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的央視新聞報導了這樣的一件事情:11月5日江西一個5歲小朋友,將海苔裡面的乾燥劑扔到彩虹糖瓶子裡面加水搖晃,想吹泡泡,結果引起爆炸灼傷其面部和眼睛,目前還有失明的危險。先看一下CCTV的報導。
比起我們之前分析過的泡泡水腐蝕皮膚或者84消毒液殺人事件,這次乾燥劑爆炸事件的真實性看似更強。不過對於那些不滿足於被央視嚇唬一下就算的家長,我們努力解讀一下這個新聞的真相,看看如何避免寶寶遭遇類似傷害。
先介紹一下乾燥劑,常見的食品乾燥劑有:矽膠、生石灰、蒙脫石、氯化鈣等等。
現在用的比較多的是氧化矽和水的結合物:矽膠,外觀就是一些透明或者有顏色的小珠子,吸水之後就會變色。矽膠本身沒什麼毒性又很穩定,安全到可以成為眾所周知可以植入人體內的整形器材。。
矽膠乾燥劑
蒙脫石和氯化鈣乾燥劑也沒什麼需要上心的,前面是最常用的兒童止瀉藥,後面乾脆就是補鈣劑,雖然這三種乾燥劑雖然在工業生產環節中,可能混入一些其他物質,但是標註一個「不可食用」也就足夠了。沒太多值得大家擔心的事情。
問題出在石灰乾燥劑上,也就是本片的罪魁禍首。石灰乾燥劑的成分是生石灰,也就是氧化鈣CaO。氧化鈣具有很強的吸水性,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會放出大量的熱。
CaO + H2O = Ca(OH)2
不過石灰不會爆炸,遇到水也不會爆炸。這次事件中爆炸的原因是反應產生的大量熱讓水沸騰,繼而產生大量的水蒸氣,導緻密封的瓶子內氣壓驟增,扛不住就炸了。
爆炸之後,滾燙的水,加上水裡濃度很高的強鹼氫氧化鈣,噴到孩子的臉上和眼睛中。而這時候雖然媽媽用清水給孩子洗臉,但孩子的眼睛卻因疼痛緊閉,導致眼睛沒有被衝洗乾淨,到醫院已經為時過晚。
這就是為什麼石灰乾燥劑包裝上,除了不能食用以外,還有不可浸水的標記。事實上,比起我們小時候,現在的石灰乾燥劑已經使用的很少了,大多被更安全的矽膠乾燥劑替代,甚至很多食品用真空或者惰性氣體密封,不再用乾燥劑了。但還是有一些摳門到腦殘的廠商,為了節約一袋零點幾分錢的成本使用石灰乾燥劑。
石灰乾燥劑上會有清楚的多寫一條,不可浸水
最近幾年因為把石灰乾燥劑加到瓶子裡導致爆炸的事件不止一次。我們深深懷疑在小朋友的地下世界裡面,石灰乾燥劑扔水裡是一件非常流行的事情。水會變熱,會冒泡,很好玩。這次受傷的小朋友也不可能憑空覺得這東西可以做泡泡水,估計是聽到或看到其他小朋友這樣做才學會的。他只是突發奇想的用密封的小瓶子代替裡別人的敞開容器,結果導致爆炸。
每個孩子都有探索和學習精神,家長不應該用各種禁令將孩子探索精神扼殺光。即便再多禁令,也無法真的完全保護的萬無一失。這個世界上沒什麼絕對安全的,乾燥劑已經是相對很安全的物品了,如果你不了解,一樣有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傷害。
那麼作為科學教的家長,我們也害怕孩子被石灰乾燥劑爆炸事故傷害,那我們會如何做的呢?
1,良性開發而不是禁止孩子的探索精神,帶孩子一起去做實驗。讓孩子從父母處獲得知識,要遠遠安全於從身邊其他小朋友那裡道聽途說。可以告訴孩子乾燥劑分幾種,每種的特點,為什麼不能吃,不能接觸水。
2,告訴他們如何安全保護下進行安全探索,想做實驗就要有實驗的安全裝備,比如護目鏡,除了可以避免這個新聞裡孩子眼睛受傷的慘劇,看上去也帥氣很多。拍張相片發到朋友圈隨便都是幾十個贊。
3,還可以帶孩子一起做一次石灰加水的實驗,在有保護、寬敞環境、通風良好的情況下,這個實驗沒太多危險。事實上我們小時候隨便滿大街都是攪拌生石灰的場景,大家都知道生石灰會燒手不能摸。讓現在的小朋友體會一下我們小時候看到生石灰加水沸騰的有趣場景也不錯。
4,和孩子一起配置安全的泡泡水,他了解泡泡水如何做,就減少用稀奇古怪原材料製作的可能了。這個我們之前講過,不說了。
5,買之前通過瓶底或者包裝看看是什麼乾燥劑,不買石灰乾燥劑的。如果不小心買到,把乾燥劑馬上扔掉,下次再也不買這個品牌的產品,一份裡面扣零點幾分錢成本,而不使用更安全的乾燥劑,這種廠商根本不值得信賴和支持。
很多產品從瓶底可以看到乾燥劑,這樣小圓顆粒的明顯是矽膠乾燥劑。
6,真的萬一遇到家裡的熊孩子把石灰乾燥劑扔到一個密封的小瓶子裡,搖來搖去搖爆炸,一臉都是,迅速用大量清水衝洗。尤其是一定要掰開眼睛衝,孩子會哭鬧,但是一定要做。衝洗乾淨之後立刻送醫院。
最後再次建議大家的是,雖然石灰乾燥劑的確會在特定條件下造成這次新聞中的傷害,但是小概率事件,不需要對乾燥劑有那麼強的恐慌心理。更了解科學,更多在監督下的探索,才是讓孩子養成良好安全習慣的方法。一味的害怕和牴觸,只會讓孩子和家長更不了解什麼才是真正危險的,遇到危險也無法正確處理。
我們以前寫的一些和今天文章相關的文章,可以發這些關鍵字到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一小時爸爸」來看。
發「泡泡水」看:
《泡泡水有毒之謎,如何解釋沾上就全身潰爛脫皮》
《自製泡泡水的科學秘方,再不怕買來的有毒了》
發「84」看:
《潔廁靈和84消毒液一起用,衛生間氯氣中毒怎麼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