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雲南 | 以此為家!《人民日報》海外版聚焦滇池南岸瀕危珍稀野鳥

2021-01-09 澎湃新聞
生態雲南 | 以此為家!《人民日報》海外版聚焦滇池南岸瀕危珍稀野鳥

2020-12-23 14: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2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文章《瀕危珍稀野鳥相聚滇池南岸》,聚焦昆明滇池南岸的瀕危珍稀鳥類,一起來看。

人民日報海外版 12月21日12版截圖

瀕危珍惜野鳥相聚滇池南岸

報導全文如下

翠羽丹霞,萬頃晴沙。每到冬季,位於雲南省昆明市滇池南岸的晉寧溼地都會迎來一批批珍稀瀕危野鳥,它們視這裡為家,視滇池南岸為最美風景線。

雲南野鳥會會員李繼明是晉寧本地人,他經常邀約五湖四海的「鳥友」「攝友」來滇池南岸拍攝,近年來,僅他一人在晉寧溼地拍攝到的野鳥就有近百種之多,後據晉寧區林草局統計,晉寧南滇池國家溼地公園共觀測到130餘種野生鳥類。

遊客在滇池南岸觀賞野鳥 李繼明 攝

「我們有幸住在滇池南岸,這幾年滇池一年比一年美,湖濱生態變好了,吸引了大量野生鳥類飛來。2016年9月,近千隻遷徙的灰頭麥雞現身晉寧溼地,它們時而低飛,時而在空中盤旋,時而駐足覓食,與藍天白雲青草地相映襯,形成了一道靚麗風景。同年6月,我經過一個多月的跟蹤觀察,『埋伏』在溼地,拍攝記錄到黑翅長腳鷸在晉寧境內溼地繁殖。通過查找資料發現黑翅長腳鷸在雲南還沒有繁殖記錄,此次為在雲南的首次繁殖記錄。」近10年間,李繼明在滇池南岸拍到了彩䴉、草鷺、灰雁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還拍到了在滇池消失了幾十年的白眉鴨、紫水雞、白眉田雞、普通秧雞等鳥類。在他拍攝到的各種野生鳥類中,不少是新發現的物種和瀕危鳥類。

彩䴉就是其中的一種瀕危動物,從2017年和2020年在晉寧溼地拍攝的照片來看,這是一種體型修長的涉禽,青銅慄色的羽毛在陽光照射下閃耀著金屬光澤,並隨著彩䴉的移動變化多彩,很是美麗。經辨認該鳥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時它們會幾隻或十幾隻聚在一起覓食,漫步滇池邊,甚是悠閒。

據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記載,彩䴉曾連續多年未在中國觀測到,一度被認為在中國絕跡,沼澤等棲息地的減少和環境汙染是其瀕臨絕跡的主要原因。近年來,由於各級黨委政府不斷加大生態治理,環境不斷改善,中國境內的沼澤溼地、湖濱生態等逐步恢復,彩䴉逐漸有了觀測記錄。近幾年在昆明晉寧發現彩䴉、白眉鴨和多種類的野鴨野鳥群體,表明一批批瀕危珍稀動物已經找到了它們心儀的歸屬地。

(來源:昆明生態環境)

原標題:《生態雲南 | 以此為家!《人民日報》海外版聚焦滇池南岸瀕危珍稀野鳥》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挽救一條魚:瀕危物種滇池金線䰾「沉浮」啟示錄
    生態之治:生物多樣性恢復需要「繡花功夫」春暖花開的時節,一條新聞格外引人關注:36隻鉗嘴鸛現身滇池溼地。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彩䴉,也重現滇池。滇池周邊記錄到的野鳥不斷刷新,包括翻石鷸、鐵嘴沙鴴、三趾濱鷸、白翅浮鷗等一二十種。
  • 西雙版納人象和諧相處 《人民日報》海外版這樣說...
    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目前僅存於南亞、東南亞和中國雲南南部邊境地區是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供圖人象衝突升級亞洲象是亞洲現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陸生脊椎動物,由於數量稀少,屬於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出的瀕危物種,目前僅存於南亞、東南亞和中國雲南南部邊境地區,是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
  • 又一瀕危土著魚種回歸滇池 這次是銀白魚
    掌上春城訊 20世紀50年代時,滇池曾盛產一種美味的白色小魚——銀白魚。但曾幾何時,這種小魚竟成為瀕危物種。經過昆明市水產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市水產所)專家們4年的攻關,銀白魚人工繁殖取得了成功。昨日(12月17日),3500尾通過人工繁殖的銀白魚魚苗在滇池外海成功放流。
  • 雲南滇池曾瀕臨滅絕的魚,如今市場幾百元一斤,味道非常鮮美!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大規模的自然改造和對大自然生態的人為幹預以及破壞,導致了一些本身就稀有的物種瀕臨滅絕。人類在認識到這個問題後,又開始了對這些物種進行保護。我國的雲南是一個物種十分豐富的省份,號稱「生物王國」,光淡水魚類多達600多種,其中土著魚類就多達594種,數量位居全國第一。不過讓人揪心的是雲南處於瀕危狀態的土著魚類多達138種,這是一個很讓人揪心的數字。其中雲南的昆明裂腹魚、雲南盤鮈、光唇魚、以及今天要說的金線䰾等這些本土魚類在瀕臨滅絕的空間裡「苟延殘喘」。
  • 雲南珍稀魚類簡介
    產地:僅產於雲南撫仙湖。特徵:體細圓而不顯著側扁,整個身體輪廓成一狹長的紡錘形,背部平直,腹圓呈淺弧形。吻尖,口亞上位,下頜前端的突起與上頜的凹陷不甚顯著,無須。腹稜自腹鰭基部逐漸隆起向後延伸至肛門。鱗小,在腹鰭基具兩枚相互重疊的細長腋鱗,側線在胸鰭上方徐徐向下彎折。體呈銀白色,背部較暗;鰭為灰白色,眼上下緣紅色。個體小而纖細。
  • 雲南珍稀瀕危明星動物見面會亮相昆明動物所昆明動物博物館
    為充分發揮雲南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的作用,讓更多的市民和學生了解雲南珍惜瀕危物種的研究保護現狀,充分展示雲南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6月1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明動物博物館與雲南省林業廳聯合舉辦「留住最美的它」雲南珍稀瀕危明星動物見面會。
  • 雲南建最大溼地保護滇池 五甲塘成滇池之腎
    水邊的草地上,一名身穿明黃色外衣的小男孩,不停地奔跑歡叫著,一名身穿灰色馬甲的銀髮老人在身後追得氣喘籲籲,臉上卻是笑意;離他們不遠處,一對青年夫婦也面帶微笑,對著一株美人蕉輕聲地討論著……   銀髮老人何繼仁,今年71歲,家住北市區金星小區,是一位老林業工作者;前面奔跑的是他的孫子小傑,不遠處的青年夫婦則是他的兒子和兒媳。閒暇時,何大爺最喜歡帶著全家到郊野呼吸新鮮空氣。
  • 金線魚、海菜花,在滇池消失了的寶貝在這裡重現!
    周未,我們來到了雲南豐澤源植物園。雲南豐澤源植物園地處富饒美麗的嵩明白邑壩,位居昆明城區東北部的松花壩水庫上遊水源地,距昆明市中心40公裡,公園佔地66公頃,植物儲備佔地上千畝,居滇池盤龍江發源之地。這裡是昆明市的用水發源地之一。進到豐澤源植物園裡面,果然看到這裡面小河溝的水很清澈。我們看到了一個稀罕的植物:海菜花。
  • 雲南珍稀瀕危明星動物標本「走秀」 與小朋友和公眾見面
    中青在線昆明6月1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張文凌)今天,中科院昆明動物所、雲南省林業廳在昆明動物博物館開展了以「留住最美的它」為主題的雲南珍稀瀕危明星動物見面會大型科普活動,讓全社會共同關注和保護瀕危野生動物。
  • 雲南珍稀瀕危植物遺傳多樣性及瀕危機制研究通過鑑定
    科學時報昆明6月24日訊(記者張雯雯)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龔洵和其課題組完成的「雲南部分珍稀瀕危植物遺傳多樣性及瀕危機制研究」項目通過成果鑑定。專家組認為,該研究積累了雲南珍稀瀕危植物的本底資料,從生殖生物學、遺傳多樣性等方面探討了一些珍稀瀕危植物的瀕危機制,提出了有效保護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前景,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中國雲南震動世界,發現珍稀瀕危植物,引得外國人連連感嘆!
    今年中國雲南震動世界,是因為我國的研究人員在這裡發現了珍稀瀕危植物。這一發現,對我國的生態乃至全世界的植物研究都極具重要的意義。瀕危植物的發現,給予了我們可以延續物種的希望。這又是怎麼樣的一種植物呢,引得外國人連連感嘆?
  • 瑞麗珍稀植物園搶救性收集保存珍稀瀕危植物127種
    與其他公園不同的是,這個公園裡生長著許多珍稀瀕危的植物物種,如合果木、千果欖仁……它們是瑞麗保護珍稀瀕危植物最直接的見證。讓部分瀕危物種「解危」瑞麗珍稀植物園管理所所長、高級工程師趙見明介紹,為保護好生物多樣性,瑞麗珍稀植物園14年來累計搶救性收集保存德宏州珍稀瀕危特有保護植物127種,使德宏最瀕危的植物種類得到保存。
  • "生態殺手"鱷龜來襲 提醒:禁止向昆明滇池及河道放生
    &nbsp&nbsp&nbsp&nbsp鱷龜為偏肉食性動物,性兇猛,在水體中基本無天敵,號稱「生態殺手」,放生不當很容易破壞生態平衡。因此,昆明市漁業行政執法局呼籲市民,慎買鱷龜,千萬不要隨意放生,以免放生變殺生。
  • 十三五期間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十三五」期間     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2021年01月06日05: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小字號  本報北京1月5日電  (記者寇江澤
  • 媒體品鑑會 | 名流雅集,共鑑滇池首岸空中墅
    晚宴現場當晚,春城晚報、都市時報、雲南日報、昆明日報、今日頭條、搜狐焦點、安居客等在內的43家知名媒體總經理、副總經理一、 黃金中軸 城鑑未來城市南向,確定以巫家壩CBD、三個滇池半島和四大溼地為南移重點三大板塊,圈定南市新中心版圖。項目背靠滇池國際會展中心,以此為點連接新、老城多元配套設施,周邊分布有三橫四縱立體交通路網,約15分鐘通達五大商圈,暢享16萬方恆大城高端定製級商業群配套,滿足全家生活所需。
  • 中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本報北京1月5日電 (記者寇江澤)記者近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拯救繁育,採取就地保護、遷地保護等措施,持續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雲南德宏拍攝到雲豹、灰腹角雉等一批珍稀瀕危物種影像資料
    新華社昆明6月6日電(記者姚兵、趙鵬)灰腹角雉、雲豹、大靈貓……「自然影像中國美麗生態德宏」攝影年項目自2016年11月啟動以來,陸續獲得多種珍稀瀕危物種的影像資料。  據介紹,項目組在雲南銅壁關省級保護區及周邊區域安裝60臺紅外觸髮式相機,拍攝到雲豹、熊猴、北豚尾猴、菲氏葉猴、灰腹角雉等5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物種,豺、黑熊、小熊貓、黑鷳等15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物種,以及鼬獾、豬獾、雲貓等14種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研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 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活動影像
    近日,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曲宗貢生態定位監測站工作人員,在開展監測、巡護以及對紅外相機數據回收整理分析工作時,發現了很多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動物的活動影像,收穫頗豐!據介紹,此次巡護路線為曲宗貢大本營—尼思各甲、曲宗貢大本營—崩樹青擁牧場兩條監測樣線,工作人員分別對樣線內布控的15臺紅外相機進行電池及內存卡更換,並對紅外相機所在生境作進一步研究調查。據統計,紅外相機共監測拍攝到15類禽獸活動影像,其中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林麝,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水鹿、 白馬雞、黑熊、血雉、狼等。
  • 紹興文理學院「校外實習基地」授牌儀式在區野鳥保護者協會舉行
    近日,紹興文理學院「校外實習基地」授牌儀式在區野鳥保護者協會舉行,雙方還共同籤署了「紹興文理學院校外實踐基地」協議書。虞北海塗地處錢塘江南岸,是目前整個杭州灣地區僅存的一片溼地,也是往返於西伯利亞和澳大利亞之間的候鳥們停歇、覓食的重要中轉「加油站」,每年約有百餘種珍稀鳥類相繼匯聚於此。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世界瀕危鳥類震旦鴉雀常年在這裡生活。這片「溼地」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亞熱帶氣候使這裡擁有相對溫暖的冬季,並為鳥類提供了大片可供隱蔽和覓食的蘆葦蕩與荒草地,自然資源極其豐富。
  • 大興新增21種珍稀野鳥
    南海子來了文須雀,麋鹿苑觀測到了慄耳短腳鵯,念壇公園驚現「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記者從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了解到,今年以來,大興區域內監測到野鳥的種類近200種,其中21種野鳥為新增加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