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歷史發展而言,文物的存在都是非常必要的,通過文物的傳承,許多特有的歷史文化也將被我們清楚地認知。對於我國來說,由於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因此,很多朝代留下來的文物都成為了被我們國家珍藏的寶貴藏品。
曾經,有一位七旬老人擁有一件價值連城的國寶,在上交國家時,他希望能夠獲得800萬元的報酬,但有關專家表示,只能給予老人1萬元的獎勵。後來,老人轉手將寶物賣掉,最終國家花了1800萬才將其拍回。那麼,這個國寶文物究竟是什麼來歷?為何會有如此高的價值呢?
正文
這個國寶級的文物就是《十詠圖》,是北宋詞人張先唯一存留於世的一幅作品了。在1072年時,張先已經年逾八十,出於對已故父親的懷念,張先翻出了自己父親生前的詩作,在這種感情的指引之下,張先創作了一幅《十詠圖》。這幅畫整體上來看是一幅山水人物圖,整個畫面恢宏壯觀,又不失優雅祥和。從小小的一幅畫中,當時太平盛世的氣氛就被生動地體現了出來。
除了畫作本身以外,在畫前引首之處,還有乾隆皇帝親自題寫的:「誦芬寫妙」幾個字。而在畫尾處,還有南宋藏書家陳振孫、北宋詞人孫覺等人的題字。並且,在這幅畫上還有許多珍貴的印章。可以說這幅作品背後的歷史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在封建社會中,如此珍貴的畫作自然只能是藏於皇宮的,然而,在溥儀退位後,這幅畫作的命運就開始變得顛沛流離。當時,為了維持自己日後的生活,閉守宮中的溥儀就決定借賞賜的名義偷偷盜運皇宮內的寶物,而這副《十詠圖》就是其中之一。
後來,《十詠圖》也跟隨溥儀一起來到了長春偽滿皇宮中,然而,當抗日戰爭勝利後,倉皇而逃的溥儀卻再也顧不上這些寶物了,於是,他的偽滿皇宮就遭遇到了哄搶。這位擁有《十詠圖》的七旬老人,他的祖上正是溥儀曾經的護衛,因此,在那次混亂中,他們家也得到了這一稀世珍寶。
1992年時,我國有關部門開始積極徵收散落在民間的文物,得知這一消息後,老人就希望能夠以800萬元的價格將這幅畫賣給文物局。因為在老人的家中有7個子女,他希望通過賣出這幅畫作,能夠改善一家人的生活。然而,文物局方面的專家卻表示,這幅畫只能值1萬元,他們不僅拒絕了老人索要800萬元的請求,反而還嘲笑老人獅子大開口。但對這一鑑定結果,老人並不相信,後來,他也找到了許多著名的文物專家來對其進行鑑定。
最終,在1995年時,文物鑑定專家秦公就對這幅畫進行了仔細的鑑定,最終,秦公表示這幅畫歷史底蘊豐厚,足以稱得上是價值連城。而當《十詠圖》的拍賣會啟動後,故宮博物院也以1800萬的價格將此畫購回國家。
結語
雖然說我國最終花費了1800萬的巨款購回了這副《十詠圖》,但只要真正的文物能夠得到保護,那麼花再多的錢都是值得的。在我國社會中,仍然有很多珍貴的文物存留在民間,對於這些文物而言,由於它們年代久遠,因此,普通家庭並不能對其有著很好的保護措施,如果說這些珍貴文物能夠早早回到祖國的話,那麼相信我國的文物事業發展也將更進一步。
其實,文物在普通百姓的手中,並不能發揮出其蘊含的價值,畢竟只有通過專家的研究與發現,這些文物內在的歷史文化才能再度展現在世人面前。由此可見,對於那些私藏文物的人來說,儘早將文物上交給國家才是最正確的選擇。而我國的文物保護部門也將成為這些文物的最好歸宿。
參考資料:《文物藏品定級標準》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