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上,有人牽著狗一起散步、抱著狗一同逛商場、用嘴親親狗額頭……這樣的場景,已不足為奇。那麼,帶著寵物進餐廳,你還受得了嗎?日前,有網友在微博爆料稱,在我市某餐廳發現有顧客帶寵物進餐廳,還讓寵物狗上桌,也沒人管。不少網友留言對此行為進行評論。不少網友認為,選擇養寵物沒有錯,但也要注意他人感受,不應帶寵物進入餐廳、車站、醫院等公共場所。為此,市市場監管局也發布文明用餐倡議書,倡議市民不帶寵物進餐廳,文明用餐從我做起。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同樣受此困擾市民不少。市民張琦向記者講述她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當時也是中午,張琦和同事在一家餐廳吃飯,菜上來不久,忽然聽見背後有狗叫聲,然後就看到一個30多歲的女子抱著一條狗坐在她身後不遠處,那名女子把狗放在椅子上,還不停用手撫摸狗的身體。「狗一直扭來扭去,我就感覺狗毛都飄在了空中,當時感覺很不舒服。我試圖讓服務員去交涉,看是否可以讓對方把狗帶走,但是服務員表示都是來吃飯的客人,她也不好說什麼。我很鬱悶,草草吃完就離開了。」張琦說,這些人喜歡狗無可厚非,但是把狗帶到飯店並且帶上桌一起用餐,是不是也要考慮一下其他客人的感受?作為餐廳,是不是也應該考慮一下用餐環境的衛生?
生活中,有人把寵物當寶貝,也有人對其避而遠之。那麼,對於隨意攜帶寵物狗進出飯店等公共場所的行為,廣大市民有何看法?
「現在都市人養寵物狗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大街上,有人牽著狗散步、抱著狗逛商場、用嘴親狗狗額頭,甚至有不少人直接喚寵物狗為『寶寶』『兒子』,這已不足為奇。但是,寵物狗之所以是寵物,皆因個人喜好。在家裡,無論你怎麼喜歡寵溺都不為過,既是你的權利也是你的自由,但在公共場所,首先應尊重他人的感受。」市民王建強認為,這其實就是尊不尊重別人的問題。此外,公眾場合本身也不應該允許帶寵物入內。
記者隨後又走訪了我市幾家餐廳,均未看到關於禁止寵物狗進入餐廳的提示。人民路一家餐館的老闆告訴記者:「狗不讓進餐廳,是約定俗成的規矩,根本不用寫出來。」但該店主也表示:「按說不應該帶進來,可我們做生意講究的是和氣生財,不能因為這個得罪客人,再說一般情況下其他客人也都不會說什麼。」
而規模比較大一些的酒店餐廳工作人員則表示:「寵物是不允許進酒店的,這是規定。」位於呼倫路上的一家酒店餐廳的工作人員表示,餐廳內是不允許客人帶狗進來的,只要看到有帶狗的客人一律不讓進,雖說沒有文字性的通告,但是門口的服務員會和客人說不讓他們進,以保證其他客人的權益不受到侵犯。
記者查閱了《呼和浩特市養犬管理規定》發現,其中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養犬人不得攜犬進入廣場、公園、市場、商店、飯店、學校、託幼園所、醫院、展覽館、影劇院、體育場館、遊樂場、候車室、浴池等公共場所。
那麼,在餐館裡,寵物狗上桌吃飯的行為,究竟該如何避免呢?內蒙古社科院研究員韓成福認為,從表面上看,這些愛狗人士大庭廣眾之下與狗同桌,是出於愛護動物,對狗的尊重,但他們恰恰只顧自己的感受,卻忽略了別人。因此在公共場合,養寵物的人最好不要只圖自己痛快。而對於餐廳經營者來說,只有對個別顧客的「非分要求」勇敢說「不」,才能贏得更多的回頭客。
「民以食為天,食以禮為上」。餐桌文明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它不僅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也是彰顯首府人文明素質的有效載體。為此,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也發布了「文明用餐」倡議書——為踐行文明和諧的發展理念,倡導文明消費新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廣大市民要積極參與行動。每位消費者都應從自身做起,積極參與文明餐桌行動,爭做「儉以養德、文明用餐」的宣傳者、實踐者、監督者,塑造文明市民形象;堅持合理消費。培養節儉用餐習慣,堅持按需點餐、理性消費、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做到不剩飯、不剩菜,吃不完就打包,積極營造溫馨、文明的就餐環境,享受「文明用餐,節儉惜福」的綠色消費;倡導文明用餐,遵守公共道德規範,愛護用餐環境,不在餐飲場所肆意喧譁、不在禁菸場所吸菸、講究用餐衛生;不帶寵物進餐廳、不隨意造成用餐環境汙染;杜絕隨地吐痰等不文明陋習;不勸酒,不酗酒,開車不喝酒,酒後不駕車;養成良好習慣。堅持低碳環保,倡導使用「公筷公勺」,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樹立科學飲食新理念,葷素合理搭配,摒棄不良飲食陋習。提倡少油、少鹽、少糖、低脂食品,養成安全、理性、健康的生活習慣。
同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針對網友反映的情況,該局執法人員已督促餐飲經營單位今後如遇此情況妥善勸阻。「創建文明餐桌是大家共同的心願,希望每位市民都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與文明握手,向陋習告別,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加油鼓勁。」
來源:呼和浩特日報(記者 劉軍)
校對:馬么么
審核:劉軍
編委:阿拉騰
聲明:轉載請註明來源於呼和浩特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