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石礦坑變身森林公園
□ 本報記者 陳曉婉
冬日的陽光下,淄博九頂山森林公園滿眼蒼翠,風景宜人。眼前這片佔地廣闊、如森林般幽靜的公園景區,曾經是水土流失嚴重、漫天塵土、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山。
淄博市以督察整改為契機,加快實施九頂山生態修復。在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礎上,打造集生態旅遊、地質觀光、體育休閒、文化體驗於一體的特色近郊生態山地森林公園,實現山體脫胎換骨。
九頂山,位於淄博高新區東南角。幾十年掠奪性的開山採石,使得整個山頭滿目瘡痍——山體主峰與周邊道路高差巨大,數座開採殘留的小山丘錯落其中,內部大小礦坑眾多,礦坑基礎裂縫較多,儲水能力較差,水土流失嚴重。因受長年風化作用影響,存在山體滑坡及斷裂崩塌的嚴重安全隱患,也留下了難以癒合的傷疤,給城市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2017年12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向我省反饋意見指出,根據《山東省礦山復綠行動實施方案》,2015年需完成全部礦山復綠,但截至督察時,山東仍有155處礦山未復綠,面積超過1.66萬公頃。為此,我省整改方案明確,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山東省礦山復綠行動實施方案》的規劃項目。淄博市以督察整改促進生態修復,加快實施九頂山生態修復。
淄博對九頂山區域內多個目標進行降坡、削坡、拆除和清除危石作業,爆破產生的大塊山石用於森林公園內的景觀道路和景石牆建設,開採遺留的大型廢棄礦坑改造成水塘——「日潭」和「月潭」。水塘依地形走勢而建,通過地形疏導水流走向,旱季可以儲水養護,雨季可以欣賞瀑布美景。雨水豐沛時,塘中水波蕩漾,魚蝦潛泳,供遊人觀賞、供綠化灌溉皆宜。
修復過程中對山體進行「復綠」。淄博隨山就勢、因地制宜進行梳理式治理,提升場地綠量。對現有山體巖壁、斷崖進行復綠留景噴播,因地制宜將喬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進行空間藝術處理。同時因地制宜「造景」,建設步行遊覽道、索橋、瀑布觀景臺等功能景觀,形成擁有大面積綠植、崖面石景、碧水深潭、水上棧道等方便居民休閒娛樂的優質公園。
九頂山修復過程中注重生態修復和城市建設緊密結合,將城市建設中清理出的種植土補充到九頂山生態復綠工地,並通過相應的物理或化學措施對土壤進行育肥。不僅解決九頂山山體土壤貧瘠、苗木成活率低的問題,還合理消納了城市建設中產生的廢棄渣土,實現了廢棄渣土的資源化綜合利用。
從採石礦坑到森林公園,通過實施採石礦坑的治理修復,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這正是淄博市貫徹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