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很多家長都會仔細的挑選幼兒園,希望能給孩子找一個負責任又熱心的老師,一個好老師對孩子成長來說意義也是很大的,畢竟孩子每天的日常起居都在校園裡的過,從學習到生活都離不開老師的教育和引導,孩子在小的時候自理能力差,更需要老師無微不至的照顧,但是畢竟人無完人,老師可能在一些細節的方面沒有做得很好,這時候家長也要注意和老師之間的溝通,解除誤會,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學習和成長。
案例
趙女士(化名)的女兒今年三歲了,因為家裡附近就有一個幼兒園,媽媽在去看了幾次之後也覺得比較滿意,所以就將孩子送到了幼兒園,每天在樓上就能看到孩子們在操場上玩耍,有什麼事情也能第一時間去幼兒園裡面解決。
但是不久卻出現一個問題,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媽媽在拆孩子頭上的頭繩的時候,因為頭繩比較緊,都會拽掉很多頭髮,孩子也經常喊疼,問過孩子才知道,原來老師在給孩子綁頭髮的時候問孩子疼不疼,孩子也不敢說疼,只能默默的忍者,這讓媽媽感到非常心疼,心裏面也經常嘀咕老師下手太狠了,真是沒安好心,接下來的幾天,孩子的頭繩都是那麼緊,這也讓媽媽的心裡很不舒服,思來想去,不知道怎樣和老師開口,於是就去和園長反應了問題。
原來孩子的老師是一個新來的老師,本是一片好心,每天換著花樣給孩子們梳頭髮,但是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綁頭髮有點緊,也沒有收到家長的意見,卻突然被園長叫到辦公室,才知道自己被投訴了,這也讓老師感到非常委屈,心裡想如果有什麼問題,也可以和自己溝通呀,為什麼要投訴呢?
從那之後,老師對孩子的態度也發生了比較大的轉變,在很多細節的小事上,老師也不再用心了,也擔心自己的好心辦了壞事,受到家長的投訴。
分析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協同努力,為了讓孩子受到更好的照顧和教育,家長和老師都應該明確自己的用心和目的,雙方建立好健康和諧的關係,家長在平時需要怎樣做呢?
積極地配合老師
孩子的大半部分時間都是在幼兒園裡面度過的,所以幼兒園的老師也會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作息,這也需要家長積極的配合,如果老師這邊努力,孩子回到家裡卻放鬆和懈怠,這樣老師的努力也會白費,對孩子的成長也起不到積極的作用。
和老師都溝通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小問題,很多時候也是因為誤會引起的,所以在發現問題之後,家長也要和老師積極的溝通和了解,以免錯誤的處理問題,這樣不僅會給老師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女孩子的成長也沒有好處,雙方多溝通才會統一戰線去教育和照顧好孩子,只有孩子健康的成長才是老師和家長的共同目的。
給孩子做好榜樣
在生活中,父母不僅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還要給孩子做好榜樣,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健全的人格,同時還要培養孩子樂觀的心態,獨立的生活習慣,這樣才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再加上老師的教育和引導,孩子在同齡人的行列中也會成為一個佼佼者。
關於上面的內容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的留言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