,情況危殆。經過專家、消防隊員和羅村村民7個半小時的施救,當天下午3時半,白海豚被救上岸(見右圖,盧奕誠攝),送往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救治。其背鰭舊傷較嚴重,初步判斷曾被大型船隻螺旋槳擊傷,其背鰭曾被螺旋槳劈成了兩半,會對生活造成影響。@豪放的勤奮:它巡遊在南海羅村蘆塘內湧一個50米長的河道上,兩岸擁擠著幾千名趕來觀看的村民,維持秩序的治安員們顧此失彼。
  • 佛山河中現中華白海豚 淡水中僅能堅持三天(圖)
    與此同時,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專家,正攜帶儀器趕往現場。據悉,海豚在淡水河中通常可以堅持約3天左右。 據南都記者不完全統計,近年來,佛山地區內陸河湧發生多起白海豚出沒的現象,從2004年開始,佛山水域內已經陸續發現8頭白海豚,可惜多已受傷或發現時已經死亡,僅有一頭在海事部門的護送下,成功遊回大海。
  • 魯毅就中華白海豚在佛山成功獲救作出批示
    佛山日報訊 記者於祥華 通訊員史偉宗報導:12月16日晚,一隻中華白海豚在佛山成功獲救,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昨日,市委書記魯毅就此次白海豚成功獲救作出批示,對營救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在促進生態環境改善、推進萬裡碧道建設、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再接再厲,推動佛山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物種,素有「水上大熊貓」之稱。
  • 誤入佛山的中華白海豚,獲救了!
    誤入佛山的中華白海豚,獲救了!昨日上午,一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了解前情,請點擊這裡)。逗留14小時後,在多部門多機構的合力營救下,迷途中華白海豚昨晚得到科學營救,隨即被送往珠海進行下一步看護。救援過程回顧獲救前,白海豚已被控制在引水閘和分洪閘之間較小的區域。
  • 今早,爺爺級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
    白海豚現在所處的位置在沙口分洪閘口。圖/佛山日報記者呂潤致攝為避免白海豚遊入汾江河進入內河湧,沙口水利樞紐站工作人員已關閉分洪閘和引水閘並通知漁政部門作進一步處理。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執法監督科、禪城大隊執法人員8點40到達沙口水閘現場了解情況,並將有關情況上報省廳漁業資源處和珠海白海豚保護中心。目前省廳指示已啟動一級保護救助程序急辦,省廳漁業資源保護處劉煒處長已召集南海水產研究所,珠海白海豚保護基地,珠海長隆有關專家正趕赴現場,研判會診後進一步採取救助措施。
  • 中華白海豚現身佛山洪閘
    白海豚現在所處的位置在沙口分洪閘口。圖/佛山日報記者呂潤致攝為避免白海豚遊入汾江河進入內河湧,沙口水利樞紐站工作人員已關閉分洪閘和引水閘並通知漁政部門作進一步處理。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執法監督科、禪城大隊執法人員8點40到達沙口水閘現場了解情況,並將有關情況上報省廳漁業資源處和珠海白海豚保護中心。目前省廳指示已啟動一級保護救助程序急辦,省廳漁業資源保護處劉煒處長已召集南海水產研究所,珠海白海豚保護基地,珠海長隆有關專家正趕赴現場,研判會診後進一步採取救助措施。
  • 中華白海豚生存環境堪憂
    日前,一頭從珠江口逆流而上誤入北江的白海豚之死,再度引起人們對白海豚生存環境的關注。  白海豚學名中華白海豚,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3月28日下午,廣東清遠市漁政支隊接到電話,有漁民反映,在北江江面發現疑似白海豚蹤跡。
  • 誤入佛山的中華白海豚,有新消息了
    為避免白海豚遊入汾江河進入內河湧,工作人員關閉分洪閘和引水閘,讓白海豚在相對封閉的水域裡遊動。向省農業農村廳報告有關情況,並向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請求救護支援;立即聯繫佛山市中山公園動物園,組織吊車、獸醫、救援人員到達現場;邀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廣東省水生野生動物救助科普基地)等機構迅速選派專家支援本次救援行動。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鯨豚救護小組:「海上大熊貓」的守望者
    「中華白海豚還有一個更可愛的名字,『粉紅海豚』。第一次見它,心都要被融化了。」中華白海豚的守護人肖尤盛說。肖尤盛是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鯨豚救護小組成員。這個救護小組,也是我國唯一以中華白海豚為主要對象的專業救護隊伍。十餘年來,這個以年輕人為主的救護小組處理救護各類鯨豚230起,其中中華白海豚186起。憑著一份執著大愛和專業技術,贏得讚譽。
  • 佛山驚現中華白海豚,因聲吶系統出現問題而誤入
    佛山驚現中華白海豚!今早7時許,一隻疑似中華白海豚在沙口水利樞紐站分洪閘遊弋。目前白海豚已自行遊進沙口水利樞紐站分洪閘和引水閘之間。佛山市漁政支隊支隊長劉和平表示:這是中華白海豚,身體泛紅,可見屬於老年海豚,大約30到40歲,體重約300至400斤,無外傷。
  • 廣東佛山「迷路」的白海豚被救上來啦
    又有白海豚「亂入」啦!前段時間有幾隻白海豚因為各種原因先後在內河湧「迷路」而在16日一大早又有一隻白海豚在佛山沙口水利樞紐站「迷路」了的粉紅海豚它在水中不停地遊來遊去有時浮出水面透氣給街坊們獻上一次次精彩的「演出」附近街坊說這隻中華白豚是在
  • 中華白海豚誤入東江不幸死亡,網友:太可惜了!
    甚至有些已經宣告滅絕,這些水中精靈一、二級保護動物,不加強保護只會越來越少,最近一隻白海豚就發生了不幸!一、中華白海豚在東江廣東惠州段不幸死亡。近日,東江廣東惠州段的兩邊,幾位釣友在岸邊垂釣時,突然看一個白色動物在水面翻騰。
  • 迷路白海豚,我送你回家(保護區裡的年輕人⑾)
    核心閱讀  幫一頭身長兩三米、擱淺在河道裡的白海豚回歸大海,是一個怎樣的過程?為一頭體重達400多斤的白海豚翻身,要花費多大的力氣?在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鯨豚救護小組的年輕隊員們,用知識、熱情和責任,守護著他們特殊的夥伴:中華白海豚。
  • 在佛山迷路的中華白海豚成功獲救!祝你平安!
    就在今晚8時50分左右  歷時13個小時  誤入造訪佛山的這條中華白海豚  終於獲救  目前已經裝車送往長隆  ●看多點:佛山曾多次出現中華白海豚●  強仔翻查記錄,《小強熱線》曾多次報導佛山水域出現中華白海豚。
  • 廣東為中華白海豚申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屆時珠江口一帶近1000頭有「美人魚」和「水中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白海豚將受到更好的保護,連經過保護區一帶的高速快艇也要為它們減速讓路。廣東白海豚全國最多據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資源環境管理處處長馮吉南介紹,近兩年來,他十多次與動物保護專家和其它人士到珠江口伶仃洋一帶觀察中華白海豚,每次都能看到一群群可愛的白海豚在水面跳躍。
  • 中華白海豚
    在廣東俗語中「烏忌白忌」表示壞的預兆。而當時的人們並不會想到,在今天它們成為了香港回歸的吉祥物,並被稱為「海上大熊貓」「海上國寶」,而且還是唯一以「中華」命名的海洋豚類——中華白海豚。中華白海豚主要生活在河口內灣,鹹淡水交界水域,因為這個區域淡水的注入改變了水體的鹽度,增加了魚類的豐富度,提高了中華白海豚補食的機會。目前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的熱帶及溫帶沿岸海域,我國的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近海,已知有福建廈門種群、臺灣西部種群、珠江口—香港種群、廣西北部灣4個種群。
  • 保護「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
    其中,印太駝海豚因獨特的體色變化,以及模式標本首先發現於我國珠江口水域,由此得名「中華白海豚」。中華白海豚非連續性地分布在從東印度洋、孟加拉灣及其他東南亞沿海一直到我國長江入海口的近岸淺水水域。由於缺乏研究,該物種在整個分布區域的確切種群數量仍是一個未解之謎。初步估計,其種群數量可能在13000頭左右,在我國水域大致為4000頭至6000頭。
  • 一高齡中華白海豚兩次誤入內河十天多 正全力施救
    據該局通報,從10月12日至今,在佛山東平河和廣州珠江河道先後發現了誤入內河的中華白海豚,經專家確認為同一頭高齡中華白海豚。10月12日發現中華白海豚後,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和佛山市漁業主管部門調集漁政隊伍、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有關人員和當地漁船、漁民參加行動,長隆集團派出海洋動物專家到現場指導。經過多日的跟蹤觀察,最後研究決定採用聲波驅趕方式送白海豚回珠江口。
  • 中華白海豚之鄉
    中華白海豚之鄉 中國南海終於開業啦!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2300多頭 正建救護保育基地
    記者日前探訪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目前共有2300多頭中華白海豚生活在珠江口一帶。該保護區位於珠江口海域內伶仃島至牛頭島之間,西至珠海淇澳島,東至粵港水域分界線,這裡的中華白海豚群體種群世代比較完整,涵蓋嬰兒期、幼年期、少年期、青年期、壯年期和老年期全部6個世代,是中國中華白海豚分布最密集、數量最多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