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6日下午16時30分左右,德城區向陽大街某小區發生一起悲劇:一名三歲孩子從六樓頂層攀爬並翻越欄杆後,不慎跌落身亡。
隨著城市高層住宅樓越建越多,諸如此類的兒童墜落悲劇幾乎每年都會上演。除了大人疏於看護等主觀原因外,高層住戶窗戶缺乏防護欄等安全設施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近日,記者走訪了多個小區,對防護設備的安裝情況及居民的安全意識展開調查。
A事件
3歲孩子不慎從六樓跌落身亡
12日,記者來到德城區向陽大街的事發小區,提起十幾天前的慘劇,居民們依然唏噓不已。一位老人告訴記者,孩子是從六樓閣樓上掉下來的。當120醫護人員趕到現場時,孩子趴在地上一動不動。據了解,孩子出事時,只有80多歲的老人在家照看著,孩子的父母並不在家,老人也未注意到孩子的舉動,沒能及時阻止。談起此事,處理此事件的轄區民警也十分惋惜。「孩子可能是太想媽媽了,想爬出來看看媽媽啥時回來,然而現在孩子再也看不到媽媽了。」
記者在事發地點看到,孩子跌落的這棟居民樓1至5層均安裝有防盜窗,只有頂層閣樓是半敞開的,並且安有護欄,平時還會有人在護欄上晾曬衣物。但護欄與窗戶中間放置著雜物,孩子很容易爬到欄杆上造成跌落。
雖然裝有護欄,但還是造成了意外。由此看來,高層住宅家庭對於兒童的安全防護不容忽視。
B調查
不少高層住宅業主拆了自家的防護欄
記者隨後走訪了東方家園、高地世紀城、中茂家園、新城市花園等多個不同類型的小區,發現多層住宅樓小區安裝防盜窗的比較多,但是有些防盜窗欄杆空隙較大,對兒童幾乎起不到防護作用。甚至有的防盜窗為全封閉式的「鐵將軍」,一旦出現火災會影響救援。
高層住宅小區安裝防護欄或防護網的住戶少之又少,最多是一樓、二樓的陽臺上安裝有防護網。採訪中記者發現,很多新建高層小區,家中安裝有落地窗、飄窗。但出於各種原因,大多將家中的防護欄取消,或未對飄窗進行任何防護。
東方紅路某高層小區8樓潘女士家南側主臥有飄窗,記者拿米尺進行測量,臥室飄窗的平臺距離地面有60釐米,平臺距離可推拉窗戶的距離也不過57釐米。此外,她家陽臺地面距窗臺的高度則為90釐米。「我們入住時,客廳落地窗前安著護欄。覺得不太好看就拆了。我家孩子都8歲了,不會做一些危險的事情,飄窗護欄就一直沒安,覺得沒必要。」潘女士說。
C規定
窗臺距離地面淨高小於0.9米應有防護措施
高層住宅樓的防護欄安裝是否有相關規定?記者諮詢了建築行業的一位專業人士王工程師,據其介紹,為了預防可能的墜落意外,我國的《住宅建築規範》對於陽臺、樓梯欄杆的高度、間隙等有著明確的規定。
外窗窗臺距樓面、地面的淨高低於0.9米時,應有防護設施。7層及7層以上的住宅,陽臺欄杆淨高不應低於1.1米,欄杆的垂直杆件間淨空不應大於0.11米,設計應防兒童攀登。據介紹,房屋在竣工時,都會由相關部門進行驗收,不符合要求的無法通過驗收。
王工程師說,導致孩子高空墜落的隱患一般有以下幾種:一是縫隙過大的陽臺欄杆,二是沒有防護的飄窗,三是位於窗戶邊的家具,四是公共樓梯。
為了保護人身安全,建築師在設計高層建築飄窗的時候,都會加裝安全欄杆,然而在裝修的時候,很多家庭為了美觀,選擇將護欄拆掉,還有的家庭把欄杆做得很花哨,造成了一些便於兒童踩踏和攀登的構造,危險性很大。
王工程師建議,為安全起見,高層建築的防護欄杆不應拆除,家裡有小孩的業主,最好在窗外安裝隱形防護網,在規避安全隱患的同時還能防盜。此外,兒童房開窗的縫隙不能太大,最好不超過12釐米。可使用左右滑窗軌道限制器或平開摺疊窗保護鎖鏈,避免孩子將窗子拉開。
很多兒童墜落意外是因為孩子爬上靠近窗戶的家具導致,因此,便於攀爬的沙發、床、桌凳等家具應儘量和窗臺保持距離。家長們還要及時清理陽臺和窗臺附近的雜物,不要給孩子留下任何「墊腳石」。
D醫生
莫低估兒童活動能力家長也需提高責任感
多年來,德州市人民醫院急診科接診過多例高空墜落造成傷害的孩子。急診科醫生譚秀玲介紹,兒童意外傷害的發生,大都源於家長低估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活動能力。
一些家長主觀地認為,孩子兩三歲時身材還矮小,攀不上陽臺、窗臺。等孩子再大了點,又認為孩子懂事了,不會做出危險行為。其實,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活動能力往往超越成人的想像。醫生提醒,7歲以下的小孩,特別是兩三歲的孩子,要保證24小時有人看管,並儘量將孩子的活動範圍控制在視線之內,即使孩子睡著了,哪怕只是離開幾分鐘,也不要將其單獨留在屋內。
譚秀玲醫生認為,杜絕兒童意外傷害發生的最好方法,就是監護人增強責任感,在少年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注重培養和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此外,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徵,如果家長簡單籠統地灌輸安全常識,孩子往往難以真正理解。因此,家長進行安全教育,不能抽象地告訴孩子什麼不能碰、什麼不要開,最好將危險後果進行較為直觀的展示。
幼兒家長可以通過示範、模擬等方式教孩子認識和「體驗」危險,「比如,可以建立一扇模擬窗戶,從高處向窗外拋出玩偶或雞蛋,將破碎的狀態展示給幼兒,告訴孩子掉下去就再也回不來、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了,讓孩子認識到高空墜落的危險,這樣孩子才會印象更深刻,從而遠離意外傷害。」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張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