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十郎
木偶比利的復仇
民間所流傳的恐怖故事,有許多是供大人聚會搞氣氛用的,有不少是為嚇小孩而流傳下來的,然而,有些恐怖故事,就不僅僅故事這麼簡單,這裡要講的就是一個關於木偶復仇的嚇人事件。
傳說在194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雷萬斯費爾的小村莊發生了一樁慘案。一名小孩被殺死了,村民認為殺死這個小男孩的就是當地一個靠拿著木偶表演腹語為生的女人瑪麗·肖,因為這個小孩曾罵過瑪麗騙人精。憤怒的村民們將瑪麗抓起來將她割掉舌頭之後,連同她的木偶們一同放進火裡燒。瑪麗被燒死了,木偶卻消失了。從此以後,消失的木偶會時不時在村裡出現,每次一出現就有人死,而且死去的人都會被割掉舌頭。於是村裡就留下這麼個傳說:當你見到瑪麗的木偶比利時,千萬不要尖叫,因為你一開口,舌頭就會被割掉,木偶會有你的聲音說話,然後將你殺掉。
幾十年過去了,關於木偶比利的傳說漸漸被淡忘,直到有一天,已經遠離雷萬斯費爾的詹米(雷恩·萬滕)發現他新婚妻子麗莎(蘿拉·裡根)在公寓內離奇死亡,他回到村裡辦理妻子後事的時候才突然想起小時候聽說過的木偶殺人的故事。詹米決定解開這個謎團,他開始向年老多病的父親愛德華(鮑勃·甘頓)以及其小新娘,詹米的繼母愛拉(安波爾·瓦雷塔)詢問更多的消息,有關瑪麗·肖的事跡再次被提起,與此同時,一直認為詹米謀殺了麗莎的偵探(唐尼·瓦伯格)也來到村子裡調查。詹米與偵探從不同方向調查麗莎的死因,沒想到最後所有的疑點都集中在木偶復仇的傳說上,那段塵封的恐怖歷史又一次被翻開。
《電鋸驚魂》原創作者的義大利式恐怖片
看海報劇照是否覺得裡面的木偶造型似曾相識?看過《電鋸驚魂》系列的人都會有這種感覺,這部《死寂》其實就是《電鋸驚魂》系列的原創人員,導演詹姆斯·王與編劇李·漢尼爾這對好搭檔新拍的恐怖片。然而,雖然《死寂》中的木偶造型疑似《電鋸驚魂》中豎鋸的面具,但是導演與編劇都聲稱這將是完全不一樣的電影,無論是故事,還是風格。
《死寂》這個故事是詹姆斯與李想出來的,這兩人雖然年紀輕輕,但都因為一部《電鋸驚魂》走紅。先說下詹姆斯,這個馬來西亞的小夥子是1977年出生的,04年拍出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電鋸驚魂》,這部小成本電影一下成為城中話題,票房大賣的同時也讓詹姆斯順利走上導演之路,在之後的幾部《電鋸驚魂》續集中,詹姆斯不當導演改當製片人,前後3部《電鋸驚魂》全球總票房超過4億美元。同樣,詹姆斯的同學李·漢尼爾負責寫劇本,他那凌厲緊湊的編劇風格以及對各種殺人怪招的描述也使其成為《電鋸驚魂》系列不可磨滅的功臣。總之,這兩個年紀輕輕的影人就這樣紅了。
這次他們再聯手拍《死寂》,還是沿用以前的合作方式,共同想這個故事,詹姆斯負責當導演,然後與李一起想整個故事,最後由李獨立寫完整個劇本。這兩個對恐怖電影情有獨鐘的年輕人最初是想拍一個關於腹語木偶的恐怖故事,他們將最初的想法與製片人溝通之後,也不知是製片人真喜歡這個故事還是看中這兩人的「錢途」,反正一口答應要拍這個電影,要他們儘快寫完劇本。
詹姆斯與李兩人呆在小房子裡,想著如何將這個恐怖故事的框架搭建得有血有肉。他們兩人對故事的要求只有一點,那就是要先嚇倒自己,於是他們就將自己認為最恐怖的橋段放進劇本裡,譬如詹姆斯最怕的在半夜醒來突然發現牆角有人在盯著的情節就被用在這個劇本裡了。
這兩人在寫故事的過程中也儘量使得電影與《電鋸驚魂》系列的風格區分開來,這次他們決定讓這部新片回歸傳統恐怖片的風格,類似他們最喜歡的義大利恐怖片的風格,不靠血腥場面嚇人,只靠故事的鋪陳氛圍的營造來打造這部恐怖片,目的明確的雙人組很快寫出劇本交貨了。
在籌備開拍電影的過程中,詹姆斯對演員的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很快就找來一批合適的演員。他反倒是對片中的主要道具,木偶比利的造型如何設計這個問題上很感興趣。目前看到的這個木偶比利的造型是詹姆斯與美術指導一同設計出來的,詹姆斯認為木偶最嚇人的應該是有一雙超大的眼睛,於是他就堅持要讓比利有一雙大眼睛,在這基礎上美術指導在參照40年代流行的木偶的造型設計出現在的比利。為了讓比利的眼鏡更嚇人,他們用玻璃打磨出現在這對亮閃閃的大眼,準備功夫也是做到位了。不過雖說比利的造型是詹姆斯他們花心思設計出來的,但無論怎麼看都會覺得這個木偶其實和《電鋸驚魂》中豎鋸的面具很像,大概詹姆斯心目中魔鬼的形象就是這樣的吧。
能否成為第二部《電鋸驚魂》?
儘管打著《電鋸驚魂》原創者新作的旗號,但從目前的態勢看,《死寂》要想再現前作的輝煌戰績是不太可能的。試片會上媒體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普遍不高,再說目前美國觀眾都忙著看《300勇士》,所以這部新片有點生不逢時的感覺。不過鑑於美國存在一部分專門看類似B級片恐怖電影的忠實粉絲,這部投資僅有2千萬的小本電影要賺錢還是很輕而易舉的事,只是沒可能像《電鋸驚魂》那樣賺到飽罷了。雖然電影被媒體批判,但鑑於這類電影生來就是為了賺錢,因此詹姆斯與李這對搭檔的新電影也算及格了。
網易娛樂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