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編愛電影,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狗十三》, 這是一部被禁5年的青春片。終於在2018年12月7日在院線公映了,一部講述了十三歲少女和狗的故事,在這部影片中,女主李玩完成了她的成人禮,進入了青春期的懵懂之後,她遇到了更多的事,家裡有兩條犬,叫他們愛因斯坦,前後兩條愛因斯坦映射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第二條愛因斯坦儘管是被爸爸憐憫,送進了流浪狗收容所,而逃脫了成為盤中餐的命運,但是卻是因為絕食而死去,狗因為忠於原則和立場,象徵著青春期的世界觀。叛逆,倔強等。反觀第一條愛因斯坦是溫順的,討人喜歡的,象徵著成年之後的世界觀,天真的世界觀必然以更加慘烈得到代價來促進其成長,這就是天真的悲劇性。
青春期叛逆的李玩開始學著在酒吧裡喝酒,開始在異性身上尋找安慰,一位會像成年人一樣,但是真正的酒,是在那一張張虛偽的面孔前,是配著那些阿諛奉承的假話,一飲而盡,女主本來以為比她大的哥哥高放會理解你,但是相處之後會感覺男生總是更加幼稚,他們只能看到他們想要的,而不能夠真正的理解李玩,能夠理解女主天真的也許只有家裡那隻「愛因斯坦」和屠宰場裡即將上餐桌的特色菜。而李玩知道根本沒有人能夠理解她的時候,也只能像愛因斯坦一樣躲在衛生間裡抽泣。
李玩的姐姐李堂第一次登場,是高放把「堂」紋到自己的身上,李堂並不知道妹妹李玩愛高放,還對她說,愛是一個老氣的詞,我喜歡他的優秀和帥氣,我們班的女生都喜歡他,我總得喜歡誰吧,這樣才算正常。但是一次偶然,看到高放的書包內裝著李玩送的桔子時,才意識到愛情失去了, 此刻的愛情似乎才凸顯出來,裝作不知道並對高放表白了,分手前也沒有死破臉皮,還開完笑的問了他對李玩印象怎麼樣,喜歡她嗎?你愛不愛我?最後無力的說我們分開吧。也沒有去和李玩吵鬧,兩人最後還是很好的朋友。姐姐如此冷靜的處理方式與天真的李玩形成了對比。看似處於青春期的姐姐有著超越年齡的成熟。
劇中還有一個場景,比如李玩堅信樓上那家一定是養了鳥,當看到樓上的鳥叫聲原來是一個精神病人發出來的時候,這對李玩來說是一次啟蒙,也許導演是想表達,以前我們深信不疑的東西和信念,長大後發行其實就是一個笑話。比如人們常說的「真實」,有些關於美好的幻想終究是會破滅的,生活就是這樣,從開始的李玩從酒桌上摔門而去,到最後李玩在宴會上把狗肉吃掉,完成了她最後的成人禮。把死去的青春和「自己」獻祭給眾人,這時李玩終於在家人的帶領下真正的長大了。
中國式的教育就是一場持續多年的閹割, 學校與家庭,不會真正在意孩子們喜歡什麼,只會在乎最後的分數,能考上什麼學校,在這種缺乏愛與尊重的大環境下,孩子們的靈魂被一刀一刀的割著。精神缺失,最終慢慢變成了這個社會需要的影子。狗被牽在漂亮的皮繩下,少女長成合格的大人,叫人沮喪的是,哪些原本天真無邪的年輕人,長成庸碌的中年人之後,最終也還會轉身馴化下一代。
影片希望中國式教育中的我們在青春過後能夠保持真實,具有獨立的人格, 成長與成熟並不是貶義詞,中國世界很好,父母很好,當最後看著女主李玩和父親和解並互相理解的時候,真的是很令人感動,希望所有的父母都可以和子女成為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