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最近翻看微信,發現便民公眾號裡有:某某大學大二學生,想找一個輔導孩子寫作業的工作;朋友圈裡有:家有大學生妹妹一個,會計專業,想在飯店、超市等找一個短期收銀的工作。就連我那個上大一的表弟,昨晚也在朋友圈求助:「在校大學生目前在家,要被父母趕出家門了,誰給介紹個兼職?」
因為特殊情況,學生們停課很久。現在,很多地方已經恢復上課,高中生、初中生、小學生,甚至幼兒園都正常開學了,但是高校大學生卻一直沒有接到返校通知,只能待在家裡。
很多人會說,待在家裡不好嗎?有父母做飯,不用上網課,還能天天追劇、刷手機、玩遊戲……聽聽這話,就知道是局外人,還是讓那些在校大學生告訴我們答案吧。
「在學校時父母天天說想我,回家沒幾天才發現還是距離產生美」
首先說說我表弟吧,是家裡的獨生子,從小在家就是父母的寶貝疙瘩。表弟剛上大學時,我小姨恨不得每周都去學校看他,而且是天天打電話說想兒子。可是,現在據我表弟說,剛開始宅在家裡時,父母可高興了,天天變著法子給他做好吃的,但不到兩周就開始嫌棄他,「這麼大個男生,連襪子都不會洗」、「房間亂得像豬窩」、「打遊戲吵死了」、「白吃白住,什麼都不會幹」……所以,我表弟才無奈深夜發出求助,希望哪位好心人能給他找個兼職乾乾。
表弟還說:「在學校時父母天天說想我,回家沒幾天才發現還是距離產生美。」確實是這樣的,因為父母一開始都是不放心獨自在外求學的孩子,之後長時間在一起,大家也都「熟了」,本性就開始暴露出來。所以,從一開始的溫聲細語一天三問孩子想吃啥,但最後大吼大叫讓孩子趕緊開學滾回學校去。仔細想想,還真是距離產生美。
「在家挨罵,出去玩也挨罵,還是在學校更自由」
我鄰居家姑娘,也是一枚大學生,小姑娘長得好看,人也活潑。跟我聊天說,剛開始在家每天挨媽媽罵,主要就是嫌她睡得晚起得晚,每天吃飯都要父母喊,不像個姑娘家,在家裡礙眼。現在情況好一點,可以隨意出門了,她就約著朋友出去玩,可沒想到媽媽不是罵她瘋,就是罵她回來晚。真是哪兒哪兒都看她不順眼。用她的話說:「在家挨罵,出去玩也挨罵,還是在學校更自由。」
確實,在學校大家都是同齡人,作息習慣都是一樣的。上課時早起,沒課時就晚上熬夜,早上睡到自然醒。不管是出去玩,還是跟男女朋友聊天,都沒有人約束。但是在家裡,有父母在,確實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哪兒哪兒都不自由。
「在家吃了睡睡了吃,自律性變差」
我一個朋友的妹妹,說自己「在家吃了睡睡了吃,自律性變差」,現在比著放假前已經胖了20斤了。真擔心一開學,男朋友看到自己的樣子要鬧分手。同時,因為自律性差,在家基本上沒幹什麼跟學業有關的事,也沒提升自己,擔心畢不了業,或者畢業了找不到工作,危機感來了。
其實,在校大學生宅在家,真的不能太放縱自己,要體諒父母的辛苦,同時要加強自律。如果想提升自己,可以在網上學習,如果想做社會實踐,確實也可以找找力所能及的兼職。
網友們,你家有困在家裡的在校大學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