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可不是為了餵豬!

2021-01-10 環保街知事

▲ 垃圾,命運各不相同。圖/《重生吧,垃圾!》

垃圾不分類,後面的工作都不好做啊!

5月1日,垃圾分類政策開始在北京落地,現在,北京居民在扔垃圾的時候,也得考慮一下豬能不能吃這個問題了。

豬可以吃的是廚餘垃圾,吃了會死的是有害垃圾,連豬都不吃的是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可以賣了錢買豬。朱廣權這段貫口,把四種垃圾分得明明白白。

在垃圾分類工作的執行中,最讓人氣憤的事情,就是我們每天辛辛苦苦分類的垃圾,被一股腦地合併在一起拉走了......垃圾分類只是個開頭,後續還得看最終的垃圾回收和處理。當然,這種現象一定會慢慢改觀。

那麼,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些分好類的垃圾,最終都會去哪兒呢?

堆肥:不分類,堆了也難用

四種垃圾中最噁心人的,非廚餘垃圾莫屬,這些剩飯剩菜不僅汁水橫流,還散發著餿臭。在垃圾分類後,很難想像在大夏天我們把一大袋子、漚了好幾天的廚餘垃圾拿出來倒掉的時候,是怎樣一種心情。

對於這樣噁心的東西,我們還認為豬會去吃它?這些腐爛的東西是病菌繁殖的天堂,豬吃了特容易生病,所以,即便是豬想吃,人們現在也不會餵它這種東西。

▲ 廚餘垃圾。圖/《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手冊》

對於廚餘垃圾來說,最好的歸宿,就是堆肥。

在以農為本的古代中國,肥料十分重要,所以,中國人很早就已經開始這麼做了。那時堆肥的原料,不是剩菜剩飯,而是排洩物。如果按今天的「標準」來看,這些排洩物也是廚餘垃圾,因為豬挺愛吃它們的。

▲ 豬才是歐洲歷史上的清潔工,從中世紀一直到近代末期,這數千年裡,歐洲唯一的城市衛生服務大部分是由豬提供的。豬可以在家裡或路上一邊閒逛一邊吃垃圾。圖/《垃圾歷史書》

周代的時候中國人就已經開始建設公廁來收集糞便。比如《墨子》中就記載著軍用(城牆上)和民用兩種廁所。城牆上的軍用廁所是凸出牆外的「坑位」,下面挖好了存肥的坑,而坊間的廁所就是在大坑上架起橫木,周圍還要建牆,以防止有人跌入糞坑淹死。

▲ 相比起中國人,歐洲人對糞便的處理十分隨意,中世紀時,大家都在隨地大小便,沒有人會覺得害羞。圖/《垃圾歷史書》

這些糞坑裡的排洩物,最後會被撈出,用曬乾、腐熟等方式做成肥料,反哺田地。

現如今,人們的排洩物都通過下水道排走了,不需要我們自己分類處理,但是剩菜剩飯卻是意外的多。據統計,在北京市一天產生的18000多噸生活垃圾中,廚餘垃圾就佔到了50%。這麼多的有機物,都是堆肥的好原料。

▲ 中世紀時,每天早上進城賣東西的農民們不敢相信肥田的絕佳原料糞便,在城裡居然就被扔在大街上沒人管!於是,晚上他們用小推車把糞便運到城外堆肥,到要施肥時再運到田裡。圖/《垃圾歷史書》

現代的堆肥工廠,也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只是把廚餘垃圾簡單的堆放在一起了,因為如果是那樣做的話,隔壁好幾條街都沒法住人了。如今的堆肥,都是發生在發酵罐裡或採用生物(如蚯蚓)處理的方式。

在垃圾分類實行之前,由於廚餘垃圾中會混入許多亂七八糟的非有機物,所以堆出來的肥不僅肥力差,還容易重金屬超標,它們大多只會被用作市政綠化和市政回填用土。在垃圾分類之後,我們吃剩下的東西,才真正能夠有機會真正地反哺它們生長出來的土地。

垃圾焚燒:分類後,燒得更好

四種垃圾中,其它垃圾這個概念最為模糊,所謂其它,就是除了廚餘、可回收、有害垃圾之外,都可以歸為此類。

在其它垃圾中,有很多可以燃燒的東西,比如手紙、創可貼、骨頭、菸蒂,以及各種塑料製品等等,它們最好的歸宿,就是付之一炬。

古代人很早就掌握了用火焚燒垃圾的方法,熊熊燃燒的火焰把大量棘手的垃圾化為一小撮灰燼,聽上去就很爽。

▲ 中世紀人堅信火可以用來清潔東西。他們不僅用火燒死巫師和異教徒,還用火焚燒腐爛的垃圾堆。可惜的是,從篝火到火災只有一步之遙,常常一整個街區都會被燒成灰燼。圖/《垃圾歷史書》

用焚燒的方法大規模地、集中地處理垃圾,是19世紀後期才有的事情。那時,早期的塑料已經進入市場,這種垃圾扔到河裡不沉,放到城外不腐,很是麻煩。

1870年,英國在倫敦的帕丁頓區建立了第一座公共垃圾焚燒爐。1882年科赫醫生讓公眾徹底信服了微生物致病的理論,這更堅定了政府焚燒垃圾的決心,因為焚燒的方法肯定能殺死病菌。

▲ 人們把垃圾焚燒廠的煙囪建得很高,以期望汙染物落地時濃度更小,但這些汙染並不會憑空消失,這麼做只是在掩耳盜鈴。圖/《重生吧,垃圾!》

但是,直到20世紀的60、70年代,垃圾焚燒才真正被大規模地使用開來,這是為什麼呢?高溫下燃燒的垃圾會生成很多致命的大分子化合物,其代表就是有名的多環芳烴和二噁英等化合物,之前烏克蘭總統尤先科被毀容,據說就是因為二噁英中毒。

在人們發現垃圾焚燒的這個問題後,這個產業就停滯不前了,畢竟,在尾氣、廢液處理技術不過關的情況下,誰也不願意貿然地去大量焚燒垃圾。

▲ 在尾氣和廢液治理技術成熟之前,貿然焚燒垃圾會讓汙染傳播得更廣。圖/《重生吧,垃圾!》

20世紀70年代能源危機的出現,讓人們又對垃圾焚燒產生了興趣。據研究,每焚燒1噸生活垃圾,就能產生300度電。那時,隨著技術的進步,焚燒所帶來的汙染也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在歐洲和日本,一些垃圾焚燒廠甚至可以建在居民區的旁邊。

▲ 2018年底,我國的垃圾焚燒發電廠有327座,2019年一年在建的項目就有600多個。圖/《重生吧,垃圾!》

現在我國、乃至世界上很多的垃圾焚燒廠,都是把各種亂七八糟的垃圾一股腦地全部礽進燃燒室裡一起點燃,這裡面不僅有不好燒的東西,還有很多廚餘垃圾被浪費了。這樣做雖然不是不可以,只是不經濟:不僅發電效率很低,處理尾氣和汙水的成本還很高。

設備貴,利潤又少,這樣的產業誰還願意去投資支持呢?在垃圾分類做的很好的日本,2013年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的比例可以高達近80%,而那時我國的垃圾焚燒的比例僅有30%左右。垃圾分類,能讓焚燒垃圾的火,燒得更旺。

垃圾填埋:不應該成為主流的主流

在其它垃圾中,還有一些燒不動的東西,比如建材、土渣,它們的歸宿,只能是填埋。不過,因為填埋這個方法實在是太簡單易行了——只要找塊地方,什麼東西都能倒進去,所以人們一直最喜歡使用這個方法處理各種垃圾。

古代人很早就發明了垃圾填埋法,距今4000-5000年前的米諾斯文明,就是傳說中建了迷宮養牛頭人的那個國家,在他們的家鄉克裡特島上挖了很多很大的井,把垃圾一層一層地倒進去,然後在上面鋪上泥土,文明持續了上千年,整個島也被挖成了一個漏勺。

▲ 米諾斯人的垃圾坑,其實也是考古學家研究他們生活的樣本。圖/《垃圾歷史書》

米諾斯人的這種方法,被古希臘和古羅馬人傳承了下來,他們的城市很大,所以需要專門的清潔工在大街上搜集垃圾,然後再倒到城外。古羅馬人負責清理垃圾的團隊是如此高效,以至於在羅馬城外,垃圾都堆成了山——現在的埃斯奎裡山曾經就是古羅馬人的垃圾山,據說當時上面還矗立著「臭神」梅菲提斯的神廟!

▲ 羅馬人在歷史上開了一個不好的頭,他們把生活垃圾直接從窗戶傾倒在大街上,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工業革命前。圖/《垃圾歷史書》

古人的垃圾,多數是糞便,臭是臭了一點,但過不多久就會自然降解了,它們很少有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其它垃圾也只是廢棄的建築材料或破碎的陶罐而已。對於這些東西,填埋了也就填埋了,對環境的威脅並不很大,然而這一切,都因為塑料的誕生,發生了變化。

自20世紀50年代起,聚丙烯的發明讓塑料製品大規模地進入了人們的生活。廢棄的塑料,在自然環境中存放100年都不會被降解,所以填埋它們的結果,就是只進不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只能興建更多的填埋場。

▲ 垃圾填埋法不是不好,而是無法適應垃圾種類的變化。圖/《重生吧,垃圾!》

你可能無法想像,如今世界上有超過100萬個垃圾填埋場!這相當於不到7000個人,就需要一個垃圾填埋場。在光鮮亮麗的北京城周圍,就有超過400個垃圾填埋場,這些大大小小的汙染源,就像一條隱形的「七環」,包圍了北京。

一堆堆填埋在地裡的未經分類的垃圾,其實就是一顆顆慢性、隱形的定時炸彈。堆在一起的垃圾會慢慢腐敗,滋生細菌,產生臭水和毒氣,釋放重金屬物質,汙染大氣和土壤。同時,下雨、地震等氣候或自然災害,都會讓這些地下垃圾山移動、破碎,垃圾會慢慢汙染河流、地下水,甚至海洋。

▲ 填埋的垃圾放出臭氣汙染大氣,滲透到地下汙染水源。圖/《重生吧,垃圾!》

據聯合國國際能源署統計,截至2015年,全球海洋中約有1億噸塑料垃圾,而且這個數量在以每年500萬噸到1500萬噸的速度增加。我們的海洋,簡直成了一鍋塑料粥。

發達國家很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們曾經用負價格把「洋垃圾」傾銷到中國,2018年中國開始全面禁止進口「洋垃圾」,才止住了這種賺絕命錢的行為。

▲ 海洋中的垃圾,是海洋生物的災難,它們吃下的塑料微粒,最終還會通過漁業影響人類自身。圖/rawpixel.com

已經填埋的垃圾,不會憑空消失,垃圾焚燒產業發達的國家,已經開始重新挖出填埋場裡的垃圾進行焚燒處理,在「排雷」的同時,垃圾分類可以只讓適合填埋的垃圾進入地下,這樣雙管齊下,才能慢慢解決填埋的問題。

堆肥、焚燒、填埋,只針對廚餘垃圾和其它垃圾,可回收垃圾會被再生處理設施分揀回收,而有害垃圾需要特殊的工廠完成無害處理。

▲ 北京垃圾分類指導圖。圖/《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手冊》

北京被認為是最早垃圾分類回收的城市,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報》發表了《垃圾要分類收集》一文。那時的北京人,會把牙膏皮、橘子皮、碎玻璃、舊報紙等按照要求,分門別類送到國營的廢品站賣錢。甚至有外國人專門來中國學習如何垃圾分類。

作為垃圾分類的先行者,我們這次也不會落後吧。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BOOK 作者:張雨晨

相關焦點

  • 一名垃圾分類督查員的工作日記
    陳秀珍用手機拍下農戶垃圾分類情況6月29日,在畫水鎮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8周年大會上,菱角村垃圾分類督查員陳秀珍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並作典型發言。這體現了畫水鎮黨委政府對垃圾分類工作的高度重視。7月1日下午,記者跟著陳秀珍檢查了村內農戶的垃圾分類情況,一連檢查了十多戶,發現垃圾分類都很規範,而且垃圾桶也很乾淨。陳秀珍笑著說:「你看我現在只要拿個手機,就可以檢查垃圾分類的情況了。但是一開始可不是這樣的,我每天都拿著垃圾鉗檢查垃圾分類,看見農戶分得不好時,我就要用垃圾鉗幫他們分好。」陳秀珍負責垃圾分類監督工作已經四年了。
  • 你被「強制」垃圾分類了嗎?
    幹垃圾、溼垃圾、可回收還是有害?你拿著垃圾站在那裡猶豫不決。不少人覺得自己十分被動,甚至有點惱火。因為這似乎打亂了你原有的生活方式,並且懷疑,這些垃圾最後真的被好好分類處理了嗎? 首先,拋開「垃圾是否被正確處理,垃圾分類到底有什麼用」這個話題,先來看一組圖吧。如果沒有被分類,而是被隨意丟棄,垃圾可能去了哪裡?
  • 南京垃圾分類倒計時:垃圾分類納入物業考核
    距離南京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還剩2天,數千個小區能否正確分類,關係著這場「戰役」的成功與否。今天南京各社區組織小區物業和志願者對小區居民進行最後一次的上門告知宣傳,確保垃圾分類宣傳百分百全面覆蓋。10月30日上午,南京賽虹橋街道長虹路社區工作人員帶著宣傳材料開始對亞東觀樾小區居民做上門走訪宣傳。
  • 公交車上配分類垃圾袋,簡簡單單學會垃圾分類
    半島記者 馬正拓公交車上每天人員流動性大,飲料瓶、餐巾紙、零食袋等生活垃圾較多,但並不是所有的乘客都知道如何正確進行垃圾分類。為了讓更多乘客簡單掌握垃圾分類知識,交運溫馨巴士安達分公司在多條公交線上放置了4個分類垃圾袋,還張貼了垃圾分類宣傳畫,力爭讓乘客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 好記又好背的垃圾分類《兒童三字歌》上線啦
    學生志願者:唐晨晉 馬家和 龔昱希 陳妍靈 陳思嘉 垃 圾 分 類 兒童三字歌 如果我們的生活環境,到處堆滿了垃圾
  • 亂放是垃圾,分類是資源,做好垃圾分類,共建綠色家園
    為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工作,提高市民垃圾分類的自覺性和準確率,讓「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近日,豐縣城管局環衛處組織生活垃圾分類引導宣傳員,在東方春城小區舉行廢品兌換活動,為市民發放生活垃圾分類手冊,宣傳講解生活垃圾分類的相關內容
  • 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 翁垟街道垃圾分類系列報導之二
    在翁垟三中,除了校長動員會議、學生集會「國旗下講話」、手抄報評比、垃圾分類班會課外,該校開展了垃圾分類競賽測試,以賽促學,進一步提升全校學生垃圾分類的意識和能力,讓孩子們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該校老師表示,通過此次垃圾分類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增強了孩子們對垃圾分類的了解,使他們早早樹立環保和節約意識,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並通過孩子宣傳帶動家庭,從而營造全民參與環境整治氛圍。孩子們則表示在今後的生活中,從自己做起,對垃圾進行分類,告訴親友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真正做到垃圾分類始於心,綠色生活我先行。  「你們知道嗎?
  • 垃圾分類 | 女生必看的垃圾分類指南~
    垃圾分類 | 女生必看的垃圾分類指南~ 2021-01-05 2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垃圾分類順口溜小口訣完整版 廈門垃圾分類速記方法技巧
    垃圾分類順口溜小口訣是什麼?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想要知道,本篇文章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垃圾分類順口溜小口訣,對此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來看看。  為了簡單了解如何垃圾分類,下面小編分享垃圾分類順口溜小口訣還有垃圾分類兒歌童謠。
  • 垃圾分類順口溜小口訣簡單 上海垃圾分類兒歌童謠押韻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多個有關垃圾分類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  為了簡單了解如何垃圾分類,下面小編分享垃圾分類順口溜小口訣還有垃圾分類兒歌童謠。  垃圾分類順口溜小口訣  認清四色垃圾桶,垃圾分類要清楚,  藍色大桶可回收,變廢為寶好顏色,  綠色大桶裝剩菜,變成肥料來灌溉,  紅桶垃圾最有害,電池燈管就是他,  橘色大桶裝其他,尿布舊物來安家。
  • 垃圾分類達人票選 家用分類垃圾桶
    近日,建國門街道在趙家樓社區居民議事廳舉辦垃圾分類達人座談會暨「兩桶一袋」居民徵求意見懇談會,來自轄區各社區的12位垃圾分類達人參加討論。垃圾分類達人投票選擇家用分類垃圾桶「『兩桶一袋』是指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兩種分類垃圾桶,以及再生資源回收袋。
  • 垃圾分類|一袋垃圾的旅程
    我仔細地觀察了一下,無論是原先的還是新來的夥伴,大家肚子裡面的垃圾都沒有經過分類。「現在西安市馬上就要正式實施垃圾分類了,為什麼人們還是『一鍋燴』的扔垃圾,看來還是要提高認識啊。」我不禁想。我被壓在垃圾桶的中間位置,因為天氣熱加上空間擁擠,周圍的環境越來越差,難聞的氣味越來越重,招來了許多害蟲,細菌也在我們周圍滋生。
  • 垃圾分類準備好了嗎? 「垃圾分類」進課堂 爭做環保小達人
    天津北方網訊:連日來,我市各學校全面開展垃圾分類進課堂活動。通過班隊主題課、綜合實踐活動、學校科技節、文化節、校本課程,以及與相關學科結合等形式與途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垃圾分類教育活動,提升了中小學生和幼兒園小朋友對環境資源的認識,樹立了正確的垃圾資源觀。「大家一起來環保,垃圾分類最重要!」日前,在河西區第十六幼兒園的大四班,老師正帶著孩子們一起表演垃圾分類的兒歌。
  • 深圳垃圾分類即將實施,貓先生推動垃圾分類全面實操
    深圳是全國首批8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在上海因為「最嚴垃圾分類措施」引爆社交媒體的同時,深圳也在探索垃圾分類之路。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已經發布了消息,7月4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正式批准施行《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條例預計將在9月起實施,屆時垃圾分類措施將在全市開展,垃圾分類有法可依了。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網站發布關於《深圳市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激勵實施方案(2019-2021)》(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激勵方案」)公開徵求意見的公示。
  • 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垃圾分類有所推進 但多數城市廚餘垃圾尚待有效分類
    中國日報1月15日電 1月13日,第十三期環境茶座「指尖環保助力垃圾分類」成功舉辦。中國環境記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和萬科公益基金會聯合發布了社區垃圾分類通用模式和關於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建議,並對「指尖上的環保」公益活動做了年度總結。
  • 小區垃圾分類,如何落到實處?
    「《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20多天,條例要求小區內生活垃圾應做好分類,但在本市一些小區裡,仍存在垃圾桶設置不全、居民垃圾混投、垃圾混運的情況——上圖 設置了分類垃圾桶,還是有人混投垃圾。記者看到,小區內大部分垃圾桶內的垃圾都未進行分類。廚餘垃圾桶內有大量塑膠袋、泡沫紙、一次性紙杯、餐盒等垃圾。記者聯繫了頌禹裡居委會,居委會主任說,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垃圾分類的宣傳工作暫停了一段時間,之後又逐步恢復了。對於一些居民不按分類亂丟垃圾的情況,他們後續會組織宣傳活動,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
  • 幹垃圾和溼垃圾怎麼分類如何區分 生活乾濕垃圾分類圖片標識
    新華社上海6月28日電 題:垃圾分類迎來「史上最嚴」,這些焦點你應當知道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杜康 楊有宗 周穎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7月1日起施行,社會公眾稱為迎來垃圾分類「史上最嚴」。在很多人看來,垃圾分類如何分?如果自己的分類不妥,很可能會被罰款。要求「定時定點」投放,如果錯過時間,又該怎麼辦?
  • 垃圾分類改變百姓生活——垃圾分類推進一年間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 題:垃圾分類改變百姓生活——垃圾分類推進一年間  新華社記者王優玲 杜康  「定時定點」扔垃圾、「小手拉大手」從娃娃抓起、發動基層廣泛參與……各地積極探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辦法,突破分類難點堵點。
  • 上演環保時裝秀、唱響垃圾分類三字歌...朝天小學這節垃圾分類創意...
    為了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普遍推進垃圾分類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踐行「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綠色環保理念,11月26日下午,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越秀區委宣傳部、越秀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越秀區教育局、越秀區朝天小學共同舉辦了「垃圾分一分,校園美十分——廣州市中小學生同上一節垃圾分類創意課」活動。
  • 農村垃圾如何分類的問題
    農村垃圾如何分類的問題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有效分類,是村莊清潔行動的一場「綠色革命」。當前,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正如火如荼開展,不少村都將做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作為「開門一件事」來辦。則通過黨員志願者隊,定期增設一次上門收集服務,幫助確實有困難的村民;黨員和村民代表主動成為垃圾分類督導員,「結對」網格垃圾桶。黨員帶頭參與,讓村民從反對到理解,從不分類到規範分類,逐步形成了「村委主導、試點帶動、全民參與」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運行格局,分類質量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