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些人你肯定沒留意過!)
1月29日,湖北中油優藝志願團隊領隊王寧,帶著11名司機和押運員,開著5臺醫廢運輸車,帶著10萬個醫廢垃圾袋,從襄陽「逆行跨境」來到武漢,開始感染性醫療廢物的運轉。
火神山醫院正式開始收治患者產生的第一車醫廢,就是王寧帶著團隊過去清運的,「火神山當時還不具備儲存條件,只能當天處理,因為那裡收的全是重症患者,一進去就從心裡往外有恐懼,後背直出冷汗。」
武漢市武昌區瑞華醫院的隔離病房中,湖北大學大三學生鄧若斌,在疫情突來後報名做青年志願者,每天早上8點,首先進入緩衝區清理醫生、護士換下來的防護服、隔離服、手套等防護物品,再進入汙染區,對醫生辦公室和護士站進行全面清理和消毒,還要挨個對病房進行消毒清潔,清掃生活垃圾,每2小時清掃1次,1次20多個房間,每天要一遍一遍、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地認真清理和消毒。
當過兵的他說:「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退伍從不褪色。」
46歲的退伍軍人劉森波,從廣州趕赴武漢支援抗疫工作,他主動請纓承擔高風險任務——武漢雷神山醫院樣本物流收取和運送工作。每日要跑兩趟到武漢雷神山醫院收取樣本,經過多道確保樣本運輸的安全性及密封性的措施和消毒後,在半小時內把樣本送到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的服務機構。
他說:「以前入伍是為了守護國家安全,現在到武漢是為了守護國家健康。把每一位患者的樣本儘快安全送到實驗室是我的職責。」
劉森波(左)與同事將收取的病毒樣本送往醫用專車。
楊錫平(右)上車準備出發。
2月6日開始,殯葬人陳平屬下的湖北仙鶴湖、武漢愛佑匯兩家公司,組建了一支由專業殯葬從業人員組成的10人志願者服務隊,赴武漢殯儀館一線支援。
這些志願者24小時輪班,長時間穿著防護服接運遺體,還要面臨交通等諸多不確定因素。不為人知的「天堂擺渡人」在一線奮戰,守護著抗「疫」防線裡極為重要的一道關卡。
抗擊新冠肺炎之戰,不僅是一場病毒戰,更是一場持久的心理戰。疫情心理諮詢師黃晶,和身處全國各地的其他志願者一起,通過各種方式,傾聽不為人知的脆弱和恐懼,為受疫情影響的人群提供危機心理援助,用聲音傳遞溫暖,用情感消除恐懼,構築起一道別樣的「心」防線。
她說:「疫情的心理援助存在特殊性,災害的威脅不會一下就過去,而是一直懸在人們頭頂,這會增加援助的難度。」
黃晶正在某網站直播講解疫情期間的實用心理知識。
武漢公交290路駕駛員趙秀麗,得知290路承擔接送援助武漢醫療隊員上下班的任務後,當即請纓報名參加。2月8日起至今,援漢的山西省醫療隊中的60名隊員每天上下班的出行,都由趙秀麗一個人負責。
她與隊員們一直同住在酒店,執行24小時的備勤保障。每天駕車接送醫療隊員或轉運物資,最少的一天跑五六趟,最多的一天要跑15趟。
她說:「我是武漢人,這個時候,我必須要為武漢做點事!」
四川省成都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特護科負責人張繼秀,從大年初四就返回院裡,自願留守照顧120名失能失智老人。除了照顧老人吃喝住行、消毒清潔,張繼秀每日要給老人量兩次體溫,叮囑戴口罩。
疫情下,福利院實行了全封閉式管理,因為和家人不能見面,有些老人會對她發脾氣。
她說,「有時候也覺得委屈,也哭過,但還是會耐心給老人和家屬講解原因。」
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篆塘社區的文化專幹張婕,大年初二響應號召回歸崗位,還主動承擔起社區最重的體力活——為小區消毒。
每天,年僅19歲的她,都要背著20多公斤的消毒水到3個社區進行消殺工作,一圈走下來要2個多小時,此外,還要完成宣傳、排查等工作。
她說:「以前都是前輩們為我們扛起責任,現在也到了我們『00後』扛起一片天的時候了。」
武漢封城後,湖北省武漢市某網絡生鮮平臺武漢站的送菜員馬增辰,服務的企業是市商務局向居民推薦的線上購菜平臺之一,他成了這座城市的「民生保障工作人員」中的一個人。
2月18日起,馬增辰以車為家。公司要求送菜員每天凌晨3點到倉庫,他會提前一個半小時趕到。早上6點左右,便開始往武漢市區送菜。平均每天,馬增辰給60-80個家庭送去新鮮蔬菜和肉類。
他說:「現在幹這個不僅僅是為了掙錢。每天接觸這麼多人,風險很大。但是居民吃不上菜怎麼辦?只能靠我們!」
安徽省蚌埠市緊急救援中心的救護車駕駛員陳曉亮,是有著19年黨齡的老黨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自願加入救援中心組建的「黨員青年突擊隊」。
從2月1日開始,24小時待命,隨時準備轉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運轉中要和確診患者同乘一車,增加了感染風險。
他說:「危險的工作總要有人做,希望疫情早點結束,救護車再拉不到一個確診患者。」
自武漢封城以來,每晚6點到11點,武漢長江二橋上燈光顯赫的「武漢加油」「中國加油」「致敬抗疫英雄」字樣都會亮起。
27歲的溫瑞,作為武漢長江主軸橋梁彩化亮化美化項目的一名員工,他的職責就是要保障這些燈光完整持續地閃耀在長江之上。
從1月20日開始,他獨自一人在長江二橋下的小板房裡,守護著武漢長江二橋上的設備,確保每天能正常亮起燈光。
他說:「我心裡有一種感覺,自己守護的不僅僅是燈光,更是一種希望和精神,是面向全國人民傳遞著武漢的堅強和信心。」
山東省榮成市人民醫院的年輕醫生李辰、張家銘,護士王彥,在接到韓國返榮留觀人員的服務保障任務後,開始趕往隔離留觀點工作。集中隔離留觀點的服務工作重複而繁瑣:既是醫生護士,負責為隔離留觀人員診療護理;又是心理諮詢師,盡力消除隔離留觀人員的緊張情緒;還是賓館服務生,每天清掃房間衛生、更換床單被服;同時兼顧信息員工作,及時登記統計各項信息……
隨著返回人員的增加,每天接收人員的頻次和數量也在加大。最忙碌的一天,連續工作18個小時。
張家銘說:「作為醫生,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也是最光榮的事情,就是時間長了,有點想家……」
夜裡有任務隨時待命,全副武裝休息。
湖北省武漢市,營養師王紫懿偶然聽說了很多留守孕婦缺乏交通工具去醫院的艱難,便通過朋友圈發起了招募帶車司機的公告。
接著,「程序猿」王震、駕校教練楊學彬、創業老闆朱偉和李文建紛紛加入了進來,組成的「W大武漢緊急救援隊」開始接送有困難的產婦去醫院。救援隊全天候命,每天只睡3、4個小時成了他們的常態。在他們的幫助下,有23位武漢留守孕婦順利到醫院生產無一感染新冠肺炎病毒。
他們說:「送的是希望,看到的是新生命。」
在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這些只是全國無數立足崗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平凡人真實鮮活的縮影。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著不平凡,同心協力投身到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疫」中。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們堅守崗位,用擔當和信心構築起一道道防線。他們雖是無名之輩,但也是這夜空中最亮的星。
英雄,本是平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