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嬰兒會對著沒人的地方笑?不是迷信父母的做法影響孩子早教

2020-12-04 豌豆媽媽育兒

嬰兒為什麼會對待這沒人的地方笑?很多媽媽會發現孩子一個人有時候甚至會「自言自語」甚至發出噢、啊的聲音,就好像在對話;有時候還能看到寶寶總是對著沒有人的地方笑。很多老人家會說,嬰兒能看到一些成人看不到的東西。這個說法沒有科學依據,那麼孩子為什麼總是對著沒有人的地方笑呢?

其實這是媽媽們誤解了孩子,孩子不是對著沒有人的地方在笑,而是孩子看到的樂趣家長沒有看到,所以更是不知道孩子笑的理由。

嬰兒總是對著沒人的地方笑,這些背後的原因要知道

視角不同造成的視覺認知誤差

孩子的視角和成人的視角是完全不同的,只是這一點總是習慣的被成人所忽視。

有一次孩子站著洗澡,她說:媽媽水涼,而我卻感到水的溫度是剛剛好。所以覺得她是故意的,在吸引我的注意力。後來孩子又說水太冷了,等我蹲下幫她去塗抹沐浴露的時候才感覺到,原來水只真的比較涼,因為有落差,孩子身高低,暖風又是從上吹到下,所以孩子的水溫要比我我低一些。這件事情告訴我們,為人父母,換位思考說到容易,做到不容易。

同樣的道理,嬰兒每天都躺在床上,加上孩子的視力範圍有限,孩子看到的往往不是父母看到的,比如孩子視力有限,她看到了柜子上的圖案,而父母的眼裡是什麼都沒有。所以才會造成這種視覺認知的誤導。

不是孩子沒有看到,而是成人沒有明白孩子的笑點。

孩子的笑是無意識的

嬰兒出生後,因為神經系統發育的不完善,孩子在2個月之前的笑容都是無意識的,是不受大腦控制的,也就是說臉部的神經抽搐是不受大腦控制的。所以孩子臉上的笑容看起來沒美好,其實孩子的大腦在說:我不想笑。

嬰兒感興趣的物品媽媽沒有看到

在《兒童心理學》中,作者魯道夫·謝弗,嬰兒出生後不是一張白紙,相反孩子能夠主動去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經過反覆的實驗,心理學家們發現,嬰兒天生喜歡看有圖案的表面;喜歡立體的勝過二維的;喜歡運動的勝過靜止的;喜歡反差大的勝過反差小的輪廓;喜歡弧度的勝過方形的;喜歡對稱的勝過非對稱的。

這些實驗告訴我們,孩子喜歡的東西,成人不一定看得到。比如孩子看著屋頂掛著造型別致卻對稱的燈;看這柜子上一圈圈的暗紋;甚至看這屋頂上壓著一圈圈帶圖案的石膏板,對孩子來說,這些都是視覺刺激,但是在父母眼裡,這些都再正常不過。

這是因為成人不了解嬰兒的興趣在哪裡,所以不懂孩子。

了解孩子的視覺特點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嬰兒天生會探索這個世界,也就是說孩子的視覺經驗除了一部分來源於他人給的刺激;另一部分來自於自主的探索。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從很小的時候起,人們就能發現他們積極地用眼睛探索周圍的環境,尋找有趣的事物,從而為自己提供視覺刺激。

因為嬰兒在子宮內視覺已經發育,即使在黑暗中他的眼睛依然能夠動,這樣的探索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規律的。

1.如果醒著且警覺,而且環境亮度不是太高,就睜眼;

2.如果在黑暗中,則會進行有節奏的細緻搜索;

3.如果明亮的視野中沒有形狀,則迅速掃視,尋找物體的邊界;

4.一旦找到一個邊界,則停止掃視並留在這個邊界附近。

所以說,嬰兒是攜帶專門的用於認識世界的策略來到人世的。

我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對於嬰兒來說,視覺的刺激關乎孩子大腦的早期發育,那麼嬰兒最喜歡的圖案是什麼?

人臉

在英國BBC的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中,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給出生僅16天的嬰兒看了三樣東西,結果發現孩子只有在看人臉的時候大腦裡氧氣迅速增加,證明孩子的大腦在快速流動。也就是說對於所有圖案,嬰兒最喜歡的是人臉。

有明確輪廓的

嬰兒過小,他們的大腦處理不了人臉的複雜信息,所以嬰兒在出生頭幾周觀察周圍的視覺刺激是從外到裡的,不過內部往往被忽視,孩子更習慣去看外緣。所以給孩子看更多立體的,邊緣輪廓明顯的物品。

有複雜圖案且對稱的

嬰兒天生對對稱且複雜的圖案更加感興趣。如果要給孩子看卡片,多去看一些對稱的且比較複雜的圖案,記住嬰兒更喜歡有弧度的圖案而不是直線的圖案。

孩子的視覺刺激可能和家長想的不一樣,想要寶寶在剛開始就贏在起跑線上,看到孩子看到沒人的地方笑,可別不當一回事,努力尋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幫主孩子做好早教。

相關焦點

  • 嬰兒為什麼會對著,沒有人的地方,笑?
    一些嬰兒出生後不久就會微笑,而另一些嬰兒則會等2-3個月後逐漸露出社交微笑。通常當大人取笑他們時,嬰兒會笑得很甜。細心的父母可能會發現,有時候,在不知道什麼原因的情況下,寶寶會對無人的地方微笑,感覺很奇怪。為什麼沒有人的時候寶寶會笑?
  • 你家小寶寶會對著沒有人的地方笑嗎?看看是為什麼吧
    有的寶寶出生不久就會微笑,而有的會等到2-3個月逐漸展現出社會性微笑。通常是在大人逗他們玩樂的時候寶寶會甜甜地笑。細心的家長可能會發現,有的時候,不知道什麼原因,寶寶會對著沒人的地方笑,感覺很奇怪?其實這是小寶寶笑的發展階段。
  • 別跟風,不是所有的嬰兒遊泳館都適合做早教項目
    早教,這個項目是很多母嬰行業人士心中的熱門項目,十課時的早教課就要三四千元,而且家長的投入也是不遺餘力,這個看起來很好的項目,很多嬰兒遊泳館老闆也開始考慮,是不是嬰兒遊泳館也可以做早教項目呢?嬰遊網在這裡要說的是,不是所有的嬰兒遊泳館都適合做早教項目。
  • 為什麼孩子見到某些老人會大哭?不是迷信,而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小區也有許多曬太陽的老人,有位80多歲的老奶奶看我帶著孩子,便好奇的過來瞧瞧。沒想到,二寶一見到老奶奶,突然哭了起來。孩子歇斯底裡的哭聲,頓時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當時我很尷尬,解釋:「孩子小,怕生,也沒見過您。」老奶奶很失落,也沒了逗孩子的心情:「哎,又不怪孩子,年齡大了,沒幾天嘍。」
  • 為什麼嬰兒出生時是「哭」不是「笑」?哭聲的正確解讀,你了解嗎
    嬰兒的哭聲也可以算是他們的第一種語言。編 輯:柔山成年人哭可能是情緒不好、心情低落、壓力大、悲傷、感動時也會落淚,而很多成年人會將嬰兒的第一聲「哭」,也認作是情緒的表達。還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那就是為什麼嬰兒出生時是哭而不是笑呢?讓我們一起往下找到問題的答案吧。為什麼嬰兒出生時是「哭」不是「笑」?
  • 為什麼寶寶看見某些人會突然大哭?2個原因很現實,不是封建迷信
    但其實孩子看見老人突然大哭,是有2個很現實的原因,並不是封建迷信。1. 有的老人長相太兇老年人皮膚鬆弛、臉上皺紋太多,有時候一些老人面無表情或是笑起來,看上去都比較兇,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孩子怕生人孩子發育到一定年齡時,視覺和記憶力大幅度提高,這時候他們能夠分辨出父母親人與陌生人的差別,看到陌生人的時候會比較害怕。因此有些孩子小時候可能不怕生人,但是突然之間就會畏懼不熟悉的人。
  • 寶寶出生後對著媽媽笑,醫生一巴掌將孩子打哭,婆婆卻還連連道謝
    寶寶出生後對著媽媽笑,醫生一巴掌將孩子打哭,婆婆卻還連連道謝如今年輕一代的父母大多都是90後,在照顧孩子這件事情上都是新手,雖然內心寵愛孩子,但也會因為經驗的不足而出現誤會。此時護士將寶寶抱過來給李麗看,寶寶出生之後就一直對著媽媽笑,李麗覺得孩子非常可愛,想到很多孩子一出生就哭,她為自己擁有這樣一個懂事的孩子而感到驕傲。但沒想到此時醫生走過來,一巴掌將孩子打哭,李麗看到孩子被打非常生氣,直接質問醫生:"你憑什麼打我的孩子。"說罷還急著從產床上坐起來。護士連忙告訴李麗,孩子出生之後一定要哭,醫生這麼做是為了孩子好。
  • 寶寶早教的歌曲有哪些?寶寶早教的意義
    ,當父母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孩子的偏好,儘量避免選擇孩子不喜歡的風格。 意義3、嬰兒情感教育的需要 兒歌吟唱中,優美的旋律、和諧的節奏、真摯的情感可以給兒童以美的享受和情感薰陶。兒童聽唱兒歌既可以聯絡與周圍人的感情,也可以使他們的情感得到抒發,從而調節他們的情緒,使其得到愉悅。其中,嬰兒聽兒歌,會從和諧優美的聲音中領受親人的愛撫,從而產生情感效應,心理得到滿足。
  • 早教不是學習知識,而是開發潛能,0—6歲父母這樣做,孩子更聰明
    附近沒有很專業的早教機構,身邊的媽媽們喜歡買書自己在家教孩子,最近聊起才發現她們更多是買些識字書、單詞卡片、數字啟蒙之類的書籍,這其實不是早教的正確打開方式。《小七老師育兒說》一書中寫道:很多人對早教有一種偏見,覺得是讓孩子過早地進行知識學習,但真正意義上的早教主要包括3件事情:開發孩子潛能、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這3件事對於0——6歲孩子的成長是極為重要的。今天推薦一套《DK中英雙語幼兒玩具書》,能開發孩子潛能,滿足多方面敏感期需求和發展情感技能。
  • 早教專家孫瑞玲,激發孩子英語啟蒙,父母需要這樣做
    早教專家孫瑞玲,她是早教和幼兒英語中的啟蒙教育最知名的人物之一,在對幼兒英語教學上,她自己也建立了一個關於主動探究關於幼兒學習英語的關鍵能力和思維培養的課題。有些家長會認為為什麼要早進行英語啟蒙,上學在開始學不好嗎?對此,孫瑞玲認為孩子英語啟蒙的年齡越小越好,從幾個月到3歲之間是最好的。
  • 需要啟蒙早教嗎?嬰兒快人快語的四大竅門,請查收
    許多人認為寶寶什麼都不懂,就不重視早期的啟蒙教育;有些父母忙著工作,沒有時間陪孩子去早教;有些父母就是不知道如何開始寶寶的早教,對早教的了解模糊,其實寶寶的早教,重要的是要重視寶寶的溝通能力。交往能力直接影響到孩子以後對環境的積極適應,協調好與他人和集體的關係,交往能力好的孩子更容易得到他人的關注和幫助,交往圈子也會比其他孩子更廣,所以在寶寶的早教中要注意交往能力的培養哦!父母的陪伴建立起了自信。自信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翅膀,有自信的孩子能勇敢、自信地表達自己的內心,展現自己的優點,並願意為自己的錯誤努力完善自己。還有,父母的陪伴就是孩子樹立自信的最好方式。
  • 「爸爸我媽為什麼會嫁給你」,孩子看見父母年輕時的照片,笑翻了
    「爸爸我媽為什麼會嫁給你」,孩子看見父母年輕時的照片,笑翻了 「爸爸我媽為什麼會嫁給你」,孩子看見父母年輕時的照片,笑翻了 「爸爸我媽為什麼會嫁給你」,孩子看見父母年輕時的照片,笑翻了 如今「曬娃」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很多家長會把孩子的照片或者所做的事情放到朋友圈當中
  • 寶寶看到「某個人」時為什麼會大哭?並不是迷信,父母要心中有數
    寶寶在小時候因為無法和父母溝通的關係,因此有時候會有一些讓大人們難以理解的巨額東,甚至會以為是不是遇到什麼奇怪的事情了,對於這類事情,張女士也是心有餘悸。實際上,這件事並不是迷信,當寶寶看到某個人時大哭是有原因的,父母心裡要有數,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寶寶。
  • 「孩子」智商低的10大特徵表現,一眼看懂孩子的智商「狀況」
    尤其是孩子的問題,很多不是他們健康的問題,父母都操碎了心。就像智商的問題,父母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生下來智商就低人一等。現在科學的進步,在嬰兒還在一歲以內就可以發現,通過科學方法,可以緩解智商低的效果。生下來的寶寶開始都是一樣的,需要父母細心觀察他們的生理行為還有表現,以下就是我總結的智商低的10個表現,家長發現有以下情況的都要及時就醫。
  • 幼兒園發水果,孩子沒吃夠,回家向父母告狀,爸爸「霸氣」處理
    幼兒園發水果,孩子沒吃夠,回家向父母告狀,爸爸「霸氣」處理 如果幼兒園分發水果,你的孩子沒有吃夠,繼續向老師要卻被拒絕,回來向你告狀,各位家長朋友會怎麼做?是自己給孩子買水果吃,還是向幼兒園討個說法?杭州一位家長朋友的處理方法可以說是非常霸氣了。
  • 父母語言暴力為什麼會造成孩子腦損傷?
    孩子對父母有生理的需要,比如要抱抱、要陪伴、要安撫、看不見媽媽就大哭等等,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是需要大量親情呵護的。這是孩子最基本的生理的需求,需要給予孩子關愛與滿足,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父母關係的濃度會影響孩子將來走向社會的人際交往能力,有人說,「一個好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一個不好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癒」,可見親子關係的親密度,對孩子的一生都會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 為什麼有的嬰兒睡醒後笑,而你家寶寶卻總是大哭?
    養育寶寶的過程中父母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但是對於一些有經驗的父母來說,可能就是輕車熟路,但新手父母卻不同,再加上剛出生的嬰兒不能用語言和父母交流,很多地方都需要家長來猜,所以這也就增加了養育的難度。
  • 孩子出生幾斤幾兩影響智商?不是迷信,美國腦神經科學家證實了
    每一位爸爸媽媽在迎接自己的第一個孩子時,會感覺自己有很多知識需要學習。寶寶的到來對每一個家庭來說都是一場前所未有的驚喜。從爸爸和媽媽為他的到來,辛勤的做準備開始,在到寶寶平安健康的來到這個世間,整個過程真是一段無法訴說的奇妙旅程,我們不禁感嘆生命的神奇與偉大。孩子出生後,一般都會接著量體重,而且會把體重告訴在場的家屬和寶爸寶媽們。
  • 早教一定要去早教機構?父母巧調教,早教不「燒錢」
    最近和很多寶媽朋友聊天,話題總是圍繞著孩子早教應該怎樣進行,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早教機構,每個月在孩子這一方面的支出就是一筆很大的費用,其實把孩子送到早教機構,家長們很多的心理就是因為自己小的時候並沒有接受很好的教育,所以現在無論家庭條件是否能夠承擔的起早教機構的費用都要把孩子送去,這令我不禁的思考
  • 還在「砸錢」給孩子做早教?父母動動嘴的教育,比早教班好百倍!
    早教是指從孩子出生到小學以前階段的教育,開展早期教育能促進大腦發育。在這個年齡段,父母有必要對孩子開展早教嗎?早教一定要在早教班進行嗎?小編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討孩子早教的問題。2、建立社交關係對孩子來說,最熟悉的人莫過於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孩子內心裡也是渴望接觸到更多人,比如同齡小朋友、小朋友的爸爸媽媽,他們在與小朋友一起合作搭好一座城堡的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建立初步的社交關係。3、促進親子關係說到親子關係,可能有父母會問,我們每天都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親子關係還需要去促進嗎?答案是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