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洗手、消毒衣物、不敢出門……這是後疫情時期的「心」病

2020-12-05 瀟湘晨報

8月8日,由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主辦的第五屆東方心身醫學論壇暨第七屆國際心身醫學前沿論壇在江蘇省南京市圓滿舉行,省內外專家線上線下共話心身醫學領域發展新進展。與會專家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後疫情時代」,仍有民眾存在恐慌、焦慮等應激情緒反應,嚴重者產生「心碎症候群」,這種疫情應激性心理疾病不容忽視。

案例:頻繁洗手、消毒衣物、不敢出門......這是「心」病!

40多歲的王女士是一家單位的倉庫管理員,平日裡很注重個人衛生,自疫情發生以來,王女士變得更加「愛乾淨」了:只要接觸了外界環境就要洗手、要求丈夫和孩子回家後要立刻洗澡並將衣物消毒乾淨、不敢外出甚至連正常上班都感到不安.....疫情形勢好轉,而王女士的情況卻沒有好轉,近期還發生持續失眠、消瘦症狀,嚴重影響了自己和家人的正常生活工作。這讓王女士的丈夫感到十分困惑:明明生活在低風險地區,妻子為何還如此擔心,是哪裡出了問題?

帶著困惑,王女士丈夫帶著妻子來到了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求醫問診。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師協會心身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貴主任醫師通過問診發現,王女士是對疫情產生的應激情緒,進而產生廣泛性焦慮,是一種「心」病,需立即收入院進行治療。在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的治療下,半個多月,王女士身體恢復並康復出院。

現狀:後疫情時代,疫情應激性心理疾病仍然存在

作為國內著名的心身醫學專家,袁勇貴主任介紹,自今年疫情暴發以來,到如今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心理精神科門診仍然持續接診因疫情產生的應激性心理疾病患者,其中有抑鬱、焦慮、恐懼表現的心理障礙患者較多。

在第五屆東方心身醫學論壇舉辦現場,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吳愛勤教授發表了題為《疫情應激相關心身疾病識別和心身幹預》主題演講,對這種心理疾病作出了解讀: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後,很多人心理都產生了一種應激,這種應激會使人產生心理壓力,導致發生生理反應、心理反應、行為反應等。一線醫務工作者、新冠肺炎患者及家屬、疫情防控的保障?員等都是疫情應激心理疾病的易感人群。

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吳愛勤教授做學術分享

吳愛勤教授介紹,應激反應與機體的免疫功能和免疫系統的穩定性密切相關,若持續處在應激狀態不能進行動態調整,則可能導致免疫系統功能損害、穩定性變差。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前期缺少認知,往往這些患者不容易認識到自己已經患有了心理疾病,身邊的人也很難往這方面去考慮,因此會導致心身多處出現疾病。

警惕:心真的會「碎」!心理壓力過大當心「心碎症候群」

據近期美國一研究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罹患應激性心肌病(又稱「心碎症候群」)的患者顯著增多。袁勇貴主任介紹說,嚴重的心理壓力削弱免疫系統功能,壓力狀態下分泌的應激激素,促進身體的能量應用,增加心血管活動,其結果使得心臟負擔加重,血管痙攣缺血、炎症水腫,進而會導致應激性心肌病,這就是常說的「心碎症候群」。

吳愛勤教授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這種「心碎綜合症」會發生得比平時更多。因為疫情會帶給人們更多壓力,以及焦慮的情緒。所愛的人在醫院去世,因為疫情失去工作等等,這些事件都可能會誘發「心碎」。需要特別警惕的是,嚴重的心理社會壓力致心碎症候群,是猝死最潛在的危險因素。

應對:良好的心身狀態將成為醫學發展追求終極目標

在當天舉行的主論壇現場,全國各地心身醫學領域專家,共同關注心身醫學診療理論、技術、方法的發展應用,對於這種因疫情應激產生的心理疾病的治療和幹預展開探討。

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師協會心身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貴主任醫師做主題分享

「疫情的到來,讓我們懂得許多,也成長許多。展望未來,人類需要面對更多挑戰,良好的心身狀態也將會成為醫學發展所追求的終極目標。」袁勇貴主任表示,選擇了心身醫學,則需要將醫學各學科心身相關領域最先進的知識理論和臨床各專科最有效的實踐經驗進行有機整合,最終形成更加符合人體健康、更加適合疾病治療的新的醫學體系。

論壇現場

提醒:學會接納情緒,發現心理問題應儘早診治

專家建議,後疫情時期,不要對疫情過分關注和解讀,學會接納是遠離應激性心理情緒的「小妙招」。做一些和當前情緒相反的事情如:運動、聽音樂、遊戲等;學會將不好的想法放一邊;善於控制和調節情緒,及時消解、克服它,從而最大限度地減輕不良情緒的刺激和傷害。

袁勇貴主任特別提醒說,心身疾病可能會造成比身體疾病更嚴重的後果。一旦發現自己或身邊的親人朋友出現明顯的疫情應激情緒反應,影響到正常生活、工作、休息,症狀持續出現3天及以上者,應當及早到醫院心理精神專科進行篩查治療,避免出現更嚴重的心理及生理性疾病。

通訊員 蔡逸秋 程守勤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

校對 王菲

來源:揚子揚眼

【來源:揚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不敢出門,如何安心宅在家?做好這 11 件小事就行
    如果實在擔心,也可以對家裡經常接觸的部位,比如手機、門把手、遙控器之類的東西進行消毒。要注意如果物體表面本身比較髒,需要先清潔再消毒。消毒可以用 75% 濃度的酒精棉片或酒精擦拭。也可以使用稀釋的次氯酸鈉,也就是我們常見的 84 消毒劑。
  • 頻繁洗手洗臉致皮膚過敏怎麼辦?專家詳解新冠肺炎期間如何護膚
    在疫情特殊時期,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性病科雷射美容中心主任、安徽省醫學會醫學科學普及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盛秀提醒,新冠肺炎期間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做好皮膚防護也很重要。 疫情防控期間建議每天洗澡洗頭 如何做好皮膚防護?
  • 衣物消毒液不宜頻繁使用
    寶寶新陳代謝很快,使用它們幾乎每天都要換洗衣服,有的爸爸媽媽很在意消毒,也會頻繁給寶寶的衣物消毒,其實,頻繁消毒並不好,這可能降低寶寶自身抵抗力,還容易造成肝臟損害。生活中,請注意正確使用。生活中,確實有不少人把洗衣粉當「萬用清潔劑」用,除了洗衣服,還拿來洗滌瓜果、蔬菜、餐具,擦洗家具、地板,認為它有去汙、消毒、殺菌的作用。
  • 疫情下,如何正確給寵物消毒?金蟬脫殼了解一下!
    前兩天,WHO(世界衛生組織)對貓狗是否會傳播此次疫情問題,做出了答覆,原文解讀後是這樣的: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貓狗等寵物會傳播新型病毒,因為貓狗體內缺少一種叫ace2酶的物質,如果將漂浮在空氣中的新型病毒比做種子,那麼ace2酶就是新型病毒的生長土壤,但貓狗自身不具備讓新型病毒發芽的「土壤」,這意味著新型病毒並不能在貓狗體內生存,所以貓狗不會傳播此次疫情,因此您的寵物可以放心飼養
  • 做不好室內消毒全部白費
    儘管疫情仍在發酵,但工作生活還得繼續。除湖北以外,各地已經開始陸續復工了,每天奔波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光佩戴口罩就能一勞永逸?國家衛健委強調,新型冠狀病毒除了能通過呼吸道進行傳播,脫離人體後仍可以通過直接接觸進行傳播。所以,保持良好通風、勤洗手等基礎的標準預防措施都非常重要。
  • 養寵家庭必讀 | 疫情當前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1.室內消毒及用品消毒如果您和寶寶以及寵物,疫情期間一直都在家中活動,極少出門的話,您需要每2-3天對家中進行一次徹底消毒。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 krblokhin2.室外活動及回家後的消毒應特別注意疫情期間,應儘量避免室外活動,必須出門的情況下,首先要在出門前做好個人及寵物的防護,外出回家時的消毒也是重中之重
  • 醫用75%酒精消毒噴霧,一噴抵禦有害病菌!皮膚也能用
    為了進一步防禦病毒,即使長時間宅在家,衣物、桌椅、衛生間,沙發…這些頻繁接觸的東西 小編今天推薦這款奕元堂醫用75%酒精消毒噴霧,就能幫你打好「防疫戰」!
  • 滴露教你如何選擇專業衣物除菌液
    原標題:滴露教你如何選擇專業衣物除菌液身為一名醫護人員家屬,除了做好自身防護工作,每天我還會給身邊的親友們普及一些健康知識,自從疫情爆發至今相信大家已經養成了良好的消毒習慣:勤通風、勤洗手、勤消毒,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現在大多數人對於消毒的概念,大多都是僅局限於家居環境、手部衛生的消毒,而我們每天貼身衣物的消毒工作往往被忽視,其實人們的衣服在外出後會沾染很多細菌
  • 衣物消毒液怎麼用?正確的方式讓消毒更有效
    衣物消毒液怎麼用?前一段時間給媽媽買了立白衣物除菌液,但是昨天回家的時候發現她的使用方法不對。相信很多人也是像我媽媽一樣在洗衣服的時候把洗衣液、衣服和衣物除菌液一股腦的全部倒進洗衣機,全靠感覺隨便使用。這樣消毒其實是不能達到最佳效果的。
  • 將病毒「就地撲殺」 解鎖宅家的正確消毒「姿勢」
    「少出門,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風。」——這「十二字箴言」 宅在家已經聽膩了吧,但是少出門≠不出門,生活還是要繼續,所以出門後回到家中怎麼隔絕病毒?來聽消道長給你們念念經。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新冠病毒(2019-nCoV)這貨,它到底能在每天接觸的物品上活多久?
  • 新型肺炎肆虐,貓狗消毒水怎麼選?
    最近,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發展牽動著每個人的心,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成了大家的日常必做功課。在病毒肆虐的同時,家養寵物的衛生問題又一次被推到風口浪尖。有部分飼主甚至因為害怕寵物傳播新型肺炎,狠心將寵物遺棄!實際上,世界衛生組織已經給出權威解答——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狗貓等寵物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 疫情雖兇孩子生病也別硬抗 這些發燒必須去醫院
    冬季原本就是孩子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季,非常時期,孩子一旦發燒生病了要不要去醫院?哪些發燒必須就診?哪些發燒可以在家先抗一抗?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孕產婦和新生兒該如何做好防護和居家護理?這一特殊時期是否還適合懷孕?專家提醒,少出門和增強身體抵抗力是目前預防新冠肺炎最行之有效的措施。現在我們可以做到的,就是做好家庭防護,管理好飲食營養,適當運動,提高身體免疫力,護佑好家人健康。
  • 非常時期,如何給家裡的貓貓狗狗做好防護?
    前幾天,WHO(世界衛生組織)對貓狗是否會傳播此次疫情的問題做出答覆,沒有證據顯示貓狗等寵物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這不意味著不需要做好消毒和防護。如果是養狗狗的朋友,不得不面對疫情當前出門遛狗的難題。帶著寵物外出,主人的衣物、鞋子上,和貓狗的腳、皮毛上,都可能會殘留新型冠狀病毒的「種子」。非常時期,應該如何給寵物消毒?
  • 禧天龍收納丨你知道寶寶不同的日常用品有哪些不同的消毒方式嗎?
    酒精也不太建議用於衣服表面大量噴灑,容易產生靜電,出門穿的外套可以直接掛在陽臺通氣半小時以上就好。建議購買小的噴霧或者酒精凝膠用於出門手部消毒,以及75%酒精溼巾用於一般家庭物體表面的擦拭消毒。比如孩子的玩具,桌子,門把手等。
  • 殺菌消毒,除味殺細小,保護全家人健康!
    疫情仍在持續 多個省份將春節假期延長 大多數公司開工日期也還未確定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 這時待在家中不亂出門 就是對疫情好轉最大的幫助
  • 應對新冠病毒 這些消毒產品,你用對了沒?
    眼下,與新型冠狀病毒的這場「戰爭」還未結束。除了少外出、勤洗手、居家隔離外,人們也不忘「疫情」期間的一件大事,那就是消毒。  「現在返工上班了,我每天都用抑菌功能的洗手液洗手,是不是就夠了?」北京一家外貿企業的文文不禁發問。有著同樣想法的家庭主婦何麗在前期囤積了大量洗衣除菌液,「沒有買到消毒酒精,它們能替代嗎?」
  • 疫情特殊時期,還應該餵流浪貓嗎?
    這一多一少,真的很令人揪心。讓我們不禁擔心這些流浪毛孩子的命運。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究竟能為流浪的毛孩子做些什麼呢?我們能為流浪貓做些什麼?很多地區的疫情並不嚴重,當地政府也並未下達需要撲殺流浪動物的相關文件。但還是有不少小區和物業都貼出告示,要處理本片區內的流浪貓狗。同時警告業主不要讓自家寵物出門,一經發現,就地撲殺。
  • 過度清潔消毒後 男子脖子起紅疹瘙癢難耐 醫生提醒:消毒需要適度...
    記者 徐睿捷 通訊員 陳彥西出門回家後,準備小噴壺,四處噴灑消毒,咕咚咕咚往桶裡灌消毒液對家內外進行消毒,如今已經成為了不少人的日常消毒「標準流程」。但有的時候,消毒過度頻繁也會帶來危害。自半個月前,漢口33歲的劉先生恢復正常上下班後,回家時都會在進門前對自己進行全身消毒,洗澡後再噴灑消毒水全屋做衛生。上周末,更是全家一起出動,在家裡到處噴灑大劑量的消毒水。這周一,劉先生早上起床後,猛然感覺到自己的脖子特別刺癢不舒服,一看竟是長出了一大片紅斑,一撓還會掉皮屑,令他大吃一驚。於是,劉先生趕緊前往武漢市中醫醫院就診。
  • 疫情期間,家中環境和物品表面也一樣要消毒! |氯間二甲苯酚|表面...
    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很多人都與外界隔離,在家「自閉」。它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有效性證據仍不充分。用途:皮膚消毒、衣物消毒、家居表面消毒。也可選擇臭氧空氣消毒機,消毒後還要通風換氣。消毒過程中要有適當的防護措施(口罩、手套、防護服、眼罩等)。燻蒸消毒時,人員不要在消毒地點停留。消毒完畢後,應通風1~2小時再進入消毒地點。哪些消毒劑不宜在家用?消毒劑的安全使用要基於三點考慮:對人體健康安全、對消毒對象安全、對環境安全。
  • 疫情再襲,家有貓咪消毒怎麼破?做到哪幾點才能愉快的擼貓呢
    自6.11日開始,新冠疫情在北京短短幾天內增加了百餘名確診患者。在全社會同心協力度過難關的時期,如何科學養寵避免自己和寵物受到傷害,我們也要關心起來呀!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的不僅僅是我們,無辜的寵物也遭受了疫情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