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北野柳公園落海大陸遊客廖鑫遺體被尋獲

2021-01-09 搜狐網

  中新網8月9日電 大陸遊客廖鑫8日在臺灣臺北縣野柳公園落海遭大浪捲走。9日上午,廖鑫的屍體在東澳港附近被發現。

  據「中央社」報導,廖鑫隨同重慶市第十八中學旅行團赴臺,8日前往臺北縣野柳公園旅遊。不料,他在拍照時因靠近海邊,遭大浪打入海中。

臺北縣消防局出動消防分隊人員及救難人員前往搶救,海巡也出動巡防艇馳援,但仍無所獲。

  9日上午約10時45分,有民眾在東澳漁港海王星碼頭尋獲廖鑫的遺體,已經打撈上岸,正由相關單位處理中。報導說,,目前廖鑫的父母已經得知消息,臺灣相關機構將協助處理相關入臺手續,讓他們儘快赴臺處理善後事宜。

(責任編輯:魏成)

相關焦點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鬼斧神工 令人心醉
    臺灣北海岸包含野柳地質公園、富貴角燈塔和淡水漁人碼頭等景點,同時也是垂釣和遊泳的場所,成為市民和遊客的休閒觀光地。 新華社記者嶽月偉攝  1月4日,遊客在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遊玩。臺灣北海岸包含野柳地質公園、富貴角燈塔和淡水漁人碼頭等景點,同時也是垂釣和遊泳的場所,成為市民和遊客的休閒觀光地。 新華社記者嶽月偉攝  1月4日,一名垂釣者在北海岸釣魚。
  • 特寫:光影美聲——臺灣野柳地質公園的奇妙一夜
    新華社臺北4月21日電(記者陳思武 劉剛)臺灣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20日晚迎來奇妙一夜——在第一沙灘區的迷離光影中,600餘名島內外遊客斂聲屏氣,或坐或站,靜候知名大提琴家張正杰左手骨折傷愈復出後的「起手式」。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
    來臺灣玩,第一站一般都是臺北,那就應該去一下野柳地質公園。野柳地質公園應該算是基隆市的、還是新北市的、應該不會算是臺北市的。我們從臺北去只要坐巴士即可。好像挺遠的,大約要坐一個多小時。乘上車子時天氣還可以,一會就下起了大雨,狂風暴雨中的臺灣野柳地質公園,玩興大減,還要穿雨衣玩,雨傘根本沒用,經常是雨橫著過來了,被灌個落湯雞,有機會晴空萬裡的時候一定再來一次。這個就是景區大門,公園不大,隨便看看,1小時最多了,如果你慢慢欣賞慢慢體驗,應該也就2小時差不多了。
  • 追蹤:臺北故宮墜亡皖籍遊客遺體將在臺灣火化
    4月5日15時15分,臺北故宮發生一起大陸遊客墜落身亡事件(本報4月6日A12版報導)。經確認,該遊客來自安徽池州,現年50多歲,遺體不日將在臺灣火化,目前家屬正辦理赴臺手續。  拍照時不慎墜落 疑因地面溼滑  臺北故宮博物院發布信息稱,5日15時15分,一名50餘歲的大陸遊客從臺北故宮一樓左側露臺不幸墜落,該院立即報警急救,護理人員於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對傷者實施急救。15時21分許,救護車趕抵後,由臺北故宮護理人員及警衛陪同,將傷者送至新光醫院救治,但該遊客不幸於16時35分宣告不治。
  • 焦作:雲臺山地質公園與臺灣野柳地質公園締結「姐妹公園」
    7月19日上午,雲臺山地質公園和臺灣野柳地質公園締結「姐妹公園」籤約儀式在臺北舉行。雲臺山地質公園與野柳地質公園締結為「姐妹公園」,這是2019海峽兩岸臺北夏季旅展的重要成果。
  • 臺灣:鬼斧神工的野柳地質公園
    遊客穿梭在怪石之間(周黎明/攝影)等待跟女王頭合影的遊客耐心地排隊(周黎明/攝影)中國園林網11月28日消息:遊臺北而不去臺北東北郊的野柳地質公園,就好像到了昆明卻不去石林,會錯過最值得一看的風景。野柳地質公園始建於上千萬年前,這麼說並非譁眾取寵,海浪和海風的累計效應才造就了那些大自然的雕塑。女王頭的最佳攝影角度前,專門修建了木棧道,讓遊客排隊照相。這是公園標誌性的景點,如同石林的阿詩瑪。其實你完全無需圍著女王轉,因為這裡有太多可供你發揮想像力的天然雕塑,而且沒有圍欄,你可以近距離觀察,設想一下它們像什麼人或物。
  • 臺北野柳地質公園憑藉著一堆石頭圈粉無數,拍張照片還要排長隊
    不知道你上次去臺北是如何玩的,是探索了美食,還是逛了公園。今天在這裡給你推薦臺北另外一個地方,它就是臺北野柳地質公園,來這裡走一圈你會有一種感覺,世界最頂級的藝術家和大自然相比真的是不值一提,大自然的手真的是太巧妙了。
  • 臺灣之旅-前往野柳地質公園和101大樓
    在101大樓裡的地球儀野柳地質公園的自拍,已經溼透了天氣太熱了,衣服已經溼透了天氣太熱了,衣服已經溼透了天氣太熱了,衣服已經溼透了天氣太熱了,衣服已經溼透了野柳公園的海天一線臺灣最有名的是珊瑚,據說這一個很貴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臺北故宮博物院一日遊,刷爆你的朋友圈
    這其中不得不說的便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據悉,院內共保存了書面﹑銅器﹑瓷器﹑玉器﹑漆器﹑琺瑯﹑雕刻﹑文具﹑圖書﹑文獻及其它工藝品等60萬件文物。都帶著中華傳統文明的氣息;每一件的背景,都有明確的中國歷史淵源。
  • 臺開放個人遊 基隆野柳地質公園成熱門景點
    隨著大陸遊客赴臺自由行的逐漸開放,越來越多的背包客發現了令人驚嘆的臺灣美景。野柳,這個名字更是逐漸響亮。  「野柳水拍雨瀟瀟,墨客匆匆忙聚焦;硯池走獸姿百態,清夢遠古方舟漂」……現代人的詩句描述了野柳地質公園的詩意情境,但如果不是身臨其境,你很難體味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你知道那些長相奇葩的怪石是怎麼形成的?
    到了臺灣,必去野柳,而且,必須趕緊去。  野柳地質風景區位於臺灣基隆市西北方約15公裡處的基金公路,是一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長約1700公尺。  這些造型怪異的石頭,還是讓我驚嘆不已。  進出野柳地質公園景區內都修築了遊客通道,就在單面山頂上。
  • 海洋地質奇觀-臺灣野柳地質公園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臺灣新北市,是一個突出於北海岸的狹長海岬,經千百萬年的侵蝕、風化的交互作用,逐漸形成蕈狀石(蘑菇)、姜石(食用姜)等地質奇觀,讓全長1700米的海岬,成為了臺灣最負盛名的地質公園。加上周圍豐富的多元地貌,使野柳成為最具觀光與遊憩功能的著名景點。
  • 臺灣地震:救援隊尋獲第四具陸客遺體 被樓板壓住
    現場圖(中時電子報)  海外網2月11日電 11日凌晨5點左右,臺灣搜救人員發現一名大陸失聯者遺體,遺體被樓板壓住,目前救援人員正加速開挖。11日凌晨5點左右,現場搜救人員發現其中一名失聯者遺體,還無法判定性別,遺體被樓板壓住,目前救援人員正加速開挖。  同時,救援人員判斷,房間可能是先倒塌再傾斜,由於發現受困者的位置是床鋪,最後一名失聯者估計也受困在同一個區域。
  • 臺灣-臺北(旅遊攻略)
    臺北旅遊攻略猴硐猴硐原名猴洞,因附近有猿猴出沒而得名,但現在吸引遊客的,卻是這裡聚集的喵星人。猴硐是原汁原味的山間小城,以鐵道為界分為採礦場舊址和貓村。野柳地質公園開放時間:8:00-17:00地址:臺灣新北市萬裡區野柳裡港東路167-1號野柳地質公園是一塊突出於北海岸的狹長海岬,經千百萬年侵蝕、風化,逐漸形成規模龐大、造型各異、世界罕見的地質奇觀。
  • 臺灣花蓮震後19天,最後兩名大陸遊客遺體從雲翠大樓移出
    臺灣花蓮震後19天,最後兩名大陸遊客遺體從雲翠大樓移出 2月9日救援人員在進行搜救工作。中新社 資料圖中新網2月25日電,據臺灣「中央社」今日報導,臺灣花蓮地震19天後,被埋在地震中傾塌的雲門翠堤大樓下面的兩名大陸遊客丁文昌、何鳳華夫婦遺體在今天下午2時許被移出,至此,搜救終告一段落。
  • 一大陸遊客在臺北陽明山墜谷身亡 盤點大陸遊客赴臺遊事故
    據臺灣TVBS、中天等多家電視臺23日最新報導,一名約40歲的大陸男性遊客在臺北陽明山失足墜谷,不幸身亡。報導稱,臺北陽明山平菁街106巷內,一名年約40歲的男性大陸遊客,不小心失足墜落山谷,不治身亡。而就在本月5日,一名53歲的大陸籍張姓男子隨團至臺北故宮博物館參觀時,不慎摔落平臺,送醫後傷重不治身亡。
  • 臺灣野柳的「女王頭」在海浪的侵蝕下會斷嗎?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我始終認為「野柳」的名字是極其浪漫的,恰如「清清河邊柳,月上柳梢頭,楊柳春風」一般的意境,可是當我了解到「野柳」名字的由來,卻多了一份心酸……關於野柳地名的由來最被認可的說法應該是:歷史上野柳當地居民靠海為生,因耕地有限,缺乏稻米,需依靠大陸沿海米商供應。每當運米糧途中,搬運工人背後的米袋經常被當地人以"鴨平嘴(臺語,以細竹筒一端削尖)"戳破,讓米流出來再隨後撿拾。
  • 走進著名的野柳地質公園
    昨天晚上臺灣很多地方下了雪,新聞裡多是臺灣民眾賞雪玩雪的報導。今天集合的時間是9:30,時間充裕,我和大明收拾好行李就出去了。本想到酒店對面的海灣去,卻被值班的保安給攔了下來(據說這段是私人領地,謝絕參觀)。我倆不死心,趁著保安勸退其他人之際,沿另一處入口進去了,近距離地欣賞了翡翠灣的美景。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當今臺灣著名的十二名勝之一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地處臺灣大屯山系延伸到海中的一個岬角,千萬年來的風吹雨打和日曬侵蝕使這一帶的砂巖地質形成千姿百態的風化石、風蝕溝、風蝕崖和大小不一的孔穴,遍布在海灘上的奇巖怪石種類繁多,不論人物,巨獸還是各式器物無一不是惟妙惟肖,是當今臺灣著名的十二名勝之一。
  • 臺灣自由行之臺北中山紀念堂
    臺灣第一站就是臺北,最後一站也時臺北,總共在臺北待了5天,城市感覺和廣州差不多,可能廣州更現代化一些。從中正紀念堂站坐捷運到公館站,去了臺灣大學,校園很安靜,建築都不高,但很有特色,古色古香,裡面還有農場,有水鴨,我們正好帶有麵包片,女兒撕了麵包片餵它們,天色漸黑,我們就直接回酒店,在附近隨便解決了晚餐,吃了滷肉飯和牛肉麵,覺得很好吃,臺灣滷肉飯的米很有嚼勁,牛肉麵的牛肉很多,吃起來都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