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在頭條看到一篇文,是一個媽媽寫給女兒的信,其中有一段話讓我感觸非常深。
文中是這樣寫的:
不可否認的是,人跟人之間確實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就算幸福光鮮的人生,也是因為提前支付了價格的。
當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我想起年初的時候,一發小說非常羨慕我現在不用上班,不用為了孩子讀書買學區房搞得一地雞毛。
當下我過得可能看上去是比她們都好一些,那也是我前十幾年拼搏的結果。當她們在讀大學或是大學畢業出來後享受美好青春年華的時候,我正拼命的努力掙生活。
我的童年是在田間地頭幹活度過的
我媽說我七歲開始幫家裡挑水,八九歲的時候跟著大人一起下地幹農活。回看現在七八歲十來歲的孩子還都是父母眼中的寶。可放在九十年代,根本沒有那麼金貴,只有多種地才有飯吃,沒有勞動力的家庭,孩子拉上也能頂不少勞動力。
所以我的記憶中,童年的寒暑假都是和父母在田地間、烈日下度過的,唯有下雨天出不了工才會在家休息一兩天,哪怕是過年也只休息四五天,年初五一過就下地開始裝菸袋種煙了。南方的稻田都是有水的,無論冬天夏天,都是泡在水田裡幹活的,被水蛭鑽腿肚子的經歷,過了二十幾年都還常常夢見被水蛭鑽腿的惡夢。
反觀我的髮小們,寒暑假也只是幫家裡幹幾天活,剩下的時間都是在家看電視、做作業。那時我真的羨慕她們,也羨慕他們家地少活少(但是好些人那會兒糧食是不夠吃的,我們家因為種地多,不僅很不用去借糧買糧,還有糧食養豬賣錢),每天都在家裡玩。
只有儘早出來賺錢養活自己才能「逃離」農村
為了逃離這種生活,我選擇讀中專,就是想早點出來上班賺錢養活自己。因為家境不太好,當發小們都在讀大學的時候我已經要幫家裡擔起供弟弟讀大學的責任。為了生存、為了責任,沒命的工作,三餐糊亂對付,真的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留給了工作,也因此把身體拖垮了。
剛把弟弟供出來,接著結婚、生孩子、買房、買車、拼事業,也是省吃檢用沒有輕鬆過。結婚時沒有婚戒、沒有婚紗照、沒有擺酒,人生美好的時刻都給了拼生活上了。
曾經的努力付出換來了暫時「安定」的生活
雖然從小很不容易,但很開心憑藉堅強樂觀的心態一步步跨過困難,我現在稍微可以暫停一下陪伴孩子成長,但也很遺憾錯過了孩子們幼兒園前的時光。雖然看著是暫時回歸家庭,但身上的責任也是很重地,上有雙方年邁的父母,下有十來歲的孩子。身上的擔子還是很重。
生而為人,沒有人容易,只是看似光鮮的背後也是不為人知的努力,沒有好背景的我們都是靠自己打拼出來的,為自己的人生做出很多的努力
也不用羨慕別人,也不用懊悔以前沒有好好努力,只要起步了,都不晚。每一個人的人生都像拋物線,只要向著自己的夢想的生活一步步往前走,總是會到達的,只是時間早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