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發現了一隻小麻雀,可以學習如何照顧它。但在伸出援手之前要先仔細觀察,確認它的確沒有父母照料的幼鳥。人工飼養幼鳥死亡率很高,讓它們存活的最好方式就是回歸到鳥巢之中由父母照料。
方法一 避免常見誤區
1 一定要確保這隻幼鳥是一隻失去父母的幼崽。如果它有羽毛,是一隻羽翼未豐的幼鳥,可能正在學習飛翔。因此,你應該讓它呆在地面上。除非遭遇捕食者進攻,或者它的父母離開超過了一個小時,你才能人為地把它移走。如果這隻鳥沒有羽毛,那它就是一隻應該留在巢裡的雛鳥。所以要四下看看哪裡有鳥巢。如果有,就輕輕地將它抱起來放回巢裡。
2 與野生動物打交道的時候,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孕婦或免疫系統受損的人不宜接觸幼鳥。因為幼鳥可能攜帶沙門氏菌等可以傳染給人類的疾病。
3 不要在鳥身上留下人類的印記。如果鳥與人類接觸過多,就會開始誤認為你是它的父母,也逐漸不再畏懼你,這會使它很難再回到野外生活。如果你打算將它養到足夠強壯的時候就放回山林,那就不要將它抱起來或者捧著它,尤其是在餵食的時候。因為你要保留鳥對人類那份天生的恐懼感。
4 不要給鳥餵水。雛鳥和剛學飛行的幼鳥都是由它們的父母餵昆蟲為食,並不喝水。如果你非要嘗試採取滴餵的方式讓幼鳥喝水,它們很有可能因嗆水而亡。
方法二 保持小麻雀的健康
1 為幼鳥保暖。一種方式是將一個加熱軟墊放在紙巾盒底,在上面放一些紙巾;另一種方式是用一個內襯紙巾的小碗,將碗放在熱水瓶上,或者在上面安放一盞白熾燈給幼鳥取暖。不管你選用哪種方式,都要輕輕地把幼鳥放進去。
2 保持鳥喙清潔。餵食完畢後,用一次性溼紙巾或者浸溼的脫脂棉擦拭乾淨幼鳥的喙和面部。喙部不乾淨可能會導致細菌感染。
3 測量鳥的成長。你可以用克量表測量幼鳥總體的進步和成長。每天餵食之前,先稱一下體重。一個健康的麻雀寶寶應該每天都在增重。
方法三 給小麻雀餵食
1 初期餵養時,可以將幼犬糧和幼貓糧在水中浸泡餵給幼鳥。加入幼鳥食品和玉米混合後餵給幼鳥吃。比起成年狗糧,罐裝幼犬糧和幼貓糧蛋白質含量較高,更接近幼鳥的自然飲食。餵食物的時候應該把食物搗碎成糊狀,放在一個較淺的碗裡。
2 儘可能地給幼貓糧和幼犬糧裡多加昆蟲。麻雀的天然飲食包括嫩芽和種子等乾燥食物,還包括蜘蛛、蝸牛、蚜蟲、毛蟲等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比起乾燥的食物,雛鳥更傾向於吃這些活物。
3 給所有活物飼料加入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食物。你可以選擇專門餵給爬行動物的Nurtobal或者蟋蟀膳食鈣糊(IZUG),這些在寵物商店都有賣。如果缺乏活物飼料,也能保障它們的營養均衡。
4 要經常給幼鳥餵食。根據麻雀的年齡,要麼是直接將食物用鑷子放在幼鳥張開的嘴裡,要麼當幼鳥足夠大時,把食物放進一個淺口容器裡供它吃。要知道,雛鳥大約需要兩周才會發育完全,自己才能進食。
5 可以讓它飲水,但你只能用鸚鵡嘴巴口的啜飲瓶餵水。因為雛鳥還不太會從淺口容器中喝水,這樣很容易意外溺亡。
6 當幼鳥長大時,要更換餵養的食物。隨著雛鳥長大,你可以繼續餵它水泡過的狗糧和貓糧,但是也要提供更多種類的食物供它選擇。優質的野生幼鳥食用種子是最理想的,因為幼鳥已經足夠成熟,可以自行獲取穀物。所以當幼鳥可以自己進食時,你只需要把種子放進淺口碗裡就可以了。
方法四 準備放生幼鳥
1 當幼鳥開始蹦跳時,把它放在籠子裡。白天把籠子放在外面,這樣其他麻雀也可以光顧。如果你能避免與幼鳥近距離接觸,同時又讓它與其他野生麻雀多接觸,那麼它重新適應野生環境的機率就大得多。
2 給幼鳥更多時間呆在戶外。當幼鳥7—10天大的時候就可以讓它在草地上蹦跳。如果你最終目的是將幼鳥放生,那就儘可能地把它放在開放區域,方便它學習飛翔。幼鳥的本能能夠教會它如何飛行以及翅膀如何使用。
3 確保這隻鳥已經準備好被放生了。在你要放生它之前,要確保幼鳥可以自己進食。也要保證它沒有被刻上你身上的人類印記。
*圖文來源:wiki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