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流媒體江湖興衰記:巨頭暗湧,唱片落灰,情懷散場

2020-12-04 鋅財經

2020年黑天鵝的餘威還在,流媒體平臺卻早已暗流湧動。

在網易雲音樂和滾石達成合作之後,騰訊也放出聲來,宣布已經完成對環球音樂10%的股權收購。而阿里早已經注資網易雲音樂。

「當時代拋棄你的時候,或許連再見都說不上一聲」。對環球,又或者滾石任何一家唱片公司來講,不依附,就意味這和這個時代說再見。

時光倒退20年,佔據華語樂壇半壁江山的唱片巨頭滾石之下,網際網路一代目三巨頭尚在襁褓之中。

任誰都不會想到,「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話,會應驗得如此真實。

極盛

1980,這還是個跟網際網路無關的時代。

也就是這一年,三十出頭的段鍾潭、段鍾沂兩兄弟創辦雜誌失敗後,開始經營滾石。一年之後,段氏兄弟親自下海,為潘越雲、吳楚楚、李麗芬發布了第一張照片《三人展》——這也是滾石打響的第一炮。

段氏兄弟做唱片的基因確實好過辦雜誌。1982年,段氏兄弟為羅大佑推出了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在臺灣地區取得了空前的反應。據說,滾石當時對這張專輯的預期銷量只有2000張,但實際銷量卻達到了14萬張。

其中《童年》、《光陰的故事》一直傳唱至今。但值得一提的是,羅大佑並不是滾石旗下藝人,他有他自己的公司。

對滾石來說,意義重大的「一號員工」或許非李宗盛莫屬。

前20年的時間裡,自稱「小李」的李宗盛寫了300多首歌曲,幾乎每一首都能紅極一時。當時為人稱道的一個故事是,在聽完娃娃的愛情故事後,立馬在餐巾紙上寫下了《漂洋過海來看你》,而此歌也成為娃娃的代表作之一。

甚至於,李宗盛還從垃圾堆裡翻出了五月天寄來的demo,才沒讓華語樂壇失去這個常青二十幾年的組合。

1995年,張國榮復出,在段氏兄弟給他的空白支票上寫下了「情義」二字。

1995年張國榮憑藉這張專輯獲得第18屆十大中文金曲全年最高銷量歌手大獎

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是滾石的鼎盛時代。旗下囊括了趙傳、伍佰、張震嶽、張信哲、周華健、任賢齊、陳淑樺、林憶蓮、辛曉琪、蘇慧倫等眾多當紅歌手。把版圖擴大至香港之後,除了張國榮,甚至成龍、梁家輝、楊紫瓊等香港演藝界大腕都紛紛與滾石籤約,推出自己的專輯。

彼時,華語樂壇沒有網際網路,只有江湖。

段氏兄弟也料想不到,滾石的輝煌僅有數年之久。隨著紀元進入全新的千禧之年,這片讓滾石無限光明的江湖會風雲驟變。

落寞

2000年,這個新世紀註定是屬於網際網路的時代。

當全球華人沉浸在迎接新世紀的時候,馬雲的阿里巴巴斬獲了軟銀2000萬美元的融資;騰訊的註冊用戶超過了500萬;李彥宏也放棄了矽谷的優渥條件,在中關村創辦百度。

而當時的滾石,迎來的卻是李宗盛遠走內地,定居上海。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藝人也紛紛出走。

李宗盛在後來的採訪中說道:曾經開發一個新人,會儘可能地讓ta火更久點,但商業唱片公司希望新人儘快火起來的同時,又不希望他們火太長,這樣才能儘快培養下一個新人,刺激唱片銷量。

這個時候的滾石,「情義」二字的分量似乎越來越輕了。

當時大牌歌星們製作一張專輯,包括MV拍攝等或許得花費數百萬元,可到了網際網路時代,即便是最頂尖的歌手,一張專輯算上宣傳費用等總成本也不過100萬。這種情況下,再想好好打磨MV或其他一些細節,也不太現實了。

滾石唱片曾在營銷、宣傳宣傳方面開創了華語音樂世界的先河,每張唱片的宣傳文案誇張得恰到好處,既能引起大眾的注意,又不天花亂墜。

但加快商業進程的滾石並沒有找對方向,和曾經的初衷也越來越遠。

而同時,環球唱片、華納唱片也已經擁有自己的勢力。

大多數人都意想不到,最近《處處吻》會翻紅。而當時,環球製作的這張專輯先後為歌手楊千嬅及專輯製作人雷頌德斬獲了近20個重要獎項或提名,並以近6萬張的銷量,進入了當年香港地區專輯銷量榜前十。

盜版猖獗之下,也給唱片公司帶來了不小的衝擊。有數據顯示,2005年香港地區唱片業的本地銷售額進一步下滑至7億港幣,還不到80年代末期、唱片業全盛時期的三分之一。

進入千禧年後,流媒體時代也悄然興起。千千靜聽、酷我音樂、酷狗音樂等流媒體播放器在內地這個十幾億人口的市場流行起來。

而在當時的內地,也找到自己的造星方式。娛樂圈最重要的大事之一便是2005年的「超級女聲」,從中走出的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等人,宣告了內地綜藝造星時代的開始。

那個時候,天娛總經理王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直言:「無論是哪個超女,都有可能籤給其他公司,一切都有可能。」可記者在採訪了各大唱片公司高層後,得到了不約而同的答案:沒興趣。

即便是新事物已經放到了唱片公司的眼前,他們都不曾想過接受。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裡,也註定一步步淪為BAT的寄生者。

寄生

對唱片公司來說,在「盜版禁令」出來之前,隨著網際網路時代而起的流媒體播放器在瘋狂搶佔用戶群體時,他們更像是一個「無能」的看客,任由屬於自己的版權音樂在各個平臺流轉。

他們感受到了什麼是真正的「流氓」。或許,對這些古老的唱片公司來說,也想不明白,這些平臺把他們的歌都「偷了去」之後,又怎麼賺錢呢?

——「情義」的江湖,又怎麼懂網際網路的江湖呢?

「滾石愛你,永志不渝」這句著名的標語已存在超過了40年。

2006年,百度率先收購千千靜聽,搖身一變,百度音樂盒隨即上線;QQ音樂也憑藉著社交端的優勢,穩穩跑在第一的位置;2013年,阿里收購蝦米音樂、網易雲音樂也開始建造「雲村」。

30年後,BAT終究還是在這塊原本屬於滾石們的江湖跑馬圈地。

酷狗酷我這對昔日的老對手看到千千靜聽的下場,也試圖抱團反抗,成立了海洋音樂集團,又繼而演變成中國音樂集團。

但又有什麼用,2017年的夏天,騰訊宣布與中國音樂集團合併,成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

自此中國流媒體音樂的市場大局已定。但情義江湖裡的滾石、環球、華納幾乎成了看客。

2015年,「盜版禁令」出臺,這才讓市場再度想起了那些已經老掉牙的唱片公司。但時代再次想起他們的時候,卻已是行將就木、垂垂老矣,再也趕不上這趟時代的列車。

環球唱片在「盜版禁令」的第二年宣布終止與Apple music 的獨家協議,在現在看來似乎是進軍網際網路音樂的第一槍。後面,環球音樂先是與愛奇藝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又搭上騰訊音樂(TME)的快車,攜手拓展中國音樂市場。

在妥協中,唱片公司打破了之前的Flag。滾石唱片籤約了鬱可唯,環球唱片籤約了張靚穎這些內地的選秀歌手。但終究是反響平平。

受行業大勢影響,過去十幾年,華納音樂的發展也頗為坎坷。

2009年,華納音樂與本山傳媒牽手打造的華人TOP YOUNG偶像組合已有如今練習生制的影子,但從結果來看,這次牽手最終並未濺起太大水花。

水漲船高,華納音樂開始重視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這個合作夥伴,其在招股書中特意提到自己是最早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建立合作的公司。曾經的江湖大佬,終究還是放下了身段,主動貼了上去。

對現在的他們來說,能夠靠上大樹,或許已經足夠幸運。否則,就意味著和這個時代徹底告別。

從整個行業來說,整個市場也不再是以唱片公司為主導的行業生態。

滾石們目前的業務主要是線下場館演出和版權運營。但一個版權的常識是,如果沒有內容補新,版權庫的含金量始終是處於貶值狀態的,「吃老本」只不過是慢性死亡。

江湖常在,只不過英雄終會遲暮。當時代要拋棄你的時候,連再見都不會說一聲。

相關焦點

  • 世界多家音響唱片品牌齊聚2019廣州國際音響唱片展
    王堅 攝中新網廣州11月26日電 (王堅)2019廣州國際音響唱片展(下稱「國際音響唱片展」)26日在廣州舉辦新聞發布會,宣布本屆展覽總面積增加約5%,增加膽機展區,並繼續擴大耳機、隨身聽等head-fi類產品區域的展覽面積,此外環球唱片集團、風林唱片、柏菲、雨林等國內外著名品牌繼續參展。
  • 外資流媒體進中國:可以預期的水土不服
    外資流媒體一旦進來,這個政策可能會讓很多國外流媒體「頭大」,尤其是那些與中國從沒有過深入密切合作的Netflix、Hulu等,在前期對內容尺度的把控上肯定要大耗精力。外資流媒體進入一個國家,自然不可能只播放他國內容,在地性的原創內容製作會被很快提上製作日程。
  • 沈次農:黑膠唱片中的純真音樂情懷
    當他寫下「蕭士塔高維奇離我們有多遠」這樣的文章標題時,他是一位資深的音樂記者和編輯;當他說起「比起當年蕭伯納的英國和勳伯格的美國,目前中國的音樂普及程度以及研究的深度其實還遠遠不及」時,他是一位老牌的音樂評論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當今年3月末,「沈次農黑膠唱片封套展」在上海音樂廳開幕時,他又多了一個身份—收藏家。
  • 黑膠唱片:一分鐘33轉的浪漫
    所幸,我們用了七千餘年的時間,創造了保存音樂的方式:1931年出現的黑膠唱片、1963年出現的卡帶、1978年出現的CD光碟、1998年出現的MP3、2004年出現的在線數位音樂......其中,最富有儀式感和珍藏價值的,當屬黑膠唱片。
  • 黑膠唱片的韻味與情懷
    復古風當道,仿佛到處都可以感受到復古潮流在竄動,底片機、復古機車、高腰喇叭褲等紛紛興起,更不用說黑膠唱片,它從低迷的實體音樂市場中殺出了一條血路。提起黑膠唱片你能想起什麼?文藝·小資·懷舊?或是高雅·昂貴·和情調?
  • 中國流媒體的戰略出海
    這意味著中國流媒體的出海之爭已經打響,繼2019年11月,愛奇藝宣布進軍馬來西亞市場之後,中國流媒體大廠紛紛將東南亞地區定為出海首站。騰訊企鵝影視的高級副總裁Jeff Han表示,這是我們需要率先進入的市場,看看在海外市場推出該服務是否會成功,這樣我們就可以繼續接下來的挑戰。
  • 黑膠唱片是數位音樂時代的「文藝復興」嗎?
    從12月11日到12月17日,共售出了144.5萬張黑膠唱片,這是自1991年Nielsen Music / MRC Data開始統計音樂銷售以來黑膠唱片的最高點。英國2020年的黑膠唱片銷售額達到1億英鎊,是1990年以來的最好成績。數位音樂盛行的當下,黑膠唱片是否真的迎來了「文藝復興」?同時,當黑膠作為一門生意,它又該如何在情懷與商業間找到未來發展的方向?
  • 與流媒體內參一起,見證娛樂消費的跌宕起伏
    也許大家每天都會接觸流媒體,但是關於這個詞的具體含義並不了解。「從廣義上來說,流媒體指的是採用流式傳輸技術在網絡上連續實時播放的媒體格式,如音頻、視頻或多媒體文件,即流媒體技術。通過「流媒體內參」你將了解到國內外流媒體公司的最新動向參與者決定行業未來。我們時刻關注行業及公司的新產品、新功能、新科技、新需求,每日獻上流媒體行業和公司的最新動向。
  • 數位音樂乘風破浪,黑膠唱片憑什麼逆流而上
    由於錄製時間增加,一張唱片可以錄製10-12首歌曲,由多首歌曲組合的「專輯」概念就此誕生。LP唱片就此取代舊式SP唱片在音樂市場中的地位,成為市場的寵兒。此外,RCA公司另推出了一款45轉唱片(Extended-Playing Record),存儲時長為20分鐘左右,可以存5首歌曲,簡稱EP唱片。唱片傳入中國的時間也不算晚。
  • 吸引字節跳動入坑,印度音樂流媒體市場憑什麼?
    Hungama Music:在中國智慧型手機巨頭小米對印度的第一筆投資的支持下,Hungama Music也是印度音樂流媒體的重要參與者,其內容涵蓋各種語言。目前,Hungama的高級訂閱費用為每月99印度盧比,每年499印度盧比。
  • 逆流而上的黑膠唱片 數位趨勢下的一支奇兵?
    1897年,法國人樂浜生(E.Labansat)帶著留聲機在上海沿街設攤播放唱片,拉開中國唱片發展史的序幕。 1908年,樂浜生在上海成立柏德洋行,銷售法國百代公司的各式留聲機、唱片、電影機械、影片等,中國唱片工業正式起步。 1910年,柏德洋行改名為東方百代唱片公司。
  • 首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唱片入藏國博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汪世林(右)向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左)捐贈首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唱片 周 緣攝本報電 8月5日,收藏家汪世林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和《歌唱祖國》等33張黑膠唱片,捐贈儀式在國家博物館舉行。
  • 全球黑膠「回潮」 周杰倫一口氣出了28張唱片
    這一次他選擇了復古的黑膠,將出道至今的14張專輯做成28張唱片套裝。不少音樂評論稱,這位偶像天王帶領了黑膠唱片又一次回潮。黑膠唱片作為一種舊的音樂載體,因為獨特的質感和儀式感滿滿的播放過程,讓00後也愛上了父輩們聆聽的黑膠唱片。
  • 2.2億人都用的隨手記退出P2P 借貸餘額為30億 約定他日再笑傲江湖
    相比於其他宣布退出的平臺,隨手記倒是多了一份傷感和才情,「這次真的確定了,要離開網貸的江湖了。唉,很遺憾啊,從2015年9月我們一起歡呼著踏入江湖的那天開始,不知不覺,已經相伴四載,最終還是要退,確實是很捨不得的。」隨手記還與投資者約定,「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縱使滿心遺憾,還是希望你們持續的關注,再聚於網絡小貸的天地,共他日笑傲江湖!」
  • 增量市場紅利遠離的時代,這家音樂流媒體公司將如何演繹?(上)
    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對於音樂娛樂的需求不斷增長,但中國的音樂產業仍高度分散,人們並未充分意識到音樂的價值,在音樂娛樂方面的支出較低。  傳統音樂產業中,產品形式和消費方式單一且相對封閉,如唱片、演出、K歌等,在空間和場景上受到多維限制。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2019年全球網際網路音樂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界限逐漸被打破,市場開始出現流動和互通,音視頻內容發生大融合。
  • 他捐出兩張黑膠唱片,改寫了中國交響樂唱片紀錄
    這些只有內行才能讀懂的「神秘暗號」,為這套看似不起眼的唱片「驗名正身」——它由德國高亭唱片公司錄製發行於1929年,成為目前已知上海交響樂團(當時的上海工部局樂隊)最早錄製的唱片,或許也是中國交響樂歷史上錄製最早的唱片。此前,紀錄的保持者被認為是現今保存於上交博物館由工部局樂隊錄製於1935年的唱片。
  • 世界唱片店日丨全球黑膠迷必去打卡的唱片店
    還記得你最近一次走進唱片店是什麼時候嗎?唱片店,一個消融煩擾的音樂空間,消磨時光的好去處。但隨著唱片工業萎縮,不少曾經讓人流連忘返的唱片店已經消失。走進唱片店,精心挑選自己喜愛的唱片已經慢慢成為集體回憶,唱片店承載著我們那些有意思的青春歲月,對音樂的熱愛和實體音樂的眷戀。
  • 《中國報導》臨汾市人民醫院景文記:博大情懷執著追求
    來源:中國報導 發布時間:2020-08-10 15:43景文記,男,主任醫師,1988年7月從長治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同年9月入職山西省臨汾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 NASA發布「旅行者1號」金唱片 專為外星人錄製
    如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又將專為外星人錄製的「金唱片」(GoldenRecord)發布到流媒體音樂服務網站Soundcloud上。  「金唱片」是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Voyager1)空間探測器攜帶的一張專輯,其目的是把地球文明帶到星際空間
  • 《處處吻》背後,香港唱片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中國文化圈裡,向來喜歡強調「一山不容二虎」,譚張兩位天王相遇,碰撞自然必不可少。1986年張國榮拿下金曲金獎後,又在次年推出了專輯《Summer Romance'87》,銷量突破七白金、成為當年全港銷量最高的唱片,並藉此擊敗譚詠麟獲得1987年香港IFPI全年銷量冠軍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