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你買,別哭了」,父母一味地妥協,只會讓孩子情緒勒索

2021-01-17 逗兒媽媽

如果說教育孩子的時候,最頭疼的一點是什麼,那肯定就是孩子又哭又鬧。有的時候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要求,他們就會對父母展現出哭鬧的樣子,來逼迫父母不得不付出一些東西,而很多父母在這個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樣子就是被動的。

張先生帶著孩子去逛商場的時候,路過了一家玩具店。孩子特別希望去買玩具,但是張先生覺得家裡的玩具已經夠多了,沒有必要再給孩子買。

可就在這個時候,孩子立刻哭了起來,並且撒潑打滾地說道:「我就是要買,你不給我買,我就不起來!」

本來張先生的確是沒有這方面的打算的,可是看到身邊聚集的人越來越多,如果孩子再繼續撒潑打滾的話是很容易出醜的。於是他實在是沒有辦法,也只能滿足了孩子的要求。而就在滿足了孩子的要求之後,孩子立刻就不哭了,而且覺得非常的心滿意足。

其實生活中關於這樣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的,但是很多父母都沒有考慮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如果說我們總是沒有原則地向孩子妥協的話,那麼所帶來的問題也是非常嚴峻的。

沒有原則的妥協,養成孩子情緒「勒索」的習慣

大多數父母根本就不知道孩子哭鬧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所以就會想方設法地制止孩子去繼續哭鬧,因此父母就會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而這種行為也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他們覺得通過哭鬧的方式,能夠使父母乖乖就範,這也就導致了孩子找到了要挾父母的真正手段。

一旦父母沒有辦法滿足自己的要求時,他們就會利用哭鬧的方式來解決這樣的問題,最後生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而且我們越是沒有原則的妥協,也就越是容易養成孩子情緒勒索的習慣。

因為理論上來講,我們的不妥協對於孩子來說並沒有任何的作用,這反而能夠積極鼓勵他們繼續哭鬧下去。而且父母一旦被孩子抓住了這樣的軟肋,就不得不聽從孩子的想法,來不停地滿足孩子的要求。

這也是為什麼有許多父母拿自己的孩子根本沒有辦法,因為他們本身就處於一個相對於被動的局面,他們只會被孩子要挾,更甚至者有些父母必須要按照孩子的想法去考慮問題,一旦沒有考慮得當的話,那麼孩子就會繼續哭鬧下去,而這對於孩子的性格塑造沒有任何好處。

由此可見,面對孩子無理的要求,我們如果乖乖妥協的話,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沒有任何幫助的。這也會讓很多父母表示好奇,那麼該以怎樣的方式來面對這些無理取鬧的孩子呢?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懂得拒絕。

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家長要學會拒絕

1、適當對孩子說不

有的時候,父母會覺得自己如果拒絕了孩子的某項要求,那麼孩子就會做出一些不禮貌的行為。其實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在意那麼多,只有適當地拒絕孩子,孩子才不會繼續胡鬧下去。當然我們可以選擇利用溫柔的方式來拒絕孩子。

比如對孩子說:「寶寶,不可以哦!」當利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的時候,那麼我們自然而然就會放下寵溺的態度,這樣才可以使得在原則問題上不妥協,也就不會給孩子養成一個不好的習慣。

2、懂得讓孩子冷靜

當孩子又哭又鬧的時候,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對他們置之不理,因為這樣的冷暴力是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傷害的。我們可以選擇用一些方式,來讓孩子的情緒逐漸地冷靜下來。

比如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在哭鬧的時候做一些更加有興趣的事情,這樣的話會使得孩子逐漸忘記自己的某些需求。

3、跟孩子復盤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讓孩子逐漸地意識到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那麼最首要的辦法就是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情緒。我們可以在平日的生活當中跟孩子復盤,鼓勵孩子說出當時的想法,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等到孩子冷靜下來的時候,我們有必要問一下孩子因為什麼哭鬧,然後再思考一下,下一次孩子出現這樣的狀況,是應該用怎樣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多去了解一下孩子的潛在心理,那麼我們就不需要各種妥協了。

所以說在面對孩子又哭又鬧的時候,我們應該選擇更加確切的手段去解決問題。不要覺得一味地妥協就能夠讓孩子聽話,這是完全沒有效果的,反而會讓孩子變本加厲!

那麼你覺得在面臨孩子又哭又鬧的時候,應該用怎樣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呢?說出你的看法,讓我們來討論一下。

相關焦點

  • 孩子越愛哭,長大後情商越高?聰明的父母從來不說「別哭了」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哭,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勇敢不堅強,而是因為孩子的天性使然,愛哭的孩子,生性更加善良,更富有同情心,情感的表達也更直接。可以說,哭是一種很正常的情緒表達方式,和那些一味忍著不哭,不敢表露自己情緒的孩子相比,愛哭的孩子,心思會更加細膩,對於自己的情緒控制也能把握的恰到好處,對於身邊的人的情緒感知會更加敏銳,他們能很快就察覺到身邊人的感受。
  • 情緒勒索:別拿你的邏輯來要挾我
    「我千辛萬苦把你拉扯大,我難道會害你嗎?」相依為命的母親說。「你再說我就從這裡跳下去。」歇斯底裡的伴侶說。「你如果不想幹這份工作,願意替代你的人比比皆是。」聲色俱厲的老闆說。以上言語是不是很熟悉?它們經常出現在親子、夫妻、職場等親密的人際關係中,有時候你是說出這些話的人,有時候是別人對你說了這些話。
  • 「媽,你能少愛我一點嗎」,情緒勒索,在壓垮一個又一個孩子
    我仿佛聽到了小女孩的內心在說:「媽,你能少愛我一點嗎?你能讓我吃完再說嗎?」,可是她不敢說。現在人們都在抵制家庭暴力,可是對孩子來說,比起暴力和吼罵,他們更害怕的是父母對自己實施的「軟暴力」。跟孩子哭窮,是一種軟暴力顯然,文章開頭的這位媽媽自以為抓住了教育女兒最佳時機,即表明了經濟不佳的狀況,從側面教育了孩子勤儉節約,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
  • 寵物被你情緒勒索了嗎?別讓"壓力好大"成為它的心聲
    文/品靈老師授權祈廟(蒼德科技)情緒勒索大部分的人以為是人對人的行為,但是你知道嗎?你對人不自覺的情緒勒索,其實也有可能會不自覺的施壓在身邊寵物身上。原生家庭的複製這麼多年的寵物溝通過程中,常會遇到寵物對我反應&34;這時我會建議主人&34;這就像是父母在教導孩子一樣,我們容易不自覺把自己的期望或情緒加壓在寵物身上,我甚至常會從寵物的反應得知主人原生家庭的問題,就像爸媽如何對待小孩,有些小孩長大後也會如法炮製對待下一代。通常建議主人嘗試跟原生家庭做些心態上的切割,也就是心裡必須:理清寵物不該是用自己原生家庭的方式來&34;。
  • 父母情緒不好,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
    你曾經有過情緒失控的時候嗎?情緒失控時,你在孩子面前崩潰大哭過嗎?電視劇《白色月光》中,妻子張一目睹丈夫張鑫出軌後,一邊開著車一邊哭泣。女兒笑笑坐在車後,看著媽媽哭泣的側影,感受著車內的低氣壓,也跟著哭了起來;陷入情緒裡的張一對孩子說:「笑笑,你別哭了好不好……你聽話好不好?先別哭好嗎?」
  • 《情感勒索》:我愛你,但我不認同你愛我的方式
    #情感勒索:就是勒索者以犧牲被勒索者的意願、健康和快樂為代價,利用操縱手段來迫使被勒索者妥協,滿足勒索者的要求。情感勒索在生活中發生的事例好多,比如父母以斷絕父子或母女關係相要挾,不同意子女的婚事,或者職業選擇。比如有父母甚至以死威脅女兒不能離婚。所謂的血緣關係,成了他們控制我們的武器。因為親近,所以他們知道我們的弱點,拿捏得住我們的軟肋,迫使我們不得不低頭。一旦我們不順從,抗拒,就會被他們貼上自私自利的標籤,各種罵就來了。
  • 問題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就是父母
    前幾天,還看到一則令人膽戰心驚的視頻,一位媽媽跟孩子起衝突,媽媽把車停在馬路中央,孩子立即下車,橫穿過馬路,毫不猶豫地從天橋上縱身一躍,那位媽媽跟瘋了似的邊捶打著地面邊哭天喊地,只可惜叫天天不應!類似這樣的悲劇遠遠不止一個、兩個,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著。孩子在極端情緒下,會做出什麼?
  • 一味地溺愛是否會害了孩子
    怎麼樣去教育好孩子,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是最適合孩子的,這好像是困擾著每個家長的問題。現在很多家庭因為夫妻雙方都有自己的事業,時間也不充裕,所以會選擇讓家裡的老人來幫自己帶孩子,這樣可以分擔一部分自己的負擔,但往往在教育孩子上,會存在不小的矛盾。
  • 孩子愛頂嘴,李玫瑾教授建議父母學會說三句話解決,效果會更好
    孩子愛頂嘴,父母學會說三句話解決有些孩子脾氣特別霸道,在家裡對待父母不僅僅是頂嘴,甚至會語言壓制,父母說什麼都會惡語頂撞回去。而面對孩子這樣的做法,父母有時為了不跟孩子一般見識,不多數會選擇隱忍,不理孩子,也有的脾氣暴躁的父母,會選擇用暴力手段解決問題。
  • 《小豬,別哭了》:如何和孩子共情,理解接納和包容的意義
    在傾聽的時候家長最好以平等者的態度來和孩子坐在一起,自上而下的威壓或許會阻礙了傾訴的通道,共情過程中的平等是很重要的,像朋友,像良師,這樣的關係能更好地拉近親子間的距離。共情應該如何做1.完全接納情緒很多時候家長看到孩子哭泣,都會試圖去安慰,但效果大多不好,一個最常見的場景,比如媽媽看到孩子哭了,上前安慰孩子說「別哭了」。
  • 愛哭的孩子,長大後情商更高?聰明的家長從來不說「別哭了」
    每次孩子哭的時候,閨蜜都會大聲地制止「你別哭了!有什麼好哭的?」可是閨蜜越是訓斥,孩子越哭得嚴重。閨蜜對此很是煩惱。直到有一天,閨蜜和幼兒園老師聊天的時候,老師則有著不同的見解。「孩子雖然愛哭,但是他心思很細膩,和小夥伴們玩得也不錯。小傢伙情商挺高的。」聽到老師這麼說,閨蜜對孩子的看法有了些許的改觀。
  • 情緒管理繪本《生氣王子》:孩子的壞情緒裡,藏著父母的影子
    10年前在我做「父母效能」講座的時候,大部分父母關心的就是如何讓自己育兒的時候不吼不叫。最近我在媽媽社群裡做了一個調查,父母們最感興趣的依然是不吼不叫。當年我剛剛成為媽媽,還不能體會父母的辛苦,我很奇怪,怎麼可能有父母對待孩子的時候會發火,會管不住自己的情緒呢?
  • 孩子有負面情緒?不要總講道理,聰明家長會做孩子的「情緒容器」
    下午,我接孩子回家。走在路上,我問:"寶貝呀,今天你在學校裡有沒有發生一些好玩的事情呀?"孩子說:"哼,我才沒有發生好玩的事情呢!今天,我很生氣呢!"我問:"怎麼啦?是不是老師批評你啦,還是你和同學相處地不愉快呀?"孩子情緒激動地說:"媽媽,你知道嗎,今天上課的時候,我同桌拿著筆劃到了我的衣服!你看,我的衣服都髒了。"
  • 孩子愛發脾氣?可能是「情緒腦」的原因,家長要知道
    我和爸爸都很理解孩子的心情,想著讓孩子哭一會兒,發洩發洩情緒就好了,沒想到孩子一哭就沒完沒了,半天都停不下來,哄都哄不好了,後來爸爸實在受不了了,衝著孩子吼:「別哭了,明天再買幾條」。孩子哭著說:「我傷心啊,我不想哭,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面對孩子一哭就止不住,情緒不受控制,家長們是不是應該認識到「危機」,孩子這樣愛發脾氣,不受控制,也許是情緒腦在作怪呢?
  • 孩子不聽話能怎麼辦,蠢父母只會講道理,聰明父母有這3招法寶
    不多一會兒哥哥的偷懶就被媽媽發現了,媽媽當即催促了幾句,可是哥哥並不以為然地說道,"我不想上學了,讀書沒意思!"聽到孩子這樣說後,媽媽並沒有勉強哥哥繼續寫作業,而是提出,"你現在不學習,以後就只能靠出賣體力掙錢。"
  • 如果孩子總是情緒失控,家長要學會反思了
    孩子總是情緒失控的原因過分的溺愛孩子的後天性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家庭環境所造就的,如果你家的孩子非常容易情緒失控,那麼你就要思考一下自己之前採取的教育方法是不是有問題了,想一想生活過程中,如果孩子想要某一樣東西,通過撒潑打滾的方式來要挾自己的父母,父母因為感到心煩從而妥協,那麼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只要自己採取這樣的方式,所有的要求都會得到滿足,卻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樣的行為是錯誤的
  • 上海親媽把孩子扔進垃圾桶,別將孩子作為你的「情緒垃圾桶」!
    你小時候最深的記憶是什麼?一般當爸媽開始五四三二一倒數的時候,我就知道我該妥協了,不然面臨的可能是單打,也可能是男女混合雙打。當然,除了倒數,還有就是「你不聽話就叫警察叔叔把你抓走」的威脅,特別是「你要是再不聽話就把你扔進垃圾桶」,不知道這句話是多少人小時候的噩夢?
  • 一味地妥協並不能解決問題,有的人越是慣著他,越是得寸進尺
    我有個同事,是一個典型的「得寸進尺」的人。有一次工作的時候,她遇到了問題,我們好心幫她解決掉了。不曾想到,這次的善意之舉,卻像是打開了一個填不滿的黑洞。我們部門的任務,基本上都是平均分配的,有的人完成的快,有的人完成的慢,但大多數人都可以獨立按時完成。如果沒能按時交工,則會受到批評與責罰。我的這位同事是一個女生,喜歡示弱與博取同情。
  • 長大後不開心的大人,都是沒有壞情緒的孩子
    如果繼續被漠視,他們會採用過激的方式表達情感,比如發脾氣、摔東西、打人。 當他們發現,不管自己怎麼樣,都不會被看到的時候,他們可能會收起自己的壞情緒,扮演一個被別人喜歡的小孩。 父母不能接納孩子的情緒,那孩子自己也就不能接納自己。
  • 孩子愛發脾氣情緒不好,可能是「情緒溢能」,父母得懂「五步療法」
    孩子總愛發脾氣,這讓很多父母頭疼不已,也許最初父母還有耐心哄幾句,可是當孩子的情緒越來越難以控制,表現出越來越不理智的時候。父母就會覺得非常煩躁,因為在他們看來,孩子完全沒有發脾氣的理由。於是父母會找出各種方式制止孩子的情緒宣洩,他們會選擇不理不睬、或者是嚴肅的說教,當然也會有一些父母會屈服於孩子的情緒,選擇向孩子拖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