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拜登政府入駐白宮後,中美關係如何走向頗受外界關注,除此之外,「美臺關係」也是備受熱議。
從目前拜登重建「內閣」的名單中也看出,拜登選擇的基本都是政治界的老手,並且幾乎都與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政府有聯繫。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提名歐巴馬時代副國務卿布林肯擔任國務卿。而說到美國國務卿,筆者腦海裡不禁浮現出「蓬佩奧」的醜陋嘴臉。
那麼,布林肯會否是第二個蓬佩奧?
布林肯曾指出,中國大陸是美國當前最大的挑戰,並主張美國應加強與臺灣的關係,也因此布林肯被視為「友臺派」。
有專家認為,川普政府執政下的「反中」操作,已影響美國民意,未來拜登上任後,川普所建立的「反中」戰略不至於跛腳,從拜登提名「友臺派」擔任負責外交事務的國務卿可見端倪。
不過,據悉布林肯雖然「友臺」,但不「反中」,其兩岸外交路線不可能與川普時代的國務卿蓬佩奧一樣。
並且,從目前拜登公布的內閣名單看,大部分都是歐巴馬時代的官員或是幕僚幹部,所以可以初步判定拜登團隊的施政風格,大體上會跟歐巴馬路線應差不多。
儘管拜登曾強調,其執政不會是「歐巴馬第三任」,但是,拜登作為資深民主黨人,其相關調性應該不會有巨幅改變。
對於川普此前的極端路線,拜登也必須作出調整,可以預見的是,帶領美國走回傳統的穩健路線是拜登的重點目標。
對照兩岸外交政策,拜登也不可能在如同川普那樣極端,即便布林肯被歸類為「友臺派」,也是如此。
對於蔡英文當局來說,這自然不是什麼好消息,有臺專家甚至提出,「臺灣要有『臺美關係』冷卻的預期準備」。
實際上,蔡英文也早就嗅到了這個信息,當下的種種「作妖」便是最好的證明。
近日,蔡英文當局大搞「去中國化」。
此前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臺「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還有人建議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
消息一出,有島內網友痛批,民進黨當局推動「去中國化」不遺餘力,那有種乾脆把寶物都還給大陸,這樣豈不更快也更符合「臺灣價值」。
臺灣《聯合報》11月30日直言,臺當局此舉除了「去中國化」外,還意圖轉移民眾反對含瘦肉精美豬的視線。
另外,「臺獨」分子肆意炒作「逢中必反」,甚至連童書都不放過。
「我有一個醫生爸爸。他戴著口罩和防護面具,穿著嚴嚴實實的防護服,如果不是那雙笑起來彎彎的眼睛,我幾乎認不出他……」這段話來自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戰疫繪本《等爸爸回家》。繪本畫風活潑,宣傳抗疫正能量,深受海峽兩岸的家長和少年兒童喜愛。
可就是這樣喜聞樂見的兒童讀物,卻讓島內「臺獨」分子如臨大敵,被他們硬說成是「統戰」「洗腦」,是「侵襲」臺灣兒童的思想,並要求立刻下架。
還有島內綠色媒體氣急敗壞地質疑,繪本中的一張插畫出現了軍人形象和疑似軍機的運輸機,如此宣傳解放軍參與抗疫是何居心?
這就搞笑了,難道民進黨當局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問題?只能說,民進黨當局手裡拿著放大鏡,哪兒都能挑根刺兒出來。
如今的蔡當局越心虛,越是張牙舞爪。12月第一天,島內綠媒又開始「計數」了。
報導稱,根據廣播記錄,解放軍軍機1日上午8時19分進入臺灣西南空域,高度4000公尺(米)。
報導援引「臺灣西南空域」粉絲專頁統計,解放軍軍機11月累計進入臺灣空域26天,幾乎天天都有解放軍軍機進入臺灣所謂「防空識別區」,今天(1日)是12月首次「擾臺」,也是連續第五天。
中國軍隊戰備巡航完全正當合法,是針對當前臺海安全形勢和維護國家主權需要採取的必要行動。
而美軍機才是真的另有所圖。實際上,美軍頻繁向我國近海派遣偵察機已是擺在明面兒上的事情。
建議蔡英文當局也好好為美軍機、軍艦「計計數」,畢竟,川普時期的「瘋狂」已經慢慢退去。未來拜登對兩岸的政策,會採取較溫和的方式,硬中有軟,對臺交往會回歸常態,會維持友好關係,只不過先前川普過度「火熱化」的美臺互動,拜登也定會讓其冷卻下來,奉勸蔡英文當下還是別玩的「過火」,小心引火燒身。(李成華)