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雪梨8月9日電(記者陳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近日發布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收集並分析了遷徙途中的鯨魚噴出的水柱,發現從中檢出的呼吸道微生物群狀況是反映鯨魚健康狀況的一個潛在指標。相關論文已發表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
公報說,每年有大量座頭鯨在南極洲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州之間的水域艱苦遷徙,往返行程長達8000餘公裡,其中大部分時間處于禁食狀態。
2017年8月,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赫維灣附近,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究人員利用安裝了培養皿的防水無人機等方式,收集了20頭遷徙返途中的座頭鯨噴出的水柱。研究人員分析了水柱中所含呼吸道黏液的微生物群,並將其與另一項研究收集的鯨魚遷徙起始階段的呼吸道黏液樣本對比,發現經過長時間的遷徙和禁食後,鯨魚呼吸道微生物群的多樣性和豐富度均大幅降低。
「我們得出的結論是,遷徙途中的生理壓力,加上暴露在海洋汙染物中,(這些)都會損害鯨魚的免疫系統,進而改變鯨魚呼吸道微生物群。」論文第一作者、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究人員凱薩琳娜·文德爾博士說,此前已知人體呼吸道微生物群改變可能表明健康狀況受損,而新研究首次為鯨魚呼吸道微生物群狀況、生理狀況和免疫系統之間的關聯提供了證據。
文德爾表示,監測鯨魚種群健康狀況對於鯨魚保護十分重要。許多鯨魚物種處於或接近食物鏈頂端,其健康狀況可以反映它們所處水域的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鯨魚不僅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一種寶貴的經濟資源。在澳大利亞和其他一些國家,觀鯨都是一項蓬勃發展的產業。希望這項研究為使用非侵入性技術監測鯨魚種群健康提供更多可能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