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黑天鵝的餘威還在,流媒體平臺卻早已暗流湧動。
在網易雲音樂和滾石達成合作之後,騰訊也放出聲來,宣布已經完成對環球音樂10%的股權收購。而阿里早已經注資網易雲音樂。
「當時代拋棄你的時候,或許連再見都說不上一聲」。對環球,又或者滾石任何一家唱片公司來講,不依附,就意味這和這個時代說再見。
時光倒退20年,佔據華語樂壇半壁江山的唱片巨頭滾石之下,網際網路一代目三巨頭尚在襁褓之中。
任誰都不會想到,「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話,會應驗得如此真實。
極盛
1980,這還是個跟網際網路無關的時代。
也就是這一年,三十出頭的段鍾潭、段鍾沂兩兄弟創辦雜誌失敗後,開始經營滾石。一年之後,段氏兄弟親自下海,為潘越雲、吳楚楚、李麗芬發布了第一張照片《三人展》——這也是滾石打響的第一炮。
段氏兄弟做唱片的基因確實好過辦雜誌。1982年,段氏兄弟為羅大佑推出了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在臺灣地區取得了空前的反應。據說,滾石當時對這張專輯的預期銷量只有2000張,但實際銷量卻達到了14萬張。
其中《童年》、《光陰的故事》一直傳唱至今。但值得一提的是,羅大佑並不是滾石旗下藝人,他有他自己的公司。
對滾石來說,意義重大的「一號員工」或許非李宗盛莫屬。
前20年的時間裡,自稱「小李」的李宗盛寫了300多首歌曲,幾乎每一首都能紅極一時。當時為人稱道的一個故事是,在聽完娃娃的愛情故事後,立馬在餐巾紙上寫下了《漂洋過海來看你》,而此歌也成為娃娃的代表作之一。
甚至於,李宗盛還從垃圾堆裡翻出了五月天寄來的demo,才沒讓華語樂壇失去這個常青二十幾年的組合。
1995年,張國榮復出,在段氏兄弟給他的空白支票上寫下了「情義」二字。
1995年張國榮憑藉這張專輯獲得第18屆十大中文金曲全年最高銷量歌手大獎
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是滾石的鼎盛時代。旗下囊括了趙傳、伍佰、張震嶽、張信哲、周華健、任賢齊、陳淑樺、林憶蓮、辛曉琪、蘇慧倫等眾多當紅歌手。把版圖擴大至香港之後,除了張國榮,甚至成龍、梁家輝、楊紫瓊等香港演藝界大腕都紛紛與滾石籤約,推出自己的專輯。
彼時,華語樂壇沒有網際網路,只有江湖。
段氏兄弟也料想不到,滾石的輝煌僅有數年之久。隨著紀元進入全新的千禧之年,這片讓滾石無限光明的江湖會風雲驟變。
落寞
2000年,這個新世紀註定是屬於網際網路的時代。
當全球華人沉浸在迎接新世紀的時候,馬雲的阿里巴巴斬獲了軟銀2000萬美元的融資;騰訊的註冊用戶超過了500萬;李彥宏也放棄了矽谷的優渥條件,在中關村創辦百度。
而當時的滾石,迎來的卻是李宗盛遠走內地,定居上海。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藝人也紛紛出走。
李宗盛在後來的採訪中說道:曾經開發一個新人,會儘可能地讓ta火更久點,但商業唱片公司希望新人儘快火起來的同時,又不希望他們火太長,這樣才能儘快培養下一個新人,刺激唱片銷量。
這個時候的滾石,「情義」二字的分量似乎越來越輕了。
當時大牌歌星們製作一張專輯,包括MV拍攝等或許得花費數百萬元,可到了網際網路時代,即便是最頂尖的歌手,一張專輯算上宣傳費用等總成本也不過100萬。這種情況下,再想好好打磨MV或其他一些細節,也不太現實了。
滾石唱片曾在營銷、宣傳宣傳方面開創了華語音樂世界的先河,每張唱片的宣傳文案誇張得恰到好處,既能引起大眾的注意,又不天花亂墜。
但加快商業進程的滾石並沒有找對方向,和曾經的初衷也越來越遠。
而同時,環球唱片、華納唱片也已經擁有自己的勢力。
大多數人都意想不到,最近《處處吻》會翻紅。而當時,環球製作的這張專輯先後為歌手楊千嬅及專輯製作人雷頌德斬獲了近20個重要獎項或提名,並以近6萬張的銷量,進入了當年香港地區專輯銷量榜前十。
盜版猖獗之下,也給唱片公司帶來了不小的衝擊。有數據顯示,2005年香港地區唱片業的本地銷售額進一步下滑至7億港幣,還不到80年代末期、唱片業全盛時期的三分之一。
進入千禧年後,流媒體時代也悄然興起。千千靜聽、酷我音樂、酷狗音樂等流媒體播放器在內地這個十幾億人口的市場流行起來。
而在當時的內地,也找到自己的造星方式。娛樂圈最重要的大事之一便是2005年的「超級女聲」,從中走出的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等人,宣告了內地綜藝造星時代的開始。
那個時候,天娛總經理王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直言:「無論是哪個超女,都有可能籤給其他公司,一切都有可能。」可記者在採訪了各大唱片公司高層後,得到了不約而同的答案:沒興趣。
即便是新事物已經放到了唱片公司的眼前,他們都不曾想過接受。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裡,也註定一步步淪為BAT的寄生者。
寄生
對唱片公司來說,在「盜版禁令」出來之前,隨著網際網路時代而起的流媒體播放器在瘋狂搶佔用戶群體時,他們更像是一個「無能」的看客,任由屬於自己的版權音樂在各個平臺流轉。
他們感受到了什麼是真正的「流氓」。或許,對這些古老的唱片公司來說,也想不明白,這些平臺把他們的歌都「偷了去」之後,又怎麼賺錢呢?
——「情義」的江湖,又怎麼懂網際網路的江湖呢?
「滾石愛你,永志不渝」這句著名的標語已存在超過了40年。
2006年,百度率先收購千千靜聽,搖身一變,百度音樂盒隨即上線;QQ音樂也憑藉著社交端的優勢,穩穩跑在第一的位置;2013年,阿里收購蝦米音樂、網易雲音樂也開始建造「雲村」。
30年後,BAT終究還是在這塊原本屬於滾石們的江湖跑馬圈地。
酷狗酷我這對昔日的老對手看到千千靜聽的下場,也試圖抱團反抗,成立了海洋音樂集團,又繼而演變成中國音樂集團。
但又有什麼用,2017年的夏天,騰訊宣布與中國音樂集團合併,成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
自此中國流媒體音樂的市場大局已定。但情義江湖裡的滾石、環球、華納幾乎成了看客。
2015年,「盜版禁令」出臺,這才讓市場再度想起了那些已經老掉牙的唱片公司。但時代再次想起他們的時候,卻已是行將就木、垂垂老矣,再也趕不上這趟時代的列車。
環球唱片在「盜版禁令」的第二年宣布終止與Apple music 的獨家協議,在現在看來似乎是進軍網際網路音樂的第一槍。後面,環球音樂先是與愛奇藝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又搭上騰訊音樂(TME)的快車,攜手拓展中國音樂市場。
在妥協中,唱片公司打破了之前的Flag。滾石唱片籤約了鬱可唯,環球唱片籤約了張靚穎這些內地的選秀歌手。但終究是反響平平。
受行業大勢影響,過去十幾年,華納音樂的發展也頗為坎坷。
2009年,華納音樂與本山傳媒牽手打造的華人TOP YOUNG偶像組合已有如今練習生制的影子,但從結果來看,這次牽手最終並未濺起太大水花。
水漲船高,華納音樂開始重視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這個合作夥伴,其在招股書中特意提到自己是最早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建立合作的公司。曾經的江湖大佬,終究還是放下了身段,主動貼了上去。
對現在的他們來說,能夠靠上大樹,或許已經足夠幸運。否則,就意味著和這個時代徹底告別。
從整個行業來說,整個市場也不再是以唱片公司為主導的行業生態。
滾石們目前的業務主要是線下場館演出和版權運營。但一個版權的常識是,如果沒有內容補新,版權庫的含金量始終是處於貶值狀態的,「吃老本」只不過是慢性死亡。
江湖常在,只不過英雄終會遲暮。當時代要拋棄你的時候,連再見都不會說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