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隔代教育」這是現在家庭的普遍現象,在中國60-80%的小夫妻需要賺錢養家,在孩子3歲上幼兒園之前看孩子的重任就交給了雙方老人。
但是,前幾天在重慶卻發生了一起讓人難以置信的兒童丟失案。
一個普通工薪家庭,一家3代住在一起,因為生活上的一些瑣事,老太太跟兒子、兒媳發生了爭吵。
估計是小兩口一條心把老人氣的夠嗆,奶奶就帶著兩歲的孫女兒出門買菜了。
心情有些煩躁的奶奶只顧著生氣了,疏忽了2歲的孫女,導致孩子找不到了。
令所有人不能理解的事發生了,這位「心能容下整個世界」的奶奶,提著菜,一個人回家了。
2
到家後,孩子爸爸本想緩和一下氣氛,說:「媽,回來啦」。
抬頭一看,只有老太太一個人,便問:「你一個人回來了,孩子呢?」
奶奶若無其事的回答:「走丟了,我心情不好,不想找,等她自己找回來吧。」
小女孩爸爸當場就炸了鍋,擱誰身上誰也炸。
拖鞋都沒來得及換就衝了出去。到處尋找,3個小時20分鐘後最終在派出所把孩子平安接回。
這個小姑娘也真是命好,在菜市場發現奶奶不見了之後,就地大哭,遇到了一個熱心的攤主,攤主發現之後便把小女孩兒送到當地派出所。
民警阿姨安撫了小女孩幾個小時,也沒問清孩子爸爸媽媽的電話,估計孩子當時也嚇懵了吧,她說:她只記得一個電話號碼,
答案是:110。
3
看完這個事件,但凡有孩子的人也得氣個半死、真的讓人氣憤不已!
大人之間的矛盾,為何要遷怒於一個年僅兩歲的小孩兒?
誰還沒個心情不好的時候啊,但因此就對孩子疏於照看,這未免也太那個了吧!
說實話,我也不想評論這個奶奶到底咋想的?她為何這麼做?她心咋這麼大?
4
自古以來,婆媳最大的矛盾不在於缺乏溝通,也不在於錢財,而是在於互相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
自從媳婦進了這個家,就叫婆婆一聲媽,沒有血緣關係,只因丈夫這個身份將婆媳兩人強行捆綁在一起。
雖然不是女兒,婆婆卻以「管女兒」的標準,去要求媳婦。
可是到底沒有血緣關係,而是法律關係。
女兒同媽媽吵架,沒多久就和好了,而媳婦同婆婆吵架,就像心頭的一根刺,隨時間越久越看不慣對方。
婆婆本來是這個家的女主人,兒子和丈夫都以她為主,自從媳婦來了以後,家裡的地位受到了威脅,兒子聽媳婦的,丈夫不管不問。
所以,這場的「女主人之爭」,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爭誰做家務,誰管孩子。但本質上,是在爭奪老公的關注,搶奪老公的注意。
博得在意的人的關係是沒有錯,如果引發悲劇那就不可原諒。
5
畢竟這樣的奶奶少有,我反倒希望大家能夠從中明白另外兩件事:
1、從孩子會喊爸爸媽媽起,就得開始教孩子背誦媽媽的姓名、電話號碼、家庭住址(此事絕不能耽誤)。
2、現在既然改變不了女人產假是3年這個事,那我們就應該制定老人帶孩子的標準。
這樣老人也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
下面「爺爺奶奶帶孫子順口溜」,請收藏參考!
寵出來的孩子--危險
捧出來的孩子--霸道
慣出來的孩子--任性
嬌出來的孩子--脆弱
打出來的孩子--逆反
罵出來的孩子--糊塗
逼出來的孩子--出格
磨出來的孩子--堅強
苦出來的孩子--懂事
教出來的孩子--傳統
闖出來的孩子--勇敢
搏出來的孩子--成功
表揚出的孩子--自信
溺愛出的孩子--依賴
哄出來的孩子--虛偽
縱容出的孩子--傲慢
家長們,你是孩子的鏡子,你平時啥樣孩子可就啥樣!責任重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