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導盲犬是值得我用心努力的事情」
因資金不足、專業訓犬師缺乏等 導盲犬供不應求
中國導盲犬南方示範基地正在培育的導盲犬。
導盲犬幼犬
訓犬師與導盲犬
訓犬師在訓練導盲犬
導盲犬
引領視障人士安全出行的導盲犬,一直以來被視作視障群體走出家門、融入社會的又一種可能性。6月初,為視障人士無償培養導盲犬的中國導盲犬南方示範基地「即將被拆除撤走,尋求新場地無果」的消息一時間成為社會焦點。在得知導盲犬基地即將撤走的消息後,廣東多個村地、農場或養豬場於近日伸出援手,表示可向中國導盲犬南方示範基地提供訓練和安置場所。
然而,在導盲犬背後,有一群訓犬師一直在克服場地之外的重重挑戰,為視障人士融入社會創造更多可能。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楚涵、蘇贊、楊欣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憂子、李波
公眾:狗怎麼能上公交車
身體檢查達70分以上、長達兩年的培養、6個大考要達到國家標準……從繁殖配種,狗狗的考驗就已開始,一路披荊斬棘,才能順利「畢業」,成為一隻合格的導盲犬。
然而對於中國超1700萬名視障人士而言,正式上崗的導盲犬僅200多隻。嚴格且漫長的培訓和考核、大量的資金需求、較低的社會接受程度……從2015年成立至今,華南地區唯一一家專門從事導盲犬訓練的基地——中國導盲犬南方示範基地,已經收到了來自視障人士的100份紙質申請,而培訓後上崗的導盲犬僅有4隻。
此外,社會似乎也沒做好迎接導盲犬的準備,被拒絕,甚至被罵,是導盲訓犬師李苑甄每天都要經歷的事情。「上次去搭公交車的時候,司機看到我牽著一隻狗,就直接就開走了,好不容易攔住一輛上了車,司機一路都在罵,車上的乘客也都要求我趕緊下車。」面對這些情況,李苑甄早已習以為常,她依舊會笑著跟司機和乘客解釋,導盲犬是經過專業訓練的,國家規定是可以上公交車的。
但李苑甄明白,《殘疾人保障法》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中明確規定的,是保障視障人士可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然而作為中國導盲犬南方示範基地的導盲犬訓犬師的她,並不在這一規定內。「國家要求,導盲犬是可以去公共場所的,前提是帶它去的必須是視障人士,並沒有規定訓練中由訓犬師帶的導盲犬也可以去公共場所,所以他們拒絕我們的理由是,你又不是盲人。」
李苑甄介紹,培訓導盲犬分為寄養期、培訓期和服役期。其中,在培訓期將對導盲犬進行嚴格的訓練和考試,首先會進行為期6~9個月的引路訓練,這一階段將會有訓犬師對導盲犬進行繞行障礙、上下樓梯、搭乘交通等訓練,通過6次大考後,再與經過篩選的視障申請者進行為期1~3個月的共同訓練,以培養導盲犬和申請者間的默契度。
帶導盲犬在公眾場所進行訓練,除了導盲犬學習到上下電梯、找座位等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它積累生活經驗,在面對責罵等突發狀況的時候保持冷靜。「所以有時去公共場所訓練,如果是訓犬師和導盲犬一起,那訓犬師就必須自己克服不被理解的困難,但是像地鐵站等場所,要出示相關的殘疾證明,我們就必須要和視障人士一起,這樣導致對導盲犬的訓練時間被迫延長。」李苑甄說道。
資金:每月開銷10萬元 捐款只有3000多元
導盲犬的培訓資金上也遭遇困境。「假如資金充足,每一個訓練員同一時間可以訓練三隻狗狗,一隻導盲犬的培訓時間大概是7至12個月,每名訓練員每年可以訓練出6隻導盲犬,現在基地有8名訓練員,算下來每年可以培養48隻導盲犬。」李苑甄仔細地算著理想中的訓練情況,然而,資金充足這個前提條件幾乎不可能完成。
一隻導盲犬的訓練成本在25~28萬元。從基地的每月開支來看,一個月需花費10萬元左右,而基地的資金主要來源於發起單位的贊助,以及社會捐款。據基地公布的5月份捐款明細顯示,5月份捐款合計3209.77元,這筆收入對於基地開支而言,只是杯水車薪。「發起單位每個月大概會贊助7~8萬元,但是萬一企業自己的運作有困難,又捨不得放下我們,就會撐得很辛苦。」中國導盲犬南方示範基地的發起人之一張妙鈿坦言。
「我們跟其他非營利性機構不太一樣,我們養了狗狗,狗狗不能一天不吃東西,不能一天不訓練,訓練員平時放假都要輪著放。但是其他的機構,可能有資金的情況下就做一下,沒資金的情況下就停一下,而我們永遠都不可能停下來。」面對其他人提出的進行一些商業化嘗試的建議,張妙鈿表示,她想做的是慈善服務,不想把基地做成馬戲團,這是他們的底線。
訓犬師:缺乏專業訓練員和訓練標準
來廣州之前,李苑甄還曾在美國、中國香港等地的機構進行導盲犬培訓,公共場所的拒絕、市民的排斥,這些問題在各個地方都很常見。「一開始很多地方不讓你進,有些人對它們很抗拒,但都在慢慢改變,像中國香港的導盲犬機構,發展了差不多七年,開始的時候也是一樣,等了一個小時都上不了一輛車。」
改變源自一部TVB的電視劇,這部名為《陪著你走》的電視劇,講述了一名攝影師因一場意外,失去了雙親也失去了光明,導盲犬的陪伴令她漸漸重拾自信的故事,也讓公眾增加了對導盲犬的理解。「電視劇播出的第二天,我牽著導盲犬上街的時候,很多人一看到它就說,這是導盲犬,要讓它進來。機構一開始也是資金不足,後來也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幫助。」
半年前,李苑甄來到廣州,成為中國導盲犬南方示範基地的訓犬師。「現在這裡沒有一個適合導盲犬訓練的環境,也沒有專業的訓犬師,所以我很想從廣州開始,把我所有的訓練知識教授給這裡的訓犬師,讓他們把我的經驗、把訓練導盲犬的國際標準,往全中國推廣,讓導盲犬的訓練模式成熟一點,讓使用導盲犬的視障人士更安全一點。」
目前,中國導盲犬南方示範基地共有8名訓犬師,每天的導盲犬訓練,李苑甄都會跟在他們身後,對訓練方式進行指導。「我看了他們訓練導盲犬的方式,不是很標準,他們沒有理解導盲犬訓練背後的意義。」李苑甄說道,現在有些視障人士發現,導盲犬帶出來的時候很難控制,就沒有再把導盲犬帶上街,然而導盲犬在訓練基地的時候是可以控制,這個就是訓練方式的問題。
申請人:體型、走路速度等需全面考量
成為合格的導盲犬需要經歷重重關卡,要成為一隻導盲犬的主人同樣也要經歷重重考驗。「從申請開始,我會去申請人家裡做兩三次家訪,每次家訪約兩個半小時,首先要看他的家人是否支持,還要看他的個性是否能面對外出時的問題。此外,他的體型、走路速度、居住環境、工作環境、業餘愛好等所有東西我都要知道。」李苑甄說。
了解完申請人情況後,還要將匹配的導盲犬帶去和申請人實際接觸。當所有申請人全部了解完後,才會確定導盲犬最終的主人是哪一位。「不是每隻狗都適合每位視障朋友,我們要看狗狗和他的步伐是否匹配,高度是否合適、個性是否合得來。雖然這個過程會花很長時間,但是視障朋友把他的生命交給你,交給你的狗狗,所以我覺得這個過程一丁點失誤都不能有。」
這份工作讓李苑甄結識了一些視障朋友,也了解到了他們的故事。「我有一個朋友,30多歲的時候因為疾病失明了,有一次我跟他去坐地鐵,別人給他讓座,他說,『聽聲音你年紀比我大,你坐吧,我雖然看不見,但是腿還挺好的,站著沒事兒。』」李苑甄因此感受到,自己和視障人士之間是平等的,而不是幫助和被幫助的角色,「他們(視障朋友)都是很厲害的人,希望導盲犬能成為他們的眼睛,帶他們去更多地方,體驗更多快樂,所以培訓導盲犬是一件值得我花盡心思,用心努力的事情。」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