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蟲蟹技法|學習多條紅鯉魚的畫法

2021-01-09 墨尖族

墨尖族專注國畫內容的創作,更多國畫技法、視頻內容可查閱墨尖族網站!希望下面這篇「魚蟲蟹技法|學習多條紅鯉魚的畫法」對你有所幫助!

注意事項

本幅作品在構圖以及用色上通透簡練。在畫多條鯉魚時除了要注意鯉魚鱗片表現以及魚鰭的繪製外,我們還要注意整體的表現。畫兩條或多條鯉魚時要注意每條魚的角度位置、相互之間的位置以及遮擋關係注意把握各自動態表現。

畫法步驟

1、用朱膘,側鋒用筆繪製出紅鯉頭蓋骨。

2、側鋒用筆,繪製魚身部分,接近魚尾部分運用渴筆。

3、側鋒用筆繪製出尾鰭部分。

4、中鋒用筆,繪製出魚眼睛、魚鰓蓋和魚肚的輪廓線。

5、側鋒繪製出紅鯉的一對胸鰭。

6、中鋒繪製出魚嘴,側鋒繪製出腹鰭。

7、根據第一條紅鯉位置確定第二條紅鯉的位置。中鋒用筆繪製出魚的上唇和眼睛,側鋒繪製出魚身。

8、側鋒繪製出紅鯉背鰭部分。

9、中鋒繪製出下嘴唇輪廓線以及紅鯉的觸鬚;用重色調繪製出魚鱗,側鋒繪製出第二條魚腹鰭部分。

10、根據前面兩條魚的位置繪製出第三條魚,同樣方法繪製魚身。

11、中鋒繪製出第三條魚背鰭。前後虛實關係要準確掌握。

12、方法同上,繪製出兩條魚魚嘴、觸鬚、魚鰭和魚鱗。

13、根據體態的朝向,調重墨給三條魚點睛。

14、用花青加淡墨繪製出水草部分,注意與紅鯉的穿插關係。

15、用重墨蘸少許花青調色,點畫浮萍;再用水調和花青,罩染畫面,調整整個畫面,完成繪製。

往期已發過的有關魚蟲蟹技法的內容,請查閱墨尖族網站。(內容素材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註:墨尖族感謝您的收藏和轉發,如果喜歡盡可在評論區中暢所欲言,關注更有驚喜!內容首發墨尖族百家號,轉發請保留此段內容。

相關焦點

  • 魚蟲蟹技法|鯉魚的基本寫意畫法
    墨尖族專注國畫內容的創作,更多國畫技法、視頻內容可查閱墨尖族網站!希望下面這篇「魚蟲蟹技法|鯉魚的基本寫意畫法」對你有所幫助!畫鯉魚的方法是在長期觀察寫生的基礎上逐步總結提煉而成的。畫鯉魚也可以根據鯉魚的不同顏色而選用不同色彩來表現。黑鯉的畫法黑鯉均為水墨繪製。首先蘸飽淡墨,再在筆尖上蘸濃墨,一筆畫出鯉魚的身子,背部墨色略重,腹部略淺,注意用筆的虛實。然後用稍重的墨色畫出魚的頭部,再點睛,然後畫嘴唇、魚鱗,側鋒畫鯉魚的胸鰭、腹鰭和背鰭,用筆需靈活。
  • 寫意鯉魚的畫法示例
    一部分兒童和老年人學習國畫,也都從畫魚開始入手。同時,廣大書畫愛好者、收藏家也都格外青睞魚類題材的國畫作品。從中可以看出,魚畫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受人們的喜愛。  出版有《馮增木畫集》《馮增木畫魚專輯》《馮增木國畫選》等  技法探索 | 寫意鯉魚畫法(二)  二、畫魚的毛筆選擇  畫魚所用的毛筆應專門選購或定製。畫魚的軀幹一般選用兼毫鬥筆或羊毫加健鬥筆。可根據魚的體形大小來選擇毛筆的型號。
  • 寫意鯉魚鯰魚畫法教程,寫意鯉魚的畫法步驟,國畫鯰魚畫法技法詳解
    鯉魚的畫法鯉魚是人們常見的魚種,生活在淡水之中,體側扁,嘴邊生有長短鬚各一結。它由頭、身、眼、鰓、嘴(含唇)、鱗、鰭(分布在魚的背、胸、腹、臀、尾)、尾等組成。1.墨鯉魚的畫法(1)頭部的畫法根據鯉魚形體大小,採用大小不同的羊毫筆蘸較深的墨,由前向後畫出一筆較長,一筆較短的魚的前顎,在兩筆交叉處用濃淡墨輕輕點染,使之有機融合。
  • 寫意鯉魚畫法詳解
    圖四技法探索 | 寫意鯉魚畫法(三)步驟二:以中鋒勾出魚的頭部,點出兩眼,並畫出腹鰭和臀鰭。(見圖一、圖二)技法探索 | 寫意鯉魚畫法(四)(三)右朝向上擺尾姿態畫法畫右朝向姿態時需要運用反手畫法。這種畫法與畫左朝向姿態相比難度要大一些。右朝向上擺尾姿態的具體畫法是:掌心向下執筆,筆鋒向右,臥鋒落紙,向左下方運筆,並提筆轉為中鋒用筆,隨即畫出尾鰭、腹鰭和臀鰭,再畫出頭部與眼睛。換蘭竹筆畫出腮鰭。將紙順時針調轉90度,使魚頭向下,畫出魚嘴和須。最後畫出魚鱗和脊鰭。
  • 黑金魚和紅金魚的基本寫意技法
    墨尖族專注國畫內容的創作,更多國畫技法、視頻、音頻內容可查閱墨尖族網站!希望下面這篇「黑金魚和紅金魚的基本寫意技法」對你有所幫助!黑金魚畫法首先蘸濃淡墨,墨色前重後淡,中鋒臥筆畫魚背,使金魚有濃淡的感覺,順勢畫出魚腰,利用筆根的水分一氣呵成魚尾,魚尾俯視三筆,正視四筆。然後順勢畫出魚嘴、鰓蓋、魚腹、肚鰭和背鰭,眼泡要有一種透明的感覺,重墨點眼睛。
  • 禽鳥技法|山雀的畫法及創作技法
    墨尖族專注國畫內容的創作,更多國畫技法、視頻內容可查閱墨尖族網站!希望下面這篇「禽鳥技法|山雀的畫法及創作技法」對你有所幫助!山雀是體型比麻雀纖細的食蟲鳥類,背羽為綠灰色,頭黑且兩側呈白色,形成明顯的白斑狀,故名白臉山雀。
  • 國畫技法 樹木的畫法步驟
    樹木畫法在中國山水畫技法中,佔據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實際生活中,樹木是山水生命氣象之表徵。所謂"山藉樹而為衣,山得草木而華"。
  • 山水畫技法——水的畫法
    山有水則生,自然之中有江河湖海、溪澗、泉瀑,大都為平淌旋流,只有泉瀑於山巖間懸掛、奔瀉,各得其形,有其勢,故而表現山水之中技法不同。網巾紋、波浪紋、垂頭紋、仰頭紋此四法宜用於湖泊、池塘、平靜水而微有波紋,皆以短線曲折連綿而成。↓↓↓
  • 寫意動物畫技法:駱駝的畫法
    寫意動物畫技法: 駱駝的畫法: (1) 小楷筆勾出駱駝的臉部、耳朵; (2) 重墨散鋒畫駝毛: (3) 大提筆散鋒畫出身體,突出背上的駝峰: (4) 勾出四肢(注意大關節),畫上尾巴。
  • 工筆禽鳥實用技法,工筆燕子、白頭翁畫法設色步驟與技法詳解!
    零基礎如何學習工筆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想問如果零基礎學習工筆畫或者國畫,最好的學習方法莫過於請教大師的經驗。畢竟從大師到書本到老師再到學生,這無數次轉手早已失了多少真諦,還不如直接從源頭學起。再者工筆畫要有良好的繪畫功底,特別是線條和用色的掌握。
  • 工筆貓技法——鬍鬚和頭部的畫法
    鬍鬚的畫法貓的鬍鬚是內短外長,其中嘴巴外圍的鬍鬚是最長的,超出了臉頰的範圍。另外,通過貓的鬍鬚可以判斷它的動態。貓的正而的鬍鬚呈放射狀,長短不一,畫時用勾線筆順鋒勾畫即可。名師指點可以將頭部的局部畫法進行合理的整合,來練習貓頭部的繪製。繪製貓頭部時要注意合理安排各部分的比例關係,將五官聯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另外還要注意不同品種貓的五官是各不相同的,要根據其特點進行準確繪製。
  • 國畫技法:海棠花的詳細畫法及步驟!
    海棠花頭的基本畫法海棠花的花頭簇生於頂端,花瓣呈玫瑰紅色,朵朵彎曲下垂;如遇微風飄飄蕩蕩,嬌柔紅豔。1、蘸曙紅,筆肚濃重,筆尖略淡。以點厾法點畫第一片花瓣。2、以側鋒繪出花頭的側面,花瓣之間留出空白並把握好透視關係。3、筆頭加點水,側鋒向下運筆點畫花頭的後部。4、蘸重墨調和曙紅,給花頭添畫萼片、花梗。
  • 寫意墨菊畫法,墨菊畫花葉技法詳解,菊花的各種畫法教程!
    畫菊花要學習寫生,了解自然界中菊花的生長規律、生長結構,是畫好菊花的必要前提。菊花的畫法:用淡墨勾花瓣,線條要有粗細頓挫的變化。由於花頭很薄嫩,故用淡墨就能顯示出它的形態。濃墨勾時,花頭會顯老,不適用。特別要注意的是,起筆要頓,收筆要挫,線條才有力,有轉折。花瓣可多可少,可寬可窄,畫花時第一瓣可以定方向。花蕊用濃墨畫,但要聚散得當。
  • 圖文教程:寫意花鳥畫技法之松柏畫法
    本素材摘錄自人民美術出版社《老年國畫大學堂 寫意花鳥畫技法 松柏》,曹國鑑、韓嘉明編繪,節選內容僅供參考,如需要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松幹節窟的畫法
  • 兔子的各種畫法,兔子的畫法大全,畫兔技法解析,兔子畫法步驟圖
    因而,學習兔的解剖知識十分必要,熟悉兔的基本骨骼結構和肌肉基本分布,並靈活運用兔骨骼、肌肉結構的基本內容,使兔的刻畫易於把握。常用筆墨技法1.點厾法:用毛筆直接蘸上深淺不同的墨色,按動物的結構厾點上去,墨在宣紙上自然洇化開,形成毛茸茸的皮毛質感,這種方法在寫意畫中十分常見。
  • 工筆貓技法:挪威森林貓的畫法
    挪威森林貓的畫法1、調焦茶色,根據繪製好的白描稿,用單色畫出挪威森林貓的身體結構和體積關係。2、調稍重的墨染畫挪威森林貓的背毛,體現出貓的體積和前後空間關係,注意胸前鬃毛的體現。3、進一步加強森林貓的五官和背毛,不同顏色的毛髮結合處要注意過渡自然柔和。調花青染眼睛,調硃砂染耳朵的內部以及鼻子,要注意體現眼睛和耳蝸的體積。
  • 五種常見的魚類畫法,你一定能學會!
    鯉魚 鯉魚體型側扁,較鯽魚更修長。魚身呈黑中略帶青黃色,口上生須兩對,顏色有很多種,多供觀賞。 鯉魚創作 鯉魚是國畫中非常常見的表現題材之一,自古以來也一直有「鯉魚躍龍門」的說法,以讚揚不畏艱險的品質。
  • 水彩 技法|水彩畫中的「溼畫法」(水彩自學筆記 原創)
    永山裕子作品。來源網絡。什麼是「溼畫法」:溼畫法,顧名思義,即溼紙著色法,就是利用水、色未乾之時,快速地進行顏色的添加,使顏料能夠自然地滲透與渲染,從而形成柔和的色調,替代明確的輪廓線與邊界,產生一種朦朧夢幻般的效果。「溼畫法」適合表現:因「溼畫法」的藝術效果含蓄、柔潤、迷離,所以適合用來表現水天一色的江面、虛無飄渺的遠山、較巧美好的花朵等等。
  • 《荷花蜻蜓圖》工筆畫法和做舊技法
    《荷花蜻蜓圖》工筆畫法和做舊技法
  • 國畫技法,怎樣畫魚?
    從古至今,先輩們為後人留下了大量的精彩紛呈且各具特色的魚類題材佳作,成為民族藝術寶庫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也是後來者學習、研究、繼承、發揚的寶貴資源。目前,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文化事業的發展也空前繁榮,學習繪畫的熱潮已蔚然成風,不論少年兒童、青年人還是老年人都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