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文讓人心酸:我家的床下面有老鼠,我家的房子裡有老鼠,我家房頂上還是有老鼠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這為住房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路徑和目標。住房問題自古以來都是民生的重大問題,關係千家萬戶的基本生活保障。從今天的節目開始,《經濟半小時》欄目多路記者,奔赴全國多地,聚焦城市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難題。
50平米老舊房殘破漏雨 一家五口租住18年
河南省駐馬店市一些老街坊們正忙著跟老屋最後一次合影,半個月後,他們所在的朝陽社區將完成整體搬遷工作。即將和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處了幾十年的老鄰居告別,大家都想留下一些溫暖的影像記憶。
位於河南駐馬店市中心的朝陽社區,是從民國時代一直保留至今的一條老街,也叫「共和街」。曾經是當地商業最繁華的街市。如今,歷經幾十年的滄桑,共和街早已褪去了昔日的繁華。與周邊林立的高樓相比,這裡早已顯得破舊不堪,2018年被納入了駐馬店市中心城區改造計劃。因此,對於這些老街坊們來說,除了對舊時光的不舍,更多的還是興奮和期待。
和大家一樣,韓學文眼下也忙著找房子搬家。駐馬店市東風辦事處朝陽社區書記主任 龍樹清對韓學文解釋說,4月1日到10日必須搬走,經濟條件不好的,政府給一戶700塊錢一個月的安置費,給半年。但韓學文擔心自己拿不到,因為他是租的房子。
在這片老舊社區裡,韓學文一家五口租下了最便宜的一間,並且一住就是18年。記者跟隨韓學文到家裡去,小兒子韓依正在寫作業。雖然正值白天,但屋裡即便開著燈,也仍然昏暗無比,韓學文只好將這張外面撿來的床頭櫃搬到了屋外當書桌。
在一篇名為《家》的作文裡,9歲的韓依曾描寫了他對家的印象,出現最多的兩個詞就是「老鼠」和「漏水」。
韓依:我家的床下面有老鼠,我家的房子裡還有老鼠,我家房頂上還是有老鼠。
這間磚瓦結構的房子,只有50多平米,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如今用手輕輕一碰,就四處掉渣。
中午,妻子鄒可偉在廚房準備午飯。這裡是漏雨最嚴重的地方,牆面、屋頂都是常年滲水留下的黴漬。
韓學文:外面下大了,屋裡下小雨,盆接著呼啦啦,這些都淋了 ,牆被雨澆,白點是下雨,時間長潮。
家裡的衛生間是夫妻倆自己搭建的,又黑又窄,只能小便,大便都得上公共廁所去,洗澡也只能去公共浴室。
房間內陰暗潮溼,雖然還沒有到梅雨季節,但整個屋子散發著濃濃的黴味。屋子裡除了衣櫃和冰櫃是以前房東留下來的,其他家具都是韓學文這幾年從外面撿回來的。
撿來的柜子平放下來當床架,上面放上床墊,就是夫妻倆和小兒子睡覺的地方。裡屋是家裡光線最好的房間,韓學文80歲的老母親住在這裡。
鄒可偉:以前是我大兒子在這住,奶奶來,他心疼他奶,他說奶奶你睡這大床,我睡小床。
16歲的大兒子韓輝現在住在這間曾經堆貨的小房間裡。韓輝告訴我們,這間屋子冬天冷夏天悶,晚上睡覺都不敢脫衣服。一下雨,枕頭旁邊要放一個大盆接水,否則枕頭就全溼了。
韓學文大兒子 韓輝:騰個屋給我奶睡,那屋好點,漏水輕,這屋基本上沒法住了,我年輕我睡這屋了。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韓輝從小好學又懂事。牆上還貼著他上學時的獎狀,原本可以進入高中學習的他,為了給家裡減輕負擔,選擇去了技校學汽修。
韓輝:主要是技校學好了,掙點錢,減輕家裡的負擔。
聽到兒子的話,一直笑呵呵的鄒可偉不禁紅了眼睛。
鄒可偉:也可心酸,有時候他爹掙點錢,到學校交那個錢交不起,感覺可對不起孩子,想到自己為人之父,連弄個本子的錢都買不起,感覺可難受心理上。
由於身高只有1米48,鄒可偉出去找工作處處碰壁。找不到像樣的工作,鄒可偉就用這雙勤勞的手,繡起十字繡補貼家用。
鄒可偉:好的情況下能賺十來多塊錢。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生活美好,離不了「住有所居」,百姓的煩惱,也是政府的心頭事。就在2014年韓學文一家申請駐馬店市公共租賃住房,今年終於等到了好消息。可眼下離拿到房子還有大半年的時間,房子又要拆遷,一家老小暫住在哪兒,成了眼下最讓韓學文頭疼的事兒。午飯後,韓學文就忙著出門了。
今年44歲的韓學文,五年前一場車禍,導致左腳殘疾,腳內靠鋼板支撐,雖然不妨礙走路,但站的時間長點都受不了,因此工地都不錄用他。三年前,他跟親戚借了八千元錢,買了這臺二手三輪車,韓學文格外珍惜,把車子收拾得乾乾淨淨,就希望能多拉兩個客人,多賺點錢。但這兩年,城市公共運輸發展起來了,他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轉悠一下午,好不容易拉上一個活兒,可是收益卻不太理想。
韓學文一邊拉生意,一邊找房子,但沒有碰到合適的房源。動輒一年六七千元的房租他覺得承擔不起。
就這樣走走停停,韓學文來到了駐馬店市驛城區公共租賃房項目這裡,韓學文未來的新家就在這裡。根據《駐馬店市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規定》,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人均17平方保障內每平方米按0.9元收取,超出面積部分每平方米按2元收取。也就是說,就在2018年年底,韓學文一家就將以每年458元的租金,住進屬於他們的新家。
韓學文:我來過好多次了,老來看看心理得勁,這個房子我盼了一輩子了,終於差不多快進來了,快有自己的房子了。
樓上拖地 樓下「漏雨」 做飯時常掉牆皮 這樣的房子一家六口住了50年
位於駐馬店市中心,紗廠社區的筒子樓,是這個城市最早的樓房。張佔成今年70歲,從當年的小兩口到現在的四世同堂,他們一家6口人已經在這間61.2平米的老房子裡度過了近五十年的時光。
河南省駐馬店市市民 張佔成:這牆你看,都給泡完了,水都泡了,泡透了,天天都得掃,這牆都變質了,不中了。
隨著張佔成和老伴兒的年齡越來越大,住在這個老房子裡的麻煩也越來越多。老人用寬塑料膠將牆面貼住,床尾放了幾層厚厚的塑料布,這樣水可以順著塑料布流下去,否則床都沒法睡。由於常年漏雨滲水,整個屋子陰冷潮溼,床墊、被褥摸上去全都是溼的。
張佔成:床潮,這床都潮,溼的,你看看,晾你擱哪兒晾呢,沒地兒晾,現在這個房子,按它的壽命期已經超了。
客廳的天花板上,一條大大的縫隙,清晰可見。兩位老人最怕樓上鄰居拖地,因為樓上一拖地,他們就會「挨雨淋」。
由於房子太小,張月針做飯的這個廚房,是租的社區公房。但牆皮時常掉下來,因此做飯的時候也必須蓋上鍋蓋。廚房隔壁就是昏暗狹小的廁所,兩家共用一間,用鎖頭鎖上。由於漏水,老人將管道用塑料布包起來。只要有人使用,就要人為疏通。
張佔成:堵了,現在味道比較大 在這兒都能聞到,要是堵死了 底下堵了流到市場上。
曾在棉紡織廠建築公司工作的張佔成對記者說:自己在廠子裡和房子打了一輩子交道,卻至今沒能住上一套像樣的房子。這句玩笑話雖說是對現實生活的調侃,但從中我們也聽出了老人的幾分心酸。
張佔成:我是最窩囊的,搞了一輩子幾十年房管,一輩子沒住上好房子。
能住進安全舒適的房子,是張佔成和家人最大的夢想。為此兒子、兒媳都在外面打工,他和老伴更是每人打2份零工。
凌晨5點,社區裡還是一片漆黑,張佔成家的燈便準時亮了。
張佔成:吃點藥,有點喘。
吃過藥,帶上手套,拿上工具,兩位老人出發了。社區主幹道以東的八條街道,都由張佔成負責,一個月收入1000元。老伴年紀大了,還有高血壓、心臟病,張月針不放心,每天都陪在身邊。
張佔成:累也得幹,為了掙錢,要不老了,住那房子漏,不得掙點錢好弄房子,弄了房子搬了。
和前一天健談的張大爺不同,今天他的話特別少,直到天蒙蒙亮了,他才和老伴說,自己身體吃不消了,頭暈,走也走不動了,剩下三條街讓張阿姨自己去掃。
張大爺回家了,張阿姨才悄悄地告訴我們,她每天除了幫老伴掃地,還去附近的社區打掃樓梯,一個月能掙700元。
早晨7點40分,小區裡的人漸漸多了起來,掃完剩餘的街道,張阿姨趕緊回家看看老伴的情況。一到家,張大爺已經穿上了衣服,準備再次出發去做小區門衛的工作。
古稀之年的張佔成夫婦,本來已經到了安享晚年的時候。可為了解決住房難題,兩位老人仍然在操勞。老兩口的退休金外加打工收入,一個月不足5000元,面對當地平均5000多一平米的房價,什麼時候才能住上安全舒適的新房,我們也替他們捏一把汗。
每年544元能租50多平米的公寓 駐馬店低收入人群見到福音
在駐馬店市,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低收入人群正在通過政府的幫助,申請到了公租房,他們現在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41歲的孫麗,正在自己的新家裡,忙著搗鼓自己的新生意:舌尖上的卡通饅頭。
河南省駐馬店市市民 孫麗:這都是顧客提前定好的,咱主要現在都是賣這個卡通饅頭。
孫麗的新家位於駐馬店市安居新村二期,這一面照片牆向我們展示了曾經幸福的三口之家。那時夫妻倆在市場上賣生肉,雖然日子不算大富大貴,但過得幸福美滿。就在2009年,丈夫智彥峰突然得了病毒性腦炎,一病不起,為了給丈夫看病,孫麗把房子賣了,從此一家人擠在了親戚家。
孫麗:小孩十幾歲已經大了,我們三口睡一個屋,你說句不好聽的話,人家都有個同學上家裡坐坐,我兒子從來沒有說來家裡。
孫麗總說自己是金剛俠,堅強樂觀。一個人既照顧丈夫又帶大兒子。然而這九年來,居無定所,內心的脆弱無助,只有她自己知道。
孫麗:你看到是表面,但其中的辛酸我所承受的這些東西,只有我自己心裡是最有感觸,真的,我不願意在鏡頭前面落淚。
人稱女漢子的孫麗,談到之前居無定所的生活,仍然幾度落淚。直到2013年,沒有住房的她們,申請了中心城區的公共租賃住房,通過審核後,作為低收入困難家庭,她們以每年544元的價格租下這間50多平米的公寓,拿到鑰匙的那一刻,一家人別提多高興了。
為了省錢,孫麗自己動手,讓這個失而復得的家充滿了溫馨和暖意。
孫麗:這個後面是一個電錶箱,它不是不好看嘛,你看是吧,然後我用這個電視上的紙箱子,用刻刀然後用丙烯顏料,自己做了一個小家雀。
孫麗:要是現在你要咱去買,自己去買房,你就是買個十幾平方,咱也沒那個能力是吧 ,這國家讓你住這個,又便宜,又好,設施又齊全的房子,就這咱都可滿意,心裡也可開心。
政府的公租房,讓孫麗沒了後顧之憂。如今一邊照顧生病丈夫,一邊還要創業,孫麗恨不得一天掰成三天用,但對於未來,她的目標更明確,信心更堅定。
孫麗:咱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自己買一套大房子,然後搬過去把這房子騰過來,留給更需要的人,咱能受益了,也想讓不如咱的人更受益,有自己的家,小孩以後娶個媳婦,這都說得遠了,和和美美的一家人多好。
2013年以來,為改善低收入人群住房問題,駐馬店市已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93129套,共計465萬平方米。對城鎮68264戶低收入困難家庭,實現了住房保障。計劃到2020年全市新建安置住房72801套,807萬平方米。讓老百姓「住有所居」不再是夢。
河南省駐馬店市住房管理中心黨組書記主任 周文彬:我們通過採取這一系列的措施,就是要努力的改善我們居民的居住環境,讓我們的居民能夠住上理想的房子,實現居者有其屋,實現了對低收入困難家庭,應保盡保的奮鬥目標。
半小時觀察:住有所居 幸福生活節節高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1000多年前,杜甫只能在茅草屋中用詩句抒發自己的住居夢想。今天,面對紛繁複雜的現實矛盾,政府主動引導,房地產開始回歸居住屬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設腳步快馬加鞭,各種政策陽光正在溫暖更多住房困難群眾。我們相信,美好的城市一定會溫暖每個人,一幅住有所居、安居樂業、美好生活的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