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30日電 今天下午,由首都女記協、北京婦聯和人民網主辦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的價值取向」首都女記者演講比賽決賽在人民網演播廳舉行。以下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王嫻的演講全文:
各位好,我是來自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的記者和主持人,我叫王嫻。今天在這兒想和各位分享的是我和孤獨的相遇和感受。其實作為廣播記者,可能各位同行有所不知,我們所有的採訪、報導、寫作、錄音都是一個人完成的。所以我經常一個人出差,一個人坐在夜色當中的長途大巴上,一個人採訪被拒絕,一個人吃點快餐,經常會覺得孤獨,那種感覺真的不太好。
2010年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二年,那年夏天,我到甘肅舟曲去採訪剛剛遭受過泥石流的特大災害的那個地方。我在舟曲一中臨時安置點,遇到了高一的16歲女生孫吉英,她當時是一名心理志願者,在現場做的工作是幫助心理援助師做心理問題排查。採訪當中幾次話到嘴邊我都沒問出口,家裡人和身邊人還好不好。甚至問還是不問的這種糾結幾次打斷了我,我在採訪的時候有點心不在焉。終於到傍晚的時候,孫吉英忙完了停下來,我們一起聊天,她突然問我說,姐姐,你說孤獨是什麼?那一瞬間我卻如釋重負,終於可以開始了嗎?可以說災難帶給她的創傷。孫吉英用了不短的時間講給我她的故事,如何作為一個農村女孩來到縣城無法融入,在讀書的時候終於結交了班裡的幾個好朋友。故事的結尾是那一天她拿著自己打工掙來的200塊錢約她的這幾位好朋友吃晚飯,卻等來了泥石流和朋友們在路上遇難的消息。
那一瞬間,我在想到底什麼是孤獨呢?那一晚,我們的探討做了很多很多。我試圖去安慰她,也試圖把這個問題想清楚,但是這份孤獨對孫吉英來說太突然也太殘酷了。其實現在想來,那一晚和孫吉英的聊天就好象心靈感應一樣的巧妙。一個在災難當中遭受了重創的姑娘,如何在我的面前打開心扉,毫不設防,而我可以去傾聽、去交流、去去思考、去傳播,我又是多幸運的一個人啊。
都說做記者要傳播正能量。其實我在想,我們作為記者,在廣播當中,首先是出發於內心,到達內心的交流,而不只是簡單地問答。我們在一起面對又可以從內心找到能量,這又有多好呢!
從那以後,什麼是孤獨?怎樣面對孤獨?也成了我的採訪當中一個特殊的命題。曾經在陪農民工春運回家的火車上,他們和我說孤獨,我想那是年輕的彷徨或者說是一個人打拼的堅持和沉默。在2011年歸真堂上市風波的漩渦當中,我到瀋陽藥科大學去採訪那些為人工熊膽上市默默努力了多年的耄耋老人,老教授們也和我說到孤獨,甚至他們那些同伴已經去世了,我看到的是對事業的篤信和堅持,份量很重。
就在前不久,我們的一期節目,我在直播當中連線了武漢大學社會學系一位老師叫劉燕武,劉老師和我們分享的是他和他的同伴們用了六年時間走遍11個省份的一個報告,叫《農村老年人自殺的社會學研究》。在這兒,我也和大家分享,其中一個樣本縣的數據是各個村子去世的老年當中,死於自殺的比例是30%。在那一次節目當中,劉老師好幾次都沉默了,我也一時不知道怎麼接話,特別是當他說到自己結束了調研,晚上回到住處,一個人輾轉反側,卻始終沒有辦法想起來接下來應該說點什麼。那次節目我在直播間經歷了好幾次冷場,但是回聽節目倒也不覺得尷尬,老師也在節目裡跟我說到孤獨,其實對於那些留守老人來說,比疾病、痛苦更難捱的是他們心靈的孤寂。對研究者來說,劉老師用他表達當中的沉默,傳遞了更多關於孤獨的思考。
沒錯,又是孤獨,為什麼一再說到孤獨。的確,我不得不說,在這樣的情形當中孤獨一點也不可可愛,但是我們為什麼要在節目當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傳遞這些並不亮堂的信息呢?
這期節目的結尾我們的討論建立在農村留守老人的養老問題的解決上。一方面,呼籲政府能夠提供更到位的服務,另一方面動員更多的社會人士加入到關愛孤獨老人的行動當中來。有聽眾給我留言說,總以為父母都是我們回家的時候樂呵呵的樣子,從來沒想過我們不在家,他們是什麼樣的心情。也有聽眾說,是不是可以組織關愛農村留守老人的志願行動,我要報名。這樣的選題,其實我想就和老人們經歷的孤獨一樣,原本是靜默無聲的,如果我們不尋找它,不發現它,不告訴別人,就沒有人去關注它,就沒有辦法讓那些陰暗的地方曬到太陽。就好象說孤獨,只有用心去感受、去尋找,才能被發現。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美,原本就很光鮮,而這樣的一些孤獨所在的地方,其實只有你握個手、打個招呼,大聲地告訴世界,才能讓它照進陽光。和孤獨相遇越來越多,我也越發感覺到,這其實是一個人內心當中最私秘的一種感受,能夠去傾聽、陪伴、支撐,是我作為一個記者莫大的幸運。這期節目的結尾我們的討論建立在農村留守老人的養老問題的解決上。一方面,呼籲政府能夠提供更到位的服務,另一方面動員更多的社會人士加入到關愛孤獨老人的行動當中來。有聽眾給我留言說,總以為父母都是我們回家的時候樂呵呵的樣子,從來沒想過我們不在家,他們是什麼樣的心情。也有聽眾說,是不是可以組織關愛農村留守老人的志願行動,我要報名。這樣的選題,其實我想就和老人們經歷的孤獨一樣,原本是靜默無聲的,如果我們不尋找它,不發現它,不告訴別人,就沒有人去關注它,就沒有辦法讓那些陰暗的地方曬到太陽。就好象說孤獨,只有用心去感受、去尋找,才能被發現。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美,原本就很光鮮,而這樣的一些孤獨所在的地方,其實只有你握個手、打個招呼,大聲地告訴世界,才能讓它照進陽光。和孤獨相遇越來越多,我也越發感覺到,這其實是一個人內心當中最私秘的一種感受,能夠去傾聽、陪伴、支撐,是我作為一個記者莫大的幸運。
而了解到那些面對孤獨、超越孤獨的內心感受,又也是我特別的職業收穫之一。孤獨作為力量,是人與人交流的共鳴,更是我作為一個廣播記者關於社會、關於人生、關於生命的思考的起點。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