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縣文廟在國內文廟中雖然名不見經傳,但這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中,竟然默默保存著木雕、石雕、彩繪三大罕見藝術寶藏,這些藝術寶藏曾經在央視專題節目中被譽為「國寶」。
在郟縣文廟大成殿的前面有兩排明柱,每排四根,共有八根。每個柱礎(柱礎即柱子的基礎)八面八稜,都是選用上乘青石材料雕琢而成。
前排4個柱礎各有八面浮雕,後排四根各有三面浮雕。在明柱下面的柱礎浮雕,總共44幅,幅幅雕刻精巧,栩栩如生,而且寓意吉祥,令人觀之身心具悅、心曠神怡。下面展示10幅精美石雕及其寓意。
01紫氣東來

古代人們認為牛是神物,具有靈性。傳說中「牛郎織女」的故事,以及用於戰爭的「火牛陣」、「木牛流馬」等,都是表現牛的故事。同時牛還是農民的好朋友。這幅圖表現的是「老子過函谷關」的故事。傳說老子將過函谷關西去傳經布道,尚未到關,關令凌晨巡關時,望風天邊有紫氣東來,一派吉祥之氣,認為定有聖人要過關西去,果然有老子騎青牛自東而來,關令大喜,求老子在函谷關寫下了道家經典《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經》,並授予關令。後來人們把青牛譽為吉祥之物。
02三元及第

從圖中可以看出,三個圓圓的葡萄從葡萄架上落到了地面,取「圓」和「元」的諧音,寓意「三元及第」。
在封建社會科舉制度中,分別稱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如果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連續考中了第一名,就稱「三元及第」,又稱「連中三元」。三元及第是科舉制度下古代讀書人夢寐以求的最高榮譽,但中國古代讀書人獲得過這一稱號者也是寥寥無幾。
03文武雙全

圖中刻有一龍一虎,寓意一文一武,即文才和武功同時具備。
04吉慶平安

本幅石雕中刻有古兵器「戟」和樂器「磬」,以及如意和寶瓶,「戟」與「吉」同音,「磬」與「慶」同音,「瓶」與「平」同音。表示吉慶平安、吉慶如意的美好祝願。
05連年有餘(魚貫連科)

這幅石雕刻有蓮葉、蓮花、蓮蓬和蓮蕊,水中又有一條大魚躍起,另一條小魚正尾隨而來,魚尾尚未出水,讓人聯想還有更多魚湧來。因「蓮」與「連」同音,「魚」與「餘」同音,所以對於莘莘學子而言,取「魚貫連科」之意,而對於生意人而言,則取「連年有餘」之意更好。
06琴棋書畫

這幅石雕刻有一摞書籍、一幅畫、一副棋盤和一架琴等。表示期盼個人琴棋書畫無所不精的美好願望。
07天下太平
本幅石雕刻有兩匹悠閒嬉戲的馬,寓意是天下太平,馬放南山。
08富貴耄耋

石雕團案有牡丹、貓、蝴蝶。貓與「耄」同音,蝴蝶與「耋」同音,牡丹象徵富貴。取耄耋富貴之意。
09富貴子榮
三隻活靈活現的麒麟相處得非常和諧,寓意父子共勉,共同上進。
10富貴平安
牡丹花插入花瓶的畫面寓意明顯,牡丹象徵富貴,「瓶」與「平」同音,表示期盼富貴平安的美好願望。
不能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也不能不佩服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就讓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喜愛轉化為對文物的保護上來吧!
共同保護文物,就是為我們的後代儲存財富。
大家去過郟縣文廟嗎?注意過這些古代石雕藝術嗎?
歡迎交流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