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白海豚驚現南海羅村。昨日7時許,有市民在羅村蘆塘往下柏立交方向的王芝截洪溝發現疑似中華白海豚,迅速報警。經專家驗證,誤闖河湧的確為中華白海豚,在多部門合力營救後海豚終脫險,現已送往珠海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救治。
「不速之客」 吸引千餘市民圍觀
記者趕到現場時發現,包括消防、聯防隊和漁業部門的工作人員已在現場,等待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專家前來營救。現場漁業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條白海豚身長約2米,體重約300多斤,身上有傷。
而在中華白海豚所處位置周邊的橋上和兩邊堤岸上,密密麻麻圍滿了好奇的群眾。下柏村村民黃先生告訴記者,早上接到朋友電話說這裡發現中華白海豚,就立刻飛奔過來,「國家一家保護動物哦,都還沒見過,很好奇它怎麼會跑來這裡?」
由於珠海的專家還沒趕到,消防、漁業部門等也不敢貿然展開營救,只能用漁網把中華白海豚上下遊200米的河湧圍閉起來,以防它遊到更遠地方去。記者看到,白海豚有時隔一分鐘,有時隔三五分鐘就會躍起呼吸一次,引得圍觀群眾連連驚呼。
現場漁業部門人員介紹說,中華白海豚是哺乳類動物,和人類一樣能夠用肺部呼吸、懷胎產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兒,但其呼吸和潛水間隔時間沒有規律,呼吸時頭部與背部露出水面,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
初步判斷回聲定位系統損壞誤入淡水河湧
中午時分,多名來自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專家到達現場,並開始做營救前的準備工作。專家陳加林表示,據初步判斷,白海豚的背鰭和尾鰭都受了傷,而且是舊傷,傷口從上到下,初步估計是被螺旋槳打傷,但由於它身上有汙泥,暫時無法判斷有沒有新傷,而且,它從珠江口進來這裡估計花了幾天時間,如果沒有正常進食的話估計也比較虛弱。
陳加林表示,白海豚的生存依靠其特殊的回聲定位系統進行信息傳遞和覓食,估計是其回聲定位系統損壞了,所以才誤入淡水河湧,也有可能是受到最近的天氣影響。
據悉,珠江口是國內最繁忙的海域之一,各類船隻來往穿梭,使整個珠江口熱鬧非常,也使白海豚不得安寧,嘈雜的船舶機械噪聲對海豚的音波傳遞造成幹擾,以致它們無法準確判斷環境的威脅。
具體傷情待回珠海確診
現場負責營救的一位專家告訴記者,中華白海豚剛出水面的時候,因為脫水會對身體的內臟形成壓力,如果周邊有尖叫聲或者其他幹擾就有可能導致休克,所以下水後要先安撫它,與它建立好關係,讓它不要太掙扎,才能開始營救。
為了不讓中華白海豚受到驚嚇,現場的交警拉起了警戒線,並不斷告誡周邊群眾不要歡呼也不要大聲尖叫。
在準備好擔架等物品後,14時30分左右現場專家隊開始了第一次營救。記者看到,專家們下水後用漁網圍捕,在一番安撫後慢慢收網把它引到岸邊。眼看白海豚快要靠岸時,可能受到驚嚇,突然從網裡跳回河湧,第一次營救宣告失敗。
隨後在15時10分左右,再度展開第二次營救。此次主要採用雙向打撈,用網前後夾擊。10分鐘後終於成功把白海豚營救到準備好的車上,並迅速運往珠海進行救治。陳加林表示,白海豚目前具體傷情尚待回到珠海作進一步檢查後才能確定。(記者 李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