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冷藏車行業逐漸加強規範
隨著食品冷鏈、生鮮電商等的蓬勃發展,冷藏車社會需求明顯擴大。冷藏車作為重要的冷鏈物流運輸設備,是用來維持冷凍或保鮮的貨物溫度的封閉式廂式運輸車,冷藏車是裝有制冷機組的製冷裝置和聚氨酯隔熱廂的冷藏專用運輸汽車,冷藏車可以按生產廠家、底盤承載能力、車廂型式以及製冷方式來分類。
按照製冷方式的不同,冷藏車可以分為機械冷藏汽車、冷凍板冷藏汽車、液氮冷藏汽車、乾冰冷藏汽車、冰冷冷藏汽車等,其中機械冷藏車最為常見。
與其他專用車相比,冷藏車行業具有技術門檻較低,社會需求大,行業內企業分化明顯,受無序低價競爭影響大等特點。行業內企業分化比較明顯,低端企業通過改裝二手產品以低價進入市場,無序的低價競爭,給正規企業帶來了較大的衝擊,造成了市場混亂。
近幾年來,國家出臺了多項有關冷藏車的政策,支持冷藏車規範、綠色發展,國家還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和使用,但為促進產業優勝劣汰,降低了新能源貨車的補貼標準。
2020年由於疫情影響,冷鏈物流面臨著嚴峻的現實考驗,2020年10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冷鏈物流衛生規範》(GB31605-2020),該標準是首個食品冷鏈物流強制性國家標準,行業規範將不斷加強。
2、中國冷藏車保有量增速放緩
據中物聯冷鏈委統計,2015-2019年,我國冷藏車保有量幾乎保持了20%以上的平均增速。2019年,我國冷藏車保有量約21.47萬輛,較2018年增加3.47萬輛,增速跌落20%以下水平,冷藏車保有量增速放緩。
3、中國冷藏車市場需求快速增長
2015-2019年我國冷藏車市場銷量呈增長趨勢,且增幅較大。2019年我國冷藏車銷量為4.82萬輛,同比增長19.76%。截止至2020年1-10月中國冷藏車銷量達到56187輛,同比(2019年1-10月銷售40740輛)增長37.9%,已超去年全年48241輛的銷量,其銷量在近6年中為最高,同比增幅處於第二。
2019年1-11月,我國冷藏車市場增長量為3.27萬輛,從區域分布來看,華東地區冷藏車增長量最高,其次是華南、華北、華中地區,增長量佔比基本接近,東北地區增長量佔比較去年有所提升,西北、西南地區增長量較少。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區域氣候差異等是造成我國冷藏車增長量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4、輕型冷藏車銷量穩居首位
按噸位劃分,在2020年前10月中國冷藏車銷量結構中,輕型冷藏車銷量38488輛,佔比近7成(68.5%),但佔比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其次是重型冷藏車銷量13148輛,佔比23.4%,佔比同比增加0.1個百分點;中型冷藏車銷量3933輛,佔比7.0%,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
微型冷藏車銷量618輛,佔比1.1%,佔比同比增加1.1個百分點,是佔比同比增加最大的細分車型。主要可能是地攤經濟的興起促進了微型冷藏車市場的增長,雖然微型冷藏車銷量絕對數量不大,但反映了冷藏車市場發展的一個趨勢。
5、中國新能源冷藏車產銷慘澹
從燃料來看,我國冷藏車仍然以柴油冷藏車為主。2019年1-11月柴油冷藏車增長量達到29397輛,佔總增長量的比例高達89.9%,遠遠高於汽油、天然氣、電動冷藏車增長量,柴油以近90%的佔比佔據當前冷藏車燃料的重要角色。
與整體蓬勃向上發展的新能源專用車市場相比,新能源冷藏車產銷慘澹,並沒有呈現出較好的市場表現力,這體現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痛點。
從冷藏車本身要求來看,冷藏車對溫度的要求高,耗電較大,而新能源冷藏車受動力電池的蓄電量限制較大、充電不方便、續航裡程短、購車成本高等。並且當前新能源冷藏車的車型技術不成熟,成本較高,車型公告較少,電池技術落後,從冷藏車生產企業角度來講,資金回報率不高。
從冷藏車用戶角度來講,電池提供動力不穩定,且電池受天氣因素影響大,在極寒或者極熱的天氣下使用受限。種種原因導致新能源冷藏車銷售不佳。
但是,新生事物發展總會遇到挑戰,只要符合產業升級發展,隨著新能源汽車不斷發展,新能源冷藏車也將得到進一步突破。2020年以來也有不少入選國家推薦目錄的新能源冷藏車企業,截至2020年8月共有26家47款車型,其中吉利商用車有7款車型,陝汽集團有4款車型,東風汽車集團與比亞迪各有3款車型,北汽福田、廣州廣日、河北長安、華晨鑫源、江蘇九龍、南京金龍、奇瑞、廈門金龍等各有2款車型入選,另有14家車企各有1款車型入選。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冷藏車行業市場需求前景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文章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