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珊瑚礁裡的豔麗毒師,獅子魚滿身刺棘,瘋狂生長難遇敵手

2021-01-08 居家生活大爆炸

我們生活的這片大陸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殺戮。它們屬於物競天擇的結果,這種出於本能的生存認知是所有生物活下去甚至進化的根本。

圖片來源丨Pixabay

當我們好奇的欣賞著大自然孕育出來的生物時,歷史長河依然按照既定的軌跡緩緩前行,我們祖先看到的事件,正在我們面前上演。

圍繞大片珊瑚礁生活的獅子魚正悠閒的遊動,它喜歡溫帶海洋帶給他的安全感:陽光、食物跟充足的領地。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這是一種海洋硬骨魚,完全體可以長到40釐米,主要生活在巖礁跟珊瑚礁內。它的身體以黃色為主,中間夾雜著紅色或棕色條紋,身上有大片刺一樣的鰭棘。

這些鰭棘完全張開時,大部分生物會被困在這種視覺怪圈中,以至於沒法確認它到底離你有多遠。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它依靠這種視覺差,遊弋在魚群中。13根背部毒棘、14根胸部毒棘、3根腹部毒棘張合併隨著水流緩緩飄動。從整體看,獅子魚的好像是沒有生命的物體,只有尾鰭微微擺動,控制身體遊動的方向。

由於海洋中的光線比較暗,魚的視力偏弱,加上這種讓人錯亂的視覺效果,獵物很容易被迷惑。只要它們跟獅子魚的距離縮小到十幾釐米甚至幾釐米,捕殺行動就開始了。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進入捕獵狀態的獅子魚,跟很多海洋獵殺者一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吞掉獵物,這一招屢試不爽,成功率特別大。

如果有慢鏡頭,可以看到獅子魚的嘴張大到幾乎媲美腦袋的廣度,巨大的吸力直接帶走獵物跟附近海水。它的嘴緊緊閉合,盾鱗進化的牙齒雖然不會直接讓獵物喪失性命,更深處的咽喉齒能很好的解決麻煩。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而在遇到掠食者時,它的毒棘起到關鍵作用,被毒棘刺到的敵人,輕則局部麻木,重則中毒昏厥。即使從事捕撈行業多年的船員也不敢直接對它動手動腳。

所幸毒素存在於骨刺中,魚肉是可以食用的,而且毒素不耐溫,到一定溫度會失去毒性。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從外觀來看,獅子魚是一種漂亮的海洋魚,有一些魚友喜歡把它養在水族箱裡。

它皮實好養,生存能力強,顏色鮮豔,通過網絡渠道可以入手,價格大部分為百元左右。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在自然環境中,獅子魚幾乎沒有天敵,加之它超強的繁殖能力跟生存能力,曾一度成為全球性入侵物種。

在人們的不懈努力下,控制獅子魚種族數量的方式也相繼被研究出來,至於它的入侵之路會不會被成功阻斷,詳情請看各大酒店菜單。

文章由意牌旗下【意寵】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

  • 獅子魚威脅珊瑚礁引發科學家關注
    美麗的獅子魚對加勒比海的珊瑚礁構成了嚴重威脅。在一項試圖阻止至少是減緩這些無畏入侵者腳步的計劃中,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已經承諾在3年的時間裡向康瓦利斯城的俄勒岡州立大學提供70萬美元的經費。獅子魚通常都生活在太平洋海域。然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它們被發現出沒於從佛羅裡達到羅得島的海域,甚至在哥倫比亞的南部海域也有它們的蹤跡。
  • 有毒獅子魚入侵泛濫 古巴人民:直接吃光
    這是古巴響應獅子魚入侵所採取的辦法。這種有毒的食肉動物如今出沒在距離原生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遙遠的海域。豔麗的刺鰭和明亮的橘紅色條紋,讓獅子魚成為水族館最受歡迎的魚類之一。不過,這種魚大約10年前出現在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後,如今已嚴重破壞當地生態系統。
  • 獅子魚有帶毒的刺,這讓捕食者很不爽,對人來說也是
    獅子魚的天敵,生活中飼養觀賞魚的家庭越來越多,其中大家是否對獅子魚了解過呢?這是一種幾乎沒有天敵的觀賞魚,它們有著極強的適應能力、繁殖能力。下面就讓小編來詳細介紹下獅子魚吧,對此有興趣的可以進來看看。說到「海洋捕食者」就讓人聯想到的是鯊魚和梭魚,但是在加勒比海,貪婪的紅獅子魚可以把它們都殺死,而且大自然似乎無法控制其對當地珊瑚礁魚類的影響。這就讓人為幹預成為解決這一高度入侵物種問題的最有希望的方法,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這樣說道。「獅子魚會留在這裡,看來唯一控制它們的辦法就是捕獲它們」,約翰·布魯諾說,他是北卡羅來納大學文理學院生物學教授兼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
  • 深海幽靈:7000米深海下的「毒師」獅子魚
    獅子魚是約115種海生魚類的統稱,因為它們的胸鰭和背鰭具有很多延展的輻條,很像獅子的鬃毛而得名。獅子魚體型小,最大約30公分長。由於胸鰭和背鰭上長著長長的鰭條和刺棘,形狀酷似古人穿的蓑衣,因此又被叫作「蓑 」。獅子魚身上的鰭條和刺棘是獅子魚的武器。
  • 臺媒:獅子魚大舉入侵 古巴人吃下肚化解危機
    這是古巴回應獅子魚入侵所採取的辦法。據臺灣「中央社」6月4日綜合外電報導,這種有毒的食肉動物如今出沒在距離原生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遙遠的海域。豔麗的刺鰭和明亮的橘紅色條紋,讓獅子魚成為水族館最受歡迎的魚類之一,不過這種魚大約10年前出現在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後,如今已嚴重破壞當地生態系統。
  • 獅子魚物種入侵 古巴人民直接端上餐桌解決危機
    這是古巴響應獅子魚入侵所採取的辦法;這種有毒的食肉動物如今出沒在距離原生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遙遠的海域。­  豔麗的刺鰭和明亮的橘紅色條紋,讓獅子魚成為水族館最受歡迎的魚類之一。不過,這種魚大約10年前出現在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後,如今已嚴重破壞當地生態系統。
  • 獅子魚物種入侵 古巴人民直接端上餐桌解決危機(圖)
    這是古巴響應獅子魚入侵所採取的辦法;這種有毒的食肉動物如今出沒在距離原生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遙遠的海域。豔麗的刺鰭和明亮的橘紅色條紋,讓獅子魚成為水族館最受歡迎的魚類之一。不過,這種魚大約10年前出現在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後,如今已嚴重破壞當地生態系統。
  • 獅子魚物種入侵 古巴人直接端上餐桌解決危機
    這是古巴響應獅子魚入侵所採取的辦法;這種有毒的食肉動物如今出沒在距離原生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遙遠的海域。豔麗的刺鰭和明亮的橘紅色條紋,讓獅子魚成為水族館最受歡迎的魚類之一。不過,這種魚大約10年前出現在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後,如今已嚴重破壞當地生態系統。
  • 古代沉船驚現巨型有毒獅子魚 繁殖速度極快
    7月30日消息, 近日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水下91米深處的一座沉船附近生活著大量有毒的獅子魚上個月格林和同事乘坐深海Antipodes潛水器,調查美國佛羅裡達州勞德代爾堡附近的海底情況。大約在91米深處,研究小組發現在沉沒的比爾博伊德貨船——1986年創造的人造珊瑚礁附近,出現了大量帶刺的魚。
  • 鯊魚對陣獅子......魚--受訓獵殺入侵獅子魚
    當地潛水員與公園工作人員合作,試圖訓練鯊魚捕殺這一外來珊瑚礁物種——原產自太平洋和印度洋——讓它們對品嘗這種「進口食品」產生興趣。由於沒有天敵存在,加勒比海和美國東南海域的獅子魚數量呈爆炸性增長趨勢。10年前,水族愛好者無意間將這種動物引入這些海域。
  • 獅子魚是一種幾乎沒有天敵的觀賞魚,有極強的適應能力,繁殖能力
    獅子魚的天敵,生活中飼養觀賞魚的家庭越來越多,其中大家是否對獅子魚了解過呢?這是一種幾乎沒有天敵的觀賞魚,它們有著極強的適應能力、繁殖能力。下面就讓小編來詳細介紹下獅子魚吧,對此有興趣的可以進來看看。說到「海洋捕食者」就讓人聯想到的是鯊魚和梭魚,但是在加勒比海,貪婪的紅獅子魚可以把它們都殺死,而且大自然似乎無法控制其對當地珊瑚礁魚類的影響。這就讓人為幹預成為解決這一高度入侵物種問題的最有希望的方法,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這樣說道。「獅子魚會留在這裡,看來唯一控制它們的辦法就是捕獲它們」,約翰·布魯諾說,他是北卡羅來納大學文理學院生物學教授兼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
  • 利用陷阱以對抗入侵的獅子魚
    來自佛羅裡達州的一組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一種新的方法來捕捉墨西哥灣入侵的獅子魚,他們設計了深水陷阱來捕捉一種對美國大陸東海岸珊瑚礁造成巨大破壞的獅子魚。獅子魚是印度-太平洋地區潛水者的最愛,然而它們在美洲大西洋沿岸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問題。
  • 兇猛獅子魚狂吃加勒比魚類 引發生態危機(組圖)
    獅子魚經常會擺動著它巨大的胸鰭從水底掃過,用以發現一些潛藏在沙石下或石縫中的小魚。這種捕食之舞在不同種類的獅子魚身上會顯現出些許不同,如短鬢獅子魚在捕獵時,背鰭和胸鰭都會顫動;而象鼻獅子魚則用一種獨特的節奏前後顫動它們的背鰭,並且在捕獵時只抖動它們放射狀胸鰭的尖端。
  • 獅子魚入侵巴西水域
    獅子魚 圖片來源:MBL/MCB/REF. 1 過去30年間,獅子魚在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的生態系統中佔據著絕對優勢。而如今,獅子魚看上去已將其勢力範圍擴展到了南美。 近日,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上報導了巴西水域發現的第一條得到證實的獅子魚。2014年5月10日,一群休閒潛水員在巴西東南部裡約熱內盧的一座下轄市——卡波弗裡奧附近的暗礁中發現了這條魚類中的先鋒。第二天,潛水員帶著魚叉返回此地,並且將其捕獲,以供科學家研究。
  • 形似小仙女,卻滿身劇毒的深海幽靈武士——獅子魚
    簡介獅子魚學名蓑鮋,是鮋科,蓑鮋屬硬骨魚。背部有13根毒棘。背鰭很高,鰭棘細長,鰭膜深裂;胸鰭羽狀,甚長大,伸越尾鰭基,鰭膜深裂,14枚;腹鰭胸位;臀鰭6-7枚,刺有3根;尾鰭圓形,鰭條的根部及口周圍的皮瓣含有能夠分泌毒液的毒腺。有著跨臉頰的骨質脊和部分覆蓋眼和吻的襟翼;兩眼上方有數根觸鬚。吻長而狹,背面中央凸起。眼中等大,上側位。眼間隔狹而凹入。口端位,斜裂,上頜中央有一凹刻。上下頜和犁骨具牙,顎骨無牙。
  • 獅子魚很危險,它背鰭上的刺毒性很強!
    有些種,如北大西洋的獅子魚,生活於沿岸,另些,頭肛獅子魚屬的粉紅色種類棲居於深海。蓑鮋又稱獅子魚,鮋形目鮋科蓑鮋屬魚類的通稱。約有9種。中國產5種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暖水海域,為小型海洋魚類。棲息於巖礁或珊瑚叢中,有的見於深水。常成對遊泳,遇敵時,即側身以背鰭鰭棘向對方衝刺。鰭棘具毒腺,人被刺後劇痛,嚴重者呼吸困難,甚至暈厥。
  • 獅子魚真的要被滅了?!
    有很多魚友都會因為獅子魚奇葩的造型去飼養它,但是在加勒比海,因為獅子魚的天敵很少,獅子魚開始泛濫,
  • 獅子魚
    鰭棘具毒腺,人被刺後劇痛,嚴重者呼吸困難,甚至暈厥。夏季產卵,卵浮性,粘連。主要以甲殼動物為食。當獅子魚越來越靠近獵物,準備一口把它吞掉的時候,它們的胸鰭就會豎起來,然後開始快速的抖動,這種抖動和響尾蛇尾巴的擺動非常相似。這一舉動是在吸引獵物的注意力,也能讓獅子魚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於它的獵物。當獵物縮在角落,被眼前的一切所迷惑時,獅子魚便突然收起它所有的鰭,最快的速度,在眨眼間,將獵物一口吞下。
  • 宏都拉斯漁民訓練鯊魚清除外來入侵物種獅子魚
    ,他們會通過食物競爭來排擠鯛魚和石斑魚等本地魚類,對珊瑚礁系統也特別不力,還會淘汰對控制海草和海藻過度生長的鸚鵡魚。肉食性的獅子魚對加勒比海域的珊瑚礁系統特別不利,它們會通過食物競爭來排擠鯛魚和石斑魚這些本地魚類。此外,獅子魚還會淘汰處於食物鏈底層的有用物種,如食草性的鸚鵡魚,鸚鵡魚能防止擠壓珊瑚礁的海草和海藻過度生長。
  • 即將消失的加勒比珊瑚礁
    【環球網綜合報導 】美麗的珊瑚礁既是海洋生物的棲息地,也是它們天然的屏障。但是,這些蔚為奇觀的珊瑚礁如今正逐漸消失,有些甚至面臨滅絕,其中加勒比海珊瑚礁最為嚴重。下面讓我們一起領略這些珍貴的海洋生物,然後行動起來吧。1 火珊瑚火珊瑚是非常常見的淺海珊瑚,屬於食肉動物,利用息肉或刺絲胞捕獲獵物。2. 海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