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是啥意思?

2020-12-04 老胡說三農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雖然我對這句農村俗語仔細揣摩了老半天,但還是沒有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一、家富不養「老相好」

這句俗語裡的「老相好」可不是指的舊情人,而是指的一種猛禽類的鳥。這種鳥的名字叫「伯勞」,是雀形目、伯勞科的鳥類,一共可以分為約64種。在民間,「伯勞」一類的鳥被稱為「老相好」。

「老相好」一類的鳥,其嘴形大而強,其嘴的先端具有鉤和缺刻,略似鷹嘴;其翅膀短圓,通常呈凸尾狀;其腳趾強健,趾的前端長有利鉤;其體型中等偏強,性情兇猛,極具掠食性。

據稱,「老相好」一類的鳥比較兇殘,能夠用喙輕易啄死一些大型昆蟲、蜥蜴、鼠和小鳥。並且,還會將其所捕獲的獵物穿掛在荊刺上,如同人類將肉掛在肉鉤上一樣,因此,「老相好」又名「屠夫鳥」。

比較常見的「老相好」有紅尾伯勞、虎紋伯勞、棕背伯勞、灰伯勞等。一般情況下,野生的「老相好」喜歡棲息於平原或山地的小樹或灌木的頂枝上,並用其兇狠的眼睛向四周張望,一旦有小型動物或熊蜂、蝗蟲、松毛蟲、蠅類等昆蟲從視野裡出現,便會急飛直下去抓住它們,然後再返回所棲的樹枝上進行享用。

在舊社會,有些愛鳥的富裕家庭試圖人工飼養這種鳥,但在養殖的過程中發現:這種鳥喜歡吃新鮮的昆蟲或新鮮的肉類,是不喜歡吃植物一類的食物的。因此,飼養「老相好」的經濟支出非常大,即便是家庭富裕,也承受不了這種開支。另外,這種鳥也不太好養。因此,便有了「家富不養『老相好』」的說法。

二、家貧不挨「青笛嫂」

所謂的「青笛嫂」,也不是指的女性,而是指的一種叫做「繡眼」的鳥。在臺語中,稱繡眼鳥為青笛仔、青啼仔;在一些地區的民間,稱繡眼鳥為「青笛嫂」。

「青笛嫂」是一種體型比較小的鳥類,一般體長在90~122毫米之間。它的嘴比較小,一般為頭長的一半左右,嘴峰稍向下彎曲,鼻孔為薄膜所掩蓋;舌頭能夠伸縮,舌頭先端具有角質硬性的纖維簇;翅膀圓長;尾短。

這種鳥的叫聲婉轉好聽如同黃鸝一般, 食性很雜,也很強,利用昆蟲、水果等都可餵食,是一種比較好養的鳥。

在舊社會,也有一些貧窮的家庭非常喜歡養鳥。而一旦養上了「青笛嫂」,就很難罷手,從而會接二連三地四處尋找或購買「青笛嫂」飼養,並且,還會出現玩鳥喪志的現象,從而使本來就貧窮的家庭更加貧窮。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人們便告誡那些愛養鳥的貧困家庭----家貧不挨「青笛嫂」,意思是說:家裡本來就貧窮,還幹嘛要去養殖「青笛嫂」呢?

以上所言就是這句俗語的大概意思。

聽了老農的講解後,我總算是明白了這句俗語的意思。在我看來,這句俗語應該是在講述舊社會的事情,因為現在喜歡養鳥的人都具備一定的經濟收入,在養鳥時,是不會在乎開支的大小或是否玩鳥喪志的,所以,這句俗語應該已經落伍或過時了。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這是為何呢?
    導讀:農村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這是為啥呢?農村從來都不是俗語老話,有的俗語老話通常採取白描的方式,很容易被大家所理解,不但很容易理解,而且朗朗上口很押韻。也很容易被廣泛地流傳,但也有一些俗語老話,猛地聽起來,讓人摸不著頭腦,根本無法理解其中的寓意,其中就有一句老話叫做「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這句老話聽起來感覺怪怪的,猛一看就會讓人理解錯,問了村裡的老人之後才知道,原來這也是俗語的一種慣用伎倆,典型的指東打西的做法。
  • 俗話說:「有錢不養老相好,沒錢別挨青笛嫂」,什麼是青笛嫂?
    老人們總喜歡用一些俗語來教導後輩,畢竟這些俗語都是一輩一輩相傳下來的精華所在,雖然有些已經過時,但很多俗語還是有借鑑的意義的。比如有句俗語叫做:「有錢不養老相好,沒錢別挨青笛嫂」,到底什麼才是青笛嫂呢?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什麼是「老相好」呢?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1、臘不撿兔、春不撿雞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也是寓意著人們在一些特定地季節,有些食物吃了會危害到人們的健康。比如「臘不撿兔」這句話裡面的「臘」是指冬天的臘月。這個季節天氣寒冷光我們人類在冬天喝一些生水,對身體都不好。兔子等動物也跟我們人類一樣,喝了生水也一樣容易引起動物生病。雖然在冬天人們都有愛吃兔肉的習慣,但這代表健康的兔子。
  • 農村俗語:「是貧是富看老鼠,是勤是懶望禾苗」是啥意思?
    昨天,我又與一位農村老人坐在一起「噴大江東」,「噴著、噴著」,「噴」到了家庭話題上,忽然老人說:咱們農村有句俗語----「是貧是富看老鼠,是勤是懶望禾苗」。一個家庭的條件如何,去看看老鼠就行了。「什麼?從老鼠身上就能夠看出家庭的窮與富?從老鼠身上怎麼能夠看出來呢?」對於老人的說法,我甚感驚訝。老人說:「的確如此。
  • 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長見識了
    為此,明代鬼才馮夢龍收集了來自民間的各類俗語,涉及教育、生活、為人處世、家庭親情、經商等領域,組合成《智囊全集》,並做出詳細的白話文說明。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想必大家聽說過,便是「富不添丁,窮不添女」。這句俗語表面意思貌似很好理解,可深刻的內涵搞懂,則是需要仔細研究一番。那麼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古人的智慧之談,不可小覷。
  • 農村常說的「家貧養羊不養豬,家富宜養『臉長物』」,是啥意思?
    在與一位老農聊天時聽到了這麼一種說法:「家貧養羊不養豬,家富宜養『臉長物』」。當我聽到這種說法後,雖然思索了老半天,但還是沒有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這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家貧養羊不養豬羊是一種哺乳綱、偶蹄目、牛科、羊亞科的一種動物,也是人類經常飼養的家畜之一。羊在我國的飼養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生活在我國北方草原地區的原始居民,就已開始養羊。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和林格爾出土的漢代牧羊圖中,就有許多羊的繪本。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過去家家戶戶都養得有豬,還有毛、狗之類的寵物。農民養豬的目的一般就是為了賣錢,另外就是自給自足。但是,就是這些與老百姓朝夕相處的小動物,老祖宗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總結出了許多通俗易懂又富有內涵的俗語,其中,就有這麼一句農村俗語老話:「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啥意思?有道理嗎?過去,在農村老人認為,外來的豬上門,是不吉利的。豬是煞星,豬上門預示著輕則破財,重則家破人亡。
  • 俗語:家狗不咬上門女婿,啥意思?狗真的有那麼靈麼?
    俗語:家狗不咬上門女婿,啥意思?狗真的有那麼靈麼?說到最接地氣的文化傳承,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我們所熟知的諺語和俗語,這些諺語和俗語都蘊含著上下五千年古人的生活經驗和人生哲理,諺語和俗語更貼合我們的生活並且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句有趣的俗語,那就是家狗不咬上門女婿,啥意思?狗真的有那麼靈麼?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動物上門啥說法?
    農村的老人們經常會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就會戴孝布,也有人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開當鋪。同一句俗語不同的意思表達,到底該如何解釋呢?而且,面對這些動物上門,我們應該如何做?接下來一起來看看。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啥意思?豬來窮:豬是張口貨。古人云:家有稻穀滿倉,不養扁嘴一雙。豬的食量比鴨子大多了,養不起;豬無能,一根筋,不能回頭;豬在十二生肖裡為亥,人靜亥時,豬開始扒牆拱洞,不得安寧。
  • 俗語:「女為匣,有容乃家富;男為耙,無齒則家貧」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俗語:「女為匣,有容乃家富;男為耙,無齒則家貧」。雖然思索了良久,但終不知其意。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女為匣,有容乃家富所謂的「匣」,是一種盛放物質的箱匣,也指古人所稱的「木箱」;而所謂的「容」,是指「容量」,也就是指物體或者空間所能夠容納的單位物體的數量。那麼,為什麼要把女人比作「木箱」呢?其實,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貫穿著整個封建社會。
  • 俗語:男招窮,女招富,啥意思?老人為啥這麼說
    文/無名俗語:男招窮,女招富,啥意思?老人為啥這麼說俗話說「不吃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的長輩,經過了生活的風吹雨打,他們歷經磨難過上了現在的好日子。並且隨著他們對生活的理解,也給後輩們留下了很多的生活經驗。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了賺金庫」啥意思?你知道嗎?
    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家常,也不乏一些精彩的俗語故事。比如在老人口中就有一句特別耐人尋味的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了賺金庫」,此話有沒有道理?今天咱們就來粗略的探討一番。很多人都愛狗,也養過狗,那是把它當成了自家人,而且狗也很忠心,會善解人意一樣,受過訓練的狗只要主人一個手勢就會會解其意思,深受人們喜愛並當作寵物飼養。可是農村不同,在農村愛佔便宜撿偷農具雜貨的人較多,或者小偷也肆意妄為,一般農村養狗是為了看家護院,而家庭條件富有的尤其以防丟失東西,所以民間就流行了「狗來富」的俗語。
  • 俗語「一螺窮,二螺富,三螺四螺搞不住」,啥意思?你有幾個螺?
    俗語「一螺窮,二螺富,三螺四螺搞不住」,啥意思?你有幾個螺?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老祖宗們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的優秀的文化傳統,這些文化都是他們日積月累通過自己的經歷所總結出來的,對於我們有著很大的影響和啟迪,能夠讓我們將它好好的發揚並傳承下去。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啥意思?
    農村的這句俗語,都是和農村群眾有非常關係的兩樣動物,在以前農村的生活和生產,離不開狗看家,用耕牛耕地。農村還有一句話,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忘結髮妻,這些俗語都是提醒人們,不能因為生活富裕好轉了,就忘了給自己帶來家庭財富的動物,休掉自己同甘共苦的結髮妻子。
  • 農村俗語「驢馬共槽,馬瘦驢不瘦」啥意思?為何馬瘦驢不瘦呢?
    摘要:農村俗語「驢馬共槽,馬瘦驢不瘦」啥意思?為何馬瘦驢不瘦呢?文/農夫也瘋狂在你們村裡還有人養馬或者是養驢嗎?因為我們這裡地處比較偏僻,在以前村子裡不僅養牛的很多,而且還有很多人養驢,就連養馬的也有幾家,養殖這些大型的牲畜主要是用它們來拖拉一些糧食。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住大房子不好嗎?
    導讀: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住大房子不好嗎?對於農村俗語是農村流行的一種有語言精華沉澱之警示語,主要是祖祖輩輩根據現實情況,或者是經驗總結,或者是長時間的觀察的一些社會現象,但是農村有很多俗語,有些俗語帶著濃重的時代感,就比如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接下來我們就看看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住大房子不好嗎?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開當鋪』,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民除了日常種地,還喜歡養一些家禽牲畜,以前家家都養豬,好餵又能賣錢,還不要求什麼精湛的飼養技術,年末就是一大筆銀子,以前農村工小偷多,農民家裡經常被賊光顧,養條狗就可以看家護院,而且狗通人性,深的農民喜愛,以前種地糧食多,老鼠也多,貓用來抓老鼠,且貓可愛,因此老一輩農民總結一句俗語『豬來窮,
  • 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開當鋪」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有很多小夥伴的爺爺奶奶住在農村,所以在節假日回到農村看望他們的時候,他們會說一些俗語,當時聽起來覺得有些粗俗,但是仔細一想,就會覺得這些老人說的話是非常精闢的,並且還含有一定的深意在裡面。比如很多老人就愛說這一句:「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開當鋪。」那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富不忘結髮妻,窮不賣家中狗」,啥意思?有道理嗎?
    窮不丟志;富不忘本;富不忘結髮妻,窮不賣家中狗。農村的俗語中總是有一些讓人如醍醐灌頂的句子,現今,很多人都在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還有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然而農村的俗語富不忘結髮妻,窮不賣家中狗早告訴了我們一切。富不忘結髮妻,何謂結髮?以君之發,結我之心。結髮與君知,相要以終老。農村地區很多夫妻都是相濡以沫的,很多剛剛結婚的時候都比較困難,但是後面日子都過得越來越好了。
  • 農村俗語「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有很多通俗易懂的俗語,這些俗語簡單明了,它們不像中國的詩歌那樣高大上,需要我們去思考這些詩歌帶給了我們什麼樣的意境,需要有人來引導我們去體會,農村的這些俗語基本上都是些大白話,這裡俗語中有描述農作為生長的比如「 谷出水來澆,麥出火來燒」也有描述人際關係的「冷天莫遮火,熱天莫遮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