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大便不僅可以反映飲食情況是否良好,更能夠反映出孩子的消化系統是否正常,可以說是寶寶消化的「晴雨表」。
家長該如何練就火眼金睛,在不同類型的正常大便中分辨出異常大便?快搬個小板凳學習起來啦!
新 生 兒 胎 便
剛生下來的寶寶,即使沒吃一點東西,出生後6~12小時也會拉出墨綠色近似黑色的胎便,這是正常的。
在母體內積存了9個月的胎便,必須借著頻繁的排便才能清除乾淨。新生兒排便一般需要延續2~3天,每天3~5次,甚至10餘次,濃重的墨綠色才能消失。
純 母 乳 餵 養
通常6個月之內純母乳餵養的小嬰兒,正常大便呈金黃色或淡黃色。一般是不成形的,呈稀糊狀。
母乳寶寶排便次數很彈性,一天大概1~2次,多的時候可能3~5次。
但是,一個每天排便僅1-2次的寶寶,在某些天突然排便增加到5-6次,伴有大便變稀,可能患腹瀉。
添 加 輔 食 後
六七個月以後的寶寶開始添加輔食了,這個階段起,寶寶大便的性狀就開始越來越接近成人,便便顏色逐漸變成褐色,臭味增加。
寶寶剛開始吃菜泥時,糞便常常是綠色的,一段時間後就會恢復正常。爸爸媽媽不用擔心寶寶出現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