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關注,為自己留下只屬於自己的足跡,留下美好的回憶
古代打井後先放下兩隻烏龜,這是怎麼回事?原來不是迷信
說起中國傳統民俗,實在是多不勝數,畢竟中華上下五千年,流傳下來的人們生活習慣也非常之多,這些民俗流傳至今,自然有其深厚的內涵在其中,這些習俗長久流傳下來,有的是因為古代人民對神靈的崇拜和祭祀活動,這種情況佔大部分,很多民俗習慣都是因為古時候祭祀神靈而流傳下來,這一傳就是幾千年,就像我國最大也最隆重的民俗習慣,那就是過春節了,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其實在遠古時期,春節並不是代表著是家庭團圓的日子,而是要以牛羊豬肉祭祀神靈,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是一個豐收年,這完全來自於中國人民對神靈的信仰。

後來經過歷史發展,到了古代封建王朝時期,春節慢慢演變成人們為親人祈禱,除去一年舊氣,以全新面貌迎接新年到來,從其中「穿新衣」「放鞭炮」「發壓歲錢」這些行為就可以看出來。到了現在,隨著科技發展,人們已經越來越不迷信,春節更多地成為了全家老少歡聚一堂的契機,畢竟現今社會上,人們為了謀求生計,不遠萬裡奔波勞累,一年到頭也回不了幾次家,而春節就是讓人們放下一年工作,回到家中和家人好好團聚的日子,但是現今春節中依舊殘留著以前古代人民祭拜神靈的痕跡,小編家是在農村,家裡過年時候在大年三十那天就會進行一項非常隆重的儀式,那就是請神。

在大年三十吃晚飯之前,小編父親就會先祭拜一番神靈,在家裡擺上一個香爐,裡面供上香,旁邊再擺上水果肉類等東西,一番祭拜之後,還不能吃飯,先要放鞭炮,這個時候村子裡面家家戶戶也都會開始放鞭炮,一陣噼裡啪啦之後,你以為就能吃飯了,並不能,這個時候先來端上兩碗餃子,從廚房開始在,現在灶王爺靈位前倒上一點,出廚房門倒上一點,到了客廳門口倒上一點,到祭拜神明的靈位前再倒上一點,然後將碗筷給神靈擺上,等個一兩分鐘之後大家才能開動吃飯,這些習俗一直流傳至今,或許城市中已經沒有了,但是在村裡,每年過年家家戶戶都要照著這種風俗做一遍。

其實不只是春節這樣做,還有一些小事上也有很多有意思的風俗習慣,最有趣的就是古人在打水井只之時進行地一系列活動了,古時候環境汙染還沒現在這麼嚴重,那個時候可沒有自來水,想要喝水就要挖井,直接取地下水引用,當然,現在這種情況基本上看不到了,因為現在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地下水也不乾淨了,水井這種東西早已經隨著時代變遷推出了歷史舞臺,但是古時候,這可是人們生活的命脈,「水是生命之源」這句話可不是說說而已,所以打井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井打好了之後,並不能直接引用,而是要先放下去兩隻烏龜,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古代比較迷信,人們信奉玄武是守護大地的神靈,玄武形象跟烏龜形象幾乎一模一樣,只不過玄武尾巴是一條大蛇所化,所以古時候人們將烏龜當做玄武化身,在打好水井之後先要放下去兩隻烏龜,象徵著這口井有玄武鎮守。第二個原因就是,當時環境汙染雖然沒有現在嚴重,但是一口井打下來誰也不敢確定有沒有問題,尤其是這口井關係的可不是一個人的飲水問題,所以更要慎重,於是便先將兩隻烏龜放下去,如果烏龜能夠安全在裡面活命,那麼就代表著這口井沒有問題,人們也可以放心飲用,如果烏龜下去之後就死了,那麼這口井就不能被使用。

打井先放烏龜這種的風俗,看起來是迷信,其實裡面包含著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幾千年傳承下來,自然有它自身寓意,古代科技不發達,沒法檢測水源質量安全問題,於是便用兩隻烏龜代替,這雖然是人們一種祈禱神靈的方式,但更多的是為了檢測水源是否安全。古代打井後先放下兩隻烏龜,這是怎麼回事?原來不止迷信這麼簡單,而是為了檢測水源是否適合飲用,這樣一個小小舉動,卻處處體現著人民的智慧。關於這件事,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點讚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