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老爸測評」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有家長從市面上購買「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給5個月大的孩子使用後出現「大頭娃娃」現象: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父母眼睜睜看著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變成了越來越胖的大頭娃娃,是震驚和心疼的。外表發生變化不說,孩子的身體也因為激素原因遭受折磨。
寶寶的護膚品,首要講究的就是配方簡單、用料安全。成分表裡稀奇古怪、陌生又有科技感的名詞還是越少越好。季節更迭,氣候特點不同,寶寶護膚品也應該隨之調整。比如,春夏季宜選擇質地偏稀薄的水、露、乳類,秋冬季則更宜選擇質地偏厚重的霜、膏類。如果寶寶皮膚原本就存在問題,家長應該諮詢醫生後,遵醫囑選擇適合的品類。說到底,還是監管部門管理不夠嚴謹,違法成本低,懲罰不夠大,所以才導致市場各種產品危害消費者。望有關部門以後能嚴查,尤其是嬰兒孕婦用品,讓市場越來越健康,還大家一片清淨。真沒想到,自從2003年出現「毒奶粉大頭娃娃」事件後,今年「大頭娃娃」又捲土重來。激素不可怕,可怕的是濫用激素!一個標明不含激素的面霜竟然激素嚴重超標。而且這竟然是消費者求助網上專業測評人員才發現的真相,細思極恐,如果沒有爆出,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深受其害。早先網上就有家長盲目聽從店員的話,把「蛋白固態飲料」當作奶粉餵養孩子,結果導致孩子嚴重營養不良。
這款產品應該被很多孩子用了,為什麼只有這個孩子出了問題?若是產品質量問題那應該有很多孩子都出現症狀,到底是沒有曝光出來還是說只有少數幾個孩子出現了症狀?商家為了宣傳說自己沒添加激素,但實際上添加了激素,這個行為是違法的,但這個孩子的症狀是否與這款產品有關,我認為還有待商榷。如果把孩子的出現這些症狀的原因都歸結到這款產品上而不去追究真正的原因可能對孩子更不利。
買東西看成分已經成為一個習慣,一般化妝品面霜洗護用品的成分也就那些,看多了看習慣了查的多了也就知道都是幹嘛的了,一般看成分表沒什麼特殊的東西,買了就買了。可是,這個面霜整個成分表都在做假。嬰兒時期錯誤用藥帶來的後遺症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好,孩子的未來誰來負責……很多你覺得立竿見影的某些保健養生或者消字號的產品,都是通過加入激素或者過量處方藥成分來達到效果。嬰兒用品一直都是暴利行業,很多人做這個行業的人重利益輕質量。嬰兒是需要保護,希望從業人員能夠有這個意識,做出讓自己的孩子也能放心用的產品。此次的「大頭娃娃」事件也是給各位家長們敲響的警鐘。如果孩子出現了皮膚問題,千萬不要輕信網上賣的東西或者是不正規的母嬰店推薦的產品,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就診。
希望不要再讓當年的三鹿奶粉事件重演了,不要因為利益而做出黑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