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

2020-12-05 搜狐網
 

  資料:

  我國的塔吉克族,據1990年人口普查統計,共有33538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幹縣,少數分布在自治區莎車、澤普、葉城、皮山等地。

  塔吉克是中亞地區的土著民族,以遊牧為生。有自己本民族的語言,沒有文字。由於長期與漢族、維吾爾等兄弟民族密切交往,語言中吸收了許多維吾爾語和部分漢語的詞彙。普遍使用維吾爾文。這一現實顯示該民族歷史上多元文化所造成的開放意識和在文化上善於兼收並蓄以豐富自身的優良傳統。

  塔吉克重禮節、熱情好客。男子相見,互相握手又互吻手背,婦女則是長輩吻晚輩的眼睛和額頭,晚輩吻長輩的手心。家庭裡,最熱情的禮節是擁抱。

  塔吉克族信仰伊斯蘭教,但同維吾爾族相比,宗教活動極少,清真寺很少,教徒不封齋、不朝聖。

  塔吉克民風淳樸,敦厚,社會道德高尚。直到現在,塔什庫爾幹地區依然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塔吉克:帕米爾高原上的雄鷹

  本刊特派記者 施曉亮

  一,重返高原

  6月17日,<>「走進56個民族家庭」新聞採訪車離開喀什,沿著中(國)巴(基斯坦)公路(314國道)一直向南駛去。這條公路的盡頭,是帕米爾高原的最高處,一個叫塔什庫爾幹的地方,這裡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塔吉克族的大本營。

  3天前,我們從平均海拔接近5000米的西藏阿里地區翻越6700米界山大坂一下子下到只有1000多米的新疆葉城、澤普,立刻體會到什麼叫「低原反應」(當地人稱之為「醉氧反應」),頭昏、嗜睡、無精打彩,還沒來得及調整過來,現在又忽悠一下子上到海拔高度近4000米的帕米爾高原。忽上忽下的滋味真夠個好人受的!

  本來採訪塔吉克族定在澤普縣,我家鄉的一個朋友在這裡掛職當副縣長,該縣有一個塔吉克民族鄉。但縣委宣傳部解正海副部長很坦率地告訴我,要採訪正宗的塔吉克族,還得到塔什庫爾幹,因為這個全國惟一的塔吉克自治縣裡生活著全國90%的塔吉克族人,澤普以及莎車等縣上的塔吉克族人數很少了,民族文化已經幾乎消失迨盡了。

  改變行程到塔縣,付出的代價是來回多跑1000多公裡。

  這個代價很值。這裡是我嚮往已久的帕米爾高原。

  我這個年齡的人,對於帕米爾高原的印象,大都來自於一部電影,<>,以及電影中的主題歌<>。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還小,但我的腦海裡至今清晰地記著那句話:「阿米爾,上!」邊防戰士阿米爾是個塔吉克小夥子。那時我還不懂什麼叫愛情,但我一直有一個夢想:什麼時候能到帕米爾高原,看一看那個長著一雙美麗迷人的勾魂眼、迷倒阿米爾的塔吉克姑娘古蘭丹姆。

  二,踏訪「石頭城堡」,結識「皇冠上的民族」

  一路上海拔表在不斷上升。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的喬格裡峰,還有號稱世界冰崇山峻岭之父、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一直在我們的視線裡。在動身之前,我對塔什庫爾幹做了一些資料準備,號稱「冰山之鄉」的塔什庫爾幹,位於帕米爾高原的崑崙、喀喇崑崙、興都庫什三大山脈的交匯處,平均海拔4000多米,很多山峰都超過5000米,冰山雪峰化為無數小溪河流,因此這一地區又有「萬山之主,萬水之源」的美稱。

  其實,塔什庫爾幹最知知名的還是始建於漢代的「石頭城」。

  在維語中,「塔什庫爾幹」的意思就是「石頭城堡」。

  「石頭城」遺址距離我們下榻「帕米爾賓館」只有100多米,站在客房的窗前,遺址全貌一覽無餘。

  信步幾分鐘,就登上這座用泥土和石頭築成的古城,古城很破敗,內城(王宮)還依稀能看出輪廓,外廓早就蕩然無存了。晚霞給殘垣斷壁鍍上一層金色,風沙很大,風中仿佛夾帶著戰馬嘯嘯的嘶鳴,以及叮噹作響的駝鈴。

  從漢代起,石頭城就是絲綢之路重要的驛站。

  我們所說的絲綢之路,有北、中、南三條線。絲路北線是西出玉門,經巴裡昆、伊犁出境。絲路中線是穿越塔克拉馬乾大沙漠後經且未、若羌、和田,穿越玉底爾大峽谷,順葉爾羌河到塔什庫爾幹;絲路南線則是經庫爾勒、阿克蘇、阿圖什到塔什庫爾幹。中路和南路交匯於石頭城,然後通過瓦合吉瑞和明鐵蓋山口,通達天竺(今印度)、大月氏(今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和歐洲。

  公元前2世紀,張騫通西域,西漢朝正式轄理今新疆地區。由我國通往中亞各地的「絲綢之路」空前繁榮,帕米爾高原東部的塔什庫爾幹地區,作為中原王朝的轄境,處於東西交通的咽喉孔道上,從彼時起,塔吉克族先民就不斷地受到當時業已高度發展的東西方文化的共同薰陶。

  在塔縣的日子裡,我結識了許多塔吉克朋友,他們的長相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無論男女,胖人極少,個個長得精幹伶俐,膚色很淺,頭髮淡金,薄唇高鼻,眼睛碧藍或灰褐,具有典型的歐羅巴人的特徵。塔吉克是中亞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他們使用的語言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帕米爾語支。關於這個民族有許多傳說。據說,古代塔吉克帝王登基稱王,要頭戴皇冠進行統治,以後的臣民也仿照皇冠,制出種種色彩絢麗的「塔吉」(冠)戴在頭上,後來人們便稱他們是「塔吉克拉」(塔吉克人)。所以塔吉克又被稱為「皇冠上的民族」。

  三,鷹一樣的民族

  我們到塔縣採訪的幾天裡,縣裡正為排練參加6月底喀什地區第二屆達瓦孜藝術節的節目忙得不亦樂乎。副部長何正樂邀請我也一起去參觀。

  排練在縣職業中學的大操場上進行,每天晚上8點半到10點半。100人的規模,一個方陣,屆時從主席臺前邊表演邊行進。表演的自然是塔吉克的民族傳統舞蹈,鷹舞。

  何部長告訴我,塔吉克是個崇尚鷹的民族。這個民族最動聽的音樂來自「鷹笛」,最美麗的舞蹈就是鷹舞。欣賞著百人鷹舞,何部長給我講了一個關於鷹、鷹笛、鷹舞、與愛情有關的美麗傳說 。

  塔吉克小夥子瓦切和姑娘古麗拜爾從14歲起就在巴依老爺(地主)家幹活,他們白天放羊,晚上就睡在羊圈裡,共同的命運使他們產生了愛情。黑心的巴依看出來了,就讓瓦切到很遠的山上放羊,古麗拜爾則留在家裡做活,一對戀人就這樣被生生拆散了。

  一天,瓦切一邊放羊,一邊望著藍天白雲思戀著心上人。突然,他聽到羊群一陣騷動,一隻雄鷹正在與前來偷吃羊只的惡狼搏鬥,他急忙搭箭射死惡狼。可是雄鷹也因身負重傷淹淹一息了,臨死前,雄鷹對小夥子說:「把我的翅骨做成一隻笛子,它會對你有用的。」瓦切含淚從鷹身上抽出兩根中空的翅骨,試著一吹,聲音非常動聽,他在上面打了一個孔,聲音更加動聽了,他又打了第二個孔,吹出來的旋律越發悽美,當他打上第三個孔時,笛聲連羊群都停止了吃草,聽得發呆。

  笛聲飄到古麗的耳朵裡,姑娘停下手中的活,呆呆地望著遙遠的天邊,她聽懂了笛聲中包含的情思。她立即摹仿天上盤旋的雄鷹的動作跳起舞來。

  秋天到了,巴依家舉行盛大宴會,請了好多客人,也把牧區裡能歌善舞的藝人都請了來。可是宴會上的情緒一點也不高,巴依急了,命僕人再去找歌舞高手,說只要能讓客人們高興了,就答應他的所有要求。僕人們趁機把瓦切請來。鷹笛一響,正在端菜的古麗拜爾精神為之一振,立即全身投入地跳起了鷹舞,所有的客人都被感動了,他們都進入舞場,承受著鷹笛的節奏跟著古麗跳起鷹舞來。全場的氣氛達到了高潮。

  在大家的逼近下,巴依不得不兌現自己的諾言。兩個相愛的人最終走到了一起,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傳說歸傳說,但一個事實不容忽視:在塔吉克人的文化中,鷹的地位是最舉足輕重的。比如,塔吉克與維吾爾、哈薩克有很多樂器是相似的,但只有鷹笛是塔吉克獨有的。塔吉克傳統的童帽上就兩隻真的鷹爪。塔吉克小夥子可以不會唱歌、不會跳舞,但沒有不會吹鷹笛的。在塔吉克最隆重的民族活動犛牛叼羊中,那些飛馬競爭能夠奪得羔羊者被譽為「真正的雄鷹」。塔吉克族也被稱為「鷹一樣的民族」「帕米爾雄鷹」 。

  四,最愛國的民族

  從喀什到塔縣時,我們車上搭載了一位塔縣的朋友,紅旗拉甫武警邊防派出所所長阿布拉。這位在塔縣守邊多年的維吉爾族中校,話匣子一打開,濤濤不絕,這讓我們漫長的旅程變得快樂起來。他講的最多的就是他打了十幾年交道的塔吉克人,他在長篇敘述過後,這樣評價塔吉克人:「他們是最愛國的民族!」

  阿不拉所在的派出所是新疆轄區最大的派出所,管轄著660公裡邊境線。「我們全所一共只有18個幹警,要不是塔吉克牧民幫著我們巡邏守邊,這麼長的邊境絕對守不住!」阿不拉告訴我們,塔吉克牧民警惕性都很高,見到生人就會主動盤問(邊防戰士一般不易辯別),發現可疑之處就會迅速報告邊防軍或派出所,有能力的就動手抓捕。

  「這幾年我們這裡發生過幾起偷渡越境事件,在塔吉克老鄉的幫助下,全抓獲了,一個沒跑出去。去年幾個民族分裂主義分子殺人後企圖從這裡逃到巴基斯坦,翻山口時被老鄉發現了,老鄉為了穩住他們,就騙他們說這就是巴基斯坦了,然後迅速報告了我們----你看,他們還挺有智謀的。」

  在縣上採訪縣委書記緱建偉時,他談得最多的也是塔吉克人的愛國守邊。緱書記說,塔縣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三個國家接壤,國境線長達885公裡,邊境情況複雜。特別是去年911事件之後,境內民族分裂主義分子興奮得很,頻頻與國外恐怖分子聯繫,邊境形勢驟然緊張。一年來塔縣邊境沒有出問題,大部分功勞應該記在塔吉克邊民身上。近20年來,我們縣發生了近百起偷渡案件,幾乎全是塔吉克牧民抓獲的,去年一個叫買買.熱依木的塔吉克民兵一個人就抓獲了28個偷渡分子。他們手無寸鐵(獵槍在前幾年被統一收繳了),面對的是窮兇極惡的恐怖分子,靠的全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和無限忠誠。如果不是他們主動把守國門,我們這裡得增加多少軍隊才能達到這個效果!」

  塔縣政協副主席馬達邊罕.包倫是塔吉克族學者,國內權威的幾本有關塔吉克族文史資料,都出自他之手。在接受採訪時,他說,塔吉克的愛國是有歷史的。說著,他翻出幾本資料,引經據典給我們講起來。

  清朝初,限於國力,朝廷不再派軍隊駐守塔什庫爾幹。當時把守邊關全靠阿欽拜克以及當地塔吉克百姓。阿欽拜克是清朝廷口頭承認的官員,相當於三品,但不拿俸祿,手下也無一兵一卒。緊靠著塔什庫爾幹有一個浩汗國(現在是烏茲別克斯坦的一個地區),一直想對外擴張,特別眼紅利益頗豐的中印貿易通道,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的半個多世紀裡,浩汗多次出兵來犯。面對數倍於我的敵軍,歷任阿欽拜克沒有一個退縮、妥協的。史書上記載,1830年,1836年,庫爾查克、買買夏兩位阿欽拜克誓死抗敵,戰死在石頭城下,終使敵國末能佔我一寸國土。

  五,塔吉克民族文化在發展中悄然變化

  塔吉克是個遊牧民族,寒暑交替,他們輾轉於夏季牧場和冬季營地之間,年復一年地過著算不上富足卻也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們淡薄名利,不擅積蓄財產,一年的辛勞全都換作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瀟灑。塔什庫爾幹山高天寒、草場稀疏,資源饋乏,幾十年過去了,這種散淡的遊牧生活沒有太大的改觀。

  黨和政府十分關心塔吉克民族,一直在努力使他們的生活質量有根本的改變。近幾年來,政府工作的重點是有計劃地引導、安排牧民定居,指導他們兼事農耕。隨著著經濟的發展,旅遊的繁榮,隨著外來人口日益增多,塔什庫爾幹再也不是一塊封閉的淨土。「鷹的民族」也開始融入這個日益發展的社會,他們的生活、文化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最明顯的變化是住房、服飾這些民族文化符號,已經消失得幾近乾淨。只有頭頂上的白色「塔吉」(帽子),還標明他們與其他民族的區別。

  塔吉克的民族文化活動大都與遊牧有關,可現在遊牧者越來越少,越來越分散,這樣的活動也越來越難得一見了。為了讓我們直觀地了解塔吉克文化活動,縣上專門組織了一場犛牛叼羊活動,這是塔吉克人在每年結束遊牧時進行的慶祝狂歡,全國只有在這個地方才能見到。在活動進行到最高潮時,緱書記一句玩笑話讓我們心情一下子沉重起來:「這是專門為你們組織表演的,這可能是塔吉克最後一場犛牛叼羊了!」

  大多數塔吉克人的骨子裡,還是在頑固地堅守著自己的傳統和文化。

  我們見到的最頑固的塔吉克人,是一個叫希力普的老頭。他可不是一般的塔吉克牧民,從1971到1991年,他在紅旗拉甫派出所幹了20多年,從所長位置上轉業後,他又到紅旗拉甫種羊場(當地最大的國營單位)當了8年場長。按說,像他這樣見過世面的幹部,都會在退休後在縣城裡找個好地方,安度晚年。可他卻哪裡也不去,留在貧瘠的紅旗拉甫,重新當了一名牧民。更讓人不能理解的是,他不僅自己和老伴留了下來,還把6個孩子也全都留在了牧區。

  希力普惟一的女兒賽依包已經24歲了,長得如花似玉,希力普非常疼愛她。希力普對我們說,女兒今年9月就要出嫁了。女兒的對象是去年希力普親自給相定的,按照塔吉克的傳統,兒女的終身大事全由父母說了算,這類似於我們漢族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並不感到太驚奇。讓我接受不了的是,賽依包至今不知道未來的夫婿長得什麼樣。這樣的事發生在傳統的牧民家裡倒也罷了,可希力普是受黨教育多年、吃了30年公家飯的國家幹部呀!

  就連他同事、現在的派出所長阿布拉也覺得不可思議。可希力普自有他的老理:「這是塔吉克的規矩,真正的塔吉克人就要按規矩辦事!」

  但也有不服這個規矩的。我在塔縣交了一個朋友,23歲的塔吉克小夥子艾提.買買提,是我們住的帕米爾賓館的英語翻譯。巧得很,我第一天下到牧區,採訪的就是他的媽媽比歌.撒泊爾和他的兩個妹妹。比歌大媽當了一輩子教師,丈夫早年去逝,她自己拉扯大了5個孩子。現在,最讓比歌大媽操心的就是老二艾提,去年,大媽給艾提定了親,也讓艾提跟那女孩見了面,艾提也跟她處了一段時間。可最終艾提還是讓那個女孩「下崗」了,因為他對她「沒感覺」,因為他「又遇到了一個更好的」,一個在縣上中學當教師、大他一歲的姑娘。這讓比歌大媽很沒面子,覺得沒法跟「親家」交待。可艾提一點也不當回事,儘管他大哥動手揍過他,儘管「下崗」女孩的一家人跟他結了仇。

  艾提告訴我,他的婚期也定在今年9月,新房早蓋好了,花了9萬,是全縣最好的房子,12大間,廚房、衛生間比賓館的還漂亮。艾提穿著全縣最花哨的西服,整天陪著老外到處遊走,拿著比工資高得多的小費,英語說得比塔吉克語更流利。這些在他媽媽和大哥眼中,顯然很不順眼。但很多塔吉克青年羨慕他,暗暗地向他學習。

  分手時,艾提很認真地邀請我9月份再來塔縣,參加他的婚禮。「帶你的朋友來,不要住賓館,全住我家裡,我給你們宰羊!」

  我相信艾提的話中不帶一丁點客套的成份。塔什庫爾幹我肯定還會來的,再來的時候塔吉克會有很大的變化,但不管怎麼變,有一點我相信是不會變的,那就是塔吉克人的真誠直率熱情好客純樸豪爽。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塔吉克」,共找到151,736個相關網頁.

相關焦點

  • 56個民族之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中國新疆的一個少數民族,但是,這個民族非常特殊,因為他們是56個民族中少有的白種人(歐羅巴人),相對俄羅斯族大部分是中俄混血帶有白種人血統外,塔吉克族則是純正的歐羅巴人種。但是,如果你因為膚色問他們是不是外國人時,幾乎所有人都會堅定地告訴你,他們是中國人。
  • 對於塔吉克族你了解嗎?——何雨春
    塔吉克族的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若干世紀分布在帕米爾高原東部的操伊朗語的諸民族。中國塔吉克族(高原塔吉克人)和塔吉克斯坦的主體民族塔吉克族(平原塔吉克人)不是一個民族,二者在語言、歷史、文化、宗教信仰上都有很大差異。中國塔吉克族的民族語言分為色勒庫爾語和瓦罕語兩種,與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語(波斯語方言)不能互通。中國塔吉克族信仰伊斯蘭教什葉派。
  • 中國唯一原住白種人——塔吉克族
    但是,也許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中國56個民族中其實有兩個民族是——白種人,一個是俄羅斯族,另一個是塔吉克族。塔吉克族來到中國的時間要比俄羅斯族早很多,族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幾世紀分布在帕米爾高原東部操伊朗語的塞種人,因此可以說塔吉克族是——中國唯一的」原住「白種人。我明白很多朋友可能即便看到這兒,仍對塔吉克族沒什麼概念。
  • 帕米爾高原上的「塔漂」:對塔吉克族一往情深
    塔吉克族民眾生活成為他創作的靈感。「我在北京是編不出來的」,他說這些年他親眼看到當地民眾住上了安居房,孩子上幼兒園不要錢,國家惠民政策頻出。「我要記錄塔吉克族生活的變化,記錄時代的變遷,合適的時機舉辦畫展。」他計劃8月畫完小麥收割離開。塔縣地處帕米爾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人口4.1萬,其中八成以上為塔吉克族。
  • 探訪新疆塔吉克族婚禮:一場盛大的舞會
    塔吉克族的傳統婚禮要進行三天,第一天人們打掃房子準備食物,第二天親友們便紛紛拜訪祝賀,第三天新郎會來把新娘接走。對於塔吉克族人們來說,喜慶的婚禮是一場龐大的儀式,也像是一場盛大的集體舞會。有不少外地遊客也加入到舞動的人群中。 勉徵 攝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地處世界屋脊帕米爾高原,全縣4.1萬人口,塔吉克族佔八成以上。
  • 56個民族茶——塔吉克族奶茶
    塔吉克族 特色茶種:奶茶、清真茶 塔吉克族,主要居住在新疆。 塔吉克族屬歐羅巴人種印度地中海類型,民族語言為塔吉克語,包括色勒庫爾語和瓦罕語兩大方言,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帕米爾語支。
  • 帕米爾旅遊區非遺傳承展示中心:塔吉克族從這裡走向世界!
    正在看書的塔吉克小可愛帕米爾旅遊區位於塔吉克族人的聚居區,塔吉克族分平原塔吉克族和高原塔吉克族兩系,平原塔吉克族大多生活在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等國,在中國境內的塔吉克族群以高原塔吉克族為主。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境內的塔吉克族總人口數為51069人,當時全國總人口為1,332,810,869,塔吉克族佔全國人口的0.00383%,塔吉克族總人口位列全國55個少數民族第37位。目前,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十年時間,塔吉克族的人口發展情況怎麼樣,我們一起期待這次人口普查數據的公布。
  • 帕米爾高原上的雄鷹,塔吉克族先民起源於何時?有哪些特色習俗?
    我國境內的塔吉克族主要聚居地,在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來看,塔吉克族大約有51069人。在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也算是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但如果從其民族發展歷史來看,塔吉克族卻一點也不遜色。
  • 塔吉克族:我國的白人少數民族,穿中國軍裝,最不喜歡被叫老外
    到了唐朝時期,文化交流更加頻繁,李世民在塔吉克族人聚集之地,又設立了安西都護府。安史之亂後,由於統治階級動蕩,中原王朝陷入了頻繁的戰亂中,塔吉克族因此與中原切斷了往來。所以在歷史上,塔吉克族也曾出現過,被察合臺汗國、喀喇罕王朝等管轄的時期。 直到元朝,塔吉克族才重新回到中原王朝。明朝後期,塔吉克人開始從高原各地聚集起來,形成村落。這進一步加強了中原,對塔吉克民族和邊疆地區的統治。
  • 「可愛的中國」之塔吉克族:絢麗的民族服飾 寒冷高原上最靚麗的風景
    這裡是塔吉克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塔吉克族主要居住在氣候寒冷的高原,以畜牧業為主,所以,他們的服飾用得最多的就是皮毛和毯。塔吉克族服飾一般繡有花邊,同時搭配著金銀、珠子作為裝飾,女子多穿著色彩豔麗的連衣裙,美麗活潑;成年男子一般戴黑絨圓高統「吐馬克」帽,帽上繡花紋和花邊,做工十分講究,沉穩大氣。
  • 塔吉克族牧民沙麗克在帕米爾高原上的幸福生活
    新華網新疆塔什庫爾幹10月9日電(記者毛詠、張鴻墀、卜多門)在海拔超過5000米的帕米爾高原上見到沙麗克的時候,這位年到中年的塔吉克族女子正在她的石頭屋子旁擠犛牛奶,3歲的小女兒古麗巴努爾和兩隻大黃狗在門前玩耍。在高原金色的陽光裡,小姑娘的紅裙子顯得絢麗無比。
  • 戴上帕米爾高原的「皇冠」,感受熱情似火的塔吉克族婚禮!
    塔什庫爾幹是一個以塔吉克族為主體,漢、維吾爾、柯爾克孜等多民族居聚區。生活在塔什庫爾幹的塔吉克人自認為是離太陽最近的人。縣城裡除了一些外來做生意的外地人以外,大部分是當地的塔吉克族人。 塔什庫爾幹是一個有著寬敞河谷的高原小平壩,路邊高高大大的白楊樹下,滿是戴著高高的帽子,身穿洋氣的小西裝裙的塔吉克族女人。
  • 《最美中國 大有可觀》開啟人文之旅 記錄塔吉克族少年的護邊夢
    這裡居住著被譽為「冰山上來客」的塔吉克族人。塔什庫爾幹在維語中的意思是「石頭城」。它的歷史十分悠久,在2000多年前,這裡曾經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蒲犁國的王城。這裡生活著大量的塔吉克族人,他們有自己的語言、樂器、節慶、活動。其中犛牛叼羊就是塔吉克民族特色的一項活動。每當有重大活動、節日、婚禮的時候,塔吉克族人都會組織犛牛叼羊比賽來進行慶祝。
  • 中國最西邊的城市和經濟特區喀什,中國唯一的白種人塔吉克族,去...
    大山深處的人家塔吉克族離開喀什,走進帕米爾的大山深處,這裡隱藏著一些古樸的塔吉克村落,由於重重大山阻隔、山路崎嶇,村落仍然那麼質樸。這裡的人們生活艱苦,在陡峭的山間放牧,在僅有的一些河谷空地耕種,入冬便是大雪封山與世隔絕,但千百年來,勤勞、善良的塔吉克族人,世代堅守,辛勤耕耘,在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地區建造著家園,悉心呵護著來之不易的幸福。
  • 在新疆遙遠的帕米爾高原 和塔吉克族一起自由飛翔
    塔吉克族屬歐羅巴人種印度地中海類型,他們崇尚太陽,以鷹為英雄,世代生活於帕米爾高原。「不虛此行」,我想每一個去過帕米爾高原的人都會認同這一表述方式;而塔吉克族的熱情好客,我想只有真正去過的人才能體味到那些無法用語言詳述的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
  • 在新疆與阿富汗交界,有個美麗的縣,生活著「天上人家」塔吉克族
    它位於新疆南疆,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個國家交界,生活著被稱為「天上人家」的塔吉克族。這個縣就是塔縣,全稱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位於新疆南疆喀什地區西部,處於帕米爾高原之東、崑崙山之西。從喀什沿著喀喇崑崙公路(也叫中巴友誼公路)行駛約300公裡,可到塔縣。
  • 穿中國軍裝的塔吉克族人,為中國守疆土,總被誤認為是老外
    心是中國心由於特殊的民族風俗和地理特徵,塔吉克族人面部與白種人相似程度很高,每當他們鎮守邊疆時,雖穿著中國軍裝,卻很容易被認為是「外國人」。熱情的塔吉克族人主動擔起了與士兵一起守衛邊疆的任務。有專業受過訓練的軍人也有普通民眾,他們堅強、勇敢、一顆愛國之心讓他們世世代代都堅守在那片土地,為了祖國的安全和興旺而堅持。時代變遷,滄海桑田,塔吉克族人已經在這片土地生活了幾千年。
  • 新疆塔吉克族婦女產後大出血 邊防官兵救助脫險
    央廣網新疆7月6日消息 (王寧 劉小龍 姬文志)7月5日13時許,駐地海拔4300米的新疆軍區某邊防團克克吐魯克邊防連官兵,接到塔吉克族護邊員卡爾木西·吐爾墩求救電話,他的妻子都爾蘇裡旦因產後大出血,生命危急,急需救助。
  • 冰山上的來客:90後獨闖中國最西端 賣空塔吉克族珍果
    熱情好客是塔吉克族的傳統,更何況這次不僅體現友情,還關乎生意。這裡是新疆帕米爾高原上的塔什庫爾幹,中國版圖的最西端,世界屋脊。在綿長的邊境線上,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自北向南在這裡接壤。這裡是冰山和戈壁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