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2008年5月12日,汶川,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打破了很多人原本平靜的生活。在抗震救災的過程中,發生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事跡,而萬物皆有靈,任何生命在面對死亡時的頑強都足以讓我們震撼和感動。
在汶川地震中就有這麼一頭豬,在倒塌的廢墟中僅僅靠雨水和木炭,堅強的生存了36天,直到被救援人員救出,為此,無數網友叫它「豬堅強」。如今已經過去12年,現在 「豬堅強」生活怎麼樣呢?
2008年6月17號,地震後的第三十六天,救援人員在一戶人家瓦塌的豬圈下發現了虛弱的「豬堅強」,被救時,它全身烏黑,布滿了木炭屑,作為一頭成年豬,體重已經跌到了50公斤(後來從它的主人那裡得知,地震前,它的體重達到了150公斤)。救援人員一看日期,猛然意識到,這頭豬已經在廢墟下生存了36天。第二天,「豬堅強」的事跡被各大媒體報導,上了新聞,登了報紙,無數人被這頭豬的頑強打動,網友們給它取了名字,叫「豬堅強」。很多人呼籲,不要讓它成為餐桌上的美味,它的事跡值得我們銘記。
在「豬堅強」被救出來之後,很多人都對它怎樣在廢墟下生存了36天充滿了疑問。做了幾十年獸醫的潘邦貴是彭州市龍門山鎮畜牧獸醫站的一名資深獸醫,他在地震後負責為「豬堅強」體檢。他說,豬其實跟我們人一樣,沒有食物和水源的情況下,最多存活5天,不管豬有多肥,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得不到食物和淡水補充,就會有生命危險,而這頭豬卻生存了36天,實在是讓人難以置信。
為了搞清楚「豬堅強」的生存之謎,潘邦貴專門去它被埋的地方看了看。經過他的分析,他發現,在豬圈因地震倒塌後,上面的木板倒了下來,在離地面大概半米的地方,木板被沒有完全塌陷的牆體支撐著,「豬堅強」就這樣幸運的被壓在了一個狹小的空間下,正是因為空間太小,不能活動,沒有消耗太多能量。
其次,在豬圈的閣樓上,它的主人平時堆放的有很多木炭,豬圈塌了之後,木炭掉了下來,落了一地,從「豬堅強」被救時身上的木炭屑以及嘴裡仍在啃著木炭推測,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吃木炭讓它抵擋飢餓。除此之外,加上地震後下了幾場雨,雨水滲進豬圈下,為「豬堅強」帶去了水源。這些因素綜合下來,加上「豬堅強」本身頑強的意志,最終它活了下來。
在「豬堅強」火了之後,豬的主人萬興明在面對記者採訪時說,「當時豬被救出來送到我面前時,我也不敢相信,以為它早就死了。我老伴兒怕它剛出來突然見光不適應,就拿著木板給它擋著,後來餵它東西吃的時候,感覺它眼角好像在流淚,這豬就像通人性一樣。」萬興明和老伴兒為此也不忍心殺它,但是由於剛剛經歷了地震,他們家也沒有能力來養這頭豬。
神奇的經歷,頑強的意志,很多網友被這頭豬感動,呼籲不要殺它,讓它自然終老。甚至有一些網友表示,自己願意出錢認養「豬堅強」。最終,四川建川博物館的館長樊建川用3008元錢將「豬堅強」從萬興明手下買了過來,將它安置在建川博物館。在專門的飼養人員的照料下,「豬堅強」慢慢恢復了活力,生活在博物館裡,每天都遊客專門來看它,甚至一些外國人聽說後來跟它合影,「堅強兄」儼然成為了一頭明星豬。
轉眼間,汶川地震已經過去了12年,當初的廢墟上已經建起了高樓大廈,倖存的人們帶著對親人的緬懷積極樂觀的生活著,一切又像從前一樣,充滿了希望。感動無數人的「豬堅強」,「堅強兄」今年已經13歲了,這相當於人類八十多歲的高齡。
如今「豬堅強」的生活規律而又愜意,每天按時吃飯,睡覺,散步,偶爾跟自己的「粉絲」們合個影,它自己也越來越有明星範兒,淡定的接受來看它的遊客們的撫摸,有時候甚至會對著攝像機賣個萌。每年的5月12日,「堅強兄」的原主人王興明都會來博物館看看它。
今年一月,13歲高齡的「豬堅強」在工作人員的安排下,搬入了新家,這個新家可不簡單,足足五十多平方米的「豪宅」。根據博物館館長樊建川的說法,之所以搬入新家,也是因為「豬堅強」的年齡確實太大了,有時候需要工作人員協助才能站起來,不過行走和飲食都沒問題,因此,要給它換一個大一點的空間。接下來,希望這頭堅強的「堅強兄」能夠在飼養員的細心照顧下多活幾年,在博物館裡安享晚年。
作為一頭豬,「豬堅強」是不幸的,但它又是幸運的,它用自己的頑強和對生的渴望打動了很多人。人們之所以會對一頭豬這麼關注,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經歷,更是因為它身上的那種意志。「豬堅強」給地震災後重建的我們帶來了希望和感動,在一頭豬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普通的生命個體在面對絕境時求生的欲望是多麼強烈,多麼令人震撼。
這無疑會給我們信心和勇氣,去面對生活的考驗和命運的挑戰,我們應該頑強不息,對自己渴望的事物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