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今年我們能在電影院看到的最後一部迪士尼動畫長片。
爛番茄新鮮度 98%,跟年初的《瘋狂動物城》持平。
海洋奇緣主題曲《How far I will go》
外媒一致評價:想像力豐富、畫面精緻到了鬼斧神工的地步。
Sir 今天去看了,感覺人家誇的沒錯。
從海水由淺到深的層次漸變、到每個當地土著滿頭茂密捲曲的長髮,再精細到毛伊身上皮膚的紋理 ……
確實,牛 B。
故事走的依舊是公主在冒險中,尋找勇氣和自我的成長老路,但也有創新——
比起《美女與野獸》的公主拯救王子、《冰雪奇緣》的公主拯救公主 ……
這次別說王子,連其他人的影子都沒見。
公主獨自完成了自己拯救自己的旅途 ……(還順便拯救了一個半神)。
當然,《海洋奇緣》也並非零缺點,它離《瘋狂動物城》還是有距離。
下面,Sir 就請好基友,動畫專業的 @水 5 郎,為你們公正地評評《海洋奇緣》。
看完《海洋奇緣》,腦子裡的第一念頭就是:媽蛋!我要離開北京,去溫暖 + 藍天白雲的南太平洋群島度假 TAT。
《海洋奇緣》的故事很簡單,2000 年前,南太平洋島上住著玻里尼西亞部落,但因為被詛咒不可出海。酋長的女兒莫阿娜被大海選中,獨自駕駛帆船尋找半神毛伊,共同拯救世界。一場橫跨大洋的奇幻冒險就此展開 ……
嗯 …… 很傳統的迪士尼套路。
但也有特別處,就是它的異域風情——《海洋》原汁原味地展現了玻里尼西亞這個靠獨木舟徵服了太平洋的航海民族。
雖然迪士尼"大女主"動畫電影並不少,但也都在革新:
《魔發奇緣》讓公主遇上了"痞子王子"(當然公主也挺暴力),《冰雪奇緣》讓王子成為反派。
而《海洋奇緣》的玻里尼西亞公主更猛——
老娘不需要王子!有大叔和呆雞,老娘自己就能縱橫四海。
據說在電影開始製作前,導演羅恩 · 克萊蒙茲和約翰 · 馬斯克就帶著畫師們遠赴南大洋洲,因為他們不想"只依託想像力來創造"。
為保證"原汁原味",迪士尼還專門為《海洋奇緣》成立了"創意信託"(為單個項目而建立的創意小組),集合了一幫當地文化專家,大多都是波西尼亞文化研究者、航海家、刺青師、毛利舞蹈專家、造船師等,就為了保證《海洋》的口味地道。
甚至選擇配音演員,也帶著"地域偏好"。
迪士尼在挑選配音演員上向來任性,只看是否合適,完全不 care 大牌。
《海洋奇緣》更作,它挑選的聲優不僅得能歌善舞,還得有玻里尼西亞血統!
毛伊的配音演員巨石強森就有當地血統,毛伊的動畫形象明顯也參考了強森本人。
女主角莫阿娜的配音演員,是當地一個 14 歲的小女孩。
在看《冰雪奇緣》製作花絮時,監製約翰 · 拉賽特(也是《海洋奇緣》監製)曾說:"這部片子的主角不是安娜和艾莎,雪才是。"
同樣,《海洋奇緣》裡真正的主角,是海。
說實話,如果我是後期人員,看到一份故事場景 70% 都發生在海上的 3D 動畫電影提案,絕對暴走。
因為技術難度太大。
為了做出海水的逼真特效,迪士尼技術升級,不放過任何細節。淺水區和深水區波紋不一樣。
連海水晃動後產生的氣泡都能看到。
毛髮處理更難!要知道,動畫領域有個通律:
長發比短髮難做,捲毛比直發難做。因為捲毛在人物奔跑時的運動幅度,簡直太難以預料了 ……
偏偏,波裡尼西亞人都是捲毛。所以迪士尼的動畫團隊動用了毛髮製作界的核武器—— Quicksilver 引擎。
除了頭髮,還有一個小細節很棘手,文身。
在二維動畫中,有兩樣東西基本不會出現:格子衫和文身。
因為二維動畫是他喵的一幀幀畫的,如果角色設計師膽敢讓角色文個把身或穿格子衫,那肯定會被動畫師亂刀砍死。
但你看這片裡這主角 …… 還是全身文滿了的。
雖然 3D 技術的發展讓文身成為了可能,但做到其實不容易。
要讓皮膚有光滑質感,還要在運動拉伸時有合理的變形、變色,這都是技術工程師要克服的問題。
這裡下功夫,那裡下血本,就這麼三下五除二,《海洋奇緣》成為了迪士尼最具技術含量的動畫。
最後一算,《海洋奇緣》的特效鏡頭超過了 80%,而《超能陸戰隊》和《瘋狂動物城》只有 40% 左右。
最後,再說說本片的風格。
與迪士尼動畫家族《冰雪奇緣》《無敵破壞王》《超能陸戰隊》《瘋狂動物城》這些驚豔新潮的相比,《海洋奇緣》顯得有點"保守氣"。
傳統的冒險段子、大量的歌舞片段、小寵物相伴 …… 一眼看過去,你可能會覺得,和迪士尼二維時代那種《小美人魚》的經典公主動畫,太像了。
沒錯,《海洋奇緣》身上帶著的奇怪復古氣,來自兩個"夕陽紅"的導演。
這電影背後的兩位導演,還有一個感人的勵志故事。
兩位導演,分別叫約翰 · 馬斯克和羅恩 · 克萊蒙茲,他倆曾經很牛叉,80 年代他倆攜手拯救了當時幾乎要破產的迪士尼,就是靠上面那部《小美人魚》。
當年的約翰 · 馬斯克(左) 和羅恩 · 克萊蒙茲(右)
說倆人是動畫界的元老,毫不誇張。
在迪士尼幹了 30 多年的羅恩和約翰,可以說見證了二維動畫的興衰。《小美人魚》之後,他倆的《阿拉丁》和《大力士》,更是二維黃金時代的扛鼎力作。
而當全球動畫進入 3D…… 他倆也不死心,還要玩 2D。
2002 年,他倆破釜沉舟創作了《星銀島》。
但現實殘酷,這部投入了 1.4 億美元的二維動畫,票房只有 3800 萬美元,對比同年夢工廠《怪物史萊克》橫掃全球,簡直就是史無前例的大慘敗。
這部動畫之後,美國投資人再也不敢投資 2D,全美動畫徹底轉 3D。
2013 年,迪士尼工作室徹底解散了 150 人的二維動畫製作部門,工作了 20 多年的原畫師也被遣散。
然而,一切都沒結束。
這對已經 60 多歲的夕陽組導演,居然從零開始轉攻 3D……《海洋奇緣》就是二人的成績單。
現在的羅恩(左)和約翰(右)
對這兩個老頭來說,雖然曾經的畫筆變成了滑鼠,雖然《海洋奇緣》是一部 3D 動畫,但——
二人還是放不下 2D。
電影中許多片段都用了 2D 技術,也就是最原始的 …… 用筆畫。
比如說毛伊文身小人的形象,就是就是 2D 的《阿拉丁》原畫師埃裡克 · 高德曼(Eric Goldman)在紙上一筆筆畫的。
兩位導演也與時俱進,積極配合 3D,看著《海洋奇緣》中呈現出的,2D 無法描繪的海洋世界,他們也很激動:
"電腦(技術使)海的表現力更真實"。
後面,《海洋奇緣》的開畫票房超過了《冰雪奇緣》。
兩個,不,這群老頭子打了一次漂亮的翻身仗。
我採訪本片監製約翰 · 拉賽特時,曾問他,皮克斯和迪士尼有何不同,他回答——
皮克斯是沒有包袱的創新,而迪士尼則是繼承傳統發揚光大。
年輕人和老頭子、3D 和 2D、繼承與創新,賦予了《海洋奇緣》獨一無二的意義。
再放眼看看全球動畫。
2D 動畫已經進入全面衰敗:美國已無 2D 動畫電影,中國的美影廠和傳統 2D 人員,也已經遺憾地作鳥獸散。
上世紀 80 年代,上海美影廠製作《雪孩子》
近年,宮崎駿的吉卜力工作室,整個 2D 製作團隊也宣布解散。
被淘汰又怎麼樣呢?
這些曾經玩 2D 動畫的老手藝人,很多和羅恩、約翰一樣,不肯收手。
被譽為活著的最強動畫師格蘭 · 基恩(《泰山》《美女與野獸》)加入了谷歌,嘗試著用 VR 技術來繪製動畫。
你看,他用特殊設備畫出的虛擬 3D 小美人魚,美極了。
就在前不久,傲嬌無比的宮崎駿老爺子也拿起數位筆(計算機輸入設備),宣布將製作一部全新的 CG 動畫電影。
其實,《海洋奇緣》無論題材和畫面都和《大魚海棠》非常相似,以海為主,一個受到詛咒的男主角和一個需要拯救族群的女主角。
唔,可能唯一的例外是公主沒有備胎吧。
估計《海洋奇緣》的故事是被很多國內創作者看輕的,因為簡單和老套,這樣的故事怎麼能表現出我的深邃想法和宏大的內涵呢?世界觀要宏大!角色要複雜!內涵要深刻!
然而為什麼這麼一個簡單的故事卻讓你喜歡上這個小麥色的女漢子?
為什麼看過電影後原來覺得"怎麼能設計這麼醜"的毛伊在你心中變得挺可愛?
甚至是"我真想要那隻雞啊啊啊!"
這就是迪士尼劇作的魅力。
迪士尼的動畫裡的主角永遠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有一顆堅定的內心和目標。
想了想可能最重要的是國內創作者往往分不清"單純"和"幼稚"。
Simply story is most difficult.(簡單的故事往往是最難的)。
看到一句話評價單純和幼稚的區別:"單純可以是因為擁有一顆赤子之心,幼稚大多是因為心中什麼都沒有。"
不過我們對迪士尼的作品要求一直有著更高期待,僅僅的"單純"已經滿足不了觀眾,"單純的故事"講述了一個"動人的內涵"才是迪士尼的使命,這也就是為什麼《瘋狂動物城》能讓我們如此驚豔,但是《海洋奇緣》卻沒能做到的。
《海洋奇緣》中有個畫面,讓我印象深刻。
莫阿娜被大海選為救世主。
所以無論毛伊怎麼把她丟下船、還是她自己跳海,大海總是會把倆人拉回一起。
看到沒,《海洋奇緣》在說,不允許你隨便放棄。
就算你七老八十,被淘汰,被人忽視,也不允許你隨便放棄。
而只要你不放棄,就一定有機會,創造一個更美、更震撼的世界。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責任編輯:朱惠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