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怪醫杜立德》在美國也算是個不錯的IP:這部作品問世於1922年,是由1886年出生的休.洛夫廷(Hugh Lofting)創作而成。這位出生於英國伯克郡的年輕人,從小就喜歡跟小動物打交道。他中學畢業後進入了美國麻省理工(MIT),就這點來說,他還是「鋼鐵俠」的校友(漫畫中鋼鐵俠也是MIT畢業)。
1912年他和一位美國姑娘結婚並定居紐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曾入職英國情報部,後來又親自到戰場加入了愛爾蘭近衛軍。
據說,創立《怪醫杜立德》的靈感就是來自他在戰場上的感受。他在戰場上看到很多受傷的戰馬因為無法救治,只能當場處死,就想像自己如果可以懂馬語就好了(這倒很有電影《戰馬》的畫面感)。所以他在參戰期間就用這樣的想法與他的2個孩子通信,慢慢有了「杜立德醫生」這樣的人物雛形。
1917年,洛夫廷因傷退伍後回到美國,開始正式創作《怪醫杜立德歷險記》這部兒童奇幻作品。
1922年,第一部《杜立德歷險記》出版,並且大受好評,次年就榮獲了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獎,並且被譽為是《愛麗絲漫遊仙境》之後最傑出的兒童文學作品。
這部作品講述了一位胖胖的,好心的醫學博士杜立德,本來曾經生活的很富有,但是因為他特別關愛動物,所以家裡收養了很多動物。但是他的愛好卻不被病人們喜歡,所以來看病的人越來越少,他逐漸失去了收入。
他養了一隻寵物鸚鵡波麗,慢慢教他學會聽懂了動物的語言,並且可以和他們對話。(所以這隻鸚鵡在電影中地位也很重要,出處在這裡……)
杜立德學會了動物語言的本領後開始變成了獸醫,來帶著寵物看病的客人又逐步多了起來。
因為他的聲名遠播,非洲的一群猴子中發生了可怕的傳染病,猴子們帶來了口信希望杜立德可以幫幫他們。於是,杜立德就帶著他的動物們遠赴非洲,開始了一系列奇妙的歷險旅程……
在第一部作品成功之後,洛夫廷再接再厲,以「杜立德」為主角還創作了十幾本他的系列歷險小說。我國曾經在2004年正式引進過這部小說,並作了譯文版。
其實這也不是好萊塢第一次將「怪醫杜立德」的故事搬上銀幕,1967年和1988年分別由雷克斯.哈裡森和艾迪.墨菲飾演過不同的杜立德。
因為「怪醫杜立德」的故事必然涉及到動物說話的銀幕特效,所以拍攝這部作品從來就不可能太省錢。1967年的版本據說當初預算是600萬美金(這在當時已經是個天文數字),卻沒想到最後花了1700多萬美金才製作完成,結果票房才拿到600萬美金,但好歹入圍了40屆奧斯卡的9項提名,最後拿下了最佳特效和最佳原創歌曲;
而1988年的版本把故事搬到了現代,啟用了當時的黑人諧星艾迪.墨菲。這個版本算是截止到現在「杜立德」最成功的版本,用7000萬美金的製作成本,在全球收了近5億的票房。由於票房成功,2001年又拍了第2集(繼續由艾迪.墨菲主演),2006年拍了第3集(換了主演,甚至主人公換成了醫生的女兒),越拍質量越差,到第三季已經幾乎沒有人什麼人關注這個系列了。
這一次,「怪醫杜立德」的故事重新搬上銀幕,算是回歸故事最初的設定,維多利亞時代。也許導演期望重現一次「加勒比海盜」或者「納尼亞傳奇」這樣的成功,但是卻證明失敗的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