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
二寶2歲多的時候,偶然讀到一本繪本《吃書的狐狸》,從此瘋狂喜歡上了狐狸。
這本書故事情節很簡單,就是講一隻狐狸愛吃書,最後窮得沒書吃,只好去圖書館吃書,被抓到進了監獄。他在監獄裡一直寫小說,被管理人員發現商機。
狐狸出獄後,管理人員和他成立了一家公司,狐狸寫書賣書,還將小說拍成了影視作品。儼然是一個勵志故事,看書多墨水多,最終會迎來命運的轉機。
二寶認為書中的狐狸很有趣,每天都要拿著這本書反覆閱讀,吃飯睡覺上廁所外出,形影不離。沒幾天就能自己獨立閱讀,確切說是複述,其實沒有認識幾個字。
二寶因為喜歡狐狸會模仿狐狸:
上面的狐狸吃書的時候,要撒上胡椒粉,看上去吃起來很美味,二寶在吃飯時也要撒上胡椒粉才啃吃。
一些不愛吃的飯菜,一旦說要給他撒上胡椒粉,他就狼吞虎咽吃起來。有時候不是真正撒胡椒粉,只是做個樣子,他就感覺做到了和狐狸一致。
狐狸愛吃書,他也學著咬書。厚厚的一本書上面布滿了牙印子,中狐狸的毒太深了。
狐狸在我們心目中是一個狡猾的傢伙,孩子卻為什麼這麼喜愛呢?
在《園丁和木匠》中描述到,每一個4歲的孩子都喜歡《狐狸》。但是狐狸這首歌,描述了狐狸吃鵝的情景,孩子喜歡狐狸,卻不心疼鵝。
無法用倫理道德來評價孩子,但是狐狸身上確實有值得孩子喜愛、又值得學習的東西。
博物學家:向狐狸學習三種能力
我們都知道狐狸很聰明,但是這裡一般是貶義詞,是不被人喜歡的聰明,常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其實是我們聽故事聽多了,實際上狐狸的確有些優秀的能力。
博物學家查爾斯福斯特在《動物思維》中提到,向狐狸學習更具多樣性的三種能力。
第一,超強適應力
狐狸不僅有敏銳的感官,還有超強的忍受力。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比人類適應能力要強。狐狸睡在高速路中間的分離島上,一小時3000輛車經過,各種氣味、雜質侵擾,他都能睡著。它在惡劣環境下的生存能力,都不需要人類幫他呼籲保護他們的家園。
第二,心靈交會力
狐狸和人類一樣重視關係、充滿同理心,他們懂得家破人亡,甚至哭的聲音和人類也很像。如果一隻狐狸有困難,另一隻同伴會來幫忙,就像人類間的互幫互助一樣,充滿感情。其實狐狸不只是狡猾,還有非常溫情的一面,如果多讀幾本書,會發現這一點。
第三,多樣認知力
狐狸的食物非常豐富,比人類的還要有創意。各種廚餘垃圾、動物、水果、蟲子、垃圾等等,只是不喜歡貓。
每一隻狐狸都是獨特的,他們不會覬覦同一個東西。他們的嗅覺和聽覺受各種因素影響,每一隻狐狸的嗅覺和聽覺敏感度都不同,所以對眼前的景色認知也不會相同。
我們該怎麼支持孩子研究狐狸呢?
可以看出,孩子喜歡狐狸也是一件值得支持的事情。趁孩子求知慾旺盛的時候,給孩子提供更多研究狐狸的機會。
1、給孩子提供更多狐狸繪本,豐富理論知識
跟狐狸有關的繪本很多,給孩子看了《切洛努普的狐狸》、《我的幸運一天》、《晴朗的一天》、《DK動物大百科》。
《切洛努普的狐狸》表揚狐狸間的溫情,狐狸爸爸為了救小狐狸和狐狸媽媽,自己衝上了獵人的槍口,狐狸媽媽最終陪著被鎖鏈拴住的小狐狸死去,非常動人的故事。讓孩子忍不住撲進媽媽的懷抱,珍惜當下的親情。
《我的幸運一天》則講的是一隻貪吃的狐狸,想吃小豬,結果被智慧勇敢的小豬給涮了,不得不說,狐狸也有笨的。
《晴朗的一天》講了一隻承擔責任的狐狸,它因為偷喝老婆婆的牛奶,被砍了尾巴,為了重新得到尾巴,踏上彌補過錯之路,歷盡艱險終於成功。
《DK動物大百科》和上面這些童話故事不同,是講的真實的狐狸,他們的特性、結構、種類都進行了細緻介紹。
不同的書籍讓孩子在真實與幻想中遊走,既尊重自然科學,又在藝術中升華。
2、給孩子提供狐狸玩具,內化知識
二寶很喜歡狐狸,特別想擁有一個狐狸玩具,哥哥給他列印了一堆。他每天都把狐狸擺在桌子上,告訴我們哪個是狐狸媽媽,哪個是狐狸爸爸,哪個是狐狸寶寶,演繹者曾經看過的狐狸故事。
這種立體化場景學習特別適合孩子,孩子不是簡單的玩玩具,而是將了解到的知識進行內化,他會更加深入理解看過的故事內容,作為牢固的知識記憶下來。
孩子喜歡一個東西,就會摟著睡覺,摟著一個硬邦邦的東西,不如摟一個毛絨玩具,還能起到安撫作用。
出於安全考慮,一定要給孩子選擇一個質量好的毛絨玩具,填充物乾淨、不要脫落毛屑、不要有異味、不要有小零件、大小適中。
我給二寶準備的是一個阿狸毛絨公仔,尺寸是35*18.5*23釐米,填充了羽絨棉,面料柔軟有彈力,抱起來特別舒服。因為是多年老品牌,做工非常精細,孩子玩很安全。有需要的朋友點擊連結可下單。
如果你的孩子也喜歡狐狸,不妨跟我一樣,給孩子多準備一些書,準備一些玩具,讓孩子吸收更多知識。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