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 說真話——訪《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

2021-01-11 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

  1993年《環球時報》創辦,至今已度廿載春秋,這20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最迅猛的20年;這20年,也是世界最為風詭雲譎的20年。2005年,胡錫進接手《環球時報》總編輯。2006年1月,《環球時報》由每周兩期改為日報,2007年11月創辦環球網,2009年4月,《環球時報》創辦英文版,今年2月,《環球時報》又落地美國,創辦美國版。《環球時報》的每一個標誌性的發展節點都是中國與世界關係變化的縮影:擴版順應中國加入WTO後對外面世界認知的渴求;創辦英文版則順應中國實力不斷增強,世界更多了解中國的需求。

  對於「改文風與話語體系」這個話題,胡錫進說他還是有話要說。3月13日,胡錫進將記者約到懷柔,他在這裡參加一個媒體負責人的培訓班,中午採訪時正遇他與評論部同事討論社評選題,世界大事被他一件件拿起,說兩句,沉思,再說兩句,再沉思。嘴裡一直嚼著黃瓜,嘎吱嘎吱。在一旁靜觀,記者感到他嚼的不是黃瓜,而是世界的風雲際會,斷斷續續,吐出的卻是一條思想鮮明的主線。

  與我們的心對應 與我們腳下的土地對應

  記者:《環球時報》的語言都很直白,甚至有些土,這是《環球時報》追求的一種語言風格麼?

  胡錫進:我們沒有刻意去追求一種什麼樣的語言風格,即便有,那也是一種自然、真實地流露。我們可能講出來的都是土話、俗話,因為我們要把真話講給讀者聽,一個人要說真心話的時候,肯定是在用口語、俗話思考。而這些俗語,甚至有些土的話肯定也對應讀者的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就能產生好的傳播效果。好多讀者欣賞我們的語言風格,大概也是因為這個道理。

  記者:除了鮮明的語言風格,《環球時報》的政治立場也比較強硬,網上戲稱您是最大的「五毛黨」。

  胡錫進:作為一份時政類報紙,每天跟政治打交道,肯定有鮮明的立場,《環球時報》有自己鮮明的價值觀,就是維護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維護中國與世界博弈中的國家利益。我們親黨、親政府,是因為我們知道黨和政府與老百姓沒有那麼遠的距離,黨的利益就是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的利益就是黨的利益。

  記者:一個有鮮明政治立場的媒體,會不會影響她說真話呢?

  胡錫進:我認為真話,就是與我們的心對應,與我們腳下的土地對應,做到這兩點就足夠了。

  記者:《環球時報》的發行量是150萬,您在新浪的個人粉絲數已逾300萬(還有名人粉絲幾千萬),您是看重前者還是後者的影響力?

  胡錫進:肯定是《環球時報》的,我們懂得堅持,要實事求是。我們說出的話跟內心對應,跟地面對應,這樣說出來的話,肯定跟網際網路上的話不一樣。

  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影響力確實是在不斷增大,但我們不能一味跟著網際網路走,迎合網際網路的口味,不能在網際網路中迷失自己。

  中國共產黨最有資本說真話

  記者:當前,中央正在堅持改文風,您認為什麼才是「好文風」?「改進文風」到底應該怎麼改?

  胡錫進:改文風的本質還是改作風,作風改了,文風自然就改了。黨的話語體系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特別嚴謹,一種照本宣科、不出紕漏式的嚴謹,這其實是官僚主義的反映,好多人說話的目的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保證政治正確,這就非常不好。我想如果破了官僚主義,文風會風肯定能改好。

  至於什麼是好的文風,我認為就是要堅持說真話、說實話。誰都喜歡聽真話,而中國共產黨最有資本說真話。美國的民主政治,那是一個「大秀場」,總統當選是靠精心策劃的表演贏得選票,而共產黨是在實實在在做真事。這麼多年來,黨做出了成績,經濟發展很快,老百姓生活不斷改善。2000年的時候,中國的汽車年產量是207萬,而去年是1800多萬,翻了9倍,看看中國的發展多麼巨大。

  發展很快,但是,空氣汙染了,水也變壞了。別瞞著,實事求是告訴老百姓這是為什麼,實事求是地把問題擺出來,實事求是地來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放心,老百姓能夠理解這個國家的問題,知道這個國家是由成就組成的,也是由問題組成的。中國進入改革深水區,問題多,但解決問題的槓桿也最多。

  但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有時候政府不願意說自己的問題,總是說成就。媒體議題設置有一個規律,叫反向規律,你要是都說好的,它肯定向相反方向走。生活也一樣,人都是毀譽參半的,如果你自己光誇自己,特牛,人心裡肯定會挑你毛病。如果政府自己光談成就,缺點就由大眾的嘴去說;傳統媒體光談成就,問題就由網際網路說;官方網站光談成就,批判就由商業網站搞。結果就成了商業網站成為主輿論場,傳統媒體被邊緣化,政府處處受輿論嘲弄。我認為政府除了講成就還要實事求是講問題,我們的主流媒體也應該直面問題,回應問題。

  記者:話語體系是話語權的展現載體,也是國家軟實力的外化象徵,對做好對外傳播,提升我們話語權您有何建議?

  胡錫進:首先,對外傳播不是你想傳就能傳出去的,你必須要製造別人的興趣點,人家對你感興趣,才能聽你講話。現在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應該說世界對中國很感興趣了,但在傳播議題設置上,不能光按自己的興趣來,光講自己的成就,要多講中國的問題。我想一個複雜的中國要比一個光鮮的中國,讓世界更感興趣。

  其次,對外傳播的定位不能太高,不要奢望很短時間就在世界樹立一個美麗中國的形象,先把外界先入為主的負面情緒和妖魔化的印象消除掉就可以。讓世界知道我們是一個複雜的國家,而不是一個邪惡的國家就可以了。

  再次,我們不能搞強行灌輸式的傳播,這樣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從具體入手講好「中國故事」也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打開多元信息之門

  記者:一份向中國介紹世界的報紙,發行數不斷增長,在國內影響力不斷擴大,這是不是一個國家心態走向開放、走向自信的表現?

  胡錫進:《環球時報》展示一個真實世界的同時,也展示一個真實的中國,展示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真實態度。

  這些年,《環球時報》的影響力在不斷擴大,應該說是時代發展的結果。上世紀90年代,《環球時報》剛進入市場時,信息禁忌比較多,什麼能報導什麼不能報導,條條框框很多,而現在這種信息的藩籬基本上被拆除,信息的邊界越來越寬,這是中國自我變化的結果,這種變化表現在一種包容力的生成,中國變得越來越有能力去適應去接納世界多元的聲音,尤其是一些批評的聲音。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環球時報》也作了一點貢獻,就是打開了一扇通向世界的信息之門,讓老百姓看到更多境外的聲音,鍛鍊了老百姓的信息適應和判斷能力。老百姓在豐富多元信息中逐漸形成一種信息理性,通過與世界的比較,看到中國取得的發展,也看到中國面臨的「複雜」,並且形成一種良性互動。儘管中國當前面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通過與世界的對比,老百姓不會喪失信心,畢竟中國未來發展的趨勢是很光明的。(記者 呂其慶)

  

相關焦點

  • 新加坡大使稱環球時報胡編亂造 總編輯胡錫進寫信回應
    新加坡《聯合早報》發文駁斥《環球時報》報導  原標題:胡錫進給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的覆信  尊敬的羅家良大使先生:  我在出差的路上,今天讀到您寫給我的信。可能是您的政府讓您這樣說的吧。  我注意到您的信中有一個細節,就是承認不結盟首腦會議主席國委內瑞拉拒絕新加坡的要求,對方為什麼拒絕呢,拒絕了什麼具體表述呢?您迴避了,只是強調對方做得不對。其實《環球時報》文章就是對這個您沒有說的情節和原因的展開。  中國社會長期視新加坡為友好國家,但是必須指出,在南海問題上,尤其是在所謂南海仲裁公布前後,新加坡的表現很讓人失望。
  • 胡錫進:年近60,活「不安分」
    從軍人到媒體人,從傳統媒體到開創新媒體,從自製脫口秀到綜藝處女秀,以《環球時報》總編輯聞名、時常笑眯著眼自稱「老胡」的胡錫進,無論出現在哪裡、無論說些什麼,總會受到巨大的關注。喜歡他的人稱他平和、睿智、清醒、思辨,反對他的人則批評他「五毛」、左。而「老胡」對自己的評價就只有一個——「不安分」。
  • 網曝胡錫進遭副總編舉報存在不正當關係 有私生子 網友:DNA鑑定
    近期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遭到了同僚副總編輯段靜濤女士向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實名舉報,稱胡錫進與環球時報原兩名員工存在不正當關係,兩人分別為他各生育了一個孩子。作為環球時報的兩位核心人物,也是公眾人物,同一個單位的一正一副,副職人員實名舉報還真是難得一見。作為被舉報的胡錫進,當天在廣東受邀講課,忽然得知遭到這樣的實名舉報,並做出了相應的回應。稱此事舉報不實,並將幾年前與段靜濤發生的一段插曲做了說明,在一個月之前段靜濤女士又找胡錫進要求他辭職,由她擔任總編輯。
  • 澳政客竟呼籲抵制中國商品,胡錫進:紙貓一個
    當晚,韓森在社交媒體上繼續兜售其抵制中國商品的主張,還說中國政府的「噁心」是她如此反華的重要原因。韓森的舉動獲得媒體關注,而她隨後也接受了電視臺的採訪。受訪內容十分地陳詞濫調,大意是說澳大利亞對中國的依賴過重,澳大利亞要獨自自主地發展,不能被中國政府「控制」。
  • 付國豪抵達北京,胡錫進親自迎接
    付國豪(左三) 圖自胡錫進微博 北京時間17日下午1點半,《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發布微博,稱「國豪回到北京了,臉上的疤還沒好。我們很多同事去機場迎接他和另一名赴港記者王雯雯。他們辛苦了,更是好樣的。
  • 大外交|新加坡大使與《環球時報》爭辯背後,中新關係咋了?
    一場新加坡駐華使節和《環球時報》之間圍繞一則新聞報導而爆發的公開爭執,正將輿論關注焦點引向新加坡的南海政策和立場,以及更廣闊的中新雙邊關係。新加坡駐華大使與《環球時報》之爭9月26日,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在大使館網站上發表了一份致函《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的公開信,稱該報刊載的一篇文章中有關新加坡在不結盟運動峰會上言行的內容是「不符合事實和毫無依據的」。
  • 胡錫進:有人模仿早年鬥爭時的語言,攻擊今天的做法
    今日凌晨,《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發文稱,在中國網際網路上,不時可以看到有人模仿共產黨早年鬥爭時的語言,攻擊政府今天的做法。他們把自己當成「為窮苦百姓吶喊」的革命者了,但這群「偽革命者」只會成為笑柄。胡錫進認為,共產黨當年反抗的的確是腐朽政權,是為大地主大資本家服務的政權。
  • 胡錫進:不要「呲必中國」 把罵國家當成時髦的事
    原標題:「呲必中國」是邪氣——專訪《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 胡錫進這個名字在輿論場上同《環球時報》緊緊連在一起,他在國內外有大量關注者,個人微博粉絲量達400萬。但點開微博評論和留言,非議、謾罵乃至人身攻擊比比皆是,這需要一個能夠承壓的心臟。
  • 這個說《環球時報》「鷹」的美國「鷹」,被川普「翻了牌子」?
    透出風聲的新加坡《聯合早報》說,「內定說」來自美國知名漢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是他告訴一位到訪的中國政治評論家,白邦瑞可能成為川普的首席中國顧問。等等,白邦瑞是誰?為什麼川普相中他能算一條新聞?
  • 環球時報社評就蓬佩奧可能在下臺前突訪臺灣提出警告,美國務院發言...
    針對蓬佩奧在川普政府任期只有10天之際,對中美關係和臺灣問題又一次瘋狂的挖坑和埋雷,環球時報10日刊發社評稱,如果美方膽敢讓蓬佩奧在任期結束前夕訪臺上演,北京的反應將是排山倒海式的。剛剛,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摩根·奧爾塔格斯連續發推,稱蓬佩奧「這周沒有訪問臺灣的計劃」,歐洲之行將是其作為國務卿的「最後一次海外出訪行程」。
  • 澳駐華大使會晤胡錫進:中國對澳大利亞是「惡意報復」
    在中澳關係如此緊張的情況下,關於澳大利亞方面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外界的強烈關注,12月9日《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受邀前往澳大利亞使館與駐華大使傅關漢共進午餐,因為作為《環球時報》總編的胡錫進在中國輿論界擁有很強的影響力,這一會晤被外界認為澳大利亞希冀於在中國輿論層面爭取同情。
  • 蔡依林的公益歌曲在臺灣遭抵制,著名編輯胡錫進發文抨擊這種行為
    作為回擊,《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先生於4月7日發表長篇評論,力挺蔡依林和陳奕迅,抨擊臺灣當局這種狹隘的抵制行為。
  • 蔡依林公益歌曲在臺灣遭抵制,胡錫進:心理上蠅營狗苟的表現
    一首公益歌曲怎麼就得罪了島內一些偏激的有心人士呢,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發文,稱抵制者的行為其實是在心理上蠅營狗苟的一種表現。世界團結抗疫這麼宏大氣勢的主題,他們一看,先安上一個針鼻一樣狹小的視角,馬上就能發現這個視角下的「政治不正確」,這樣的視野和格局太拿不出手了。
  • 政事堂:一次對胡錫進的拜訪
    他就是《環球時報》的總編,胡錫進。 對於胡錫進,相信關注時政新聞的朋友們不會陌生,因為其「親黨親政府」的形象,強硬的「鷹派」立場,以及其司局級的行政級別,不僅被部分學者、網民人身攻擊,一度也被譽為中國最大的「五毛
  • 美研究中心公布最反華的14個國家,胡錫進4字鏗鏘回應
    胡錫進4字鏗鏘回應對於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結果,《環球時報》的總編輯胡錫4字鏗鏘回應,他表示中國民眾應該要堅持自己。之所以調查中這些國家的民眾對中國的負面態度激增,主要的原因是這些國家都是美國的盟友,而各國政府對於中國的態度很大程度影響到其國內的宣傳機構,因此這些國家的民眾相應地對於中國的態度也會改變。
  • 胡錫進:中國人不反美 歷史上美國對中國幹壞事最少
    胡錫進:美國有一個假設,那就是中國有奪取其全球霸權那把交椅的野心,它為此採取了預防那種情況的現實政策:阻擋中國繼續和平發展。也就是說,中國威脅美國是華盛頓把中國往壞了想的一個預期,而美方打壓中國是今天正在發生的實際情況。中國人很恨美國嗎?老胡常被看成是對美的「強硬派」,但是我反正不恨。
  • 搏擊主持人的嘴炮組合拳:批韓紅方方後,又批胡錫進向美國搖白旗
    近來因狂批歌星韓紅「高調做慈善」,以及怒批作家方方寫的「武漢日記」,從而一舉出名的搏擊主持人鄭環宇,現在又調轉槍口,打起了「嘴炮組合拳」,玩起了類似打飛碟的連發子彈——竟開始向《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開火了!3月24日,鄭環宇寫道:「辛苦了,胡編大師!
  • 《環球時報》長篇文章:美國加緊控制臺灣
    這些高級代表團急匆匆訪臺,任務是什麼,會向臺灣當局傳達什麼信息或「指示」,最為島內各界關注。  四個代表團密集訪臺  率先訪臺的是「美臺安全檢討委員會」一行5人。這個委員會是美國國會依據2001年《國防授權法案》撥款而成立的,每年6月向國會提出有關臺海安全的機密報告,對美臺軍售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 胡錫進:一名中國士兵被印度扣押,事有蹊蹺,要是不放人怎麼辦?
    據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透露,有一名中國士兵被印度扣押。而在當天印媒報導也證實,一名中國士兵在中印實控線的班公湖南岸地區迷失。接二連三出現類似事件,究竟是巧合還是事有蹊蹺? 在9日,胡錫進發文透露,有一名中國士兵在中印西段邊境地區迷路,被印方扣留。他認為由於當地大雪,容易發生巡邏士兵迷路情況。不過之前雙方士兵都曾有過類似情況,並且有著傳統溝通機制,估計不久就能解決。
  • 外媒公布最反華的14個國家,胡錫進:堅持自己,不必理會外界雜音
    對此,《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評論稱:他們對中國的看法負面就負面吧,中國人對美澳等西方國家的看法肯定也比過去更加負面了 實際上,他們恐怕也沒有能力去了解——疫情來臨,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出現了危機,各種負面情緒匯聚,而美國和西方媒體還在反覆撒謊,說病毒是中國傳播的,在如此情況之下進行民調,結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