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交警扮盲人帶導盲犬坐公交車,被車長乘客謾罵趕下車一事」鬧得沸沸揚揚,才發現原來大眾對導盲犬的認知,少得可憐。從10年前到現在,國內對導盲犬的認知幾乎沒有進步,甚至不少人看到盲人牽著導盲犬非常順暢走路時,還會懷疑這個人是不是假扮盲人。
媒體倡議對導盲犬好一點,其實有點假大空,都不認識倡議沒有用。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導盲犬,還有其他不同的服務犬。
1、導盲犬:盲人的眼睛
國外不少關於服務犬的法律,最初都是為了導盲犬而建立的,後面逐漸修改泛適用於服務犬。導盲犬是盲人的眼睛,在外面會幫主人尋路繞開障礙物,帶主人順利到達目的地。一旦穿上工作服,導盲犬就知道要開始工作。國內的導盲犬數量比較少,但遇到了要記得「四不原則」:不呼喚、不撫摸、不餵食、不拒絕。
對於盲人來說,導盲犬是無價之寶,不僅讓自己有能力出門,還讓自己更加自信走向戶外,解開心結。
2、助聽犬:失聰人士的耳朵
助聽犬不像導盲犬那樣面面俱到,它們主要幫主人識別提示性或警示聲音。比如電話鈴聲、門鈴聲、敲門聲、煙霧報警器發出的聲音、鬧鈴聲、有人叫主人的名字、汽車喇叭聲等,提醒或幫助主人規避風險。助聽犬對的要求不是很嚴格,不管是金毛、拉布拉多、貴賓犬、可卡犬等,只要經過訓練都能很好工作。
3、肢體障礙輔助犬:殘疾人士的左膀右臂
給行動不便的殘疾人(脊椎損傷、腦損傷等患者)提供幫助,經過訓練能幫人拿東西、按電梯電鈕等等。
4、糖尿病警示犬
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經過訓練的狗狗能察覺出人的血糖變化。當主人的血糖驟增或驟降時,狗狗就會不停叫喚提示主人或家人,必須注射胰島素或攝入一定劑量的葡萄糖,避免發生生命危險。
5、癲癇警示犬
一些訓犬機構表示,能夠通過訓練讓狗狗對病人癲癇發作時做出反應。但每個癲癇病人的症狀不太一樣,在接收一隻癲癇警示犬之前,需要病人和狗狗進行匹配訓練,讓狗狗對特定病人的病發症狀敏感。
6、心理撫慰犬
為抑鬱症、焦慮症、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等患者提供幫助。不少上過戰場的軍人,都有創傷後遺症,神經緊張草木皆兵,狗狗通過陪伴安撫他們的情緒。一些患者通過帶狗狗出門,和其他狗主人交朋友,重新建立起對世界的信任,開始新生活。
7、自閉症支持犬
不少自閉症兒童活在自己的世界,難以溝通,而自閉症支持犬似乎跟孩子的頻道一致,能跟他們友好溝通相處。經過狗狗的陪伴,自閉症兒童對外界的互動增加,焦慮孤獨感也有所緩解。自閉症支持犬跟導盲犬完全不一樣,它們必須非常安靜、沉穩、樂於與人相處。
在國外,就算看到一個身體健全的人帶著服務犬,也很少有人質疑或者抗拒。主要是國外的服務犬形式比較成熟,種類也比較多,更重要的是科普到位,不至於覺得「看到狗就覺得會被咬,咬了就會得狂犬病」。
服務犬的發展,相關知識的科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我們的孩子以後看到服務犬,不是覺得「這種大狗會咬人」,而是給予尊重。
點讚轉發的人,讓更多人認識這些特殊的工作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