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男孩高空拋水袋找樂子:熊孩子背後的熊父母,到底哪裡做錯了┃...

2021-01-12 騰訊網

作者┃晞月 朗讀┃大雲 編輯┃丄學號

熊孩子的撒歡讓人驚心動魄,竟是因為無聊,想要找樂子。

近日,南京警方接到報警稱,一小區裡有人接連高空拋「水袋」。

就在民警趕到現場調查時,又一個「水袋」剛好被拋下。

民警上門了解情況,問孩子不承認,問他母親一樣不承認。

直到民警在其家中的陽臺和窗戶上發現了水印,並在家裡發現了同樣盛水的垃圾袋,男孩才承認了自己拋水袋的行為。

所幸發現及時,並沒有造成嚴重的後果,隨後,民警對母子倆進行了批評教育。

據了解,孩子今年10歲,因為獨自被關在家裡做作業很無聊,於是就通過拋「水袋」的方式找點樂趣。

高空拋物不僅違反社會公德,更是極其危險的行為。

有數據表明:

一個30克的蛋從4樓拋下來就會讓人起腫包;從8樓拋下來就可以讓人頭皮破損;從18樓高甩下來就可以砸破行人的頭骨;從25樓拋下可使人當場死亡,更何況是一個大水袋。

如果把孩子的危險行為視為是遊戲的話,後果可是不堪設想。

孩子總愛玩樂,往往悲劇也隨之發生。

家長千萬不要無視小孩子的貪玩,更不要對他們的惡行熟視無睹、無條件包容。

父母是有義務教育好孩子,讓孩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現在的熊孩子都是慣出來的,父母們刻不容緩給孩子上好安全警示教育課。

千萬不要低估孩子的「惡」

就在不久前,在貴州一棟居民樓上,一名兩歲幼童將玩具一件一件從高空中拋落。樓下的一輛價值160萬左右的奔馳GL500慘被砸中,天窗被砸出一個小洞。

車主找上門後,孩子家長卻說孩子還小不懂事,是車主的車沒有停好。

網友們幾乎一邊倒地偏向於車主,認為家長態度不對,而且作為孩子監護人,就應該對此事負責。

孩子的這種行為不可取,高空拋物害人害己,決不可為。

雖然孩子是年紀小,不懂事,但家長身為孩子的監護人一定要做好教育和引導。

高空拋物是有多麼的危險,說是謀殺都不為過。如果不加以管教,那麼那群惡得純粹的小孩,會長出多可怕的面孔。

時隔近一年,曾轟動一時的「10歲男孩高拋砸死鄰居」案迎來一審判決,再次引發社會關注。

貴州貴陽10歲男孩兩次從7層窗臺推落兩個滅火器。第二個滅火器砸中受害女子頭部,導致其當場倒地昏迷,頭部出血,後經搶救無效死亡。

78萬的賠償會讓這家人記住這個教訓。但是,對於受害者家庭而言,再多的金錢也無法挽回親人的生命,無法彌補巨大的精神傷害。

只是因為高樓上的隨手一推,下面的人就要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男孩不經意間的過錯,也要背負一輩子的內疚。

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

許多父母,從來不把自家小孩的「惡」當回事。他們甚至自己就是作惡的「熊家長」。

真正的愛孩子是愛中帶著管教

曾仕強說過:「愛子女而不教子女,是父母最大的過錯。」

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知對錯,明是非。

01

從小給孩子制定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教育孩子也一樣,對父母來說,再好的教育方式,也不如給孩子立規矩。

那次,同事帶著6歲的兒子來我家吃飯。吃飯的時候,小男孩是邊吃邊玩,而且把愛吃的菜全端到自己面前,專挑愛吃的吃。我女兒性格直爽,見此,脫口而出:「弟弟好沒規矩。」這讓愛面子的同事感覺無地自容。

給孩子立規矩,就是給孩子設定界限,讓孩子遵循規則,從小就明了是非曲直。換言之,就是給孩子立規矩,既能讓孩子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又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否則,孩子就會變得任性,難以管教。

在給孩子立規矩前,父母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態度,認真地對待給孩子立規矩的事,不能隨便給孩子立規矩,也不能在給孩子立規矩後,隨隨便便就放棄。

02

讓孩子學會勇於承擔後果

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少犯錯誤,但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伴隨著這樣或那樣的錯誤。

嫂子很煩惱,侄子隔三差五就會掉紅領巾,我問她處理的方式,她說每次都會重新買一條。我告訴她問題的關鍵是丟了馬上就會有新的,他一點兒悔意也沒有,下次你試一下讓他自己去找。

如若找不到,讓他去學校被老師批評。要買,也由他自己用零花錢去買,如果沒有零花錢,取消他一個最喜歡的項目。這樣孩子才知道犯錯要承擔後果。

在孩子犯錯時,父母能做的,就是要讓孩子為自己所犯的錯誤付出一定的代價,從而幫助孩子認清自己錯在哪裡,避免重蹈覆轍。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成長為一個敢於改正錯誤,並能主動承擔責任的人。

03

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現在很多孩子都在家裡「獨」慣了,父母應幫助孩子擺脫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從小養成為他人著想的習慣。

教育家陶行知很重視孩子的教育,有一次,他讓兒子給他遞一支筆,可是,粗心的兒子把筆頭放在父親的手裡。陶先生教導兒子,把東西交給別人要考慮對方是否方便,把筆頭遞過去,對方還要倒轉來,如果沒有筆帽,還會把對方的手弄髒。

陶先生在這個細節上都是考慮周到,也會把這些日常的小細節教導孩子,孩子也從中更能體驗到為別人著想。

當孩子學會換位思考的時候,就會在遇到問題時更多地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然而只有孩子做到這些時,才能夠更多的理解、包容別人。

家長教科書式教育被點讚

那天,嚴女士正在家做晚飯,沒顧得上看管三歲的兒子,小娃跑到陽臺上獨自玩耍。

看到陽臺角落有幾個空玻璃瓶,就隨手拿起來朝樓下拋去。接連三聲脆響,三個瓶子碎了一地,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後,孩子跑去「報告」媽媽,媽媽一聽嚇壞了。

這麼高樓層,砸著人可就出大事了。接著,嚴女士穿著睡衣就帶著小娃跑到樓下把路面殘碎的玻璃一個個撿起來,清理乾淨。

嚴女士趕忙來到派出所,詢問報警情況。所幸當時沒有人行道過,沒有砸到人或車輛。

嚴女士用實際行動讓孩子認識到自己錯誤,民警也當場對孩子進行了教育,孩子意識到這樣做會對別人造成危害。

民警對這位家長「教科書式」的做法點讚。

孩子年齡小,雖然天性貪玩,做些淘氣調皮的事情能理解,但調皮出格,影響到公共安全就不能放手不管了。

嚴女士也向民警表示,今後會對孩子在公共意識方面加強教育。

作為監護人,對孩子的一切行為負有監管責任和賠償義務。要從觀念上教育孩子對自己行為負責。

天底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如果真心愛孩子,並不是讓孩子胡作非為,而是愛中帶著管教。

願每一位家長,都能承擔起安全教育的責任,不溺愛,管教孩子要堅持原則,讓孩子身心快樂成長為健全的人格。

作者:晞月,熱愛生活,用文字記錄點點滴滴的育兒經驗,用愛滋養著孩子,共同快樂成長的寶媽!

讚賞歸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熊孩子捏碎超市18包泡麵:孩子越來越「熊」,父母從自身找原因
    孩子的調皮實屬正常現象,但調皮也分為「好與壞」,正向的調皮我們稱為可愛的孩子,那壞的調皮我們稱為是「熊孩子」,熊孩子的a一些做法會令人感到氣憤,調皮的沒有界限。那難道孩子一出生就是熊孩子嗎,孩子在最開始有「熊」行為的時候,父母是制止還是縱容呢?
  • 男孩泳池排洩被索賠背後,比熊孩子更可怕的,是他們背後的熊家長
    因為孩子不多,所以一個孩子往往有很多人疼愛,除了爸爸媽媽,還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因為很多孩子都被家裡大人溺愛得無法無天,寵成了「熊孩子」。01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榜樣,家長的「言傳身教」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近日,內蒙古呼和浩特一男孩在健身房因為突然肚子疼沒有忍住,在泳池內排便,造成泳池汙染,客戶投訴,退卡等一系列影響。
  • 熊孩子玩轉盤燙傷女子 父母回應激怒網友
    近日,廣東東莞的一家法院對一起「熊孩子」傷人事件作出了判決,吸引了不少網友的目光。據了解,事件發生在去年的6月份,事件發生的地點是在廣東東莞的一間餐館裡,一名7歲的男孩跟隨家人一起就餐,期間男孩就因貪玩,不斷用手轉動餐桌轉盤。
  • 熊孩子的背後,必定有一個熊家長
    最近,關於熊孩子的話題特別火爆。尤其是那個出於無奈,只能自己動手了結熊孩子生命的家長。這個家長的女兒,被熊孩子欺負長達一年之久,父親數次找過熊孩子的家長,家長卻認為只是小孩子之間鬧矛盾而已,不必太緊張。這個熊孩子的家長,如果被欺負的是自己的孩子,他還能說得如此淡定嗎?
  • 熊孩子用牙籤扎破45袋大米,超市要求全額賠償,家長:你監管不力
    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素質,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父母的素質。就像是網上說的一樣「每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熊父母」。這類熊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百般縱容包庇,讓人看了都為之羞愧。01熊孩子用牙籤扎破45袋真空大米,超市要求全賠,家長一番話亮了前段時間,南京的一家超市裡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讓不少人感嘆:果然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事情是這樣的,該超市經常接到顧客投訴,說真空包裝的大米有漏氣的情況。
  • 奶奶維護熊孩子,女孩一句話讓她啞口無言
    熊孩子無法無天,家長插科打諢來一句"他還是個孩子"就想大事小事都化了。這些孩子背後的"熊家長",正是因為縱容,才讓孩子慢慢變成了"熊孩子"。之前在知乎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是專門只能對熊孩子的,雖然有點不太地道,但是網友們看到後,也是紛紛評論:活該。"喝你一口可樂怎麼了?"
  • 熊孩子踩壞400萬豪車,家長拒賠償:你那麼有錢還和孩子一般見識
    他趕緊聯繫小區物業調監控,發現是白天有兩個熊孩子把自己的車子當滑梯,在上面來回滑,而且還踩在引擎蓋上蹦躂。隨後,陳先生去4S店定損,引擎蓋凹陷面積很大,而且有刮損,維修費用高達30萬元。陳先生報警,並且聯繫到了那兩個熊孩子的父母。陳先生孩子也不懂事,只需要家長賠償25萬。家長也想不到,自己的娃在車子上滑滑梯,幾個來回就損失25萬。
  • 高空拋菜刀不夠?這次高層扔大便,超市老闆被砸一身:沒惹她呀
    高空拋物,號稱懸在"城市上空的痛",因為有熊孩子出沒,拋水袋,扔玩具,還有丟花盆行為也比較頻繁,除此以外,還有情侶吵架扔菜刀,砸豪車,甚至還有天降洗髮水將嬰兒砸成顱腦損傷,根據我國有關刑法規定,如果高空拋物,造成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物業也需承擔一定的責任,但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後果,是否對此現象就放任不管
  • 熊爸、熊媽、熊孩子出沒!注意!(視頻)
    」而這個「主旋律」當中一定要小心「熊」出沒當孩子「熊」起來時會讓父母抓耳撓腮、胡亂出招造成整個家庭一陣雞飛狗跳而當父母「熊」起來時嚴重的就會給孩子造成一輩子的影響當孩子不聽話時,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層出不窮。
  • 熊孩子把勞斯萊斯車標拿回家,給弟弟當玩具,父母心都要碎了!
    最近有一對父母無意間看到兒子的玩具有點奇怪,家中並沒有勞斯萊斯小金人這個玩具,但是孩子卻拿在手裡玩。詢問過後才明白,原來這車標是大兒子從外面拿回來的,送給小兒子當作玩樂。在這份兄友弟恭背後,父母在思考自己究竟要付出多大的代價。經過詢問後,大兒子說出了這枚昂貴車標的來源。
  • 愛貓被熊孩子澆水惹怒主人,「以牙還牙」激烈報復讓網友吵翻了天
    ,大都是讓其父母加以管束,但如果父母不在場怎麼辦呢?「那些說男孩子才10歲不懂事的人到底是怎麼想的呀,10歲孩子並不笨好嗎,我3歲的時候就知道不能這樣做。」「那些為熊孩子說話的,應該是沒碰到過10歲左右的熊孩子,我認識的4歲小孩都更有禮貌。」
  • 熊孩子35樓丟礦泉水瓶,路人嚇倒後骨折,法院判決賠9萬,解氣!
    「人之初,性本善」,在很多人眼中,孩子是最單純善良的,即使他們真的做錯了什麼,我們也會因為孩子的「無知」而原諒他們。可就像騎著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帶翅膀的也不一定都是天使,一些熊孩子正在利用著他們的「年齡優勢」做壞事。熊孩子35樓扔礦泉水瓶致路人骨折這天下午,庾大娘正在小區散步,但沒想到天上突然掉落一個礦泉水瓶。
  • 2歲孩子高空扔玩具砸壞奔馳,車主索要賠償,孩子爸:小孩不懂事!
    生兒育女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有了孩子以後,父母恨不得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寵愛至極。但是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不是依靠寵愛就行的,要是由寵愛變成了寵溺,那就有可能會毀了孩子。 而且,父母寵溺孩子也會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熊孩子。孩子變熊,那麼父母就要頭疼了,畢竟他們闖禍的能力可是一流的。
  • 8歲熊孩子檢討書火了:這樣的孩子,很難讓人不原諒他
    我們常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就像李玫瑾教授所說: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的問題,每種異常行為的背後,一定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怕給人添堵,時刻考慮別人的父母,才不會把身邊的孩子帶「壞」,帶跑偏。
  • 沙溢新劇《熊爸熊孩子》吐槽「喪偶式育兒」,三觀太正默默圈粉
    沙溢跟胡可夫妻檔合作的新劇《熊爸熊孩子》1月17日在央視八套播出,至今剛好一周時間。這部三觀其正無比的電視劇,不僅吐槽了「喪偶式育兒」現象,還關注到「二胎」、「熊孩子教育」等熱點話題,在沒有大肆宣傳的前提下,卻默默地圈了不少劇粉。今天沙溢發了條微博,除了曬出自家倆萌娃安吉和小魚兒的照片,還曬出自己跟胡可夫妻檔的劇照,並寫道:「熊孩子和《熊爸熊孩子》」。
  • 熊孩子往別人碗裡吐口水,父母卻捨不得批評,鄰桌站出來教訓孩子
    一旁的小張爸媽,看見兒子的舉動,一下子就黑了臉,尷尬的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他們當然知道自家孩子不佔理,甚至連話都說不明白,但卻仍不捨得批評孩子,讓孩子下不來臺。「快吃吧,叔叔給你夾菜。」小張的爸爸為了安撫下別人家孩子的情緒,就給那孩子夾菜。
  • 捏造女子出軌,造謠者父親發聲「只是小朋友開玩笑」:父母的包庇,才...
    每一個肆無忌憚的熊孩子 背後都有一個過分包庇的熊大人 前幾日,一位網友爆料,稱自己在飯店吃飯上廁所時遭到一名6歲男孩惡作劇。 心理學家說,年幼時的無意識破壞,經過長輩溺愛的縱容,就是造成了熊孩子自我意識的扭曲。 父母對孩子一味縱容包庇,就會滋養孩子內心的「惡之花」,養出的只能是無法無天的熊孩子。 廣西潿洲島一風景區,一年輕男子與母親結伴而行。
  • 熊孩子公交車上腳踢乘客,被一把抓起背摔暴踩!結果悲劇了
    受傷的7歲男孩郭某恆正在醫院治療。4月28日凌晨2點,遂寧市經開分局發布警情通報:因郭某恆踢了郭某天(兩人素不相識)三下,被郭某天毆打。公安機關依法對郭某天治安拘留15日並處罰款。待郭某恆傷愈後,根據進一步鑑定結果依法處理。(紅星新聞)相關報導「熊孩子」和罪犯之間,只隔著家長而已熊孩子能有多熊?
  • 在復興號隔離「熊孩子」?一刀切「厭童症」,這樣的要求文明嗎?
    近日,關於「熊孩子」的話題在社交媒體再度火熱。先是一架國際航班裡,因嬰兒哭鬧招致周圍乘客指責,母親憤怒回懟「有本事一輩子別生孩子」;後有復興號在網絡上徵集座位優化方案,沒想到最熱門的評論卻是「把帶小孩和不帶小孩的分開」。
  • 熊孩子毀46萬元作品,家長叫囂:小孩吃屎你也吃屎?
    ,都是熊家長慣出來的。 我們常說:有熊孩子必有熊家長。 生而養之,養而教之, 是為人父母最基本的義務, 現在看來,很多人缺課了。 無獨有偶, 熊孩子和家長所到之處, 連孔雀都要瑟瑟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