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文/虞子期
這些年來,隨著我國加大對生態系統的保護,可以說越來越多稀缺性生物種群出現,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生物種群的出現意味著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環境是越來越好了。當然如今全球都在說保護生態環境的問題,我國也是走在了前列,植樹造林,建立生態保護區我國可以說給全球樹立了榜樣,所以稀缺性生物重現是正常現象。
中華鬣羚是一種稀缺性的物種,在我國也分布得有,其中包括甘肅、青海、浙江、安徽、湖北等地都可以看到它的足跡,而近些年來,我們屢次看到中華鬣羚重現我國,引發大家的好奇,如今又出現了,我們就來看看這個生物的情況。
中華鬣羚再現青海玉樹
中華鬣羚其實就是我們說的「四不像、蘇門羚」。該生物從外表我們可以直接辨別出來,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頭像羊不是羊、尾像驢不是驢,「四不像」這個名字就是這樣出現的,在青海玉樹今年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現到它的足跡,在9月份的時候,中華鬣羚的身影就被報導出來,是位於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白扎鄉白扎林場,而這次是在玉樹的例外一個區域。
位於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代曲村,所以這說明青海玉樹可能有大量的中華鬣羚出現,該生物也是護林員無意之中發現的,是利用紅外相機拍攝的數據,在分析數據的時候,它發現一隻黑色的動物正在食草,根據圖片、視頻顯示確定該黑色動物為中華鬣羚。所以長江源區頻繁出現中華鬣羚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並且除了中華鬣羚的發現之外,還發現了藏獼猴、大麻鳽等新物種,這說明了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中華鬣羚的物種特性
中華鬣羚亞洲東南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典型動物之一,主要生活在海拔1000~4400米針闊混交林、針葉林或多巖石的雜灌林。本次也是在海拔4300多米的山腰時發現的,該生物的「身手敏捷」,能夠在亂石間迅速奔跑,所以很難有其他物種追趕上,一般是取食草、嫩枝和樹葉,喜食菌類,該生物每年也是繁殖一次,每胎1仔,有時產2仔。
所以該物種的生存還是比較困難,而如今中華鬣羚變成了近危狀態,也是因為人類在保護之前的破壞非常嚴重,森林被大量採伐,棲息地遭受破壞。本身中華鬣羚體型較大,能提供較多的肉食,其皮板質量又屬上乘,常被過度獵殺。所以人類對野生動物的影響非常大不是沒有道理的。無論是什麼生物,似乎從現有的科學報告都可以看到,都被人類波及到了,還好如今大多數國家都在實施保護,不然生物的消失可能更快。
而我國近些年是在加大對生態系統的維護,所以也才出現了很多稀缺性的物種出現,甚至發現了一些新的物種,這是非常了不起的,2020年我們看到的新物種或稀缺物種重現是非常多的,並且分布在我國就有數種,我們下面就來看看。
2020年還有哪些物種重現我國?
浙江發現消失135年的物種——溼地玉鳳花四川山地發現消失近90年的物種——枯魯杜鵑(Rhododendron adenosum)雲南再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長江「神秘物種」重現——䲘等等
當然還有新物種的確認,相同物種不同地區重現等等,這都說明了在2020年,我國的物種保護是非常明顯的,這些大規模的稀缺性物種重現,再次驗證了我國在環境保護下的努力成果。所以說人類與自然共存,如果人類將生態環境保護好了,那麼未來更多的物種,或者自己都意想不到的物種都可能重新出現在地球,這是必然的趨勢。
這不?大家應該聽說過,很多被宣布滅絕的物種出現,其實這除了人類沒有發現到它之外,還有很多物種是因為人類的破壞,遠離了人類,如今人類維護生態環境,不再涉足它們的棲息地,肯定就出現了,這是一樣的道理,所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大家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